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一、选题背景《工程力学基础》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与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工程力学基础》的教学竞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竞赛内容与目标本次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需要对《工程力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实践能力的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工程案例,展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政教育的融入: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次竞赛的目标是:1. 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竞赛组织与安排竞赛的组织方式采取小组形式,每个小组由5名同学组成。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 预赛预赛采取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预赛内容涵盖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复赛复赛分为两个环节:理论分析环节和实践操作环节。
- 理论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案例,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一些简单的工程实例,通过实践操作检验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决赛决赛采取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工程案例,进行现场解答和分析,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政教育素养。
四、评分标准与奖励竞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程度:针对预赛和复赛的理论部分,评分主要根据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授课对象:工程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安排:64学时学分安排:3学分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熟悉力学基本概念和力学基本定律,掌握坐标系选择和力的合成分解方法;2.理解互不干扰原理和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进行静力学分析,掌握框架结构和梁的受力计算方法;3.理解刚体平衡条件和不动力学平衡条件,能够进行刚体静力学分析,掌握静力平衡计算方法;4.掌握摩擦力学基本原理,理解摩擦力对工程结构的影响,能够进行摩擦力和摩擦力矩的计算;5.熟悉弹簧力学基本原理,理解弹簧力对结构的影响,能够进行弹簧力的计算;6.理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和质点运动学,掌握加速度和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质点运动学分析;7.理解一维力学和二维力学,熟悉一维和二维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能够进行一维和二维动力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基本定律和力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点、刚体等,并介绍力学基本定律和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不干涉原理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的意义。
2.受力分析与静力学计算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如刚体受力分析、杆件受力分析等,并教授框架结构和梁的受力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实例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和静力学计算的技巧。
3.摩擦力学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摩擦力学的基本原理,如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例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对结构的影响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弹簧力学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弹簧力学的基本原理,如胡克定律、弹性系数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实例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弹簧力的计算方法。
5.质点运动学分析与计算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质点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如加速度、速度的计算方法,并介绍质点在一维和二维系统中的运动学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受力构件平衡条件,能够对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平衡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够熟练地对工程中常见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力学知识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上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内容根据现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静力学部分第一单元: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基础)第二单元:平面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材料力学部分第三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第四单元:剪切与挤压第四单元:圆轴扭转第五单元:平面弯曲内力第六单元: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七单元: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重点:对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落脚点;材料力学部分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各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力图的画法、强度条件及强度条件应用;3、难点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内力图的画法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4、重、难点处理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课后留有一定量的作业题,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四、课堂教学实施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通常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概括归纳学科知识内在体系为形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
工程力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授课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杆件承载能力计算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一、静力学基础1. 物体的受力分析2. 力系的简化与平衡3. 刚体的平衡条件4. 摩擦二、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1. 轴向拉压杆件2. 扭转杆件3. 弯曲杆件4. 组合变形杆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2. 简要介绍工程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教学内容1. 静力学基础a. 物体的受力分析: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方法。
b. 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讲解力系的简化方法,如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等,并介绍刚体的平衡条件。
c. 刚体的平衡条件:讲解平衡方程的建立,如力的投影、力矩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d. 摩擦: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并介绍摩擦力的应用。
2. 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a. 轴向拉压杆件:讲解轴向拉压杆件的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b. 扭转杆件:讲解扭转杆件的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c. 弯曲杆件:讲解弯曲杆件的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d. 组合变形杆件:讲解组合变形杆件的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三、课堂练习1. 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说课
注重专业特点选 择例题或工程实 例等教学细节, 突出教学重点和 难点 ,发挥学生 主观能动性
第十页,共三十页。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工程力学》
杨兆伟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工程力学》
顾晓勤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教材特点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本概 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一反
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 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 大。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力、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页,共三十页。
课程任务
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 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 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 素质。
力偶的性质(汽 车方向盘力偶传
递)
问题教 学法
讨论法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工程力学》说课
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1
课程定位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实施
3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4、空间力系 (1)教学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和求法。 (2)教学要求: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 5、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剪切与挤压 (1)教学内容: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挤压的概念和实例、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 2)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教学手段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阳职高 说课稿 《工程力学》 三
《建筑力学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组第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下面我将从说课标教材、说校情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
考生请求面试开始。
一.说课标教材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工程力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平面力系和空间的力系的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本节课作为前面所学内容平面力系的延续,同时也是后续力系平衡问题求解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要求,根据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规范下,对本课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掌握力系平衡的原理。
提高分析与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力学的规律性与严谨性,保持和提高学生对自然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规律总结的兴趣。
本节课重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本节课难点: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二.说校情学情我们江阳职高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本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
根据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我们学校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依据一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能力,但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参与表达的意愿低。
我们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和操作练习,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上诉分析及课标要求,我运用“学、展、点、练、评”五环问题教学,通过分组学习、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预设的教法、学法,本课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一环导学:先学后教,学生主体。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范文一、教材内容《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本课程是建筑、机械、土木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解平衡与运动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求解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力的基本概念与单位:力的定义、矢量性质、单位制、合力与分力等。
(2)受力分析: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不平行力系的合力分解等。
(3)物体的平衡条件: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的概念与条件。
(4)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等。
(5)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力学分析等。
(6)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等。
2.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
(2)数学推导:通过数学推导,深入分析力学原理与公式之间的推理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3)实例演练: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相关实例的演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力学实验和工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1.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要求:(1)理论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如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二、教学资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六、改革方向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邱家俊机械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特点: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现场教学二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讲课稿
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
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
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工程力学教案7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工程力学中的力矩和力的叠加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4.练习题解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力矩计算平衡条件。
2.了解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等效力矩计算平衡条件。
3.熟练掌握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力的应用场景,引入力矩和力的叠加原理的概念。
2.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介绍力矩的定义:力在物体上引起的转动效应。
b.引入力臂的概念:力对物体的转动力矩与力臂的乘积,即力矩。
c.运用力矩的计算公式:M=F×d,解释其中的符号含义。
d.讲解力矩的方向规律:右手螺旋法则。
3.讲解等效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介绍等效力矩的定义:多个力的合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等于这些力分别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之和。
b.引入力矩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其合力矩等于这些力矩之和。
c. 运用等效力矩的计算公式:Meq = ΣMi,解释其中的符号含义。
4.讲解力的叠加原理及应用:a.介绍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其合力等于这些力之和。
b.运用力的叠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平衡木上不同位置人的重力。
5.练习题解析: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6.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要点并反思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演示PPT。
2.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练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后作业:1.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工程力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工程力学二、课程编号:XXXXXX三、授课班级:XXXX班四、授课教师:XXX五、授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理解工程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具备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内容:1.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平面力系的平衡3. 杆件内力分析4.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5. 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6. 压杆稳定性分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力系的平衡、杆件内力分析、材料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压杆稳定性分析。
2. 教学难点:复杂力系的平衡、杆件复杂变形的内力分析、强度与刚度计算中的参数选取、压杆稳定性分析中的临界载荷计算。
九、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工程实例分析、习题练习等。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出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解新知:讲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平面力系平衡、杆件内力分析等基本理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工程力学基本原理。
5. 习题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十一、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中心法
任务驱动法
工程案例法
小组讨论法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四)能力训练项目
项目:工程施工中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选择以及起吊方式 的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五)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分配任务
2、信息收集 3、课中:五个小学习项目 4、课后:进行单元总结, 完成任务
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导 载体:梁、轴、柱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1、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力学 试验室 3、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能力训练 项目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项目设计
教 学 组 织 安 排
试验操作能力、安全意识
4
பைடு நூலகம்
团结协作 精神
20
以所在小组完成任务卡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合 计
综合得分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载体:项目任务 原则: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 场见习等。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第一节课设计
1、引入:展示“工程事故”图片,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 简单力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以及可以提出一系列 与工程力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起吊过程中如何保证所用的 钢绳能吊起重物、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主筋为何配置在下侧、空 心板为何中间设计成空心的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 3、进入课程第一个模块的学习
2、关键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概述二.课程设计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四.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概述第一大方面,课程概述主要从师资队伍、本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五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师资队伍本课程具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师资团队。
现有教授3名,讲师2名2助讲,研究生5名2本科生,7名主要承担了力学教学同时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
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科研项目,其中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力学教学任务并努力参与力学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师证书,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见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方面,本课程开设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机械设计、数控、焊接等专业。
第三方面,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有限单元法等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学科,具有工程背景。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还是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第四方面,就业岗位需求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机械加工和简单的机械及零件的设计,再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培训,也能胜任从事数控车床、数控加工、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的加工、调试、维护等,从事其建筑施工业、从事汽车的修理、保养,以及技术管理、组织等。
多年的就业情况也证明了工程力学的适用性。
第五方面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前续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后继课程:《机械零件》、《机械原理》以及相关的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解决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处理简单的工程中机构的平衡问题;掌握简单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计算和构件的安全工作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的发展始终都与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工程实际问题。
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
高等职业教育中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课,共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部分,针对不同的机械类专业分为多学时和少学时,我选用的是鲍俊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课堂教学环节:1)模块化教学: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的研究为分析研究工程力学问题的主线,以平衡问题计算拉、压、剪、扭、弯受力变形的整体认识。
2)专题项目化教学:注重归纳思维方法。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是,突出共性的归纳。
如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的共性等。
进行专题化教学,培养综合与归纳分析、求同与辨异等归纳思维方法。
3)课堂讨论教学:促进学生对于问题、模型、假设等物理与几何意义及结论的正确性条件等的讨论与探究。
设置思考题讨论题,进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参与互动,深化认识,培养研究性思维。
3、课程的知识模块课程知识模块按顺序六个方面组成:(1)静力学基础及力系平衡问题模块。
(2)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模块。
(3)剪切与挤压及扭转变形模块。
(4)弯曲变形模块。
(5)组合变形模块。
(6)压杆稳定模块。
4、课外学习、辅导及考试等环节:提供教学课件,习题模拟试题及授课教师的电子信箱并将辅导答疑、作业巩固落到实处。
考试中基本概念占40%,计算题占60%,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占30%,理论考试占70%,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少学时)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
22 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
23 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 基本力系 64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
25 力矩力偶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
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4 一般力系106 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
27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8 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29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2 10 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
2 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 211 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101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213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14 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2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剪切与挤压 316 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圆轴扭转917 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218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 3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2直梁弯曲1620 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221 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22 弯曲正应力计算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σ的分布规律及y的测定2验证型23 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224 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2组合变形 4 25 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2 26 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 2 压杆稳定 427 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28 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2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230 动载荷概念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2说明: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68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多学时)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项目化教学方法)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
22 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
23 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 基本力系(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64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
25 力矩力偶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
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4 一般力系(项目化教学方法)166 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
27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48 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29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410 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
4 点的运动 4矢径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掌握利用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求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4刚体的运动 4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固定轴的转动掌握刚体的平动特点和定轴转动的特点并求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
2刚体的平面运动掌握用速度瞬心法求点的速度 2 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4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理解并会应用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2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刚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2 动静法 2质点的动静法、质点的达朗伯原理理解质点惯性力、动静法的概念、掌握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惯性力系的简化2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法) 211 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模块化教学方法)121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313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14 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2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3剪切与挤压(模块化教学方法) 4 16 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4算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圆轴扭转(模块化教学方法)1417 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318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 4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5直梁弯曲(模块化教学方法)2220 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321 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22 弯曲正应力计算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σ的分布规律及y的测定2验证型23 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524 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4组合变形(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6 25 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3 26 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 3 压杆稳定(项目化教学方法) 627 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28 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4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项目化教学方法) 230 动载荷概念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2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说明: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106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