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心律失常与处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药物治疗无效,可用直流电心脏转复。 对于导致或加重低血压、休克、心绞
痛、心力衰竭或脑灌注不良的室性心动 过速应、尖端扭转型室速,应该立即使 用直流电心脏转复,能量100J~300J
l 当心房或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
过速的范围时,即形成扑动或颤动。与其他自发性 异位心律的不同点为,除频率更快外,心房和心室 的全部心肌无一共同的复极阶段,造成心肌收缩和 舒张为无序状态。
l 容易反复发生,应积极预防和严密监护 l 药物:溴卞胺、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 l AICD
l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激动从心房传到心 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 其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或束支 系统。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分为I、II、III 度。
l 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固定延长> 0.20s。
l 心肌缺血劳损 、收缩舒张功能下降、
l
l
影响心脏排血
l
心衰、休克、血栓栓塞、死亡
按心律失常的起源,可分为窦性、房 性、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前三者可称 为室上性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发生时心 室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 慢型心律失常。现着重讲述临床常见几种 类型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常规ECG检查不能及时 反映心电改变快速多变,因此,心电
QRS波明显增宽者 伴传导阻滞、心动过缓 有室速、室颤史、低血钾者 以上情况出现提示早搏容易触发严重室性心律失 常,需要及时处理,原则同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按其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窦 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后两者 为异位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 位兴奋灶连续发放3次以上的早搏所引起 的规则、快速的心律,其发作与终止均 系突然出现。早搏与心动过速具有同样 的电生理基础。
可伴房室分离或室性融合波
l VT多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 于急性心梗,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炎、 心肌病、低血钾、心衰者往往是室颤的 前兆。
l 部分也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发 型室速、分支型室速。
l 不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 速可用药物终止,首先利多卡因,依 次考虑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注射, 有效后改用静脉点滴,维持疗效。
快速AF或Af诱发心衰、血栓形成和栓 塞
l 房颤时,可有心悸、胸闷不适、呼 吸困难、头晕、昏厥(老年人房颤更易发 生)、心脏扩大、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较为 明显,快速心率的房颤常引起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等。
l 慢性持续性房颤则患者常能耐受,甚 至可无任何异常感觉。
l VF(室扑) 为心室快而微弱的无效 收缩、室颤(Vf)为各部位心室肌不 协调乱颤。二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均等
原因
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精神 紧张、疼痛、休克、缺氧、心衰、 发热、血容量不足、甲亢、药物等, 查明原因最重要。
l 在窦性心律时里持续、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常在50次/min以下。
l 部分伴有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及交界性 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l 停搏>3秒:胸闷 >5秒:黑蒙 l >8秒 恶心、出汗、乏力、意识丧失 l >10秒 抽搐,即阿—斯综合征 l。
图的连续监测是ICU及所有危重病房 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测内容,其实时、
动态为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心律失常
提供重要的依据。
l 一台中央信息处理微机常与6一8台 床边监护仪连接、1一4台遥测仪连接, 因此常可同时显示8一12道的监测数据 和波形,能对24h发生的心率数进行统 计并绘出趋势图,具有人机对话功能 、
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主要特征为: l 1.提早出现的ORS波宽大(时限>0.12s)、畸
形。其起始向量常与室上性者不一致,其后的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l 2. QRS波前无有关的窦性P波。 l 3、有完全性代偿司歇。
l
l 各类早搏可见于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以及胸心 手术围术期或其他情况时,亦可见于正常人中,故应 结合病史、病情进行分析。
也能人机干预对机器的错误进行纠正。
中央台和床边监护仪之间通过电缆连
接,中央台与遥测仪之间采用数字通
讯方式相连接目前正在向网络化发展。
成年人安静时窦性心率出现过快(>150 次/m)、过慢 (<50次/min)或变化幅度太大 时,常提示可能有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 的异常。应及时了解病情及分析原因,进 行适当处理。
房性与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时难区分, 临床上从实用观点出发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预后与治疗有很大的区 别。前者一般是良性,后者多为恶性。近年 来,有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宽度分为 窄QRS波型心动过速和宽QRS波型心动过速。
l 指房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可以是 病理性的,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 心病、缺氧发作及洋地黄中毒时。也可发生 于风心病、心肌病、冠心病(心房内缺血、 炎症、纤维化、硬化、淀粉样变或心房扩张 者。
l 意义:病理性较多,各种心血管疾病,应激
状态,高龄。
l 处理: l 1.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无血液动力学障碍 者,发作不多者无须特殊处理,
l 2.发作频繁,伴有频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按 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
l 下列室早常提示有重要意义 l 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别是心衰、AMI后者 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的室性早搏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
l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 简称早搏,是指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前 发生的窦房结以下异位起搏点的主动性搏 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按起搏 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 室性。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统称为室上 性,室性早搏最常见。
l 起源于心房、房室交界性 l QRS波形态一般正常 l 对血流动力血影响不严重 l 处理与SVT
l 严重的心动过缓和慢-快综合征可诱发 急性左心衰竭、晕厥和其他更为恶性的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心律失常急症
l 原因:病窦综合征、心肌缺血、缺氧 (先快后慢)、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 中毒、迷走神经反射、局部酸碱代谢紊 乱、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率监测误等
l 发现和处理原发病最重要 l 过缓: l 抗胆碱类:阿托品、莨菪碱类 l 拟交感胺类:肾上腺素、异丙肾、麻黄素 l 起搏治疗: l 窦速 l β-受体阻滞剂 l 给药途径:口服、肌肉、静脉、气管、心腔
l 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房室结双径路、预激综合征)
l 共同特点: 1.阵发性,突发突停 2.心律绝对整齐,心率150-250BPM
3.QRS波形态基本正常,时≤0.12 秒,合并束支阻滞或差传时QRS
波则增宽
两者区别:P波特征
l 刺激迷走神经法 如按压颈动脉窦、 压迫眼球或作瓦氏动作
l 1.房性早搏的发生,大多与紧张、劳累、饮酒、过 度吸烟、喝浓茶和咖啡等有关。
l 2.也可见于各种心脏或非心脏病的病理状态、麻醉期 间、胸部手术、各种插管操作、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l 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及应用某些药物等也 是发生各种早搏的常见原因。
l 室性早搏的诱发因素与房性早搏者类似
l 常见于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各种原因的心衰、心肌病(炎)、风湿性心脏病、先 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凡心脏内心电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发生异常, 表现为心率和/或心律的改变,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机制是心脏传导系统自律性及/或传 导性异常,它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 正常心脏。身体其他脏器疾病、药物中毒、电 解质紊乱、外科手术、麻醉等均可诱导心律失 常发生。
l 心率过快(>150次/min)、过慢(<50次/min) l 心律不规则:房颤 l 心搏无效或停止 (VT、VF)
l 完全性房室结区阻滞大多数是可逆的, 常因洋地黄中毒、急性下壁心梗或急性 心肌炎所致。完全性房室结下阻滞常是 永久的,其急进型通常因急性下壁心梗 引起,而慢性型多由传导系统(双侧束
l 药物:新斯的明 西地兰 异博停、ATP、心律平、胺碘酮
l 直流同步电复律 50一100瓦秒
l 连续快速的室性搏动称为室性心动 过速(室速),通常临床上分3类: ①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②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50~250BPM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 突发突停、心律可略不整齐 QRS畸形,时限≥0.12秒
于心室停搏。
l 冠心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 l 心肌病变伴完全性AVB且心室率缓但或伴发室
性早搏; Q—T间期延长 l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高钾);洋地黄、
奎尼丁、锑剂、普鲁卡因胺等药物中毒;
l 触电、雷击或溺水
l 心室颤动常为心脏病或其它疾病思者临终前的 表现
病人迅速出现阿—斯(Adams— Srokes)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 搐,如不及时抢救,继之呼吸停止。
③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
l 但可因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出现宽 大畸形。
l 两者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风 心、冠心、肺心、甲心等、手术、导 管刺激
l 特发性房颤
心房颤动可以分为阵发性和慢性两种类 型。短暂地发作,起止突然者称为阵发性 (或一过性)房颤,持续六周以上者称为慢 性(或持久性)房颤。心房颤动远比心房扑动 常见。
l
前言
l 非心血管病重症病人或经历外科大手术 时的应激状态、以及严重感染、低排综 合征、低血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低氧血症以及药物反应等时,可引起心 肌缺血或心肌损害,诱发各种类型的心 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 甚至死亡
l ICU病房中由于病人往往存在下列情况 l 意识障碍、衰竭、危重 l 药物镇静、肌肉松弛 l 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l 陪人或家属不在场 l 病人不能口诉症状、只能由医护人员 发现和判断异常情况,
l 洋地黄或奎尼丁的毒性反应、低血钾、心脏导管检查 或手术操作等均可出现室性早搏。
l 有时某些轻型心脏病人也可有顽固的室早,如二尖瓣 脱垂综合征、左室假腿索、病毒性心肌炎等。此外, 室早也常见于正常人及无心脏病者(30%)
l 各类早搏的是否治疗取决于: l 早搏是否引起明显的症状
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起因于器质性心脏病者、麻醉期间或围 术期间应更加重视其处理,防止其恶化 l 早搏处理方法基本与心动过速基本相同
l 常见于无明显心脏病的老年人,也可于 轻度洋地黄中毒、急性下壁心梗、急性 心肌炎(特别是风湿热)、迷走神经张 力过高等。
l I型A-V-B:文氏现象 l II型A-V-B:P-R固定,正常或延长伴QRS周期性脱落 l A-V-B原因:洋地黄中毒、AMI、急性心肌炎、慢性退
行性病,可逆或不可逆
l 处理:药物、起搏
体格检查无心跳也无脉搏。
(1)心室扑动 表现为规则而宽大的心室波, 向上向下的波幅相等.频率为150~250 次/min。 l (2)心室颤动 表现为形态、振幅及频率 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颤动波幅大者为 粗颤,颤动波纤细者称为细颤。
l 二者均无法分出QRS波、ST段和T波
l 心室扑动和颤动一旦发生,则立即按心 脏骤停抢救(除颤、按压)
l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指 所有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与心室 完全分离。心电图特征表现为: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间距规则, R- R间距也规则, P波 与QRS波无固定关系;
l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由窦性P波控制, 也可由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控制。心室 由房室交界区或室性追搏节律控制;
l 房扑或房颤造成一定的血液动力学障碍,而室性 扑动和颤动是极严重的临床表现,发作时病人迅速 出现阿一斯综合征发作,若无有效的心肺复苏,即 迅速导致死亡。
l ①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形态相似, 大小相等的锯齿样F波,其间无等电位线;② 心房率250~350bpm;③心室率可规则或不规 则,若房室传导比例固定则室率规则;不固定
则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4:1; ④QRS波形态为室上性。
l 临床上持续性房扑较少单独存在,大多转
为房颤或与房颤共存而形成不纯性房颤。若病
因解除可转为窦性。常见病因与房颤相同,治
疗也相似。
l 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 小、形态、间隔不等的 f波,频率为 350~600bpm;②心室率完全不规则,若 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室率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