电影《一 一》的叙事结构分析
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分析
![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f50b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f.png)
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分析在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分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情节、角色和视觉元素的组合,向观众传达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义。
在电影的创作和观赏过程中,美学视角被广泛运用,通过对电影叙事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电影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
首先,电影叙事的结构是美学视角下的重要要素。
电影叙事常常采用线性结构或非线性结构来展现故事的逻辑和内在联系。
线性结构是一种顺序展示故事发展的方式,通过时间的推移将故事的前因后果呈现给观众。
非线性结构则是以非传统的时间顺序组织剧情,通过闪回、前瞻和回环等手法来塑造电影叙事的独特魅力。
例如,电影《星际穿越》采用非线性结构,通过插入多个时间线来讲述故事,最后将这些线索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需要注意角色的塑造和情感表达。
角色的形象和表演可以深刻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一个真实而有趣的角色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使他们更加投入于电影的世界之中。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通过其坚定的意志和智慧,赢得了观众的敬佩与喜爱。
他在电影中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不仅成为故事的核心驱动力,也触动了观众深层次的情感。
此外,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还需要关注视觉元素的运用。
摄影、美术和音乐等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加强情感表达和氛围渲染,为观众提供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例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画面色彩丰富多样,通过精细的动画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打造了一个充满奇幻和音乐的墨西哥民间传说世界。
这种视觉和音乐的呈现方式既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在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叙事分析中,也应该关注电影的主题和意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也承载了导演对社会、人性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通过电影叙事的分析,可以揭示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和启示。
例如,电影《楚门的世界》通过楚门的一生,道出了人们对真实与虚幻、自由与控制的思考。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faaa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b.png)
电影叙事的多样性:五种经典结构解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叙事结构多种多样。
不同的叙事结构不仅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还能赋予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介绍五种经典的电影叙事结构,分别是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回环式叙事、交织式叙事和梦幻式叙事,并探讨它们在电影中的应用和特点。
一、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叙事结构。
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从开端到高潮再到结局,情节发展有条不紊,逻辑清晰。
线性叙事的优点在于观众容易理解,情节连贯,适合讲述复杂的故事。
代表作品: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线性叙事的典范。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的视角,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在监狱中的经历和最终逃脱的故事。
二、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打破了时间的顺序,通过闪回、插叙等手法,将不同时间段的事件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要求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拼凑时间线。
代表作品: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是非线性叙事的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交错讲述了几条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线。
三、回环式叙事回环式叙事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叙事,它通过时间的循环往复来展开故事。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场景,形成一个闭合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强调命运的不可逃避和时间的循环性。
代表作品: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采用了回环式叙事。
影片通过倒叙和正叙交替进行,最终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处形成一个闭环。
四、交织式叙事交织式叙事通过多条故事线的交叉进行,形成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展示不同角色的命运交织和事件的多面性,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和张力。
代表作品: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通天塔》采用了交织式叙事。
影片通过四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故事线,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共通情感。
五、梦幻式叙事梦幻式叙事通过梦境、幻觉等手法,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这种结构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增强影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电影《一生一世》中的创伤叙事
![电影《一生一世》中的创伤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4c1618105ef7ba0d4b733b81.png)
50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作者简介】王新建,女,河南新乡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中外文学对比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欧茨近期小说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2014CWX021。
本研究同时得到“2013年度国家青年骨干教师美国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电影《一生一世》中的创伤叙事王新建目前,创伤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焦点,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对象,把创伤作为主题和结构,已成为作家在叙事中的偏爱。
电影的叙事方式基于文学作品创作的构建之上,它集图音声貌景等综合感官因素于一体,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冲击与震撼,呈现出更优于文本创作的多维时空立体叙事体现。
本文拟运用创伤叙事理论来分析该影片中的创伤叙事策略及场景处理,揭示出该影片女导演邹以独特的创伤叙事方式展现出的中国年轻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生存环境、精神状态以及爱情观念的主题意蕴。
一、 创伤叙事的理论概括创伤理论认为,因为创伤经历和记忆具有无时性、重复和传染的特点,历史中一个集体经历的大规模的创伤,可以为几个世纪后的某个个人所经历,而这个人和这个历史集体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创伤叙事能重新创造和消散那些不在场的经历。
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是人类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历史重大创伤事件,也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
创伤记忆孕育了创伤文学,创伤叙事被视作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的再现,创伤主角表达了特别的个人创伤经历,再现了集体经历的历史性或想象的事件,在创伤叙事中,一代人的经历往往凝结成一个人的故事。
创伤叙事通过保存历史真相、认识理解过去,见证着创伤事件中人类的脆弱和伤痛,起到了情感宣泄和修复创伤的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创伤文化。
[1]《一生一世》在创伤叙事的视角下对亲人丧生、大地震灾害、恐怖袭击等历史性事件进行跨时空碎片拼贴,故事经过时间逆转进行精雕细啄,创伤感痛一触即发。
叙事与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与叙事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646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b.png)
叙事结构在诗歌 中可以起到引导 读者理解诗歌主 题、感受诗歌情 感的作用,使得 诗歌更加具有感 染力和艺术性。
叙事结构在诗歌 中还可以起到构 建诗歌形式、形 成诗歌风格的作 用,使得诗歌更 加具有个性和特 点。
散文中的叙事结构
散文中常见的叙事结构包括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散文中,叙事结构可以用来表 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添加标题
实例:《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电影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倒叙、闪回 等方式来讲述故事,让观众需要不断思考和推理才能理解故事的真相。
跨媒介叙事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跨媒介叙事结构是指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的结构方式。
单击此处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题
特点:跨媒介叙事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媒介的优点,将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丰富地呈现给观众,同时也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实例:例如《黑 客帝国》系列电 影,通过跨媒介 叙事结构将虚拟 现实和现实世界 相互交织,让观 众深入理解故事 的主题和意义。
电影中叙事结构的创新与突破
非线性叙事:通过跳跃、闪回等方式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增加观影趣味性和悬念。
多重时间线:同时呈现多个时间节点,展现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故事线,使情节更加紧凑。 碎片化叙事:将故事情节打散,以片段形式呈现,强调细节和情感表达,让观众自行拼 凑故事全貌。
叙事的基本要素
角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角色 情节:故事的发展过程,包括起始、发展和结局 场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等 视角:故事讲述的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叙事与故事的区别
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文字、语言、图像等方式来讲述事件或故事, 强调逻辑、结构和时间顺序。
长镜头理论下的写实风格——影片《一一》的长镜头分析
![长镜头理论下的写实风格——影片《一一》的长镜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b1d6c7b52acfc788ebc93b.png)
长镜头理论下的写实风格——影片《一一》的长镜头分析摘要】长镜头是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本文通过分析影片《一一》的典型长镜头,对长镜头理论的功能与背后的美学特征进行阐述,并分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表达影片主旨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一一;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的功能与美学特征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在曾在嘎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
这是一部故事复杂的剧情长片,影片主要通过五条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台湾中产阶级家庭生活。
故事主要讲述主人翁简南俊人到中年的烦恼。
事业面临危机、与相交多年的朋友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结识一位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与追求的日本电脑游戏工程师、初恋女友的突然再次出现更令他陷入感情与婚姻危机,同时还有婆婆的生命危机,妻子对个体存在的价值质疑,女儿婷婷的青春期危机,儿子洋洋的成长困惑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大都市下一个普通家庭的缩影的危机。
这部影片的有别于主流的常规叙事电影,影片中固定不动的机位,将一个个场景空间纳入全景画面,无须分切,从不推拉,叙事大多通过全景长镜头的场面调度实现,主要人物的刻画则用一些中近景的单人画面加固定画框,加话外空间,比起蒙太奇镜头组接,这种方式更加客观真实。
这种叙事方式属于典型的长镜头理论。
其写实风格明显受到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和四五十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风格影响,走的也是一种真实、自然、纯朴、再现的写实路线。
电影呈现出以深焦摄影和长镜头运动为主的美学风格,大多运用散文化的情节结构和开放式结局,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追求一种记录式的真实感。
①一、长镜头理论所谓“长镜头的理论”是美国电影理论界对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电影理论的一种称谓。
巴赞为了实现其审美理想,在重现现实的不同方式中找到了一个鼓吹的对象。
他以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为依据,提出按照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想拍摄影片。
其理论因其美学意义上的绝对化,从六十年代以来就遭到某些电影理论家的批评。
《2024年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2024年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3a52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4.png)
《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想,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与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电影的叙事结构、角色设置、视觉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结构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二、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源于语言学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对事物的系统性、结构性的分析。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是决定事物本质的关键因素。
对于电影艺术而言,这种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影片内部的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电影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三、结构主义与电影叙事1. 叙事结构: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结构对观众的理解至关重要。
结构主义分析将电影看作是由情节、人物、主题等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分析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方式,可以揭示出电影的深层结构和主题。
2. 角色设置:在电影中,角色是构成叙事的重要元素。
结构主义分析关注角色的社会地位、心理特征以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角色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及其对叙事的影响。
四、结构主义与电影视觉语言1. 镜头语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镜头语言是表达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结构主义分析关注镜头的运用、剪辑方式以及画面构图等方面,从而揭示出镜头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导演的创作意图。
2. 色彩与声音:除了镜头语言外,色彩和声音也是电影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主义分析关注色彩与声音在影片中的运用及其与画面、情节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色彩与声音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结构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中的影响结构主义思想为电影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通过分析电影的叙事结构、角色设置、视觉语言等方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同时,结构主义思想也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六、结论综上所述,结构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4年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范文
![《2024年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dacf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c.png)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叙事结构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以《霸王别姬》和《英雄》两部电影为例,对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叙事特点及艺术价值。
二、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一)《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部以京剧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在舞台上的恩怨情仇。
该电影采用了多重视角叙事结构,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故事情节,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例如,电影中通过程蝶衣、段小楼和梅兰芳等人的视角展现不同层面的情感纠葛,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二)《英雄》《英雄》是一部以武侠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无名等英雄为天下苍生而奋斗的故事。
该电影同样采用了多重视角叙事结构,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展现事件经过。
在影片中,既有无名的视角展现自己的故事,也有敌对势力的视角展现不同的冲突场面,以及民间百姓的视角感受江湖恩怨。
这种多重视角叙事结构使得影片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多元化叙事结构的特点(一)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使得电影在叙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法。
例如,《霸王别姬》中运用了回忆、倒叙等手法,将不同时间线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而《英雄》则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使得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情节。
(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内心世界。
同时,这种叙事结构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故事中,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强化故事主题和意义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可以强化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故事情节,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一一》观后感刹那的现实与永恒的时间
![《一一》观后感刹那的现实与永恒的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855ac7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d.png)
《一一》观后感刹那的现实与永恒的时间《一一》观后感:刹那的现实与永恒的时间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而《一一》这部电影,无疑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在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进入了一个刹那却又永恒的现实世界。
影片以台湾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导演杨德昌以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情感,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一系列的碎片化叙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家庭,让我们在电影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复杂。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矛盾。
首先是主人公小琦,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他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他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困扰以及初恋的迷惘。
小琦的父亲,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但他却对家庭缺乏关心和责任感。
母亲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但她却因为家庭的种种问题而感到沮丧。
还有小琦的姐姐,她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深刻的恋爱和痛苦的分离。
通过这些角色的交织和碰撞,导演展现了家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他没有刻意渲染情节的曲折和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的迷茫和奋斗,看到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无奈。
这些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除了家庭的故事,影片还涉及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导演通过小琦的学校生活和与同学的互动,揭示了教育体制的弊端和对个体发展的束缚。
他通过小琦的初恋经历,探讨了性别和爱情的困惑。
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也让观众在思考的同时,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影片的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导演通过碎片化的叙事和非线性的结构,将时间和空间交错在一起。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每个角色的情感和成长。
我们看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织,看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
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分析
![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7cd0f5284ac850ac024215.png)
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分析作者:许继楠徐晓村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2期摘要分析影片《一一》的叙事结构,指出其叙事结构上的独特性并将之命名为多线式聚合结构。
分析这种叙事结构背后的美学指向和形成原因,特别是叙事结构与影片主旨阐述的关系。
关键词叙事结构美学指向影片主旨《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最后的一部作品。
杨德昌凭借此片荣膺200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影片以家庭为单位,讲述了爸爸、妈妈、青少年、小朋友及奶奶这些不同族群的生命经验。
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中产阶级家庭、两性关系、中年危机、宗教问题、青春期迷惘和儿童困惑。
对这些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探讨使影片在全球范围获得喝彩。
关于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中的位置最恰当的表述莫过于——“这部电影几乎在告诫着,无人能够绕开这部作品,去讨论华人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下的境遇。
”对现代化与人的关系的探讨几乎是贯穿杨德昌电影的始终的,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麻将》莫不如此,而且这种探讨越来越走向深入,在《一一》这里达到了极致。
而杨德昌认为该片的最大突破是“叙事架构”。
的确,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多条线索平行、独立的叙事方式和精巧的叙事结构,不仅建置了故事、安排了情节和内容,还对影片主旨的阐释做出贡献,并使影片形成特定的风格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叙事结构的细致分析,读解影片内容和主旨,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独特的结构进行特征的概括和功能、美学上的分析。
在正式对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理清电影的叙事结构的概念。
同文学中的叙事结构理论一样,电影的叙事结构理论概念众多、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采取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定义,即“具体到电影叙事结构讲,所谓叙事结构同样是一个拥有多级层面的复杂概念。
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
这个层级上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本文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
简析电影《一一》的二元对立结构
![简析电影《一一》的二元对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dcb167a0066f5335a81216c.png)
简析电影《一一》的二元对立结构作者:林饶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22期[摘要]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影片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风格,《一一》的电影结构,从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揭示事物矛盾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一一》的成功,在于杨德昌成功地捕捉到各种类型的对立,勾画出一个个小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 二元对立《一一》杨德昌结构主义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20法国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在《神话与意义》中指出,任何表面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同定的结构,在结构的成分之间找出它们的对立、相互联系、排列和转换,就会发现意义产生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阐释本质。
从根本上来说,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现象的理论,试图分析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结构,而二元对立结构是采取对立形式的结构,例如“黑与白”“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等等,这些对立构建了电影的结构。
一、主题的二元对立从早期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再到后来的《麻将》以及《一一》,都描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困境,也深刻地烙上杨德昌电影的结构主义风格。
《一一》运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娴熟地展示台北一个中产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成员的生活,从而阐述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成长历程。
(一)理想与现实影片中主角简南俊(NJ)考大学时,放弃自己的选择和理想,顺从父母及女友阿瑞的安排,考入机电系。
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业。
在他父母眼里这样才现实,才有前途。
用阿瑞的话讲“当时你好幼稚,我多担心你养活不了我。
”简南俊的事业理想就这样被现实毁灭了,而他自己也放弃了他和阿瑞的爱情,正如他那句简短的表白“阿瑞,除了你我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他一直都知道阿瑞是他的爱,是他的理想,而偏偏阿瑞又是那样的现实,不顾简南俊的感受,想让理想化的简南俊现实起来,最终简南俊向现实屈服,从事机电工作,可是他却难以接受阿瑞在她身边。
电影《一一》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分析
![电影《一一》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872225aeaad1f347933f1a.png)
电影《一一》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分析作者:李光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3期摘要:《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代表作,曾获得第5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也是台湾新浪潮电影中代表佳作之一。
这是一部故事复杂的剧情长片,影片主要通过五条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台湾中产阶级家庭生活。
该片不仅意蕴丰富,在文本结构和视听语言方面也别具一格。
透过对《一一》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评析,可以窥见台湾新浪潮电影的风华。
关键词:《一一》;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0-02《一一》是杨德昌对生活的理解与诠释,排此片的杨德昌,已是知天命之年,他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全部变成镜头、对白、音乐,散布在影片的各个角落。
《一一》在拍摄上大量地运用了长镜头和固定镜头,镜头语言自然流畅,但在色彩的运用、声音的运用和场景的布置上,又温柔熨帖地烘托出人物形象,表现了影片主题。
一、镜头分析杨德昌电影总是力图还原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他强调电影的纪录功能,并且把电影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他所采用放大电影记录功能的重要方式,就是长镜头。
长镜头是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者段落,在以长镜头为主导的影片中,一场戏一个镜头拍到底,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段落镜头可能是一个固定镜头,也可能是一次长时间的运动镜头。
《一一》影片中采用固定不动的机位,叙事大多通过全景长镜头的场面调度实现,主要人物的刻画则用一些中近景的单人画面加固定画框,加话外空间。
即使是剧情跌宕的部分,比如洋洋逃避主任追逐时,镜头也依然一动不动地架在走廊上,洋洋在镜头中拼命往前跑。
当然影片还是存在运动镜头的,比如洋洋悄悄来到游泳场时,就运用到了摇的手法.,体现了洋洋心里的忐忑。
《一一》中还有两个独特的镜头,一个是婷婷送奶奶回家,另一个是洋洋翘课买完胶卷飞跑回教室。
这两个镜头都是通过监控屏幕来展示人物的运动。
《2024年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范文
![《2024年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a8d0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9.png)
《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篇一一、引言电影叙事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其复杂性和深度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并深入分析层控问题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1. 故事层面:这是电影叙事的基础,包括情节、角色、冲突等元素。
故事层面需要吸引观众,为他们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框架。
2. 情节结构层:情节结构是电影叙事的核心,包括起承转合等元素。
一个好的情节结构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冲击。
3. 视觉表达层: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光影效果等手段,为观众呈现一个丰富的视觉世界。
视觉表达层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直观的体验,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4. 音乐音效层:音乐和音效在电影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够为画面增添情感色彩,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5. 台词对白层:台词对白是角色交流的桥梁,也是传达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好的台词对白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6. 角色塑造层:角色是电影叙事的核心,其性格、行为、心理等元素需要被精心塑造。
一个立体、鲜活的角色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7. 文化背景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背景层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体验,使电影更具深度和广度。
8. 主题思想层:主题是电影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
一个明确的主题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思考,引发共鸣。
9. 情感共鸣层:情感共鸣是电影叙事的最高境界,通过情感传递、情感冲突等手段,让观众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层次。
三、层控问题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层控问题对于保证电影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层控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情节与主题的统一性: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故事情节与主题相符合,避免出现情节与主题脱节的情况。
这需要创作者在构思阶段就明确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情节设计。
艺考编导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艺考编导电影叙事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ca05f7f7ec4afe04a1dfcf.png)
让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梦境、幻想、平行时空等非现实因素同时存在于另一时空, 与当前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主要打破了空间的单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种可 能。 如「滑动门」、「罗拉快跑」、「盲打误撞」、「吸烟/不吸烟」。
BUSINESS
2、非线性复线 (4) 并置叙事
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几个故事互不相关,既没有特定的因 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仅仅通过暗含的主题相连接。观众需集中注 意力看完才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题思想。此类结构的电影主要有: 「党同伐异」、「云图」、「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CONTENTS
一 、什么是叙事结构
1、定义:
《电影大辞典》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 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
一般最为传统的叙事结构是由“开端—发展—高潮— 结尾”这四部分组成,其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 组织安排,这类传统的叙事被看作是线性叙事。
分类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影结构分为最基本的线性、非 线性以及反线性叙事。这是电影叙事中最为基本的三个结 构性原则。
BUSINESS
2、非线性复线 (5) 复调结构
复调结构多采取多重内聚焦型视角。对话式复调,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 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同一事件下,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作者不再是 全知全能型的上帝,以多次闪回这样突兀的心理化手段使人物之间针对同一事 件形成对话。而最后的真相需要观众自己判断。如「公民凯恩」、「罗生门」、 「社交网络」。 还有一种,结构式复调,多视角立体叙事,故事之间互有关 联,因偶然性碰撞,如「低俗小说」、「撞车」、「疯狂的赛车」、「暴雨将 至」、「21克」、「通天塔」等。
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
![影片分析之叙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4c6e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3.png)
英国小说评论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 观》中是这样描述情节的:情节是强调因果关系 的叙述事件。可见情节强调的是一系列事件的因 果关联的过程。影视 赏析来自(二)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故事与情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故事与情节的异同: 1.故事是未经作者加工的生活中的事实,情节
是创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编撰出来的。 2.故事只有一个,它自身是不变化的,根据同
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 要求用形象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 一个形式。”
所以主题来源于生活,是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一 种思想或理念,主题会在人的心灵中拥有一种内在力量,产生 一种形象作为外在的形式。
影视 赏析
电影作品的主题即创作主旨,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 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凝聚在影片造 型表意和结构叙述中,创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伦 理价值的整体思考以及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和启示力量。 说白了,主题就是创作动机。
得善恶的最终裁决。《老无所依》不仅为英雄没落高唱挽 歌,也为全社会老年人的朝不保夕和毫无救赎唱悲歌。从 行侠仗义的个人英雄主义宣泄,到创建文明的故事,到反 思文明的弊端,到对恶贯满盈、道德沦丧社会的悲观失望 和对人性的审视,西部片的主题随时代变化获得观众对“ 旧瓶装新酒”的兴趣。
影视 赏析
《老无所依》是西部片模式化的突破,是众多类 型元素的集合体,是在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对传统进 行嘲弄、戏仿和创新,以获得新的观赏经验和对现实 的新理解。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除用反类型内 涵突破颠覆传统,还具有天生的延展性,在不同类型 间相互渗透,重组,并在融合和变体中保持并发展自 己。这也许就是西部片仍是美国电影业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的原因。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c8af3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e.png)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愿望,好莱坞电影的主创人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叙事谋略:一是讲述一个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人故事。
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所叙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戏剧化的故事。
三个S的叙事原则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发明,也是赢得票房的法宝。
所谓三个S的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Satisfaction(满足、称心),以此来慰藉、回报那些掏了钱买票的观众。
二是编造一个似梦非梦、似真似幻的世俗神话。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
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
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
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
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
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
电影《一 一》的叙事结构分析
![电影《一 一》的叙事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0bb8fb9d528ea81c779d3.png)
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分析分析影片《一一》的叙事结构,指出其叙事结构上的独特性并将之命名为多线式聚合结构。
分析这种叙事结构背后的美学指向和形成原因,特别是叙事结构与影片主旨阐述的关系。
关键词叙事结构美学指向影片主旨《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最后的一部作品。
杨德昌凭借此片荣膺200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影片以家庭为单位,讲述了爸爸、妈妈、青少年、小朋友及奶奶这些不同族群的生命经验。
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中产阶级家庭、两性关系、中年危机、宗教问题、青春期迷惘和儿童困惑。
对这些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探讨使影片在全球范围获得喝彩。
关于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中的位置最恰当的表述莫过于——“这部电影几乎在告诫着,无人能够绕开这部作品,去讨论华人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下的境遇。
”对现代化与人的关系的探讨几乎是贯穿杨德昌电影的始终的,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麻将》莫不如此,而且这种探讨越来越走向深入,在《一一》这里达到了极致。
而杨德昌认为该片的最大突破是“叙事架构”。
的确,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多条线索平行、独立的叙事方式和精巧的叙事结构,不仅建置了故事、安排了情节和内容,还对影片主旨的阐释做出贡献,并使影片形成特定的风格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叙事结构的细致分析,读解影片内容和主旨,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独特的结构进行特征的概括和功能、美学上的分析。
在正式对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理清电影的叙事结构的概念。
同文学中的叙事结构理论一样,电影的叙事结构理论概念众多、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采取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定义,即“具体到电影叙事结构讲,所谓叙事结构同样是一个拥有多级层面的复杂概念。
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
这个层级上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本文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
在影片总体结构的意义上,叙事结构与通常所说的电影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它表示这一部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包括我们以上几章论述的时间畸变、空间呈示、叙述方式等各个要素和方面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中的分解、配置、对应与整合。
电影中的N种叙事结构
![电影中的N种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365c4661711cc7931b71697.png)
电影中的N种叙事结构下文的关键词的个人解释,完全个人单纯想法。
【1】时间流程,固定的时间线索,抽象的概念,属于因果关系。
【2】空间流程,固定的场景,人物等,物质概念,属于联系关系。
【3】桥段,一段固定的时间流程和空间流程组成的长镜头,一个时空。
1.顺叙:电影线索按照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①单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且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顺序中,不可以打破时间流程。
平行蒙太奇不打破时间流程也即可。
2.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过去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在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之前。
②想象(未来)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不属于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
注1:插叙中,插入的空间流程与在被插入桥段的空间流程关联性可忽略,因为时间流程打乱之后,即使空间流程保留连贯性,两组桥段也失去直接关联性。
注2:想象式(未来)插叙,也还是一种有待商榷的概念,这是个自己对“未来”看法,若已经发生的未来,不就是现在么,“想象”不也是现在进行么,当然这里主要提的是“打乱时间顺序”。
3.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单线倒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反向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反向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倒叙属于心理错觉,严格说,没有倒叙这样的手段,是一种插叙和顺序交替产生错觉。
解释:写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童鞋看明白了吗?我在详细的解释一下,其实我觉得电影真的就只有一种叙事手法就是,“顺叙”。
那么“倒叙”是什么?我从电影的原理说明,电影是由帧为方式,以每秒24帧为单位组成的视听感受,所以严格的来说“倒叙”就是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那你还能看懂电影么?当然按照这个逻辑在往下推理,就算真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其实也是“顺序”,原因很简单,想象一下把1/24秒无限的分割下去会怎样?不理解不要紧,理解上一段就好,反正“倒叙”就是一种“顺叙”。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b63591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e.png)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通过创造性的叙事结构和吸引人的故事线索,帮助观众融入故事情节,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制作中,叙事结构和故事线索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影片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影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并分析它们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一、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最传统、最直接的叙事方式。
它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情节,从开始到结束,呈现出一个连贯的故事线索。
这种结构的电影通常按照三幕剧本结构进行,即引子、发展和高潮。
一部好的线性叙事电影能够清晰地传达与观众情感共鸣的故事。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经典电影。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在监狱中的经历,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观众可以清晰地跟随故事的发展,感受到主人公的挣扎与成长。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相比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结构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它将故事片段按照非线性顺序进行排列,通过回溯、倒叙、闪回等手法,打乱时间流逝的顺序,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
非线性叙事结构能够让观众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关注故事细节。
《盗梦空间》是一部运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著名电影。
影片通过层层嵌套的梦境,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的潜意识世界和他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观众需要通过不同时间层面的线索和暗示来理解整个故事,增加了观影的乐趣和挑战。
三、多重叙事结构多重叙事结构是指在一个电影中同时展示多个并行的故事线索。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交错剪辑的手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切换,将多个独立的故事线索相互交织在一起。
多重叙事结构能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让不同的故事相互呼应、交叉影响。
《追随》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部采用多重叙事结构的电影。
影片通过交叉剪辑的手法,交织了三个主要角色的故事线索。
观众需要跟随不同人物的经历来理解整个故事,体验到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与碰撞。
总结:电影中的叙事结构和故事线索是创作者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分析分析影片《一一》的叙事结构,指出其叙事结构上的独特性并将之命名为多线式聚合结构。
分析这种叙事结构背后的美学指向和形成原因,特别是叙事结构与影片主旨阐述的关系。
关键词叙事结构美学指向影片主旨《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最后的一部作品。
杨德昌凭借此片荣膺200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影片以家庭为单位,讲述了爸爸、妈妈、青少年、小朋友及奶奶这些不同族群的生命经验。
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中产阶级家庭、两性关系、中年危机、宗教问题、青春期迷惘和儿童困惑。
对这些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探讨使影片在全球范围获得喝彩。
关于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中的位置最恰当的表述莫过于——“这部电影几乎在告诫着,无人能够绕开这部作品,去讨论华人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下的境遇。
”对现代化与人的关系的探讨几乎是贯穿杨德昌电影的始终的,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麻将》莫不如此,而且这种探讨越来越走向深入,在《一一》这里达到了极致。
而杨德昌认为该片的最大突破是“叙事架构”。
的确,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多条线索平行、独立的叙事方式和精巧的叙事结构,不仅建置了故事、安排了情节和内容,还对影片主旨的阐释做出贡献,并使影片形成特定的风格特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叙事结构的细致分析,读解影片内容和主旨,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独特的结构进行特征的概括和功能、美学上的分析。
在正式对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理清电影的叙事结构的概念。
同文学中的叙事结构理论一样,电影的叙事结构理论概念众多、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采取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定义,即“具体到电影叙事结构讲,所谓叙事结构同样是一个拥有多级层面的复杂概念。
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
这个层级上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本文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
在影片总体结构的意义上,叙事结构与通常所说的电影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它表示这一部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包括我们以上几章论述的时间畸变、空间呈示、叙述方式等各个要素和方面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中的分解、配置、对应与整合。
”一般而言。
每一部有独创意义的影片,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本文叙事结构,但倘若把诸多影片的创作实践作为一个整体看,其中仍有一些叙述方式方法是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于是就总结出电影叙事结构的模式。
但是目前对电影叙事结构模式的研究存在着划分标准不清、叫法不统一等问题。
基于此,仍举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全面的划分——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一书中对叙事结构模式的划分:因果式线性结构(《玫瑰的名字》)、回环式套层结构(《罗生门》)、缀合式团块结构《城南旧事》、交织式对比结构(《海滩》)、梦幻式复调结构《野草莓》。
电影《一一》叙事上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叙事结构难以被划分到任何一种已有模式中去,甚至说是某几种模式的杂糅也不合适。
那么,《一一》的叙事结构到底呈现怎样的特征?多线索交替、独立叙述《一一》没有单一的、集中的叙事情节,而采用多条线索的交叉来推进影片。
并且既不同于传统的剧情多线索,也不同于通常的符合罗伯特·麦基定义的“多情节”结构。
传统的剧情多线索更多地是围绕着某个中心事件来展开,这些线索只是这个中心事件的不同侧面而已。
所以线索的交叉便很难说是一种结构的方式而只不过是情节本身具有的性质,例如影片《疯狂的石头》、《撞车》等。
《一一》的叙事结构也不完全等同于罗伯特·麦基提出的“多情节”结构。
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的罗伯特·麦基在其经典论著《故事一一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
介于大情节与小情节之间则为多情节。
“按照经典讲述的故事通常将一个单一主人公——男人、女人或孩子——置于故事讲述过程的中心。
一个主要故事支配着银幕时间,其主人公则是影片的明星角色。
但是如果作者将影片分解为若干较小的次情节故事,其中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单一的主人公,那么结果便是大大削弱大情节的那种过山车般的动感力度,创造出一种自80年代以来渐趋流行的小情节的多情节变体。
……如《低俗小说》以及《饮食男女》。
”按照麦基的定义,并结合对《低俗小说》等影片的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多情节”还是“小情节”都是“对大情节的突出特性进行提炼、浓缩、削减或删剪”。
因此次情节之间不是各自独立的,是依附于同一个大情节的,往往呈现为因果关系触发的次情节序列。
《一一》的多线索叙事突破以上所列的常见的两种“多线索”叙事,其情节的多线索体现为多个事件的平行发展,事件本身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没有因果触发关系,却被创作者有意识地交叉在一起。
这样多线索的交叉就不再来自中心情节本身的性质,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方式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叙事结构上的变化。
影片主要的叙事线索有五条,分别以NJ(简南峻)、婷婷、洋洋、阿弟、敏敏为主人公展开叙述。
NJ这一条线索主要用来叙述NJ人到中年的烦恼。
事业面临危机、与相交多年的朋友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初恋女友的突然再次出现更令他陷入感情与婚姻危机。
当他“试着过了一段离开的生活”,“发现没什么不一样”,于是生活和情感又回到了起点,他似乎想通了一切。
婷婷这一条线索用来叙述婷婷自己的少女困惑和邻居蒋莉莉、蒋母的生活。
婷婷是重点中学的“好学生”,然而婆婆的突然晕倒让她以为是自己的过错,从此心事重重。
邻居家的女孩蒋莉莉和她年龄相仿,两人先是成为朋友,然而这也令她陷入和蒋莉莉、胖子之间的“三角”关系,胖子杀人一事更令她的心布满阴霾。
影片最后,婆婆的“意外苏醒”令她终于不再愧疚,仿佛释然了。
洋洋这一条线索主要用来讲述洋洋的儿童烦恼,包括对儿童性心理的大胆涉及。
洋洋还只是个小学生,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
比如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但是得不到解答。
比如年纪小小的他会被同学欺负、老师误解。
比如他会朦胧地爱上女同学。
洋洋在婆婆葬礼上的独白告诉我们他在长大在成熟,这些问题总会明白的,但是新的问题呢?阿弟这一条线索存在的作用和NJ相近,都是讲述成年人的事业危机、家庭关系,不过阿弟这一条线索更侧重对两性关系的探讨。
敏敏是一条较次要的线索,影片中虽着墨不多,但意义是独一无二的,探讨了人与宗教的关系。
当她人到中年,突遭亲人重病,应接不暇时把宗教作为出路。
然而最后,她发现宗教也不能令她解脱。
五条叙事线索串联起影片的多个事件。
五条线索是独立的,彼此之间无甚关联。
五个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的戏剧矛盾和冲突。
冲突发生在主人公内部,即主人公自己的心理矛盾。
很显然,影片不存在中心事件。
多个事件之间也没有因果联系。
因此,《一一》的这种多线索叙事既不同于传统的剧情多线索,也不完全等同于通常的符合罗伯特·麦基定义的“多情节”结构。
多线索的聚合对存在多条叙事线索的影片而言,多条线索交叉叙述势必弱化情节。
“小情节,即淡化情节。
但非不要情节”因此,除了需要考虑多条线索的“发散”,还要考虑多条线索的“收束”。
如果只“放”不“收”,就会使影片结构流于松散。
“叙事性强的影片,其情节性相对得到强化,影片本文则具有浓郁的故事性:反之,情节淡化的影片,其故事性相对减弱,影片本文在叙述上往往更多地运用了非叙事性元素(象征、隐喻、视觉冲击等)来构筑影片结构。
”比如,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现偏执(祈求和平,反对党同伐异)这一主题。
影片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剪辑手段,四个故事之间,不是讲完一个接着再讲一个,而是被分割成细小的片断,再经过重新排列后交替出现,其间只以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作为过渡。
”对于属于麦基定义的“多情节”范畴的影片,因为多情节是在“对大情节的突出特性进行提炼、浓缩、削减或删减”基础上形成的,自然就具备因果关系。
因此,多情节之间的衔接就比较容易。
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
昆汀实际上探讨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偶发事件对人命运的改变。
像《低俗小说》的剧本上所说的,这三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故事,蜜娅的吸毒过量、布奇和马沙的巧遇、朱尔斯经历的‘神迹’以及餐馆里的抢劫等等都是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而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人物的命运。
对《一一》来说,各自独立的多条叙事线索所叙述的事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多条叙事线索怎样实现聚合《一一》巧妙通过人生的“仪式”——阿弟结婚(婚礼)、婆婆重病、孩子出生(满月酒)、婆婆死去(葬礼)将多条线索“聚合”到了一起。
“仪式”是人生的一种停顿和中断。
人生被突然事件阻滞的时候,人们才会停下来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衡量自己最初的目标和现在的处境。
“米兰·昆德拉曾说,‘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费尔丁认为答案在于行动和大结局。
同时代的斯特恩的小说答案却完全不同:答案不在行动和大结局,而是行动的阻滞和中断。
”婆婆的事故是一个阻滞中断的时刻,NJ一家在这之后忽然天启似的发现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开始询问人生的意义。
一家人轮流对婆婆诉说。
敏敏说每天都做同样的事,人生意义何在?于是她试图通过宗教来逃离现实:阿弟说以为自己每天做很多事,现在发现没有;NJ说其实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们都没来得及好好了解:婷婷因为怀疑自己忘了倒垃圾导致婆婆被车撞而愧疚不已:洋洋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他的无话可说令他烦恼。
在婆婆生病的凝聚点上,原本各行其是的叙事线索,得到了聚合(婆婆生病对每个人都发生了影响)。
在此汇聚后又独立叙述。
婆婆的葬礼是影片最后一个仪式,也是电影的收束。
这个仪式后,NJ、敏敏走回了原来的生活道路。
婷婷对婆婆的愧疚也得到了释然。
洋洋终于对婆婆有话可说,他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但洋洋的独白也告诉我们他仍有很多问题不明白,困惑还会继续下去。
综合以上所述,暂且将《一一》的这种叙事结构命名为多线式聚合结构。
所谓多线式聚合结构,包含两方面的要义。
其一,多线式,影片本文中存在多条相对独立的叙述线索:其二,聚合(注意将“聚合”同“交织”、“聚集”等含义区分开来),多条叙述线索彼此没有交集,不会相互影响,但线索有时会在同一事件处聚合,接受同一事件的影响,再继续各自向前发展。
叙事结构的功能及美学特色“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可见任何导演或编剧为他的故事选择一种叙事结构,都不是随意为之的。
那么,研究叙事结构就不应该只停留在单纯的形式的研究上,就更应该关注这种结构的功能指向或说叙事结构背后导演的意图。
《一一》选择这种“多线式聚合结构”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多条线索的设置对应着导演为台湾现代社会写史的企图。
导演在创作谈中说,在影片产生十几年前,即他从影之初,就有表现当代社会和各个人群的想法,后来的十几年间,他一直在为这个想法酝酿故事,编写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