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活动策划

(一)主题:

(二)活动:

(三)时间:

(四)地点:

(五)人物:

(六)人员安排:①去山上捡垃圾:全体人员

②做调查表:

③分发整理调查表:

④收集主题资料:

⑤整理主题资料:

(七)活动后安排:将垃圾带下山放入垃圾桶,整理并资料、调查报告

写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进行

29日,宿舍全体人员一起到济南大学西校南院后山-马武寨山,山上清理垃圾,很庆幸的是那天天气很凉爽。这座山紧靠济南大学南边,基本只有本校学生来着爬山;作为大学生本应都具有大学生的素质,带山上的垃圾,下山的时候带下来,其实不然,山上依然存在大量垃圾。于此,大学生公德问题引发我们思索,自然环境的清洁靠的是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

二、调查总结

据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缺乏公德意识,大部分大学生都不能主动树立起公德意识。随处乱丢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人上前劝说,没有人出来阻止,大部分人貌似理所当然;济南大学处于济南市区边缘,作为济南的省会市区,且处于很多公交线的起始终点站,人流量很大,几乎每班公交都会超远,但据调查部分同学缺乏公德意识,不能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等人员,从这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公德一时的缺乏,且大部分同学认为别人都都这样,自己没做错什么!

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接受公德教育。现在大学生从众意识很强烈,缺乏公德意识,且对公德定义了解甚少,大的方面了解,小的方面往往被忽略。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而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且很少有人去了解这些。

三、心得体会

1.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

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2.什么原因照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社会公德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大学毕业生必将成为引领社会公德健康发展的先行者。然而现在引领着的素质又实在让人无法恭维。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甚至于连基本的法规也不遵守。有些人学历高了,社会公德却沦丧殆尽,连小学生都能做到的不乱扔果皮纸屑,却在大学校园里时常看到纸屑满地的情景。

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在“一试定终身”的中考,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的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

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

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

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的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表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的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当代道德教育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我们的德育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一种“做好事对你有利”的思想认知,这样的德育教育显然套上了沉重的功利性枷锁。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

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

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类似的事件的发生的同时,有些

人们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这就使是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不闻不问成为理所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

当然还有很多,但我认为这是照成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我们很容易应该来找到与之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措施,来缓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

3.解决办法

我觉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些许关系。中国正统的儒家思想在探讨人的本性的时候把人定位为“人之处,性本善”也就是坚持性善论。这与西方正好相反。在性善论的理论框架下,中国的社会伦理一直强调人的自率,而不是社会机制的外在约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不强。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精神教化给我们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国人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思维转型期,这个时期的中心主题就是如何建立规则意识。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许多人只饮其中一瓢,倘若大学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就不会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单方面的偏解。我认为解决的办法有几条: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