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幸福观及当代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幸福观及当代价值

摘要:古今中外学者对幸福探索和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歇,追求幸福是人们

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压力在增大,人们感受不到幸福,因此更加渴

望幸福。马克思的幸福观被视为是最科学的幸福观,它是最贴近现实的哲学,是

从人类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当前我国的幸福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议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因此,对马克思幸福理论

的深刻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人们关于幸福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

研究幸福观,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幸福,把握幸福,进而促使人们追求更

高层次的幸福。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来说,研究马克思幸福观是非常重要的。人

类己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新变化。在新的社

会背景下,人们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人们对于幸福本质的认识也

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在人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马克思立

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通过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克服了传统幸福观对幸福本质认识的抽象性、片面性,建立了科学全面系统的幸

福观。马克思幸福观为我们当代重拾缺失的幸福感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价值诉求。不仅能够为我们揭示出不幸福的原因,还能够给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幸福方向,对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

远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来源

自古以来,人类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寻找关于“幸福”的问题,纵观整个西方

哲学史,学者们对幸福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对马克思幸福观影响较深的主要有

三大派别,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宗教学派幸福观对马克思幸

福思想的理解和界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些是马克思的幸福观形成的直接

理论来源,这三大派别对幸福问题的理解是该理论的形成基础,有着重要的参考

价值。

(一)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西方理性主义流派对于幸福的认识都强调理性的作用,理性主义幸福观从人

的理性出发,崇尚理性的地位,褒扬道德品德,认为幸福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

即人应该追求精神的幸福,是人类的内在追求和圆满,从而放弃物质上的享受和

满足,认为人类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精神幸福。

1.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命题“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说:“人类的情欲其实是掩盖在一层层的快乐外衣下面的痛苦,

认为真正的幸福只属于有知识和智慧的人。”1智慧是关于幸福的知识,没有智慧不会获得幸福。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道德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必然条件。苏格拉底认为理性可以指导人们去发现善并行使善的行为,从而获取真正的幸福。

(2)柏拉图

柏拉图在充分继承了其老师苏格拉底有关幸福理念的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

的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人生的目的在于从肉体的情欲束缚中解脱出来,

因为人的感观快乐是短暂的,只有最高的理念即善才是永恒的。”2要实现幸福,就要追求理念世界的善;要达到善,就需要追求人生道德。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一种现实活动,它以德性为基础,他指出,“人的善

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实现活动。”3他发展了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理论,但是又超过了两位大师的思想局限。亚里士多德认为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就是幸福,包括两个部分:德性和现实活动。具有德性品质之外,幸福还需要进行现实

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

(4)康德

康德认为感官的、经验的幸福并非真正的幸福。我们应更多的从事物本身或

内部去寻求幸福,而不是依靠事物外在的东西。康德幸福思想的基本原则:用

“自律”为原则的理性方法,洞察社会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人们从根本上摆脱种

种束缚,获得自由和解放。

2.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思想产生的影响

理性主义学派幸福观十分注重道德的作用,认为有道德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但是并没有给道德做出准确的界定。马克思在褒扬精神幸福的同时,也没有否定

物质幸福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这一点上较理性主义对物质世界的蔑视有了一定的

进步意义。

(二)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感性主义幸福观是追求感官上的愉悦和满足。他们还把幸福和快乐等同起来,认为趋乐避苦就是幸福的实质。感性主义幸福观则强调人的自然性,重视道德的

目的性,感性主义哲学家往往将幸福视作人生的终极目标,道德是通往这一目标

的手段和桥梁,幸福就是道德。

1.感性主义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自然主义角度对幸福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在德谟

克利特看来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而幸福就是快乐。他承认人们对物质

享乐以及感官享受的追求,认为这是获取幸福的一个基本条件。他提出幸福是一

种精神感受,存在于物质世界中,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认为精神快乐凸显的更

加高级和长久。

(2)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公开批判宗教性质的虚幻幸

福思想,号召人们不要向往来世,而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幸福,他提出“生

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等观点,构建了感性主义幸福思

想体系。费尔巴哈首先认为生命和幸福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倘若不存在生命,

也就不存在人所谓的幸福;没有幸福,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什么是属于幸福

的东西,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因为生活(自然是无匮乏的生活、健康的和正常的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

2.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思想产生的影响

感性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来源于人体的感官体验,是人们内心欲望的满足,主张快乐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也包含精神上的,马克思幸福观承认了感性主义幸

福观的基本观点,认为满足人们正常的物质需求和生理需求,是实现幸福的基础

和前提,物质满足和生理满足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西方基督教的幸福观

在欧洲中世纪,人们信仰基督教,许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满足,进而

信仰上帝,企图能在神秘的宗教中实现自身的愿望,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精神的

枷锁。

1.西方基督教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幸福思想是来自于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够给人们

带来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帝赐予人类自由意志,其本意是使人向善,自由意志选

择永恒之善便是幸福。奥古斯丁指出荣耀、财产、物质等,只是表面上的,短暂

的幸福,它们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源于“真理”方面的愉悦,也就是源于上帝。他否认现实世界的幸福生活,宣扬幸福存在于来世,暴露了其消极厌世的人生观。

(2)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是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巅峰。阿奎那认为,上帝理性决定神圣

幸福。阿奎那将幸福归结为超自然的对神性本质的洞见,将神之恩典视作这种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