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开展“草根”科技活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草根”科技活动
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学生“草根”科技活动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凸显出“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载体的实践”两大特征。其资源的开发和载体的建设是“草根”科技活动持续生成的生命。“草根”科技活动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也就有了“开花结果”的希望。“草根”科技活动据于这样的理性思考,依凭本土特质文化资源优势,按照陶行知先生“科技下嫁”的理论,走进家乡溇港,走进溇港文化,走进“草根”科技活动的广阔“田野”。这使“草根”科技活动以其开放性突破课程的局限,拓展课程的空间,与学科教学和谐整合,与“家乡好孩子”大德育和谐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草根”科技活动对于育人的广泛意义建构。
一、走进港文化,放大“草根”科技的“田野性”
科技的母体是文化。文化是孕育科技的“沃土”。科技活动最具鲜明特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行为。我校处于特定的港地域。千年传承积淀的港物质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我校基于“草根”科技活动“田野性”需求,对港丰富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优化组合成满足学生“草根”科技活动的“文化板块”,即港桥文化、船文化、宅文化、蚕丝文化、茶文化、太湖蟹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光电缆文化、农耕栽种文化等,开辟了学生科技活动的“希望田野”,“草根”科技的“田野性”同时赋予了学生参与的亲近性,揭开了科技的神秘面纱。
通过港文化板块建构,我们建立了“草根”科技活动体系。文化板块生成主题,以溇港桥文化、船文化、宅文化为内涵,开展了《开发溇港文化资源,实践“三模”创意》的“草根”科技主题实践活动,以溇港的茶文化为内涵,开展“品赏家乡的熏豆茶”主题科技实践活动,依照文化板块序列,系统地、有序地、有层次地实施“草根”科技活动主题化策略。
由文化板块生成主题,由主题生成一项或多项科技活动。“草根”科技活动立于溇港文化板块背景下,围绕主题,呈现系列化。主题引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师生自由选择,建构活动载体,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个体的实地观察、调查采访、信息采集、动手实验、开展创意,亲身经历,体验过程。一项活动体验一个层次,一项活动再升一个层次,《放飞希望的风帆——走进溇港船文化》、《溇港的蚕桑》、《溇港熏豆茶之韵》等“草根”科技系列活动,满足了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也迎合每个个体参与的愿望,使学生在以溇港文化为内涵的“草根”科技田野上,扎下了科技活动之根,在科技知识增长,科技实践能力发展的同时,孕育了科技创新的生命。这充分体现我校“草根”科技田野性的价值取向和本真追求。
二、深化“家乡好孩子”活动,彰显草根科技的“育人性”
科技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享受内涵丰富的文化熏陶。这就是科技饱含的育人性。发挥草根科技的育人功能,我们的草根科技凭借自身的特色,
与“家乡好孩子”大德育和谐整合,与“家乡好孩子”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小公民社会服务活动密切结合,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万般艺,领万种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扣住“读”,我们通过与草根科技结为一体读科普、读科技文化经典、读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在做草根科技的同时,感受科技的人文,科技的品质,科技的美好人性魅力。紧扣“行”,我们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挖掘草根科技活动过程中潜在的育人资源,让学生感悟科技活动社会公民道德,社会责任感,社会的文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起科技造福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万般艺,领万种情”。我们围绕“做中学”这一中心,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艺实践活动,走亨通电,学习现代通信的高新科技,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三模”,桥模、航模、宅模,制作生态瓶,实践家乡熏豆烘制和沏茶手艺等。一个作品,一种手艺,都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学通信高新科技,领略科技振兴家乡,造福家乡之情,领略“三模”蕴含的科技强国,科技富民之情,通过生态瓶体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情感,通过熏豆制作、沏茶、走进溇港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友好情感。一个作品的形成,又是探索和情感的深度体验。因此,科技制作让学生获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重享受,夯实爱科学、学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底蕴。
三、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发挥草根科技的“创意性”
草根科技实践活动以社会、自然、学生现实文化生活为背景,走进了本土文化,走进了生动可感的现实世界,走进亲切的生活情境,科技的文化视界被真实地拓展,课程界限被扫除,课程的空间自然放大,内涵更为丰富,渗透弥散力更盛。我们依据于草根科技的本质特征,将科技与劳技整合,以科技文化引领学生的劳技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从物质和精神两大文化层面,开展裁剪、编织、陶制、泥塑、建模、沙盘、饲养、种植等,使劳技制作活动与草根科技活动一体化,既具有科技含量,又有厚重文化内涵,具富有情境性,情趣性。通过涉及文化生活的剪窗花、动画角色、编织中国结、运用制陶、塑泥制作笔筒、器具、装饰物,涉及本土蚕桑文化的养蚕,建防蝇“蚕山”,涉及自然生态的制作培植和饲养两用的生态瓶等,使劳技进入科技领域,让学生走进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的境界。
课程引领。我们运用长线课题与短线课题结合的方式,置起了草根科技创意的另一道风景线。长线和短线结合使草根科技活动经历起始阶段,深化阶段和提升阶段,其过程持续生成,学生的科技创意思维触角也随之不断伸展。有了体验的深刻性,也有了创意丰富性。我们把一个长线课题,分解为若干短线课题,即小课题,也称之为“娃娃课题”。一个短线课题,确立一个研究项目,引导多个创意。“变废为宝,走进低碳生活情境创意”是一个长线课题。根据长线课题确定的科技创意主题,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可乐瓶的循环创意活动”,学生个体和群体自主选择创意项目,有利用可乐
瓶进行航天科技创意、文化创意、生态环境创意、美化生活环境创意、娱乐、游戏创意。创意的作品与成果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乡里巴人”的朴素。高雅也好,朴素也好,都具有科技文化的品位,绽放着探索实践的智慧。
仿真与创意融合是张扬草根科技创意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低碳节能、环保的草根科技创意理念出发,利用废旧纸板、塑料泡膜、线缆、木块等,开展各种仿真创意活动。师生、生生参与,或个体、或小组,从不同的领域,进行火箭、桥梁、船、舰、亭台楼阁、飞机、宇宙飞船、机器人等。仿真作品的科技品位高,从实践走向理性,使草根科技创意提升了层次。科技创意涉及的领域更宽,科技含量更高,文化内涵更深。
本土文化的草根科技活动开拓了科技探索实践的途径, 科普意
识植入学生心田。时时创造,处处创造,繁殖创造之森林。
(作者:吴江市七都镇中心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