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与水污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HAc的水溶液中,
11


上一页
下一页


酸碱质子理论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水溶液中 HCl(aq) HAc(aq) NH4+(aq) HCO3-(aq) Al(H2O)63+ H+(aq) +Cl-(aq) H+(aq) +Acˉ(aq) H+(aq) +NH3(aq) H+(aq) + CO32-(aq) H+(aq)+ Al(H2O)5(OH-)2+
图3.3 溶液渗透压示意图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9
活度和活度因子
强电解质溶液由于静电引力限制了离子的活 动,而不能百分之百发挥应有的效应,引入活度 的概念。所谓活度就是将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上 校正因子——活度因子。
a= c
a:活度 c :溶液浓度 :活度因子


上一页
下一页


10
3.2.1 酸碱的概念
nA nA xA nA nB n总
nB nB xB nA nB n总
xA xB 1
注意:无论有多少种物质,摩尔分数之和总是等于1。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即:

首 页 上一页
质子 +

下一页 末 页 12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
质子后可以再结合质子,因此酸给出质子后
就变为碱:

(质子给予体)
质子
+

(质子接受体)


上一页
下一页


13
酸碱质子理论是概念的一场革新:
两性物质: H2O, HCO3ˉ (所有酸式根) 无盐的概念: NH4Cl (酸碱复合物)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上一页
下一页


1
3.1 溶液的通性 3.2 酸碱解离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5* 水污染及其危害


上一页
下一页


2
组成的标度 —— 溶剂A +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SI单位mol•kg-1(可以近似认为是 1mol•L-1)
pH = –lg c(H+)/cө
溶液的碱度(OHˉ离子浓度)可用pOH表示。


上一页
下一页


17
溶液pH的实验测定: pH试纸(广泛,精密) 简单、方便、粗略 pH计(酸度计) 较精确、可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8
3.2.3 缓冲溶液和pH的控制
同离子效应 在弱酸的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共轭碱,或在弱碱 的溶液中加入该碱的共轭酸,使得弱酸或弱碱 的解离度大大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Cu2+ + 4NH3 酸 碱 [Cu(NH3)4]2+ 深蓝色 加合物
酸碱电子理论摆脱了酸必须含有H的限制,包 括的范围更广。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5
一元弱酸和一元弱碱的电离
设一元弱酸HA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α
HA = H+ 起始浓度 c 0 平衡浓度 c(1-α) ca + A0 ca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比电离理论更 广泛,其酸碱的定义只以H+为判据,与溶剂无关, 可以解释NH3、Na2CO3以及NH4Cl等的酸碱性。


上一页
下一页


14
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H + ‫׃‬OH = H2O 酸 + 碱 = 酸碱加合物
特点
Kfp, kbp只与溶剂种类有关 同种溶剂:kfp >kbp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8


3.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现象 —— 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或溶剂从稀 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的现象(单向扩散) 渗透压 —— 阻止渗透进 行所施加的最小外压 , 用 П表示。在数值上,
π
ΠV nRT或 n Π RT cRT V
下一页


7
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二者 之差为: △Tbp = Tbp – Tb = kbp• m
kbp称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单位为K· kg· mol-1。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它们之差为:
△Tfp = Tfp-Tf = kfp m
kfp 称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
pA*-pA=Δp = pA* ·xB
其中: xB 是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A*是纯溶剂A的蒸汽压; pA 表示溶液中溶剂A的蒸气压。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5
2.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降低
沸腾 当液体饱和蒸气压力等于外界的压力时,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而蒸发只在表面气化。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固体表面的分子也能蒸发,具有一定的蒸气
压。固体与其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可达到平衡。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体)的温度。


上一页
下一页


6
凝固点时,液体和固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
固体
熔 解 凝 固
液体
若 p固 > p液, 则平衡右移,固体熔解; p固 < p液, 则平衡左移,液体凝固。


上一页
按先后次序,酸碱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酸碱电离理论(阿氏水离子论) 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 物是酸;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 OHˉ 的化合物是碱。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ˉ = H2O。
酸碱电离理论的缺陷:
把酸、碱的定义局限于以水为溶剂的系统。 无法解释NH3、Na2CO3均不含OHˉ,也具有碱性。
mB = nB / wA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wA—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
2. 摩尔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以溶液中的总物质 的量除任何一物质的量,即为该物质的摩尔分数, 是单位为一的量。 设有双组分溶液,溶剂 A 和溶质 B 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nA和nB,则
2 2 ( c / c ) c Ka (c / c )a 2 c(1 ) / c (1 a)c
a Ka c /c
因此 c(H ) ca K a c c


上一页
下一页


16
同理,对于一元弱碱:
Ө c(OH ) Kb cc
溶液的酸度(H+离子浓度)常用pH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