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人概论
仿生机器人综述
Ⅰ、研究背景
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 拥有神奇的特性与功能,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人类 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特性和功能,可以极大的 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仿生学(Bionics) 仿生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是生
仿生水母是一种模仿水母运动机理以 及外形柔软的机器人。由生物感应记忆合 金制成的细线连接,当这些金属细线被加 热时,就会像肌肉组织一样收缩。
Ⅳ、仿生机器人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 体积重量过大 • 平台承载能力不强 • 视觉研究不成熟 • 步行敏捷性不强 • 控制方法控制算法需要改进 • 供能续航问题
• 机器蜘蛛
左图为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于 2002年12月研制成功的机器蜘蛛Spiderpot。
该机器蜘蛛上装有一对可以用来探测 障碍的天线,且拥有异常灵活的腿。它们 能跨越障碍,攀登岩石,探访靠轮子滚动 前进的机器人无法抵达的区域。机器蜘蛛 一类微型仿生机器人非常适合勘探彗星、 小行星等小型天体。在国际空间站上它们 可以充当维护员,及时发现空气泄漏等意 外故障。
• 水下仿生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又称为水下无人潜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 器人,能潜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环境检测机器人 主要用于环境检测和绘制3D污染图
机器鱼
鱼类的高效、快速、机动灵活的水 下推进方式吸引了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从 事仿生机器鱼的研究。
Ⅳ、仿生机器人研究发展方向
➢ 微型化 将驱动器、传动装置、传感器、控制器、电源等集成到一 块硅片上,构成微机电系统;
➢ 仿生机器人的仿形 仿生机器人的外形与所模仿的生物的相似性
仿生机器人及其应用
仿生机器人及其应用近年来,仿生机器人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了机器人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仿生机器人是通过模仿生物体的生理和运动特性,将其应用到机器人中,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的运动和适应复杂环境,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的智能能力。
本文将从仿生机器人的概念、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仿生机器人的概念仿生机器人是指通过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式,设计制造出能够模拟生物体外形和运动功能的一种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是借鉴生物体的优秀特点,掌握生物体的智慧,应用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中,使之具备更加先进和强大的智能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仿生机器人的技术仿生机器人的技术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机械结构方面,仿生机器人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如软体机器人、橡胶机器人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刚性材料,如金属、塑料等,以模拟生物体的运动和外形。
传感器方面,仿生机器人需要具备多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感知环境信息。
动力系统方面,仿生机器人可以采用传统的电动驱动,也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人工肌肉、人工神经元等仿生技术。
控制系统方面,仿生机器人需要具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仿生机器人的应用仿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危险环境和特殊任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在核电站内部巡视和清理、海底勘探、救援等领域,仿生机器人都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仿生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医疗行业,如手术机器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服务机器人中,如家居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
四、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仿生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包括更加智能化、更加适应环境和更加人性化。
在智能化方面,仿生机器人将会借鉴人类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仿生机器人概述范文
仿生机器人概述范文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生物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的机器人,旨在实现与真实生物相似或接近的外观、运动和行为能力。
仿生机器人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研究人员通过模仿生物的外形和运动方式,设计出了具有更加自然、灵活和逼真动作的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不仅在外观上与生物相似,在功能上也越来越接近生物。
比如,一些仿生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还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感知、决策和控制,具备一定的智能。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材料科学、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等众多学科。
研究人员们试图通过对生物形态、结构和运动机制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设计中,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灵活性。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生物形态的仿生机器人,比如仿鸟类的机器人,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
还有仿鱼类的机器人,可以在水中自如游动。
仿生机器人在军事、医疗、救援、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侦察、侦测敌情、辅助作战等任务,具有高度机动性和适应性。
在医疗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机器人,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
在救援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搜救、救援被困人员,具有适应复杂环境和高强度工作的能力。
在娱乐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制作电影特效、展览等,给人们带来更加逼真的视觉和体验。
尽管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传感器技术的改进、能源供给的改进、控制策略的改进等,但其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接近创造出与生物相似、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的仿生机器人。
这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仿生机器人概述
仿生机器人概述一、仿生机器人的定义简单来说,仿生机器人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外部形状或某些机能的机器人系统。
从本质上来讲,所谓“仿生机器人”就是指利用各种机、电、液、光等各种无机元器件和有机功能体相配合所组建起来的在运动机理和行为方式、感知模式和信息处理、控制协调和计算推理、能量代谢和材料结构等多方面具有高级生命形态特征从而可以在未知的非结构化环境下精确地、灵活地、可靠地、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的机器人系统.(摘自《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许宏岩,付宜利,王树国,刘建国著)二、对仿生机器人的理解仿生机器人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字面上讲任何模仿自然界生物的机器都可以称之为仿生机器人。
但是根据诸多文献的定义,现在人们倾向于将第四代及之后的机器人称之为仿生机器人,也就是2000年之后产生的机器人。
我认为这样界定的根据在于第四代机器人具有了完备的感知能力和面对简单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如现在的两足机器人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自行调整行走模式,从容的绕开障碍物并且保持重心平衡,而这是以前的机器人所无法实现的。
所以我们认为这时的机器人初步具有了人的智力,可以与生物的智能相比拟,是仿生机器人。
三、仿生机器人的产生前提与发展动力生物在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之后,由于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已经形成了从执行方式、感知方式、控制方式,一直到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长处.仿生机器人这门学科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就在于,生物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在结构、功能执行、信息处理、环境适应、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进步性.而非结构化的、未知的工作环境、复杂的精巧的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和对于高精确度、高灵活性、高可靠性、高鲁棒性、高智能性的目标需求则是仿生机器人提出和发展的客观动力. (摘自《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许宏岩,付宜利,王树国,刘建国著)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变出的无比精巧、合理的结构,是目前人类所有的理论和技术都无法达到的。
《仿生机器人介绍》PPT课件ppt
01
救援与搜救
在灾难现场、搜救任务等危险环境中,仿生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高风险任务,提高救援效率。
02
医疗与护理
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康复训练、护理等领域,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03
生产与制造
在生产线、农业、矿业等行业中,仿生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一代仿生机器人
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
环境感知与控制技术是仿生机器人的重要技术之一,它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总结词
环境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个方面,它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光线、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这些信息,仿生机器人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实现更为智能化的功能。例如,通过感知光线强度,仿生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拍摄;通过感知温度变化,仿生机器人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等。
仿生机器人设计需要借鉴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将这些特点融入到机械设计中,以实现更为高效、自然的运动和功能。例如,模仿鸟类的翅膀结构,可以设计出能够飞翔的无人机;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可以设计出能够水中潜行的潜艇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是仿生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建模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和功能的精确控制。
02
例如,鹰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鹰的飞行方式和猎食行为,用于侦查、打击等任务。
鸽子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鸽子的飞行方式和导航能力,用于情报传递、搜救等领域。
海洋生物仿生机器人
海洋生物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海洋生物运动方式和外观的机器人,具有防水、防腐蚀、抗流体力学等特点。
例如,海豚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海豚的游泳方式和跃水行为,用于水下探测、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康复治疗辅助
仿生机器人可用于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运动、语言交流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灾难现场救援
仿生机器人能够在地震、火灾等灾难现场深入危险区域,寻找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危险环境探测
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核辐射、化学污染等危险环境的探测和监测,保障人员安全。
军事侦察
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军事侦察、情报收集等领域,提高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特点
初期阶段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初期主要关注形态仿生,如模拟动物行走的机器人。
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仿生机器人逐渐引入生物的运动机制和感知能力,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当前阶段
现代仿生机器人已经能够模拟生物体的复杂行为和感知能力,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仿生机器人可用于辅助手术、康复训练以及助残等领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度。
03
02
01
机器人编程教育
仿生机器人可以作为编程教育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编程原理和技术。
05
CHAPTER
仿生机器人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挑战
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难题,如机械、电子、控制、材料等,需要解决如何实现高度仿生、如何提高运动性能和灵活性、如何实现自主导航和感知等问题。
解决方案
针对技术挑战,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材料、算法和制造方法,如采用柔性材料和微型传感器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感知能力,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决策。
仿生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复杂环境和任务的挑战,如适应不同地形、完成多样化任务、保障人机安全等。
应用挑战
针对应用挑战,研究者们正在开发具有更强适应性和鲁棒性的仿生机器人,如采用可变形的结构和材料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利用传感器和安全机制保障人机交互的安全性。
介绍仿生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
在西方国家,机械宠物十分流行,另外,仿麻雀机器人可以担任环境监测的任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仿人机器人”将弥补年轻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家庭服务和医疗等社会问题,并能开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领域广泛,从昆虫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都有涉及。
比如,蚂蚁大脑虽然很小、视力极差,但导航能力高超。
国外有的科学家观察发现,当蚂蚁发现食物源后会把这一食物的映像始终存储在大脑里,并利用大脑里的映像与眼前真实的景像相匹配的方法,循原路返回。
科学家认为,模仿蚂蚁这一功能,可使机器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具有高超的探路能力。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爬行仿生机器人体形虽略显笨重,运输能力和移动速度却令人咋舌。
其具有稳定的平衡系统,能在负重情况下行走、奔跑,还可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
另外还有仿鱼类的机器鱼、仿鸟类的机器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应用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人造智能与生命科学结合所产生的种种可能也变得越来越感兴趣。
作为一项新兴高科技领域,仿生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热门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探究。
二、仿生机器人概述仿生机器人是通过仿生学中生命现象的研究,将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行为特征转化为机器人,探索人类智慧的机器创造之一。
仿生机器人技术包括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仿生机械结构、仿生机械传动系统、仿生传感器和仿生智能控制系统等。
三、仿生机器人的结构仿生机器人结构的设计需要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如昆虫、鱼类、鸟类等。
例如模仿昆虫的构造可以减轻几倍制造重量和成本,并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灵敏操作。
仿生机器人的外骨骼结构与昆虫的角质层相似,可以维护机器人的外轮廓形状,并增加机器人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其它仿生机器人结构包括仿生鱼类的身体结构、仿生企鹅的翼片和铰链、仿生蛇的身体结构等。
四、仿生机器人的传动系统仿生机器人的传动系统需要保持生物运动机理的特点,例如腿部的支撑和推动机理、人体四肢运动机理等。
与生物体相似的柔性结构和多关节传动系统可以使仿生机器人实现更加灵活的运动,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比如一些仿生机器人采用的内部气压传动系统,一个小型坦克仿生机器人采用的是地面毛细管上的涂层来实现运动等。
五、仿生机器人的传感器仿生机器人的传感器可以模拟生物体的视觉、听觉、触觉感知方式,从而增强仿生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交互和适应能力。
例如,仿生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可以模仿人类眼睛或昆虫眼睛感受到的图案和颜色,用于场景识别和计时生物行为等,而仿生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可以模拟生物的神经系统,探索机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六、仿生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仿生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是仿生机器人研究的关键部分,可以使机器具有自主性、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现基于环境的目标和任务完成。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1、仿生机器人发展概述首先,模仿某些昆虫而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并非简单。
比如,国外有的科学家观察发现,蚂蚁的大脑很小,视力极差,但它的导航能力高超:当蚂蚁发现食物源后回去召唤同伴时,是把这一食物的映像始终存储在它的大脑里,并利用大脑里的映像与眼前真实的景像相匹配的方法,循原路返回。
科学家认为,模仿蚂蚁这一功能,可使机器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具有高超的探路能力。
其次,不论何时,对仿生机械(器)的研究,都是多方面的,也就是既要发展模仿人的机器人,又要发展模仿其他生物的机械(器)。
机器人未问世之前,人们除研究制造自动偶人外,对机械动物非常感兴趣,如传说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现代计算机先驱巴贝吉设计的鸡与羊玩具,法国著名工程师鲍堪松制造的凫水的铁鸭子等,都非常有名。
在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时程中,就有人提出“反对机器人必须先会思考才能做事”的观点,并认为,用许多简单的机器人也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布鲁克斯在学生的帮助下,制造出一批蚊型机器人,取名昆虫机器人,这些小东西的习惯和蟑螂十分相近。
它们不会思考,只能按照人编制的程序动作。
几年前,科技工作者为圣地亚哥市动物园制造电子机器鸟,它能模仿母兀鹰,准时给小兀鹰喂食;日本和俄罗斯制造了一种电子机器蟹,能进行深海控测,采集岩样,捕捉海底生物,进行海下电焊等作业。
美国研制出一条名叫查理的机器金枪鱼,长1.32米,由2843个零件组成。
通过摆动躯体和尾巴,能像真的鱼一样游动,速度为7.2千米/小时。
可以利用它在海下连续工作数个月,由它测绘海洋地图和检测水下污染,也可以用它来拍摄生物,因为它模仿金枪鱼惟妙惟肖。
有的科学家正在设计金枪鱼潜艇,其实就是金枪鱼机器人,行驶速度可达20节,是名副其实的水下游动机器。
它的灵活性远远高于现有的潜艇,几乎可以达到水下任何区域,由人遥控,它可轻而易举地进入海底深处的海沟和洞穴,悄悄地溜进敌方的港口,进行侦察而不被发觉。
仿生机器人介绍
搜救行动
仿生机器人能够模仿搜救 犬的行为,在废墟中寻找 被困人员,提高搜救效率。
物资运输
仿生机器人可以承担物资 运输任务,将救援物资快 速送达灾区,保障救援行 动的顺利进行。
科学探索
环长期监测,为生态 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研究
仿生机器人可用于研究生物行为和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生物奥 秘。
移动速度和灵活性。
仿生机器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智能控制
仿生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智能控制 领域,通过模拟生物体的行为和 决策过程,实现更高效和智能的 控制算法。
机器学习
仿生机器人可以作为机器学习的 模型,通过模拟生物体的学习和 进化过程,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 和准确性。
虚拟现实
仿生机器人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 领域,通过模拟生物体的感知和 行为,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感和 沉浸感。
仿生机器人介绍
• 引言 • 仿生机器人的种类 •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 仿生机器人的技术实现 • 仿生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目录
01
引言
仿生机器人的定义
总结词
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生物形态 、运动方式以及感知能力的机器 人。
详细描述
仿生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模仿生 物,还借鉴了生物的感知、运动 和行为模式,以实现更高效、灵 活和自主的运动能力。
THANKS
鱼类仿生机器人以鱼类为原型,具有高速游动、灵活转向、低阻航行等特点。
详细描述
鱼类仿生机器人通常采用流线型设计,利用水动力学原理,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 和行为特征,如摆尾、转弯、加速等。它们在水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水下救 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鸟类仿生机器人
总结词
鸟类仿生机器人以鸟类为原型,具有飞行高度高、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
仿生机器人综述报告
仿生机器人综述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生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结构和功能设计出来的机器人。
它们可以模拟动物或植物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仿生机器人进行综述。
二、仿生机器人的分类根据仿生机器人所模拟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类型:1.鸟类仿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常具有翅膀并能够飞行,它们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2.昆虫类仿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常具有六条腿和翅膀,并且非常小巧轻便。
它们可以用于勘测地形、搜索救援等方面。
3.水下仿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通常具有鱼类或海豚等水下动物的外形和运动方式,可以用于海洋勘测、水下救援等方面。
三、仿生机器人的应用仿生机器人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鸟类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监测空气质量,水下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海洋勘测。
2.救援:昆虫类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搜索救援,水下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救援。
3.军事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侦察、炸弹拆除等方面。
4.医疗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动物或植物的运动方式,帮助恢复运动能力。
四、仿生机器人的优势与传统机器人相比,仿生机器人具有以下优势:1.适应性强:由于仿生机器人模拟了动物或植物的外形和运动方式,因此它们在不同环境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灵活性高:由于仿生机器人具有类似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因此它们在行动时更加灵活。
3.能耗低:由于仿生机器人采用了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因此它们在行动时能够更加节约能源。
五、仿生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生机器人也在不断地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仿生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2.多功能化:仿生机器人将会具有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同时进行环境监测和搜索救援等任务。
仿生机器人技术简介解读
解读仿生机器人技术:从原理到应用一、仿生机器人技术概述仿生机器人技术是一种以生物仿生学为基础,结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其基本概念源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是设计和制造出具有类似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不仅具有人类或生物体的某些能力,如行走、攀爬、感知等,而且可以模拟生物体的某些智慧和适应能力,使其在复杂和未知的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生存和执行能力。
二、技术原理与核心领域仿生机器人技术主要涉及生物仿生学、机械动力学、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生物仿生学是基础,它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机器人设计提供灵感。
机械动力学则关注如何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转化为机械系统和运动学模型。
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则负责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三、主要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仿生机器人技术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救援、医疗、农业、娱乐等。
在救援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蝙蝠的飞行方式,用于搜索和救援任务,尤其是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可以在废墟中寻找被困者。
在医疗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用于辅助康复训练和治疗。
在农业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昆虫的行走和采集方式,用于高效地采集农产品。
在娱乐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动作,作为玩具或表演节目等。
四、关键技术与挑战仿生机器人技术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如何将其转化为机械系统和运动学模型是一个难题。
其次,仿生机器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复杂和未知的环境。
此外,仿生机器人的能源效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高其能源效率以保证其长时间运行也是一个挑战。
五、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仿生机器人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更逼真的生物体模拟、更高效的能源系统、更智能的控制系统等。
仿生机器人:模仿自然界的机器人设计
仿生机器人:模仿自然界的机器人设计
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自然界生物特征和行为的机器人设计。
这些机器人不仅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对自然界精巧设计的致敬和模仿。
它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旨在实现更高效、更适应复杂环境的机器人系统。
首先,仿生机器人的外形与生物类似,例如以昆虫为原型的微型飞行器或者鱼类的游动模式。
这种仿生设计不仅提高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机动性,还使其更容易与自然界相融合,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例如,一些仿生飞行器采用蝴蝶翅膀的结构,以实现高效的飞行和稳定性,同时减少了风险和能量消耗。
其次,仿生机器人还模仿了生物的感知能力。
通过复制昆虫的触角或者哺乳动物的视觉系统,这些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感知和响应环境中的变化。
这种高度逼真的感知系统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自主能力,还使其能够在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如搜索救援、环境监测或者探索未知地形。
最后,仿生机器人的运动方式也受到生物学启发。
从哺乳动物的四肢运动到鱼类的游泳姿势,这些机器人在设计时考虑了生物体的优化运动模式,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例如,一些地面机器人模仿了蜥蜴的移动方式,通过精准的脚部控制实现了在不平整地形上的高效移动,从而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操作能力。
总体而言,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对自然智慧的赞美和模仿。
通过将生物学原理融入机器人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创造更高效、更灵活的机器人,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自然界复杂而精妙的设计。
未来,随着仿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仿生机器人必将在各个领域展示出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应用前景。
仿生机器人概论范文
仿生机器人概论范文仿生机器人(bionic robot)是指模拟生物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致力于将生物学的原理和工程学的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具有生物机械特性和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仿生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运动、感知、智能和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
为了更好地模拟生物体,仿生机器人研究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仿真生物的结构和形态、仿真生物的感知系统、仿真生物的运动系统和仿真生物的智能系统。
首先,仿生机器人研究通过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形态来使机器人更像生物体。
例如,研究人类手臂的机器人可能设计成与手臂相似的结构,并通过可变形状的材料和构件实现柔性运动。
这种设计能够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地进行工作,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操作能力。
其次,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的感知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像生物一样感知环境,研究人员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算法,例如摄像头、声纳和力传感器,来模拟生物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能够接收和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反应和决策。
然后,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的运动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像生物一样进行各种运动。
这包括仿生机器人的步态控制、平衡控制和手臂运动控制等。
通过模仿生物的运动方式,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环境,并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
最后,仿生机器人研究还模仿生物的智能系统,使机器人具有类似于生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这包括机器人的自主决策和规划能力,以及与环境和其他机器人进行交互的能力。
通过仿生机器人的智能系统,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处理复杂的任务。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医疗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操作和康复治疗。
通过模仿人类的手部动作和灵活性,机器人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同时,通过模仿人类的运动能力,仿生机器人也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帮助恢复和训练肌肉活动。
仿生机器人介绍
人计算机,在无线环境下完成控制、
编程以及导航操作。而软件系统的
更新改进,加快了机器狗爱宝“头
脑”的反应时间,使它能够更好地
执行主人们的声音指令, 索尼公司
如此表示。新一代“爱宝”还装有
一个与微软公司Outlook 软件兼容
的日程安排程序,因此,这只机器
狗可以及时地提醒它的主人们,不
翼展也仅仅有三厘米,它是典型的
仿生学产品,其飞行运动原理和真
的苍蝇非常相似,在哈佛大学完成
了它的首飞。
当机器人学家第一次看到他们
的作品开始运动和具有“生命”时,
没有其他比在此时更具有价值的时
刻了。而罗伯特伍德,就在一年前
的此时,当罗伯特伍德的第一双人
工翅膀展翅飞翔的时候,这种初为
人父般的骄傲来临了。
• 生物机器人,生物机器人是利用单细胞打造成的,具有特
殊功能特性的机器人,他们能够完成普通仿真机器人所不
能完成的任务,生物机器人被设计成通过光和电磁刺激来
激发化学反应。
仿生机器人的特点
• 多为冗余自由度或超冗余自由度的机器人,机构复杂。
• 其驱动方式不同于常规的关节型机器人,通常采用绳索、
人造肌肉或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
仿生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情况
水下机器人
• 无人遥控潜水器,也称水下机器人。一种工作于水下的
极限作业机器人,能潜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
称潜水器。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
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无人遥控潜
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
其中有缆避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
仿生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情况
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实现智能
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实现智能**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实现智能**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而在这个领域中,仿生机器人引人注目。
仿生机器人是通过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智能化。
本文将介绍仿生机器人的概念、技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1. 仿生机器人的概念仿生机器人,即生物学启发型机器人,是指通过对生物体研究,将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应用于机器人设计中。
仿生机器人从外观到内部机构都力求模仿生物,以实现智能化和高效率的工作。
# 2. 仿生机器人的技术2.1 结构仿生技术仿生机器人的结构仿生技术要求机器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生物体相似,以实现与生物类似的功能。
例如,机器人的手部设计可以模仿人类手的构造,拥有更灵活的动作能力。
另外,刚体材料的研究也是关键,如仿生外骨骼等。
2.2 感知仿生技术感知仿生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采集信息并做出智能决策。
借鉴昆虫的视觉系统和鱼类的激光感应器等,仿生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提高自动化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运动仿生技术运动仿生技术旨在实现机器人更自然、更高效的运动能力。
许多仿生机器人的运动设计灵感来自于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鱼的游动动作,实现在水中的高效运动。
2.4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使仿生机器人具备智能化执行任务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仿真生物的神经系统,仿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实现更高效的工作。
# 3. 仿生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医疗领域仿生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
例如,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仿生的手臂和手指,实现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
此外,仿生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通过模仿人体运动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3.2 救援领域在救援领域,仿生机器人可以模仿动物的能力,进入狭小的空间,寻找受困人员。
例如,仿生蛇形机器人可以爬行进入废墟,搜救受困者。
仿生机器人概论PPT课件
2021/5/5
✓按照其驱动方式主要分为:压电 晶体式(PZT)微小型机器鱼、 永磁体式(NdFeB)微小型机器 鱼、离子交换聚合体膜式(ICPF 或 IPMC)微小型机器鱼、介电 弹性体式(ANTLA)微小型机器 鱼、形状记忆合金式(SMA)微 小 型 机 器 鱼 和 超 磁 致 伸第缩9页材/共料19页式
利用躯干部和尾部肌肉(大侧肌)的交替伸缩,使身体左右扭动屈 曲前 进即通过身体的波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推进力。
2021/5/5
四种BCF模式
第5页/共19页
二. 仿生机器鱼推进机理
1.鱼类游动机理
b.中间鳍、对鳍推进模式(MPF Model)
主要依靠胸鳍或腹鳍的摆动产生推进力,一般为辅助推进模式, 但对于而鳐科模式(Rajiform) 、刺鲀科模式(Diodontiform)的 鱼类MPF则为主要的推进方式。
娱乐方面
第2页/共19页
一. 仿生机器鱼概述
3.仿生机器鱼特点
与传统螺旋桨水中推进器比较,仿生机器鱼有以下优点 ✓推进效率高:可以达到80%以上,螺旋桨推进只有 40%~50% ✓机动性好:转弯半径只有体长10%~30% ✓噪音低 ✓对环境扰动小
2021/5/5
第3页/共19页
二. 仿生机器鱼推进机理
27(6):518-519. 【13】王扬威,王振龙,李健,杭观荣.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仿生蝠鲼机器鱼的设计【J】.机器人,
2010 32(2):256-260.
2021/5/5
第17页/共19页
2021/5/5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第18页/共1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生机器鱼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各类型鱼类的游动特点及推动机理,对仿生机器鱼进行了分类,并对国内外仿生机器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仿生机器鱼研究的关键难点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生,水下机器人,综述一、引言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开采和利用的陆地资源正日益减少和枯竭。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脚步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加快。
水下机器人作为一个水下高技术仪器设备的集成体,在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价值。
鱼类作为海洋生物中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进化出了非凡的水中生存能力,既可以在持久游速下保持低能耗、高效率,也可以在拉力游速或爆发游速下实现高机动性。
因此仿生机器鱼的研究成为水下机器人研究的热点。
二、鱼类游动推进机理对鱼类推进模式的研究是仿生机器鱼研制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很早就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P.Webb在1984年根据鱼类游动推进所使用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对鱼类的游动推进模式提出了详细的分类方案,即鱼类的推进模式可以分为:1)身体、尾鳍推进模式(BCF Model),采用这种模式游动的鱼类是利用躯干部和尾部肌肉(大侧肌)的交替伸缩,使身体左右扭动屈曲前进即通过身体的波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推进力。
2)中间鳍、对鳍推进模式(MPF Model),这种方式主要依靠胸鳍或腹鳍的摆动产生推进力。
一般鱼类主要以MPF模式为辅助游动模式,如弓鳍鱼科模式(Amiiform)的鱼类、电鳗科模式(Gynmotiform)的鱼类;但对于而鳐科模式(Rajiform) 、刺鲀科模式(Diodontiform)的鱼类MPF则为主要的推进方式。
两种仿生推进模式(BCF方式和MPF方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1)BCF方式的游动效率、速度和快速起动性能较高,但机动性能一般,适合长距离、高速度的游动,或者需瞬时加速和转向的场合;2)MPF方式的推进效率和游速较低,但具有良好的灵活机动性和精确定位能力,可应用于在空间狭窄和结构复杂的场所实施各种水下复杂作业。
三、仿生机器鱼的分类目前仿生机器鱼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宏观行为仿生和结构及微观行为仿生两种层面,其中结构及微观行为的仿生机器鱼可以仿造出和鱼相近的游动效率和游动隐蔽性,具有比较高的仿生效果。
现按照仿生机器鱼结构大小分类如下:1)大中型仿生机器鱼主要应用于海洋石油开采,海下勘查、救捞作业、管道敷设和检查、电缆敷设和维护、以及大坝检查等领域,体积较大。
按其能源供给方式分为有揽和无揽两种;按照其游动推动机理可以分为仿BCF和仿MPF两种;按照致动器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电动、液压、气压驱动方式以及较新的离子电动聚合物致动器、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气动人工肌肉致动器、动物活体肌肉致动器等类型。
2)微小型仿生机器鱼微小型仿生机器鱼是指结构尺寸微小、器件精密、可进行微细操作的机器鱼,能进入狭窄空间,携有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操作器,在操作人员的遥控操作或计算机的自动控制下,能够进行一系列作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用于医学和一些工业领域。
微小型仿生机器鱼按照其驱动方式主要分为:压电晶体式(PZT)微小型机器鱼、永磁体式(NdFeB)微小型机器鱼、离子交换聚合体膜式(ICPF或IPMC)微小型机器鱼、介电弹性体式(ANTLA)微小型机器鱼、形状记忆合金式(SMA)微小型机器鱼和超磁致伸缩材料式(GMM)微小型机器鱼等。
四、国外仿生机器鱼的研究现状(一)概况在仿生机器鱼的研究上,国外学者很早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其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鱼类游动机理的基础理论研究,90年代以后开始研制仿生机器鱼整机系统。
目前国外很多研究机构从事仿生机器鱼的研制工作,其中美国有麻省理工学院MIT(Rototuna,RoboPike,VCUUV,拍动翼研究)、佛罗里达大学(应用SMA技术研制微型电子机器鱼)、德州农工大学(仿生驱动材料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鱼体肌肉消耗动力的研究)、波士顿大学(机器鱼推进建模)、加州理工学院(机器鱼推进的传感和控制)、加利福尼亚大学(PZT驱动的Boxfish)、新墨西哥大学(使用IEM驱动的鳗状机器鱼)、伊利诺斯大学(电子鱼研究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Libot)、SRC研究所(Dongle)、A&M公司(记忆合金无噪音机器鱼)、BIRG研究组(BoxyBot)等,日本有东海大学(人工胸鳍黑鲈)、名古屋大学(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型水下仿胸鳍模式浮游机器人和形状记忆台金驱动身体波动式微型水下推进器)、东芝公司(弹性振动鳍式仿生机器鱼)、三菱重工HI(Coelacanthfish)、运输省船舶技术研究所NMRl(PF-200,PF-300,PF-550,PF-600,PF-700,UPF-2001)、东京工业大学(海豚型仿生潜水器),英国有Heriot—Watt大学(FLAPS项目)、Essex大学(G系列和MTl机器鱼),比利时有Vrije大学(机器鱼智能体研究),土耳其有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Robotic Dolphin)、韩国有浦项科技大学(Potuna),新加坡有南洋理工大学(背鳍波动式机器鱼)。
(二)国外几款典型仿生机器鱼1)1994年,在美国MIT,经过长期观察分析金枪鱼的游动机理,世界上第一条图1 图2机器鱼Robotuna(图1)诞生,其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克服目前水下潜器连续工作时间短、高效、快速的水下推进系统,能像真鱼一样游动,该机器鱼长约1.25m,宽约0.21m,高0.3m,速度可达2m/s。
2)1998年,DRAPER实验室推出了VCUUV(Vorticity Control UnmannedUnderwater Vehicle),如图2。
VCUUV是仿金枪鱼设计的,长约2.4米,重300磅,其最大摆动频率1.5Hz,在1Hz时具有最大游动速度1.25米/秒。
其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利用涡流控制推进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并通过自由的游动显示良好的减阻特性、优良的机动性、深度保持能力和更高的加、减速能力。
3)图3为日本运输省船舶技术研究所(NMRI)研制的一系列机器鱼中的UPF-2001,旨在研究机器鱼的高性能和多用途。
此机器鱼长0.97米,2关节,最大摆动图3 图4频率12Hz,最大游动速度0.97米/秒。
UPF-2001已经具备三维运动功能,其依靠胸鳍实现上浮下潜运动,依靠方向舵实现转弯运动。
4)从1999年起,日本三菱公司一直在从事机器鱼方面的研究,如用于观赏的“古腔棘鱼”,图4为2003年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用于观赏的金色鲤鱼外形机器鱼,这种机器鱼长1米、重17千克,游速达0.4米/秒,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5)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海洋科学中心1999年用形状记忆合金和链杆结构开发了波动推进的机器鳗鱼RoboEel (图5),通过身体侧向的波动,机器鳗鱼不仅驱动自身穿越水柱,而且能控制其浮游深度。
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进行了MPF模式仿生机器鱼的研制,其2005年研图5 图6制的Stingray Robot如图6,其是分别仿生鳐科类黄貂鱼两侧的对鳍的波动运动,Stingray Robot波形产生采用的是FUTUBA伺服电机驱动的曲柄机构阵列,通过控制每个曲柄转动的角度来达到波形上各点相位的控制,长鳍的每块膜采用可以相互滑动的两块有机玻璃板构成如图a。
7)日本大阪大学研制的鳐鱼(Rajiform)如图7,采用17根鳍条(0.577m*0.075m),图7 图8具有六个自由度,速度达0.4m/s。
8)日本的郭书祥等人用ICPF高分子驱动器制作了一种水中微机器人(如图8)。
这种驱动器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一种高聚合体的凝胶体执行器,仅在水中或者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该机器人可实现向前、左转或右转的功能,具有一对驱动翼,由脉冲电压驱动而产生推进力。
五、国内仿生机器鱼的研究现状(一)概况在鱼类推进机理和仿生机器鱼研制方面,国内起步较晚。
但随着国外仿生机器鱼研究的兴起,以及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进一步开发近海直至远洋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自动化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机构,开展了仿生机器鱼的研制工作。
(二)国内几款典型仿生机器鱼1)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SPC-II仿生机器鱼(图113)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鱼身长1.23m.是大下潜深度为5m。
SPC-II仿生机器鱼可以超磁仿生鱼起动机理研究自由灵活地在水中游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扑翼式推进机器鱼,在国内,首次将扑翼式推进机器鱼引入到仿生机器鱼研究领域,拓展了仿生鱼的研究范围。
已研究成功扑翼式仿生鱼三代,其中第一代Robo-MantaⅠ,长0.6m,图9 图10翼展0.7m,排水量3.8Kg,游动速度最大可达0.7m/s;第二代Robo-Manta Ⅱ(如图10),长0.7m,翼展0.8m,排水量7.5Kg,游动速度最大可达1.1m/s。
第三代机器鱼将重点放在探索一体化全柔性机体以及柔性推进机构的设计、应用。
3)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在研究MPF模式仿生机器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制出的“尼罗河魔鬼Amiiform”系列仿生机器鱼如图11,用伺服电机驱动,采用四(或双)波动鳍协同波动前进,正逆向推进转向速度可达1.5m/s。
4)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出的仿生-1号机器鱼,以蓝鳍金枪鱼为模仿对象,配有图11 图12月牙形尾鳍和一对联动胸鳍,均采用NACA0018翼型,长2.4m,最大直径0.62m,排水量329kg,内置三台伺服电机控制尾柄、尾鳍胸鳍。
郭书祥团队承担的科技部“十一五”“863”项目,研制出的微型仿生机器鱼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展出,如图12。
六、仿生机器鱼研究的难点及展望综上所述,目前对仿生机器鱼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实现鱼类的真正仿生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研制的仿生机器鱼与真正鱼类在速度、效率、机动性、隐蔽性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鱼类的外表覆盖着致密的鱼鳞并分泌粘液;具有非常高的减阻效应,而作为动力源的肌肉能够自行恢复机能并持续调节养料的需求。
如何开发新型的仿生材料甚至是生物材料,在机器鱼的外皮材料和动力机构上进行仿生设计,是当前的研究难点。
2)鱼类在海洋中通常以群居的方式生活,近期研究发现鱼类的这种群游特征不仅是一种生物行为特征,而且有其内在的力学机理,通过合理的运用尾迹区的反卡门涡街,能够有效地节约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