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八-轮虫常见种类及形态观察讲解学习

实验八-轮虫常见种类及形态观察讲解学习

萼花臂尾轮虫的三种卵
非需精卵
需精卵
休眠卵
裂足臂尾轮虫
剪形臂尾轮虫
角突臂尾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多肢轮虫
晶囊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三肢轮虫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实验八-轮虫常见种类及形态观 察
裂足臂尾轮虫
剪形臂尾轮虫
角突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2.龟甲轮属
1(2)背甲中央显著隆起,而有线条状的突出--------螺形龟甲轮虫 2(1)背甲中央虽也少许隆起,但并无线条状的突出 3(4)背甲后端两旁各有棘刺,左右2根同样长短---矩形龟甲轮虫 4(3)背甲后端两旁各有棘刺,总是一长一短--------曲腿龟甲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3.多肢4.三肢轮虫
体呈卵圆形,无被甲,无足。具3~4根细长的附肢。 常见种类为长三肢轮虫。
5.巨腕轮虫
无背甲,体具有6个比较粗壮的附肢,其末端具有发 达的羽状刚毛。
6.晶囊轮虫
体透明似电灯泡。砧型咀嚼器。无肠、无肛 门。卵黄腺多呈带状,卵胎生。

20180405动物识别007——轮虫

20180405动物识别007——轮虫

20180405动物识别007——轮⾍动物识别—⽔中舞者——轮⾍⼩时候⼤家都听说过“⼤鱼吃⼩鱼,⼩鱼吃虾⽶,虾⽶吃泥巴”这句俗语,我想很多⼈都思考过虾⽶是真的吃泥巴吗?找到答案的⼈就会知道,虾是杂⾷性动物,他们吃的不是泥巴,⽽是浮游⽣物、⽔⽣动物的⼫体和有机碎屑等。

看样⼦把上⾯的俗语改成“⼤鱼吃⼩鱼,⼩鱼吃虾⽶,虾⽶吃浮游”要更准确⼀点。

浮游⽣物,顾名思义它们是⼀群悬浮在⽔中⽣活的⽣物。

它们个体微⼩,⼏乎不能⽤⾁眼看到,却在⽔⽣态系统中具有⼗分重要的功能和作⽤。

浮游⽣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既是⽣产者,也是消费者,为⽔⽣态系统提供初级⽣产⼒和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纽带。

浮游⽣物是⼀个⽣物类群,在这个⽣物类群中有着⼀群头戴毡帽的⽔中舞者——轮⾍。

这期资环漫谈的动物识别,⼩编就给⼤家来介绍⼀下它们。

⼀群聚花轮⾍(Conochilus sp.)在欢快的舞动个体虽⼩,五脏俱全在淡⽔中,轮⾍是浮游动物四个类群(包括原⽣动物、轮⾍、枝⾓类和桡⾜类)中个体偏⼩的类群,体长⼀般在100-500 μm之间,只有在显微镜下⽅能观察。

⼤多数浮游性轮⾍是世界性种类。

在平静的湖⾯下、跳跃的急流⾥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影。

轮⾍是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其形态上主要有3个特征:⼀是⾝体的前端或靠近前端存在着⼀个有纤⽑的特殊区域,叫做头冠或轮盘。

头冠上的纤⽑经常摆动,形如毡轮,像是戴着⼀顶帽⼦,这也是轮⾍名称的由来。

这些环状纤⽑可不是轮⾍的装饰,⽽是轮⾍的运动和摄⾷器官。

在纤⽑的摆动下,轮⾍旋转着⾝体,在⽔中划出优雅弧线,像极了舞台上的舞者。

⼆是具有⼀个膨⼤的咀嚼囊。

位于⼝腔或⼝管下⾯的咽喉部分,囊内肌⾁发达,并有⼀套砧板和槌板组成的⼏丁质咀嚼器。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时,可以看到咀嚼器有节奏的⼀张⼀合。

把咀嚼囊⽐作⼈的⼝腔,那咀嚼器就是⼈的⽛齿。

三是排泄系统为⼀对盘曲、纵长的原肾管。

除此3个最主要的特征外,轮⾍具有形式各样的外形,不同种属之间特⾊鲜明。

轮虫形态综述

轮虫形态综述

轮虫形态综述1 概述轮虫是一类体形较小的多细胞动物,体长一般为100~500μm,最大的仅2 mm,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是江河、湖泊、池塘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正海洋种类不多,数量也较少,是经济鱼类、虾类良好的动物性活饲料,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轮虫的头部有一个称为轮盘(corona)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轮盘是头区的主要结构,有运动和取食的功能,也是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轮虫体表的其他部位无纤毛,头部后是囊状的躯干部,内有内脏器官。

尾部或长或短,与躯干的分界明显或不明显。

尾部有由2~30个腺细胞组成足腺,足腺的分泌物通过足腺管开口在趾或尾端部,身体借足腺分泌物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轮虫体壁的外层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层,有的种类躯干部的角质层加厚成甲板及刺、棘等结构。

上皮细胞内为平滑肌与横纹肌构成的环肌带和成束的纵肌。

头部和尾部肌肉的收缩可使头、尾伸出或缩回躯干部。

肌肉和消化道间为充满体腔液的假体腔,体腔液中有变形细胞。

轮虫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受一系列外源性因素(如温度、食物的种类和密度等)和内源性因素(如品系等)的影响.有关轮虫品系间形态和生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对轮虫品系间的形态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角突臂尾轮虫(B. angularis)和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等种类,内容涉及轮虫的个体大小和非混交卵体积等方面,而对轮虫休眠卵形态等的差异研究却极少。

休眠卵是轮虫有性生殖的产物,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刘桂云(2006)等发现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温度对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特征的影响还常与其他外源性因素及轮虫的品系有关食物浓度和培养液盐度也是导致轮虫休眠卵大小等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而Serrano等[认为,培养液盐度的变化导致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休眠卵长径的变化.在自然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轮虫(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其形态具有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可以根据环境中某些因子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

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伪足运动、纤毛运动等。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分别置于载玻片上;2. 用生理盐水滴加在载玻片上,使原生动物悬浮在液体中;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特点;5. 观察原生动物与食物的关系,记录其摄食方式;6. 观察原生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其繁殖方式;7.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草履虫呈卵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草履虫具有纤毛,能通过纤毛运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摄食方式为渗透和胞饮。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2. 变形虫: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

变形虫具有伪足,能通过伪足运动在固体表面爬行。

变形虫摄食方式为吞噬。

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3. 疟原虫:疟原虫呈椭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疟原虫具有鞭毛,能通过鞭毛运动在水中游动。

疟原虫摄食方式为渗透。

疟原虫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结合,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阶段。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轮虫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头冠(纤毛只存在 头冠,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类似几 丁质的咀嚼器。
第三:具焰茎球、原肾管。
多数轮虫的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 足)。轮虫的消化管包括口、咽头、咀嚼器、食管、 胃、肠、直肠、泄殖腔和肛门。晶囊轮虫没有肛门。 咀嚼器是轮虫动物独有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槌 型、杖型、砧型、槌枝型、枝型、钩型。
2.实验课的种类主要属于:
肉足虫纲
纤毛虫纲
表壳目
旋毛目Βιβλιοθήκη 表壳虫属拟铃虫属砂壳虫属
类铃虫属
网纹虫属
游仆虫
1.表壳虫
细胞体被膜状几丁质外壳,壳由细胞表面分泌的薄膜硬
化而成。上有蜂窝状花纹。壳口位腹面中央,壳初期 为淡黄色,老成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
2.砂壳虫
体外壳由细胞分泌的胶质与细微的沙砾或硅藻空壳黏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4.拟铃虫
虫体外具壳,呈杯形或碗形,壳内为纤毛虫。壳上 沙粒较细小,排列整齐。壳前部往往有螺旋纹。
5.类铃虫
壳呈壶状,壳口有一领部,上有螺旋形条纹。壶部 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
6.网纹虫
壳呈钟形,壳口大,壳具网纹,末端尖角突出。壳 壁两层,薄而透明。没颗粒附着。在我国沿海常 见。
7.臂尾轮虫属
体外壳由细胞分泌的胶质与细微的沙砾或硅藻空壳黏合体外壳由细胞分泌的胶质与细微的沙砾或硅藻空壳黏合而成
实验七 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 体观察
1.表壳虫 2.砂壳虫 3.游仆虫 4.拟铃虫 5.类铃虫 6.示教:网纹虫 7.褶皱臂尾轮虫(活体)
原生动物的分类

实验八-轮虫常见种类及形态观察讲解学习

实验八-轮虫常见种类及形态观察讲解学习

萼花臂尾轮虫的三种卵
非需精卵
需精卵
休眠卵
裂足臂尾轮虫
剪形臂尾轮虫
角突臂尾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多肢轮虫
晶囊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三肢轮虫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 察
裂足臂尾轮虫
剪形臂尾轮虫
角突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2.龟甲轮属
1(2)背甲中央显著隆起,而有线条状的突出--------螺形龟甲轮虫 2(1)背甲中央虽也少许隆起,但并无线条状的突出 3(4)背甲后端两旁各有棘刺,左右2根同样长短---矩形龟甲轮虫 4(3)背甲后端两旁各有棘刺,总是一长一短--------曲腿龟甲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3.多肢轮虫
体呈圆筒或长方形,背腹多少扁平。体无足, 两侧具6对附肢。
4.三肢轮虫
体呈卵圆形,无被甲,无足。具3~4根细长的附肢。 常见种类为长三肢轮虫。
5.巨腕轮虫
无背甲,体具有6个比较粗壮的附肢,其末端具有发 达的羽状刚毛。
6.晶囊轮虫
体透明似电灯泡。砧型咀嚼器。无肠、无肛 门。卵黄腺多呈带状,卵胎生。

原生动物轮虫

原生动物轮虫

变形虫属 Amoeba
形状多变,伪足 叶状无轴丝。细 胞核通常1个。
内外质分明,内
质有许多球形的 颗粒,通常有一 个伸缩泡。
辐射变形虫(Amoeba radiosa Dujardin)
(Amoeba vespertilis Penard)
蛞蝓变形虫(Amoeba limax Dujardin )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大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一、主要特征
1. 单细胞动物: 膜、质、核 细胞膜:原生质膜、表膜、外壳 细胞质:外层:透明、均匀、无内含物-外质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 殖
• 影响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的因素通常是多因素综
合的结果。
不同的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原生动物。专性浮游 性原生动物多出现在敞水区;而兼性浮游性原生动 物或周丛生物则生活和分布于浅水区和具植被的沿 岸带;耐污性种类多分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清 水性种类则栖息于溶氧丰富、有机物浓度比较低的 洁净水体中。因此,调查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类和数 量动态,既可了解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又可以 指示水体营养状况和受污染的程度(沈韫芬, 1995)。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浮游植物是水体中磷的主要同
化者和分泌者,可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湖水中磷的
动态主要受细菌、原生动物摄食和溶解的有机化合物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Hamilton et al., 1987)。原生动 物对磷的再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磷及摄食细菌 来提高磷的转化速率(Fenchel, 1987)。在有原生动 物摄食的系统中,细菌对磷的吸收与分泌增加,生长 加快。
尖顶砂壳虫(Difflugia acuminata Ehrenberg)

实验十轮虫的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

实验十轮虫的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

实验十轮虫的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一、轮虫的观察和鉴定方法1.采集和观察方法轮虫的采集工具和方法大致与原生动物相同,唯对采集水域的生态环境应根据需要有所选择。

轮虫中浮游兼底栖或底栖种类远多于真浮游种类。

要采集众多的种类,应选择浅水、水生植物丛生、偏酸性水域;要采集个体数量多而种类不多时,则应选择偏碱性的β-中污性水体(养鱼池或中度污染的浅水湖泊),这种水体晶囊轮虫、龟甲轮虫、三肢轮虫、多肢轮虫、臂尾轮虫、单趾轮虫等常大量出现;在浸没于水中的水生高等植物根或腐烂的茎、叶上常有很多轮虫属和旋轮属的种类,胶鞘亚目中的固着种类和其它一些种类也常有发现。

采集时可将水草的茎叶在桶中轻轻洗涤,把洗出的水网滤浓缩装人瓶中或将水草带回实验室处理。

除少数种类出现于冬、秋季外,绝大部分种类都在夏、春季大量出现,这段时间能采到较多的种类,且个体数量也较多。

2.观察和鉴定有被甲或体壁较厚、固定后形态变化不大、尚能辨认分类特征的种类,用固定标本鉴定较为方便;无被甲或体壁很薄而柔软,特别是那些必须待虫体完全伸展开时才能看出其特征的种类,如蛭态亚目、胶鞘亚目和椎轮科等,固定后收缩成团,无法辨认。

有许多学者提出用各种强麻醉的方法,或用沸水快速杀死等固定方法。

然而由于麻醉药剂不易得到,麻醉和固定方法繁琐,初学者一般不予采用,而以活体标本鉴定最简便。

当活体标本观察鉴定之后,用稀碘液或甲醛把它杀死,让虫体收缩,再进行观察。

记住其特征,提高自已用固定标本在显微镜下的分类鉴定能力,以便今后工作中能利用固定标本,鉴别最常见的属和某些易于鉴定的种。

3.固定和保存轮虫的简易固定和保存方法与原生动物相同。

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在标本瓶中加少量甘油(使标本液中甘油浓度为2%)。

轮虫的整体封片和咀嚼器制片方法请参考有关书籍。

二、代表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形态结构取活体标本置低倍镜下,观察萼花臂尾轮虫的下述结构:1.头盘及其纤毛环游动或取食时伸出,静止时缩人被甲内。

轮虫的观察实验报告

轮虫的观察实验报告

轮虫的观察实验报告1. 引言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生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线虫纲。

它们具有简单的形态结构,是许多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轮虫的形态特征、行为及生命周期,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轮虫标本- 显微镜- 水平光照灯- 干净玻片- 盖玻片- 水- 诱饵(如酵母)2.2 方法1. 准备显微镜和适当的光照条件。

2. 将轮虫标本置于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3. 涂抹一些诱饵在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4. 将盖玻片置于显微镜镜下,调整焦距和光照条件。

5. 观察并记录轮虫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命周期。

3. 结果与观察3.1 形态特征轮虫呈细长的圆柱形,通常长约1-2毫米。

它们的身体分为头端、尾端和中间段。

头端有一对感觉器官,用于感知外界刺激。

头端和尾端都有纤毛,纤毛的运动使得轮虫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

3.2 行为轮虫的运动主要是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的。

它们可以通过向前或向后摆动纤毛来改变前进或后退的方向,还可以通过选择性使用纤毛来旋转自身。

当轮虫受到不利刺激时,它们会通过收缩身体来保护自己。

3.3 生命周期轮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卵是轮虫的初级形态,通常呈椭圆形,孵化后成为幼虫。

幼虫由一个或多个原始细胞组成,它们通过不断分裂和发育变成成虫。

成虫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繁殖,产下新的卵。

4. 讨论与分析通过观察与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轮虫具有细长的身体和纤毛,这些结构使它们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

2. 轮虫的纤毛摆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向。

3. 轮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这是一种常见的多细胞生物生命周期模式。

通过观察轮虫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命周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对于轮虫这样的模式生物,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

5. 结论通过观察轮虫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命周期,我们对这一微小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观察轮虫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轮虫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轮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轮虫的分类方法。

2. 掌握轮虫观察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3. 研究轮虫的生态习性,了解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轮虫是水生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

轮虫体型微小,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轮虫具有独特的咀嚼器,可以摄食浮游生物、细菌、藻类等,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消费者。

本实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分类和生态习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轮虫样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管、清水、70%酒精、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酒精瓶、剪刀、镊子、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取轮虫样品,用70%酒精消毒后,加入少量清水,搅拌均匀。

2. 观察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轮虫的形态特征,包括身体形状、大小、颜色、咀嚼器、生殖器官等。

3. 分类:根据轮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类,如单巢目、双巢目、多巢目等。

4. 生态习性研究:观察轮虫的摄食、繁殖、逃避等行为,了解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实验中观察到的轮虫种类较多,包括单巢目、双巢目、多巢目等。

其中,单巢目轮虫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0.5毫米左右;双巢目轮虫体型较大,体长可达1毫米以上;多巢目轮虫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毫米以上。

轮虫的身体颜色呈透明或淡黄色,咀嚼器发达,生殖器官明显。

2. 分类结果:根据轮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单巢目轮虫:如裂足轮虫、晶囊轮虫等;(2)双巢目轮虫:如多肢轮虫、三肢轮虫等;(3)多巢目轮虫:如巨腕轮虫、异尾轮虫等。

3. 生态习性研究:观察发现,轮虫主要摄食浮游生物、细菌、藻类等。

在繁殖方面,轮虫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逃避方面,轮虫可以通过快速游动、分泌粘液等方式逃避天敌。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轮虫的形态特征,掌握了轮虫的分类方法。

2. 通过观察轮虫的生态习性,了解了轮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轮虫身体构造

轮虫身体构造

轮虫身体构造《轮虫身体构造:微观世界里的奇妙小生灵》轮虫,这可是一种超级有趣的小生物呢!它们生活在水里,小得你不用显微镜都很难看清它们那独特的身体构造。

今天呀,咱就来好好唠唠轮虫的身体构造。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池塘边做观察。

那池塘的水看起来有点绿绿的,里面不知道藏着多少小秘密。

我用滴管小心翼翼地取了一小滴池塘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到显微镜下。

当我通过目镜看到轮虫的时候,哇塞,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小世界。

轮虫的身体呀,就像一个小小的、精致的小水滴。

它的头部是很有特点的。

在头部的前端,有一个看起来像小轮子一样的结构,这也是它叫轮虫的原因啦。

这个“小轮子”可不是真的轮子哦,其实是一圈纤毛。

这些纤毛就像小刷子一样,不停地摆动着。

我当时就好奇地盯着看了好久,感觉那些纤毛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人,一刻不停地在工作。

你想啊,这纤毛一摆动,就像桨一样,能让轮虫在水里自由地游动。

而且呀,这纤毛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呢,它可以把周围的食物颗粒扫进轮虫的嘴里。

就像我们用扫帚扫地一样,把地上的小垃圾扫到一块儿。

说到轮虫的嘴,那也是相当神奇的。

它的嘴就像一个小小的漏斗,周围还有一些比较硬的结构。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小陷阱。

当那些被纤毛扫过来的食物靠近嘴巴的时候,就会顺着这个漏斗状的结构掉进轮虫的嘴里。

我当时就想,这轮虫的嘴巴设计得可真巧妙啊,就这么轻松地就能吃到东西。

轮虫的身体中部呢,就像是一个小仓库。

这里储存着它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我看着显微镜下的轮虫,就感觉它的身体中部有点鼓鼓囊囊的,就像一个装满了宝贝的小口袋。

在这个中部的身体里,还有一些很细小的管道,就像我们城市里的小水管一样,这些管道负责把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就保证了轮虫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能量供应,让它可以活力满满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再说说轮虫的尾巴吧。

它的尾巴是细细长长的,而且还很灵活。

这尾巴就像一个小舵一样,在轮虫游动的时候,能够控制方向。

轮虫PPT演示课件

轮虫PPT演示课件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10眠卵孵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5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咀嚼器位 于其中,用于磨碎食物。咀嚼器构造复杂,其 基本构造是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

轮虫

轮虫

(四)槌枝型: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 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 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 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 合,簇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 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 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 微小的生物和腐屑。(五)枝型:槌钩 最为发达,呈2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 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2-3个(或部分) 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 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 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 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 应于沉淀取食。(六)钩型:砧基和槌 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槌 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有 副槌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来。 钩型咀嚼器与胶鞘轮虫型头冠结合,为 胶鞘亚目的主要特征。这类轮虫用槌钩 来撕碎闯入陷井的大型生物(如枝角类、 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法。多 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活。

轮虫属 Rotaria:体细长。眼 点一对不甚明显,位于背触手前 面的吻部。吻较长突出于头冠之 上。足端有三趾。喜生活于富含 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Philodina :体较粗 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 触手后,脑的背面。趾四个。生 活环境与轮虫近似。
臂尾轮属 Brachionus: 被甲较 宽阔,呈正方形。 被 甲前端总是具1-3对 突出的棘刺。有的种 类被甲后端也具棘刺。 足不分节而很长,上 面具很密的环形沟纹, 并能活泼地伸缩摆动。 本属种类甚多,主要 营浮游生活。但也常 用足末端的趾,附着 在其它物体上,并营 底栖生活。它们生长 在池塘、湖泊中,往 往靠近岸的地方多于 离岸的地方。
水轮属 Epiphanes:无甲。 头冠上有3-5个棒状突起。各不 同种间体形差异大。锥尾水轮虫 E.senta呈倒圆锥形;臂尾水轮虫 E.brachionas呈方块形且足很长, 棒状水轮虫E.bravulatus呈囊袋状。 透明。卵黄腺呈带状。后者极易 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混淆 ,但 它有足且咀嚼器也完全不同 。 水轮虫个体大(500um左右)、 运动慢、不具被甲,在富有机质 特别是多裸藻的小型水体中。种 群数量可能极大(>1万/L)在融 冰后的低水温条件下即可大量繁 殖。其饵料和培养价值不在臂尾 轮虫属之下 。

动物学 7-2轮虫动物门

动物学 7-2轮虫动物门

细胞质管
晶 囊 轮 虫 的 焰 茎 球 结 构
• 3、神经系统:脑神经节、腹神经。 • 感觉器官:感觉毛、眼点、触手。
三、生殖和发育
1、雌雄异体;
2、环境条件良好时营孤雌生殖,不良时行有 性生殖;
3、受精卵可发育成休眠卵(resting egg),需 精卵未能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 4、水体干枯时可隐生(cryptobiosis),耐干 燥能力极强; 5、无再生能力
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轮虫体形极 小的多细胞 动物, • 已知约2000 种,我国已 报道252种。 • 溪水中最多 见。
一、外形特征
一般为长形,也有袋形、球形及 其他形状; 身体分头、躯干、尾(足); 头部具轮盘(头冠corona); 尾部(足)内有足腺,尾一般分 叉(趾toe),起固定作用; 咽部肌肉发达,内具咀嚼器 (trophi); 外被角质膜,且在躯干部增厚称 兜甲(lorica)。上皮为合胞体。 具环肌和纵肌
咀 头 焰 嚼 冠 球 眼器
唾 液 腺

轮 器
口脑 咀 胃 神 嚼 腺 经 器 节

卵 黄 腺
排 泄 管
膀 肛 足 胱 门 腺

旋轮虫的结构(腹面观)
二、结构特征
• 1、排泄系统:原肾管(排泄管、焰球)、膀胱、泄殖腔、 泄殖孔。 • 2、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且各部分含有的细胞 核数目是恒定的 顶帽 原生质柱 小柱 鞭毛
D、水螅
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 ( A )。 A、原体腔 B、血腔 C、次生体腔 D、真体腔
P164 看书 2 (Gastrotricha)
圆筒状,长小于0.6mm;体被角质膜;背面略隆,其上有刚 毛、鳞片、棘;腹面平,具有纵行或横排的纤毛。 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已知200多种

3.轮 虫07

3.轮 虫07
第二章 轮虫
轮虫是一类体型很小的多细胞动物, 体长仅100~150μ除少数呈群体外,绝大 多数种类是单独生活的。与原生动物相比, 其身体构造复杂的多,已具备了消化、排 泄、生殖、肌肉、神经等器官系统。
第一节 形态构造
一、主要特征: 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
,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 的轮盘,称头冠,是运动 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 部分没有纤毛。
1. 蛭态目
体蠕虫形,假体节 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咀嚼器枝型。卵巢成 对。雄体从未发现过。 本目种类多,大多分 布于陆地及酸沼的苔 藓植物上面。分布于 淡水种类少。
轮虫属 :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 前面的吻部。足端有三 趾。喜生于富含有机质 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 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 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 面。趾四个。生活环境 与轮虫近似。
2、食性;
滤食性;(大多数)其方法是利用轮盘上的纤毛摆 动而引进水流,同时吸进食物。食物为浮游藻类、细菌、 腐屑。滤食性轮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太大或不可 食的都能拒入口腔。多数滤食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5 µm,最适5-10 µm;
捕食性;多为一些大型轮虫。它们能将咀嚼器伸出 体外,与轮盘协同捕食。主要捕食原生动物、小型轮虫 或枝角类。如晶囊轮虫捕食龟甲轮虫。一个晶囊轮虫的 胃腔中一次性发现55个臂尾轮虫的咀嚼器。疣毛轮虫 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钩也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并吮吸其 营养;营固着生活的胶鞘轮虫。它们漏斗状的头冠形成 一个捕食陷井,当各类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井时,头冠 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井口”以防食物脱逃。
旋轮虫型:多为底栖种类。
水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晶囊轮虫型:为典型的浮游轮虫。
巨腕轮虫型:适应于浮游生活。

【显微镜下】轮虫

【显微镜下】轮虫

【显微镜下】轮虫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小群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0.1-0.5mm,最大不超过10mm,轮虫体型虽小,但其构造比原生动物要复杂的多,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绝大多数轮虫都生活在淡水中,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显微镜下的轮虫(齐同俊摄)轮虫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对水质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数量多,繁殖速度快,是大多数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大部分水生动物的幼体阶段都能吞食轮虫,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检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显微镜下的轮虫(齐同俊摄)轮虫的主要形态特征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

2、有内涵咀嚼器和咀嚼囊。

轮虫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

3、有附有烟茎球的原肾管。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烟茎球。

▲显微镜下的轮虫(齐同俊摄)轮虫的种类分为蛭态目(旋轮属、轮虫属)与单巢目轮虫的食性多数轮虫以头冠的旋动滤取食物,如巨腕轮虫、臂尾轮虫等,其主要食物是浮游细菌、微型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也有用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的,如晶囊轮虫、多肢轮虫等,能摄取原生动物、其他小型轮虫、小型的后生动物;还有杂食性的轮虫,以活的或分解的颗粒有机物为食。

轮虫对水产养殖的危害轮虫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溶氧,轮虫摄食水体中的藻类,藻类生长不旺盛,使水体中溶氧的主要生产者大量减少;轮虫生长代谢的产物为氨,氨大量积累对水产养殖动物有很大危害;水中藻类、轮虫在缺氧的情况下死亡后,其尸体在厌氧条件下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毒害物质。

在水中溶氧不足,且含有大量有毒害物质时,会使水产养殖动物摄食不好、溜边、浮头,严重时导致死亡。

原生动物轮虫

原生动物轮虫

Globigerina
抱球虫属
壳呈塔式螺旋状,小室圆形至卵圆形,辐射排 列,壳壁石灰质,多孔性辐射结构,壳口在终 室内缘,开向脐部,有些种类自脐部向壳缘延 伸。
Globigerinoides
类似抱球虫属,
不同的是,最后几
拟抱球虫属
个房室在背面各具
1个或数个缝合线
次壳口。
泡抱球虫(Globigerina bulloides)
根足虫亚纲Rhizophoda
(一)变形虫目Amoebida
• 细胞裸露无外壳,仅有一很薄的原生质膜, 伪足叶状,原生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 透明均匀,内质具有颗粒或空泡和许多食 物泡,淡水生活种类通常有一个伸缩泡
• 分布于淡水、海水或潮湿土地及动物的消 化道中,多营底栖生活,也有漂浮于水上 层的
和泥生变形虫(Amoeba limi
• 体具外壳,身体可完全缩入壳内,壳由几丁质、
胶质和硅胶质粘附砂粒和其它外物而成,壳通常
具有单一的壳口,伪足由此伸出。原生质分内外 质,内质颗粒状,有空泡、食物泡、伸缩泡和细 胞核。 • 大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但也有生活于咸水或湿泥 中的。
砂表壳虫(Arcella arenaria)
Difflugia
壳的形状多样,横切面 一般为圆形,壳由外界 环境中的泥沙微粒或硅 藻空壳粘合而成。伪足 指状。
砂壳虫属
大型湖泊或深水水库 中主要的浮游原生动物, 小水坑中也很常见。为 寡污带原生动物。
长圆砂壳虫(Difflugia oblonga Ehrenberg)
Actinophrys
体呈球形。原生质 有空泡,泡沫状。 细胞核1个,位于 中央。身体内外两 层分界不明,伪足 辐射状伸出,每一 伪足有一坚硬的轴 丝,轴丝由靠近细 胞核处伸出,形如 太阳光芒状。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轮虫一、主要特点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2 有内涵咀嚼器的咀嚼囊3 内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二、形态结构外部构造头:头冠(轮盘)纤毛环、纤毛带、纤毛沟、前棘刺。

躯干部:角质膜,平滑或具有颗粒,兜甲,常有附属肢、棘刺等结构。

足:帮助游泳和爬行,能自由伸缩。

足腺,趾。

内部构造呼吸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壁消化系统: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排泄系统:具有纵长焰茎球原肾管、膀胱神经与感官:具脑、触手和眼三、生殖与发育☐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和肛门。

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2-3天。

☐雌体:存活10天左右。

☐孤雌(单性)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有(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休眠卵(冬卵)图中蓝色为单雌生活红色为有性生殖四、分类蛭态目(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轮虫属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部。

足端有三趾。

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面。

趾四个。

单巢目(卵巢1个。

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是枝型。

身体虽能伸缩变动。

)臂尾轮属被甲多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

前端具有1-3对棘刺。

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

趾1对。

裂足轮属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后端具2对棘刺。

典型的浅水池塘浮游轮虫。

龟甲轮属背甲上龟纹。

前端有3对棘刺,后端浑圆,或具有1-2个棘刺,无足。

腔轮虫属兜甲卵圆形。

具2趾。

单趾轮虫属只有一趾。

常栖息碱性水体。

晶囊轮属体透明似灯泡,后端浑圆,无足。

咀嚼器砧型,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后缩入体内。

肠和肛门消失,食物残渣有口吐出。

胎生。

典型浮游种类,肉食性。

同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弯曲,具细长、刺状2趾。

左右两趾约等长,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要超过长趾的1/3。

多为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有些弯曲。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孢子虫
01 孢子虫是一类具有孢子囊的原生动物,主要寄生 在动物体内。
02 孢子囊是孢子虫的繁殖器官,孢子囊内的孢子母 细胞可以分裂成多个孢子细胞。
03
常见的孢子虫有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
纤毛虫
纤毛虫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原生动物,其身体呈圆 形或卵圆形。 纤毛是纤毛虫的运动器官,同时也是其感觉器官。
3
在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时,要按照实验室规定正 确处理废弃物。
谢谢观看
进化生物学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的代表,研究它们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的历 程。
疾病控制
对原生动物病原体的研究有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05
实验七实验步骤与注意 事项
实验目的
观察原生动物常见种 类,了解其形态特征。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提高实验技能。
观察轮虫的形体,了 解其形态特征和运动 方式。
实验材料
01
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微小单细胞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02
鞭毛虫的鞭毛是其运动器官,通过鞭毛的摆动,鞭毛虫可以在
水中自由游动。
常见的鞭毛虫有眼虫,其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 具有一个或多个肉足。
02
肉足是肉足虫的运动器官,其形状和数量因种类而 异。
03
常见的肉足虫有变形虫、太阳虫等。
原生动物样本:草履虫、变形虫等。 轮虫样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
确保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并清洁干净。
2. 制作原生动物样本
从原生动物培养液中取适量草履虫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滴在载玻 片上,盖上盖玻片。
3. 制作轮虫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类似几 丁质的咀嚼器。
第三:具焰茎球、原肾管。
多数轮虫的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 足)。轮虫的消化管包括口、咽头、咀嚼器、食管、 胃、肠、直肠、泄殖腔和肛门。晶囊轮虫没有肛门。 咀嚼器是轮虫动物独有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槌 型、杖型、砧型、槌枝型、枝型、钩型。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网纹虫属
游仆虫
1.表壳虫
细胞体被膜状几丁质外壳,壳由细胞表面分泌的薄膜硬
化而成。上有蜂窝状花纹。壳口位腹面中央,壳初期 为淡黄色,老成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
2.砂壳虫
体外壳由细胞分泌的胶质与细微的沙砾或硅藻空壳黏合
而成。壳形多样,近球形至长筒形。壳孔在一端的中
央,无颈。近远端浑圆或尖细。壳面无刺突或有少数 刺突。
3.游仆虫
体多呈椭圆形至圆形,腹面略平,背面多少突出并有纵脊。 小膜口缘区十分发达,宽阔而明显,无波动膜。无侧缘 纤毛,前棘毛6~7根,腹棘毛 2~3根,肛棘毛5根,尾棘 毛4根。大核1个,呈长带状,小核1个。伸缩泡后位。
4.拟铃虫
虫体外具壳,呈杯形或碗形,壳内为纤毛虫。壳上 沙粒较细小,排列整齐。壳前部往往有螺旋纹。
实验七 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 体观察
1.表壳虫 2.砂壳体)
原生动物的分类
1.分为5纲,鞭毛纲、肉足虫纲、纤毛纲、孢子纲和吸管虫纲。
2.实验课的种类主要属于:
肉足虫纲
纤毛虫纲
表壳目
旋毛目
表壳虫属
拟铃虫属
砂壳虫属
类铃虫属
5.类铃虫
壳呈壶状,壳口有一领部,上有螺旋形条纹。壶部 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
6.网纹虫
壳呈钟形,壳口大,壳具网纹,末端尖角突出。壳 壁两层,薄而透明。没颗粒附着。在我国沿海常 见。
7.臂尾轮虫属
轮虫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头冠(纤毛只存在 头冠,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