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与释放
毒性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示意图
19
20
21
22
23
噬菌现象
液体培养基 混浊
澄清
固体培养基中,出现噬斑(plaque)
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pfu)
24
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prophage)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溶原性(lysogeny) 溶原状态 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溶原性转换
粗糙型菌落 R
原因:失去LPS的特异多糖
7
毒力变异
增强 白喉棒状杆菌
减弱
牛分枝杆菌
β棒状噬菌体 获得白喉毒素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卡介苗
13年(230代)
8
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 性。
噬菌体
17
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 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一)染色体
12
(二)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 双 链 DNA。 带 有 遗 传 性 息 , 能 自 行 复 制 , 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细菌生 长所必需。
特征
自我复制能力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转移性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13
F+菌(雄性菌)
F-菌(雌性菌)
性菌毛 40
F质粒的接合
Donor F+
F+
F-
F+
F-
Recipient
F&
F+
41
F+、Hfr、F’三种菌都有性菌毛,都为雄性菌。
R质粒的接合
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解 释。 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R质粒,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 与多重耐药性有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






痢疾杆菌
依链株
长期培养
9
耐药性变异
变异机制 (1)产生钝化酶 (2)渗透障碍 (3)靶位的改变 (4)接合蛋白接合量变化 (5)代谢拮抗物增加 (6)主动外排机制
10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DNA)
质粒 噬菌体 转座因子(Tn)
11
环状双螺旋DNA
第4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2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形态变异:单一形态
多形态
结构变异:H-O
菌落变异:S-R
毒力变异:BCG的产生
抗原变异:志贺菌属细菌
耐药性变异:MRSA
酶活性变异: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3
形态结构变异
3-6%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 体融合等方式进行。
37
转化(transformation)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 性状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
38
转 化 因 子 ( transforming principle )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33
转座子的特征
34
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是一些具有转座功能的溶原性噬菌体,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能改变溶原性细菌的某些生物学 性状。
35
三、细菌基因型变异的机制
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与重组
基因突变和损伤后修复的规律
1、自发突变和诱导
2、随机突变和选择
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
4


L型变异
(部分或
青霉素、溶菌酶




抗体或补体
完全失去胞壁)
5
特殊结构的变异
炭疽杆菌 性
42-43℃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


10-20天
变形杆菌
鞭毛变 0.异1%石炭酸
迁徙生长(H) 菌落(O)
点状生长、单个
6
光滑型菌落 S
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 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32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
转座子(transposon,Tn)
>2kb,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抗金 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 转化因子 ,分子量小于107,最多 不超过10~20个基因。
感受态(competence)
39
接合(conjugation)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 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接合性质粒: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F质粒、R 质粒、Col质粒和毒力质粒等。
3、回复突变
4、DNA的损伤后修复
转换
基因突变的机制
碱基置换 颠换
碱基移码
36
基因转移与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 recombination)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25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
26
27
28
29
30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只对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抗菌 作用 产生细菌素是受质粒的控制 主要用于对细菌分型及流行病学的调查
31
( 四是存)在于转细菌座染色因体或子质粒(DNAT分n子)上的与一段整特异合性核子苷酸(序列I片n)段,
几种重要的质粒
致育质粒(F质粒) 耐药质粒(R质粒) 毒力质粒(Vi质粒) 细菌素质粒 代谢质粒
14
(三)噬菌体
微生物病毒 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 分布广泛,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15
形态与结构 1、生物学性状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
噬菌体(复合对称)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