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
一、欧洲期货市场发展概述
欧洲是期货的发源地,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
1571年,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这也是后来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原址。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锡和铜的生产国。
随着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英国开始从国外运输铜矿石和锡矿石回国进行精炼。
为了规避运输期间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英国于1876年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金属交易所。
1885年,法国商品期货交易所成立,主要交易白糖、咖啡、可可和土豆等。
20世纪70年代初,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度,利率管制政策也逐渐取消,金融期货应运而生。
英国等欧洲地区金融期货的产生略晚于美国,1982年伦敦才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开展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
1986年,以金融期货及期权交易为主的法国国际商品交易所(Marchéà Terme International de France)成立,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逐步发展至法国公债期货与期权、巴黎银行同业拆款利率3个月期利率期货及期权、CAC-40股价指数期货、外汇选择权等。
1990年,首个全电子化并以金融期货为主的德意志期货交易所成立,并迅速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抢回德国国债期货的霸主地位。
至此,欧洲区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期货交易所雨后春笋般成立,其中的竞争和规范性必然令人担忧。
到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区交易所开始了并购潮流。
先是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与伦敦期权市场、伦敦商品交易所合并;然后是1998年德意志期货交易所和瑞士期权及金融期货交易所合并成为欧洲期货期权交易所;进入21世纪,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又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里斯本、巴黎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等重要的衍生品市场合并成为泛欧交易所。
经过合并和重组,欧洲区的交易所已经具备和美国的期货交易所进行抗衡的实力。
从早期的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到后期的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加上允许经营的如外汇OTC市场、期权、互换等非期货衍生品,以及近几年推出的Contract of Difference和Spread Betting等新兴产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使得期货公司可以经营的衍生工具极其丰富,为期货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欧洲期货公司的发展脉络
1
1.商品期货主导的萌芽时代
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国的金融管制严格,加上金融期货尚未推出,投机不活跃,参与者多为本公司实业进行避险的生产商和贸易商。
老牌的Amalgamated Metal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首批会员,作为一个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生产和贸易的公司,其期货业务就是一个为公司避险服务的部门。
尽管英国等欧洲地区的期货经纪业务在金融期货推出前并不发达,但包括曼氏金融(原Man Financial,现改名为MF Global)以及苏克顿(Sucden)等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经纪商在80年代初已初见规模,期货业务从一个部门逐渐发展成为集团下的子公司。
其中,曼氏金融成立于1981年,当时名为E D&F Man International,其母公司E D & F Man 具有从事糖、咖啡和可可等商品生产和贸易的背景。
苏克顿成立于1973年,其母公司Sucres et Denrées,是法国一家从事食糖贸易的大企业。
2.金融期货的发展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搭建起期货公司壮大的平台
为了稳固英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活力以及全球的领先地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于1986年对金融服务业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引发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金融大爆炸”。
改革内容包括: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不能互兼的规定,取消经纪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允许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这场改革把金融企业推向混业竞争,促进商业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相融合,并引入了国外的金融机构,使得金融市场重新恢复活力,激烈的竞争导致金融价格的波动日益剧烈,期货市场重新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早期成立并重视期货业务的公司迅速成长,苏克顿继获得国际石油交易所的会员资格以后,又成为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所的创始成员。
同时,以金融集团为背景的期货公司相继出现,并凭借着资金的优势以及集团的品牌迅速成长。
如Newedge的成员公司飞马(Fimat)期货和卡尔(Carr)期货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其中,法国兴业银行的子公司飞马期货成立于1986年,当时法国期货期权交易所才刚刚成立;卡尔期货成立于1987年,2004年更名为卡利翁金融。
非金融集团背景的柏克莱期货(Berkeley)也成立于这个时期,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公司提供服务的衍生品已经扩展至CFDs、期货、期权、外汇和黄金等品种。
监管的放松与金融自由化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期货公司向外扩张的重要时期,飞马期货在法国成立以后,迅速向英国和美国扩张;卡尔期货成立不久就在芝加哥、新加坡、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地成立营业网点,海外机构的发展速度迅速;曼氏金融也开始在美国区域进行一些小型的收购。
3.并购狂潮成就“期货帝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大型交易所加入到合并浪潮中。
交易所的并购简化了经纪公司扩展业务的程序,使得某些期货公司迅速获得了其他交易所的经纪资格,同时也弱化了期货公司的区域化特征,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
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在竞争中逐渐退出市场,而实力强的公司则获得更多扩张和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
在飞马期货和卡利翁金融合并成为Newedge这一超级公司之前,飞马期货和卡利翁金融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
飞马期货在1995年收购了成立于1971年并以商品期货为主的Brody White,从而扩张了公司在商品期货中的业务;在2006年收购了成立于1997年并活跃于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Cube Financial;2007年收购了日本一家从事商品期货的公司Himawari。
卡尔期货通过收购Drexel Burnham Lambert,扩大了卡尔期货在美国区域的业务;1997年收购了Dean Witter的期货分支,扩大了商品期货和外汇方面的业务;2007年更名为卡利翁金融后与中信期货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期货公司。
另一个进行超级并购的公司是曼氏金融,它在2002年收购了成立于70年代并以电子网络交易著称的GNI;2005年又在美国期货巨头瑞富期货破产以后收购了瑞富期货旗下的大部分资产。
曼氏金融通过收购这两大公司迅速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提高了市场份额。
除此以外,瑞银UBS于2000年收购了PaineWebber,并于2003年收购了荷兰银行旗下的ABN AMRO全球期货期权经纪业务,使UBS在美国的客户保证金排名迅速上升。
著名的网络电子交易商ICAP于2002年先后收购First Brokers Securities和APB能源,提高了其在非企业债券和能源期货方面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收购Nittan Capital’的部分业务进入亚洲市场,2005年又收购了United Fuels的大部分资产,继续扩大其能源经纪业务。
4.电子网络交易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期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交易所实现了从大厅交易到电子撮合交易的转变,欧洲一些交易所如德意志期货期权交易所从1990年成立起就实行电子化撮合交易,LIFFE在1998年完成了电子化撮合交易方面的改革。
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得通过网络委托交易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除了飞马期货、曼氏金融和瑞富期货等大型的期货交易商纷纷上线网络交易之外,市场上还涌现了一大批以电子化交易为专长的期货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包括GNI、ICAP、MAREX金融。
GNI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对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和重视使得GNI在90年代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服务,2002年被曼氏金融收购后,其网络交易的优势继续得到发
3
挥,成为曼氏金融在期货、外汇和价差合约等产品上重要的交易平台。
ICAP是英国主要的电子网络交易商,服务的品种全面,并且覆盖欧美成熟市场和亚洲新兴市场。
ICAP产生于1999年Garban和intercapital的合体,成立至今,ICAP从未停止对计算机技术的开发。
2003年,ICAP收购BrokerTec’s网络电子交易业务并完成整合,成为领先的固定收益证券电子交易商。
2004年,ICAP决定扩大其在北美和欧洲的期货业务,希望成为全球性的网络电子期货经纪商。
2007年,ICAP建立铂金和钯金的电子交易平台,并整合了i-sec电子系统,实现了在该系统上进行多国证券交易、融资融券等业务。
MAREX金融也是抓住了电子化交易改革的机会,借助网络交易发展起来的一家提供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外汇等经纪服务的公司。
旗下的电子交易部门MAREX trading 建立于1998年,前身为Macfutures,是一个凭借在电子交易方面的优势,以短线交易为主的公司,该公司曾于21世纪初被瑞富期货收购。
5.英国期货公司现状
20世纪90年代,英国本土的投资银行频频出现问题,巴林投资银行破产后被荷兰商业银行收购,Kleinwort Benson投资银行被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收购,英属希罗德投资银行、惠嘉投资银行、Smith New Court、嘉诚投资银行以及华宝投资银行等相继被美国的投行或者商业银行收购。
本土投资银行的缺位以及商业银行对期货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英国的期货巨头并不像美国那样有强大的金融集团支撑,巴克莱资本的巴克莱银行尚可,曼氏金融背后的曼氏集团则显然无法与高盛、美林和花旗等相比。
英国的期货经纪商主要分为全能经纪商、贴现经纪商和介绍经纪商。
全能经纪商全方位地提供期货期权代理业务、FOREX业务以及场外市场现货与衍生品的交易,同时为非清算会员或者客户提供清算业务,并且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全能期货经纪商主要有曼氏金融、巴克莱资本、柏克莱期货、苏克顿等期货公司。
贴现经纪商仅接收客户的指令,不提供交易建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服务,所有决策由客户自己做出。
英国的介绍经纪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全能期货经纪商类似,只是经营规模较小,分布的范围要比全能期货经纪商广泛得多,为小城镇居民进行期货交易提供便利。
从经营的业务来看,期货公司已经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经营范围,除了商品期货、金融期货,还有期权、外汇,以及更为新兴的CFDs、Spread Betting等衍生品,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衍生品都可以参与,因此很多的公司也不再冠上“期货”二字。
三、经典期货公司介绍
1.曼氏金融
(1)成立与现状
曼氏金融原是曼氏集团下专门从事经纪业务的子公司,2007年7月曼氏金融与曼氏集团分离,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式更名为MF Global,目前曼氏集团仍然是曼氏金融的控股股东,但持有的股权不到20%。
曼氏金融是一个以期货经纪业务为主的全球性公司,代理的产品包括利率、外汇、能源、贵金属、有色金属、股票、股价指数、谷物产品和其他软商品等。
公司能为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和私人客户提供交易、结算和投资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在伦敦、纽约、巴黎、芝加哥、新加坡等多个金融城市拥有营业网点。
目前,曼氏金融在12个国家的70个交易所拥有交易席位。
曼氏金融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83年,James Man在伦敦成立了一个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经纪公司,1869年James Man的孙子Edward Desborough和Frederick接管公司以后,该公司更名为E D & F Man,当时的业务主要以糖、可可和蜂蜜的贸易为主。
随着商品价格的波动和期货的发展,E D & F Man开始进军期货业,初期仅仅是出于公司业务避险的需要,直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后,E D & F Man才于1981年成立了专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分部,当时名为E D & F Man International。
曼氏金融的第一位掌舵人为David Anderson,他在期货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进入曼氏金融之前,David Anderson就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期货经纪公司,后来看中了曼氏金融的实力,才将自己的期货公司卖掉,加入了曼氏金融。
David Anderson见证了英国期货业的发展,他先后在期货期权协会、证券部、洲际原油交易所、伦敦商品交易所,以及金融服务局(FSA)成立前的证券期货组织(SFA)等多个组织中任职。
他在证券投资委员会(SIB)任职期间,对英国1986年的第一次金融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正是David Anderson的这种背景,给曼氏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当今扬名全球的期货经纪公司。
(2)壮大之路
随着金融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发展,曼氏金融迅速成长起来。
90年代,曼氏金融的母公司E D & F Man Group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使曼氏金融具有更强大的资本实力以及影响力。
凭借着集团的实力和做大做强的信心,曼氏金融在90年代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收购,被收购的公司有从事商品期货的Paine Webber Metals和Gerald,有从事金融期货的GNP、Standard Chartered和Tullett,还有从事期
5
权、外汇、利率的公司。
2000年,E D & F Man Group更名为Man Group(曼氏集团),放弃了历史悠久的农产品业务,剩下资产管理业务以及经纪业务,开始集中精力向金融服务业务发展。
这种改变对曼氏金融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集团对金融服务业的重视为后来进行更庞大的收购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次年曼氏金融改名为Man Financial(原为Man International),并将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2007年独立上市为止。
进入21世纪,曼氏金融继续实施其通过收购来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计划。
2000年,曼氏金融收购了位于芝加哥的零售商First American,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2001年又通过收购Ord Minnett进入澳大利亚的金融期货和外汇市场;2002年,曼氏金融收购了Fox Inc,将营业点扩展到日内瓦、堪萨斯州等地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2年对GNI控股和2005年对Refco资产的两次收购,正是这两次收购,使得曼氏金融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营业利润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GNI控股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管理层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到21世纪初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网络电子交易著称的经纪公司。
截至2002年12月,GNI在美国期货市场的客户保证金排名第38位。
GNI控股被曼氏金融收购以后,自身业务不但停止了下滑的势头,而且增强了曼氏金融在金融期货、能源期货、金属期货等领域的实力,其庞大的CFDs市场为曼氏金融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而且强大的GNI Touch网络电子交易系统也为曼氏金融的私人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3年,在完成了对GNI控股的整合以后,曼氏金融的盈利呈爆炸式增长。
2003年3月,曼氏金融在Eurex的排名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市场份额从8.55%上升到10.7%;在LIFFE的市场份额从4.5%上升至16.4%。
瑞富期货成立于1969年,最初涉及的是农产品期货的交易和清算业务。
1974年,认识到新兴的金融期货市场的潜力,瑞富期货开始从事外汇期货和固定收益债券期货交易的服务,并于1982年介入资本市场的经纪业务,1998年又介入到资产管理业务,2000
年兼并LIND-WALDOCK后,瑞富期货成为网上经纪业务方面的领先者。
瑞富期货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发展全面均衡,破产前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一家相当有名的专业型期货公司,公司盈利历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在2005年8月上市以前达到33%,出现危机前瑞富期货的客户达到200000个,管理的资产达到40亿美元,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最大的经纪会员。
收购瑞富期货除了增加曼氏金融在美国、加拿大的营业收入之外,还增加了在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时提升了公司在衍生证券尤其是美国国债和回购业务中的地位,同时
也改善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地区不平衡性。
可以说,对瑞富期货的收购全面提升了曼氏金融在各品种和各地区的优势,将这个专业型的期货公司推向另一个高峰。
到2005年年底,曼氏金融在美国期货市场的客户保证金跃升至第4位。
到2006年3月,曼氏金融在CBOT的市场份额从4%上升至14%,在CME的市场份额从9%上升至21%。
2007年3月,Man Group宣布曼氏金融从集团中分离,分离后曼氏金融更名为Man Global,并于2007年7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董事会相信,独立的决策环境和独立的资本结构更有利于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并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作为世界上最专业的期货公司,这种分离使得曼氏金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其经纪业务,也能为公司提供更多的收购兼并机会,并通过改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计算机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期货业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区率先实现了从大厅交易向电子撮合交易的转变。
德意志期货期权交易所从成立起就实行了电子化撮合交易,LIFFE也在1998年完成了从大厅交易到电子化撮合交易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场内的经纪人大大减小,从而降低了期货公司的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网络交易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早有准备的曼氏金融来说,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个机会。
无论是1996年对Index的收购还是2002年对GNI的收购,都显示出曼氏金融在这方面的意识。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和合作,曼氏金融不断地发展其技术系统,在为客户提供高效率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了公司的营运成本。
从1998年起,曼氏金融的eMidas客户管理系统全面向客户推广,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账户管理系统,能为客户提供管理查询、数据下载和报告打印等一系列功能,增强了客户从家庭电脑获取信息、数据以及结算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公司拥有MTrade Pro、XTrader和GNI Touch三套期货交易系统,拥有FX Clear、Dealing Room和FXA Securities三套外汇交易系统,以及PATS Pro-Mark、Strategy Runner和RAN Order等多套第三方系统。
借助GNI的Touch系统,曼氏金融的网络交易容量持续扩大。
(4)业务发展趋势
在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对金融产品非常重视,金融期货的贡献几乎每年都能占半壁江山,而商品期货的比重则在逐步下降。
2001年3月,能源、金属和农产品三大商品创造的手续费占42%,之后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收购GNI以后,股票类产品以及CFDs市场明显得到加强,对瑞富期货的收购又进一步提升了曼氏金融在美国国债和回购业务的市场
7
地位,三大商品创造的手续费占比迅速下降,2003年3月为28%,到2004年3月时仅剩下20%。
在投资者结构方面,曼氏金融除了重视金融企业、石油公司、炼油厂、石油贸易公司、商品交易顾问(CTAs)和商品基金经理(CPOs)等机构投资者之外,对于零售客户也非常重视。
加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交易的发展给零售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的市场环境下,近年来曼氏金融的零售客户也没有出现太大的下降。
从业务的区域结构看,曼氏金融除了注重欧洲市场外,还积极向美国市场和亚太新兴市场辐射。
早在曼氏金融成立之前,其母公司E D & F Man就于70年代初进军美国市场。
1989年,曼氏金融收购了位于芝加哥的GNP,从而加快了在美国市场发展的步伐。
借助美国蓬勃的衍生品市场,曼氏金融在美国的业务贡献迅速上升,到2001年已经超过了本土的英国,甚至整个欧洲地区,业务贡献率超过50%。
在发展传统欧美市场的同时,曼氏金融对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也非常重视,1997年收购了Standard Chartered在新加坡的金融期货业务,2001年收购了澳大利亚从事金融期货的Ord Minnett,2004年曼氏金融在香港的营业部开业,2006年曼氏金融与台湾的宝来证券成立台湾地区首家上市的期货公司——宝来曼氏期货。
进入2007年,公司董事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亚太市场的开拓。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董事会实际上看中的是开拓中国市场的机会。
在发展迅速的中国,目前资金的出入有很严格的要求,海外资金不易进入市场,国内资金也不容易出境,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曼氏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曼氏金融可以给当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全球金融市场的机会,也可以为全球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新兴市场的机会。
2.飞马期货
飞马期货成立于1986年,最大股东为法国兴业银行,业务范围涉及13个国家,是39个衍生品交易所和10个股票交易所的会员,提供全球的证券期货买卖及结算服务。
飞马期货的母公司在全球75个国家开设有500多家办事处,这给飞马期货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便利,商业银行的背景也使飞马期货在客户融资方面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其完备的环球经纪网络也为服务机构客户带来了方便。
作为一家综合型公司,飞马期货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全球化的经纪服务,包括全球期货代理、全球清算、提供全球市场信息等,通过网络化和专业化服务,提供客户个性化的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增值服务,
主要提供资本证券、固定收益证券和投资理财、OTC产品等;三是电子贸易及资金管理等服务。
飞马期货是伴随着法国金融期货的产生而诞生的,1986年飞马SNC成立的时候,法国期货期权交易所(MATIF)刚成立不久。
一年以后,强大的金融背景使飞马期货发展成为法国期货期权交易所中最活跃的经纪商之一。
从1988年起,飞马期货就开始了对外扩张的计划,首先在伦敦设立了分支——飞马期货UK,然后在1989年,Breillout被任命为开拓美国市场的负责人,开始了飞马期货在美国市场的艰难之行。
作为一个本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的法国公司,底气明显不足,但拥有强大金融背景的飞马期货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顶住了压力。
1995年,飞马期货逐步走向成熟,收购了美国的Brody White,该公司悠久的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客户以及其在商品期货中的优势,为飞马期货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随着欧洲各大期货交易所纷纷合并,欧洲市场逐步成熟,加上欧元的出现使得飞马期货在外汇业务上的优势逐渐消失,这使得飞马期货更加坚信只有向外扩张才是取得发展。
从1997年的10%到2001年的45%,美国区域的利润贡献大幅上升,飞马期货在芝加哥两家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名双双名列榜首。
除了欧美市场,飞马期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也非常积极。
1993年,飞马期货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澳大利亚、台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营业点相继成立。
2006年,飞马国际在香港设立分支,并将亚太地区的总部迁至香港,其根本的立足点就是抢占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市场。
2007年,飞马期货收购了日本一家从事商品期货的经纪公司Himawari,并将其并入到新成立的Fimat日本,从而打开了日本的商品市场。
从1997年起,飞马期货的多元化道路进入加速阶段,为客户提供的交易品种覆盖金融期货期权、股票、外汇、固定收益债券、商品以及OTC市场等等,提供的服务除了交易和清算之外,还包括咨询、保管、融资和组合管理等,这些策略和准备为公司的后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2001年起,全球的期货成交量增长迅速,飞马期货抓住了发展机遇,近几年交易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市场份额在2001年达到高峰,此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进入21世纪,飞马期货继续着自己的扩张之路。
2005年,飞马期货收购了Preferred Trade,扩展了自己在北美地区的业务,尤其是股票和股票衍生品的交易执行和清算方面的业务。
2006年,飞马期货又收购了Cube Financial,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伦敦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交易所拥有交易席位,拥有庞大的经纪人群体和客户群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