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的《渔家傲》是一首以豪放派风格写成的词,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词的开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接着,词人“仿佛梦魂归帝所”,表达了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幻想。

下片中,词人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她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哪里。然而,她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和决心,“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要寻找自己的归宿,寻找真正的自我。

最后,词人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决心,她要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表达了李清照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她豪放派的风格和才华。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赏析及注释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报:回答。 嗟:悲叹。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 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

渔家傲秋思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秋思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秋思》是李清照的一首词,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内容主要叙述了思念外在的人,在秋天的孤独旅途中分享自己的情怀,尤其是对故乡的思念。词中情感深厚,给人以温暖、深沉的感触。本文以《秋思》为话题,分析论述李清照的词的主题、词牌、表现技巧及其意义。 一、词牌 《渔家傲秋思》属于“节日词牌”,是纪念中秋节形成的特定词牌,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韩绅的《中秋节》。从“渔家傲”的名称可以 看出,本词描写的是暮秋的山水景色,以及随着旅程的的回想怀念的情绪。 二、主题 李清照的《渔家傲秋思》深刻揭示了游子思家的主题。作者在词中以暮秋时节,游子在高山流水中独自游览,苦恼与思家之间矛盾纠葛以及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为主题,以思家和怀乡的感情为叙述内容。 三、表现技巧 《渔家傲秋思》充满了激情和感情,采用了很多丰富而深刻的表现技巧。首先,在词中大量运用静物描写法,把暮秋的山水景色描绘的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其次,在四句词中,每句都开始于“月”,表达出孤独的思念之情,写出离愁满怀,使词曲更加凄美。再次,词中还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空山新雨后”,“水光潋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秋江”等,使叙事更具艺术效果,表现

出深沉的情怀。 四、意义 李清照的《渔家傲秋思》把游子思家,回忆故乡的情景娓娓道来,在抒怀眷恋之余,流露出思家深羡、追忆故里深刻之情。表达出在异乡他乡思家的游子,以及远离故乡老乡之间的牵绊,其主题深远意义深刻。它不仅揭示了思家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深情追求,歌颂自然之美,也代表着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思家”深厚情感之情。 总之,李清照的《渔家傲秋思》被誉为宋代文坛最杰出的词作之一,其优美的抒情特调,给人以深切温暖的感受。它巧妙的融合了词牌、主题、表现技巧及其意义,深刻反映出思家回忆的深情,引人入胜,也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思家”的一种崇高表达。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渔家傲》赏析《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描写的是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天上一片云海与海上的茫茫晓雾相接,显得曙色胧朦。此时银河中的云涛在汹涌流动,好像银河在转动一样。白云飘过银河,仿佛千万只帆船在银河中起舞。这里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十分壮丽,而“接”、“连”、“转”、“舞”几个动词的嵌入,使景物流动起来,极具动感。 这里写的虽然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

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的艰难险阻的写照。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所以,词中写到大海、乘船、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那“星河欲转”是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银河所见;“千帆舞”则是海上风起,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情景。因此,这两句描写的景物,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它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翻译及赏析 展开全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及注释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译文及注释二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1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仿佛梦境归帝所②。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九万里风鹏⑥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释】 ①星河:银河。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③天语:天帝的话语。④嗟,慨叹。⑤谩有:徒有,空有。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参考译文】 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

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之巴公井开创作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渔家傲:词牌名。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海浪。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帝所:天帝住的宫殿。天语:天帝的话语。殷勤:关心地。报:回答。嗟:哀叹。漫有:空有。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飞就是九万里。吹取:吹向。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

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赏析:这首词气势澎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澜、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传神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渔家傲诗词赏析

第20首《渔家傲》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句子理解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文: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如翻滚的波涛,与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炼字:“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晨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描绘出来,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 画面:词人以丰富的想象,选择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图景,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译文:梦中我的灵魂仿佛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炼字:“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下凡,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 作用: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末句的询问,使词人终于得到了诉说心事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的内容。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徒然无用。 炼字:①“嗟”字生动地与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婉之情。②“谩”字流路出司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但毕竟身为女子,无法有所作为;二是慨叹自己生逢乱世,诗词无用。表露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情感:“路长”指人生之路漫长邈远,“日暮”指夕阳西下,暗示人到暮年。借此表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晚年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修辞:比喻、用典。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话,词人想像大鹏一样乘风去到那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二、问题 1、简要分析全词主旨 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境和真实、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隐喻了作者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失望,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2、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3、李清照在这首词的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汇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汇总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 1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注释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6篇)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像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像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LT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赏析及注释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报:回答。 嗟:悲叹。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 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空。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前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翻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

2021年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赏析

Actually it is just in an idea when feel oneself can achieve and cannot achieve.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 /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赏析1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

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

【古诗词】渔家傲李清照赏析及原文翻译

【古诗词】渔家傲李清照赏析及原文翻译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 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 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 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 “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 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 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 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 送往蓬莱三仙岛。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 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 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品原文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词一反她词作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风格,以豪放的笔触,奇伟的想象,对云涛星河之梦作浪漫的描绘,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 这首词在她的《漱玉集》及两宋词坛中都堪称独放异彩的珍品。此词又一题为“记梦”,而梦境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折射。仔细品读,不难看出此词为词人南渡后所作。李清照自丈夫赵明诚病卒,避金兵之难,流落江南,处于前途暗淡的环境里,其间词作多为愁苦之音。而此词则另辟蹊径,幻想出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气概。整首词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梦境故事。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为壮丽,其间又准确地嵌入了“接”“转”“舞”这三个动词,写海天动宕,飞梦天河,在星斗斑斓的银河中扬帆疾驶,真是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意落天外。接下去,“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来到天帝身边,灵魂浪迹天涯、孤苦无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脱的词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殷勤

问我归何处?”“问”之前修饰以“殷勤”二字,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这里,没有天人的隔阂,没有等级的森严,只有平等的对话。对于天帝的恩泽,词人并没有感到受宠若惊。 紧承上片,她向天帝倾诉了一番她对世路艰难的感慨。“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寂凄凉生活的写照。同时,此语又源自《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愿踏着屈原的足迹,不惮日暮路遥,上下求索,寻觅自由、理想的所在。“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又宕开一笔,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生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发抒内心的愤懑。但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并不一味地悲哀伤感,随即转写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话用了《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它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把我乘坐的如蓬草般轻快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就这样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现心中之块垒,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她不仅表现了对人间秩序的不满,同时又传达了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的心愿。 词作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度恢宏。在遭受命运之神极无情极严厉的打击之时,词人没有一味地颓唐、萎顿,心中依然有梦想,有雾气迷蒙中的精神家园,试问芸芸众生,几人能够?无怪乎,近人梁启超评此诗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

李清照渔家傲名句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名句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赏析二】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