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移动网络全业务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为更好支撑中国移动3G时代TD和全业务对传输高带宽、多业务、高质量的承载要求,PTN和PON作为未来下一代承载网技术。

与传统的SDH网络不同的是,PTN网络具有弹性管道的特性和PON强大的接入能力,在业务性能指标和维护习惯上有一定差异。

为保障PTN城域承载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业务支撑能力和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以下为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网(PTN)运行维护质量指标体系。

二.PTN网络业务性能指标
在日常运维中,我们将性能运维体系分作三层,分别为伪线层(PW)、LSP 隧道层(LSP Tunnel)和段层(MPLS S ection)。

(1)段层(E-LINE)需考虑吞吐量、丢包率、时延等。

(2)Tunnel层需考虑吞吐量、丢包率、丢包个数、时延、抖动、MPLS业务丢包秒、MPLS业务不可用秒等。

(3)伪线层需考虑吞吐量、丢包率、丢包个数、时延、抖动、带宽利用率及PW可用性。

表1 PTN业务性能描述表
三.PTN典型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及业务性能指标对应关系
PTN典型业务主要有TD业务和客户接入业务,该二类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
及业务性能指标对应关系
要求如下:
1.TD业务:
表2 TD业务服务质量要求与业务性能指标对应表
2.IP专线业务:
表3 专线业务服务质量要求与业务性能指标对应表
四.PTN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定义
1.业务可用率指标(或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
1.1小颗粒业务可用率(GE以下,按最低保证带宽统计)
计算公式:
小颗粒业务可用率
小颗粒业务可用率=1-∑(中断的小颗粒业务带宽总数*不可用时长)(分钟)/全部在用小颗粒业务带宽总数*运行总时长(分钟)
小颗粒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
小颗粒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中断的小颗粒业务带宽总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在用小颗粒业务带宽总数
取值点:
全部在用小颗粒业务带宽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不可用时长:从业务不可用时起至业务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99.995% 城域汇聚网:99.992% 城域接入网:99.990%
1.2大颗粒业务可用率(GE以上,按最低保证带宽统计)
大颗粒业务可用率
大颗粒业务可用率=1-∑(中断的大颗粒业务带宽总数*不可用时长)(分钟)/全部在用大颗粒业务带宽总数*运行总时长(分钟)
大颗粒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
大颗粒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中断的大颗粒业务带宽总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在用大颗粒业务带宽总数
取值点:
全部在用大颗粒业务带宽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不可用时长:从业务不可用时起至业务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99.998% 城域汇聚网:99.995% 城域接入网:99.995% 注:业务不可用是指业务(PW)中断或者业务(PW)内误码、丢包、抖动超过标准规定的容限。

2.端口容量拥塞指标
2.1.2M端口容量拥塞指标
2M端口拥塞指标
2M端口拥塞率=在用2M端口拥塞总数*超过指标值时长/全部在用2M端口总数*运行总时长)
取值点:
在用2M端口拥塞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超过指标值时长:从端口发生拥塞时起至端口容量拥塞恢复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0.05% 城域骨干网:0.08% 城域汇聚网:0.1%
2.2.FE端口容量拥塞指标
计算公式:
FE端口拥塞指标
FE端口拥塞率=1-(在用FE端口拥塞总数*超过指标值时长/全部在用FE端口总数*运行总时长)
取值点:
在用FE端口拥塞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超过指标值时长:从端口发生拥塞时起至端口容量拥塞恢复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0.05% 城域骨干网:0.08% 城域汇聚网:0.1%
2.3.GE端口容量拥塞指标
计算公式:
GE端口拥塞指标
GE端口拥塞率=1-(在用GE端口拥塞总数*超过指标值时长/全部在用GE 端口总数*运行总时长)
取值点:
在用GE端口饱和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超过指标值时长:从端口发生拥塞时起至端口容量拥塞恢复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0.05% 城域骨干网:0.08% 城域汇聚网:0.1%
2.4.10GE端口容量拥塞指标
计算公式:
10GE端口拥塞指标
10GE端口拥塞率=1-(在用10GE端口拥塞总数*超过指标值时长/全部在用10GE端口总数*运行总时长)
取值点:
在用10GE端口拥塞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月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超过指标值时长:从端口发生拥塞时起至端口容量拥塞恢复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
城域核心网:0.05% 城域骨干网:0.08% 城域汇聚网:0.1%
3.PTN设备运维指标
4.1 PTN设备每次故障的平均历时
计算公式:
PTN设备每次故障的平均历时=PTN设备故障总时长(小时)/PTN设备故障总次数(次数)
PTN设备故障总历时(小时)=∑PTN设备每次故障历时;
取值点:
PTN设备故障总次数:(月)年取(月)年内的所有PTN设备故障次数的总和
PTN设备每次故障历时:从传输设备不可用时起至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指标值:(单位:小时)
城域核心网:2 城域汇聚网:3 城域接入网:4
五.业务配置管理
以太网业务管理
网管应支持单个网元的以太网业务配置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业务参数包括:(*为可修改)
——以太网业务名称;
——业务类型:E-line,E-LAN,E-Tree;
——业务端点:UNI业务接入端口和PW NNI端口;
——VLAN ID;
——QOS策略;(*)
——二层交换参数设置;
——承载业务的PW。

网管系统应支持按照单板或端口查询以太网业务。

TDM仿真业务管理
网管应支持单个网元的TDM业务配置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TDM CES业务。

TDM CES业务参数包括:
——业务名称
——源宿节点端口
——承载业务的PW
封装类型:SAToP,CESoPSN
——CES电路仿真参数:封装RTP头禁止/使能、抖动缓存、封装帧个数。

网管系统应支持按照单板或端口查询TDM业务。

ATM 仿真业务管理(可选)
网管应支持单个网元的ATM业务配置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ATM CES业务。

ATM CES业务参数包括:
——业务名称
——源/宿ATM端口
——源/宿VPI值
——源/宿VCI值
——正向和反向流量描述符:CBR、rt-VBR、nrt-VBR、UBR
——承载业务的PW
——PW仿真配置模式(1:1VCC、N:1VCC、1:1VPC、N:1VPC)网管系统应支持按照单板或端口查询ATM业务。

六.业务流量分配优化方案
典型移动回传网络为多个接入环与单个汇聚环的两层组网方式,网络结构较为简单。

可按照如下方法优化:
接入环:
一般可按照接入节点的实际上传容量(n Mb/s),未来扩容预期指数(a),800M的环网带宽(1Gx80%)容量规划接入环节点数量(800/(axn))。

同时需结合实际拓补,并且在业务密集区域一般不超过8个接入节点,业务稀疏区域不超过16个节点,以保证业务时延性能(特别是仿真业务)和时间传送精度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接入GE环网可提供2G的带宽,如果所有业务都需要保护,则按照1G带宽计算。

如果存在部分业务无需保护,则相应网络带宽可增加一倍。

汇聚环:
在双节点互联的情况下,一般将接入环网流量平均分配在两个汇聚节点上,避免接入环单节点故障时接入环所有业务都发生倒换。

汇聚环一般为10GE环网,按每个接入环800M计算,汇聚节点交叉容量应能够满足接入环数量nx800M+线路交叉容量。

各接入环区域业务流量就近(最近的汇聚节点)接入,在向上层传送时按照各节点分流的方式,应避免过多业务路径(包括保护路径)经过同一中间汇聚节点,避免保护路径和主用路径在中间某一节点相交。

统计每一条管道的CIR,逐跳验证每个物理连接在正常情况和保护倒换下的带宽占用情况,并利用CAC功
能在实际配置时进行验证。

点对点业务:
对于点到点的业务部署,现阶段多采用每节点独立Tunnel和PW实现端到端的传送和保护,LSP的数量与接入节点的数量相同,在规模部署时对Tunnel 资源消耗极大。

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汇聚点使能隧道交换功能,类似SDH的对低阶的汇聚(VC12-VC4),将多个接入节点的隧道终结,将多条接入节点上来的伪线汇聚到汇聚层的大隧道中。

则有效的减少了汇聚层所需管理的Tunnel数量,同时能够保证给基于伪线的业务的端到端的监控。

多点对多点业务:
对于多点到多点的业务需求。

如果按照单平面的方式在所有接入和汇聚节点之间开E-LAN业务,将极大消耗接入层面的带宽和Tunnel/PW资源,网络效率极低。

所以要采用分层的方式,在汇聚节点之间开通Mesh状伪线连接的E-LAN 业务,在接入节点能够实现与汇聚节点VSI的伪线终结(NNI互通),以Spoke 的方式实现多点到多点的连接,这样几节省了带宽资源,降低了业务配置复杂度,也便于网络维护与管理。

七.PON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分类
PON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包含以下四类指标:
第一类:业务开通指标
第二类:业务可用率指标
第三类:故障修复时间指标
第四类:传输配套运维指标
依据PON网络结构,对OLT、ONU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定义了不同的指标值。

八.PON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定义
8.1业务开通指标
指标定义
业务开通时间:指从接到业务需求通知开始到能够正常提供通信业务服务的历时时长。

指标值:(单位:工作日)
每单40条以上:
每单20条以上,40条以下:
计算公式:
业务开通及时率=在规定电路开通时间内开通的业务总数/要求开通的业务总数;
取值点:
要求开通电路总数:(月)年取(月)年内所有要求开通电路数的总和
在规定电路开通时间内开通的电路总数:(月)年取(月)年内所有在规定时限内开通电路数的总和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8.2 业务可用率指标
计算公式:
数据业务可用率
数据业务可用率=1-∑(中断的数据业务带宽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数据业务带宽总数*运行总时长(分钟)
数据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
数据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中断的数据业务带宽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数据业务带宽总数
取值点:
全部数据业务带宽总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取全月总时长(分钟)
不可用时长:从业务不可用时起至业务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计算公式:
语音业务可用率
语音业务可用率=1-∑(中断的语音业务条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语音业务总条数*运行时长(分钟)
语音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
语音业务平均不可用时长=∑(中断的语音业务条数×不可用时长)(分钟)/ 全部在用语音业务总条数
取值点:
全部语音业务总条数:取当月1日的数值
运行总时长:取全月总时长
不可用时长:从业务不可用时起至业务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注:语音业务不可用是指语音业务中断或者语音质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下限。

8.2.3 OLT上行端口入流量平均带宽利用率
计算公式:
OLT上行端口入流量平均带宽利用率=OLT上行端口全天总接收比特数/(OLT上行端口最大带宽*24*60*60)
取值点:
OLT上行端口总接收比特数:取网管性能值
统计方式:
逐天统计
评估方式:
逐周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8.2.4 OLT上行端口出流量平均带宽利用率
计算公式:
OLT上行端口出流量平均带宽利用率=OLT上行端口全天总发送比特数/(OLT上行端口最大带宽*24*60*60)
取值点:
OLT上行端口总发送比特数:取网管性能值
统计方式:
逐天统计
评估方式:
逐周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8.2.5 OLT上行端口入流量峰值带宽利用率
计算公式:
OLT上行端口入流量峰值带宽利用率=OLT上行端口峰值入流量/ OLT上行端口最大带宽;
取值点:
OLT上行端口峰值入流量:取网管性能值
统计方式:
逐天统计
评估方式:
逐周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8.2.6 OLT上行端口出流量峰值带宽利用率
计算公式:
OLT上行端口入流量峰值带宽利用率=OLT上行端口峰值出流量/ OLT上行
端口最大带宽;
取值点:
OLT上行端口峰值出流量:取网管性能值
统计方式:
逐天统计
评估方式:
逐周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8.2.7 任一ONU到城域数据网时延
指标定义:
指从城域数据网ping(ping命令参数为包长64字节)相应OLT下挂ONU 的管理地址(或用户地址)得到的时延
指标值:
低于10ms
8.2.8 任一ONU到城域数据网丢包率
指标定义:
基于城域数据网ping 相应OLT下挂ONU的管理地址(或用户地址)
得到的丢包率(ping命令参数为包长64字节、次数1000次)
8.3 故障修复时间指标
8.3.1 .PON设备每次故障的平均历时(包含OLT上联光缆及上联设备故障)
计算公式:
PON设备每次故障的平均历时=PON设备故障总时长(小时)/PON设备故障总次数(次数)
PON设备故障总历时(小时)=∑PON设备每次故障历时;
取值点:
PON设备故障总次数:(月)年取(月)年内的所有PON设备故障次数的总和
PON设备每次故障历时:从PON设备不可用时起至恢复正常可用时止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计算公式:
PON设备故障修复及时率=PON设备故障及时修复总数/PON设备故障总次数;
取值点:
PON设备故障总次数:(月)年取(月)年内的所有PON设备故障次数总和
PON设备故障及时修复总数:(月)年取(月)年内PON设备故障在规定时限内修复次数的总和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ODN下联主干光缆每次故障平均历时
计算公式:
ODN下联主干光缆每次故障平均历时=ODN下联主干光缆故障的总历时(小时)/ODN下联主干光缆故障总次数;
ODN下联主干光缆故障总历时(小时)=∑ODN主干光缆的每次故障历时;
计算公式:
末端接入光缆线路每次故障平均历时=末端接入光缆线路故障总历时(小时)/末端接入光缆线路故障总次数;
末端接入光缆线路故障总历时(小时)=∑末端接入光缆线路每次故障历时;取值点:
光缆线路故障总次数:(月)年取(月)年内的所有光缆线路故障次数总和光缆线路每次故障历时:从光缆线路不可用时起至恢复正常可用时止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年底累计评估
光缆线路故障修复及时率
计算公式:
光缆线路故障修复及时率=光缆线路故障及时修复总数/光缆线路故障总次数;
取值点:
光缆线路故障总次数:(月)年取(月)年内的所有光缆线路故障次数总和光缆线路故障及时修复总数:(月)年取(月)年内光缆线路故障在规定时限内修复次数的总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统计方式:
逐月统计
评估方式:
逐月评估,年底累计评估
九.PON网络用户接入要求
(1)PON网络适合用于WLAN、普通上网业务、中小型企业专线业务、普通VPN业务、普通语音业务、家庭或者中小型企业IPTV业务的接入
(2)对于接入带宽超过500M的客户建议使用其他网络方式接入。

(3)对于安全要求特别高的客户建议使用PTN\MSTP网络进行接入。

2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