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生态修复做足山水文章精心打造“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格局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市政园林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充满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市,营造宜居新徐州的目标定位,大力度推进“地更绿”行动计划,大规模实施生态修复,高标准建设精品园林,着力构建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绿带为网络、公园绿地为斑块,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绿地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了“自然山水大气恢弘,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的城市个性,精心打造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格局。
大大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自豪感,体现了将最美景观奉献给市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取向,也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徐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最美丽城市”。
一、主要创新点
1、修复山体自然生态,构筑“群山环抱”生态屏障
云龙山—泉山、珠山—大黄山、拖龙山、子房山—大山、九里山—琵琶山等五大山系环绕徐州市域,形成了天然屏障。
为此,我们积极实施生态战略,保护好、修复好这些宝贵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退建显山工程”。
先后对。
的天、坑坑洼洼的地、浑浊的水,环境荒芜破败。
为此,我们大力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营造景观,改变荒芜破败的现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修复力度,先后对九里湖、南湖、潘安湖等市区6432 公顷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修复,建成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率82.44%,成功走出了一条煤矿塌陷地治理的有效路径。
二是退渔还湖、去港还湖。
2006年起,对云龙湖小南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生态修复面积1.04平方公里,增加水面0.76平方公里,扩建绿地28.3公顷,成为云龙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景观营造将徐州内港改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九龙湖公园;2014年对劳武港进行搬迁、拆除破旧设施、净化水体、绿化美化,打造成集科学普及、休闲体验、灾难教育和应急避险相结合的我市首个防灾避险主题公园,切实改善了北区环境。
三是扩湖增水。
对金龙湖、大龙湖等实施扩湖增水,并设置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打造湖区娱乐广场,提升环境空间品质,把环湖生态片区打造成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热恋乐园,使昔日的小水塘,成为一颗颗镶嵌在古彭大地靓丽的明珠。
2014年重点对玉潭湖进行扩湖增水、景观提升,打造出我市首个全面展示西楚文化的主题文化园。
从而提升了湖区生态功能,促进了城市转型,将城市建设推向一个讲科学、重品质,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资源效益化和管理高效化发展阶段,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风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3、突破薄弱区域,构建“星罗棋布”绿地系统,打造城市生态斑块。
由于历史原因,徐州的园林绿化曾存在“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普通绿化多、精品绿地少”等问题。
为此,我们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行城市空间梳理,重点布局和建设和平路以北、三环西路以东、九里湖以南、庆丰路至金水路以西的老城区绿化薄弱地区,通过遥感定位,实地调研,深入论证,反复斟酌,有序推进,着力打造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大幅增加老城区公园数量,不断提升公园品质。
目前,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已达到174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真正实现了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目标,受到《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扩大了徐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以“整体大气恢弘、细部婉约雅致”精品公园景区为主体,兼具南秀北雄、饱含汉风楚韵风骨,自然绚丽的山水徐州基本形成。
4、拓展“二沿”空间,构建绿色通道系统,串联城市生态廊道。
做好“沿水、沿路”文章,拓展“二沿”空间,实现绿廊网络化和人本化。
一是大力营造滨河景观带。
我们将流经市区
的河道作为最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先后组织实施了故黄河、丁万河、荆马河、徐运新河、玉带河、楚河、奎河、三八河等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因地制宜设置节点游园、广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滨河风光带,为市民临水赏景、休闲、健身提供大小错落的多处空间。
二是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
沿迎宾大道、城东大道、徐丰路、珠江路、三环路等城市出入通道,建设大规模带状公园,提升道路绿廊。
近三年,主攻城市中心区的林荫路建设,对宽度12m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实施行道树完善工程,目前林荫路推广率达到98.3%;对位于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建设两侧各10~50m的防护林带,增强对城市的防护功能。
二、取得的成效
1、修复了山水空间结构,彰显城市特质。
通过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去港还湖、扩湖增水、湿地修复(采煤塌陷地)、宕口治理、荒山绿化等典型项目,对徐州的“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再现了徐州“青山绿水”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基本实现了城市和自然园林的相互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了“自然山水大气恢宏,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的城市风貌特色。
2、变废为宝,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
通过对九里湖、潘安湖等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将昔日的“地球伤疤”,变为湿地公园和休闲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城市生态系统,均衡了城市绿地布局,其中“九里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获2010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