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污染和防治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https://img.taocdn.com/s3/m/7eaf4a4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f.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直各相关单位,淠史杭管理总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编制完成,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将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及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案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工作目标。
附件:《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年12月29日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和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精神,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六安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为指导,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全面提升地表水水质为核心,规范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把六安打造成安徽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六安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3.3%以上,大别山区水库群水质保持在Ⅱ类,引江济淮区域水质达到工程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
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4b9c8e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1.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限采
区范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
•【字号】皖政办秘〔2015〕179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
的通知
皖政办秘〔2015〕17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有关规定,我省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并由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2015年8月份联合印发。
现将《治理方案》划定的全省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予以公布。
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所在市、县人民政府要切实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求,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治理方案》的组织实施。
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会同有关市、县人民政府,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附件:
1.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分布情况表
2.安徽省地下水限采区范围表。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的通知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62f75e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2.pn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18.12.20
•【字号】
•【施行日期】2018.1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
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需求,我部已于2016年6月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损害调查》。
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见附件),现予印发,供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关工作中参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8年12月20日。
基于城市洪涝灾害的六安市“海绵城市”构建研究
![基于城市洪涝灾害的六安市“海绵城市”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ea09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b.png)
基于城市洪涝灾害的六安市“海绵城市”构建研究作者:郝李霞张广胜陶萍萍王香香邹邵宇李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0期摘要: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雨洪管理理念,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降低城市水资源污染。
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从气候变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两个主要方面分析影响六安市城市洪涝灾害的环境因素,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是六安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海绵城市的构建原理对六安市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相关举措,旨在提升城市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六安市生态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洪涝灾害;海绵城市;构建对策;六安市中图分类号:TU984.2;TV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23)10-0093-05前言有调查统计显示,2007-2020年,我国有超过380个城市区经历过洪涝灾害的侵害,有超一半的城市受灾严重,其中约17%的城市被淹水的时间大于12个小时,且城区范围内的被淹的水深度基本上都超过了0.55m,造成城市道路,商业街,小区受淹和居民受困[1]。
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已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焦点。
“海绵城市”正是基于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它为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2],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用自身所具备的“弹性”去应对灾害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3],下雨时利用一些人工或天然设施吸水,蓄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用以补充城市缺水之处。
六安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夏季降水较多,特别是遇上强暴雨天气,易导致城区各地不同程度内涝,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并且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各种地下设施及场所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受淹情况更加复杂化。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模式顺应了生态城市发展的需要。
1 研究区概况1.1 六安市地理位置六安市地处安徽省的西部,大别山北部的山麓地带,故又被称作“皖西”。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https://img.taocdn.com/s3/m/73394d4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d.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3月25日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包括地热水、矿泉水)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地下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采补平衡、防止污染的原则,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综合效益。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保、国土、城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和利用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保、国土、城管等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安市水资源
![六安市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568694d8ce2f0066f5332281.png)
六安市水资源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
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
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安徽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2010年3月21日,我市与淮南市座谈交流了《六安市与淮南市加强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协议》进展情况。
淮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诚,六安市副市长钟园出席会议。
我市地处皖西,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淮南市与我市地缘相接,为加强两地区域合作,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大别山优质水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2009年5月,我市与淮南市签订了《六安市与淮南市加强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协议》。
钟园指出,我市与淮南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互惠互利工程,各相关部门应加快工作推进步伐,科学测算,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护水资源,做好前期规划,综合、系统考虑,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措施有步骤地分段实施好,争取尽快让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造福两市人民。
/simple/?t9506.html皖西三大水库统一管理更好满足六安、合肥供水要求记者昨天从省水利厅了解到,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白莲崖水库管理处,并纳入佛子岭(磨子潭)水库管理处管理。
至此,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正式实现统一管理。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重要支流东淠河上游,磨子潭、白莲崖水库分别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东、西支流上,是为提高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而兴建的水利工程。
其中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批骨干工程。
三座水库均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白莲崖水库于2005年动工,建成后,通过佛、磨、白三库的联合运用,可以将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5000年一遇,大大提高为淮河干流滞洪、错峰能力,满足淠史杭灌区灌溉用水和下游六安市、合肥市的供水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bb5acea8956bec0975e3ca.png)
六安市大雁河E地块安置房工程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1.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的种类1.1 噪声污染噪声是指一种最常见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污染形式;施工噪音可以由各类施工机械产生,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设备同时工作加剧了噪声的影响程度;脚手架和模板的装卸、安装和拆除等也会形成噪声。
一般的建筑施工是分阶段进行的,大体可以分成4个阶段,即土石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
各阶段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不相同,产生的噪声污染也不相同。
1.2 废水污染建筑施工中的废水主要是由以下水类产生:井点降水、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建筑材料及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
临时供水设施跑冒滴漏而无相应管理跟进,这都会导致施工现场污水漫流;将泥液、废浆直接排入下水道,沉淀后的原浆堵塞了下水道,导致次生水环境污染问题。
1.3 废气污染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中的装修材料,其中的相关污染物有甲醛;油漆、涂料、沥青、粘合剂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烃、直链烃、卤代烃、醛、酮、醇等;建材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如放射性和有机物挥发影响,往往是长期的连续的,有的居室装修几后年,其甲醛、苯系物的浓度仍严重超标。
建材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都会产生极大危害。
1.4 粉尘污染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筑粉尘污染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平整作业、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末、石灰、纱石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运输、堆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某些气象因素造成的。
粉尘对人体的肺部影响很大,一旦吸入肺部,就会不可逆的永久性保留,直至死亡。
1.5 废弃物污染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且深远,如难以降解,而且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不仅破坏环境美感、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降低土地经济价值等。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e7a361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7.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2.01•【字号】六政办秘〔2015〕155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六政办秘〔2015〕155号寿县、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12月1日六安市淠河河道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全面治理和重点打击相结合,重点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加强源头治理,实现长效管理,确保淠河河堤、水利工程、桥梁、橡胶坝等涉水工程设施安全,确保淠河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确保淠河防洪、交通及水源安全,为淠河经济带建设提供良好基础环境。
二、体制机制专项治理行动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与、配合。
沿淠河各县区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专项治理工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治理内容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砂石资源的行为。
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取缔;严格审查《采砂许可证》,对合法砂场《采砂许可证》到期,但在招拍挂期限或采砂合同期限内的,要及时补办《采砂许可证》相关手续。
《采砂许可证》已到期,同时招拍挂期限或采砂合同期限也已过期的,视为非法采砂,要予以停业清场;严禁合法砂场不遵守招拍挂批准坐标,超范围超深度开采;严厉打击采用“水上漂”(流动采砂船)和其它非法设备盗采砂石资源行为,严打跨越县区界盗采砂石资源行为,严打采砂恶势力团伙有组织盗采砂石资源行为;对于各地《采砂规划》划定的禁采区和保留区,进行拉网式排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上述区域内开采砂石资源;严厉打击偷逃砂石税票行为,对于砂场少开与不开砂石税票的,予以停业整顿,追查关系链、利益链;对于随意破坏堤防修建砂石运输通道以及其它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责令其恢复工程原貌,违反法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超载运输,对超载运输的按照《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进行处罚;对于未按规定封盖车厢造成撒漏、污染环境的车辆,除责令其整改外,还要进行行政处罚;对于遮挡号牌的,按有关处罚规定予以处罚;协调解决砂石开采中县、区界限不清引起当地群众纠纷的事件;四、实施步骤(一)调查摸底(12月1日至12月5日)沿淠河各县区对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地毯式摸底普查,摸清河道内所有开采砂石的单位和个人的开采地点、开采范围、深度、是否持有合法证件、是否污染水源、开采运输机械等情况,分别登记造册。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实施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实施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b95385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d.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实施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1•【字号】六政[2011]32号•【施行日期】2011.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实施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2011〕3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根据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需要,经市政府研究,现将《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办法》印发给你们,并予公布,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的管理,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淠河湿地资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通过有效保护利用六安城区内湿地、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资源,形成集湿地保护、保育恢复、科普宣教、湿地功能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第三条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东经116°23′17″-116°31′08″,北纬31°43′43″-31°51′20″,总面积2387.23公顷。
第四条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地带与周边景观控制区以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为准,由市政府依法向社会公布,并标界立碑。
第五条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纳入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所需要的资金列入市政府财政专项预算。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风貌与湿地公园设施的义务,并有权举报、制止破坏行为。
与本项目有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与本项目有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98ca18af45b307e971972f.png)
图23区域水系图
(5)生态环境
六安市属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跨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北部两个植被区。南部低山丘陵属于别山北部植被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的栎类为主,常与马尾松混生,兼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种。现有的植被类型主要为灌丛、马尾松、杨树和杉木树。落叶、阔叶树种有麻栎、板栗、毛栗、栓皮栎及华香、枫香、山槐、黄檀、檫树等;常绿灌生丛有茶树、桂花、冬青、黄杨等;次生灌生丛有山胡椒、胡枝子、映山红等;还有银杏、三尖杉、香榧、粗榧、豹皮樟、紫楠等珍贵树种。人工栽培的桑树、漆树、杉木、松树、油茶、油桐、毛竹、水竹等。常见草本植物有狗尾草、黄背草等,还有夏枯草、桔梗、麦冬、何首乌、天麻等药用植物。本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但现在已农业植被为主,大部分的岗、旁、冲、畈多为稻麦、油菜等农作物所覆盖,连片的滩湾则为小麦、玉米以及油菜、花生、大麻等旱粮和经济作物所荫被。森林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杨树林以及刺槐、桑、榆、泡桐和桃、柿、梨、枣之类。生长的杂苹主要为白茅、夏枯草、剪刀股等。
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3aded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3.png)
第30卷第2期2020年6月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June 2020Vol.30No.2文章编号:1005-6157(2020)02-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朱训和1,彭军1,何涛2(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0;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池州247100)收稿日期:2020-3-25作者简介:朱训和(1965—),男,安徽怀宁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
0引言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脊线及两侧涉及8个乡镇,152个自然行政村,总面积约860km 2,约32万人口。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降水补给动态变化明显,时空降雨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配差异大,水资源严重短缺。
同时受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制约,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分布虽普遍但不均一,地表水难以蓄存。
旱季缺水严重,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找水定井工程,采集地下水样品。
根据地下水水化学指标和同位素分析,利用水化学图解方法,综合研究和分析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区内最大年降水量为1817.5mm ,最小年降水量为568mm ,平均年降水量为1088mm ,雨量相对充沛,多集中在5~8月份;降水量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研究区从南向北属丘陵区向江淮波状平原过渡带,为剥蚀沉积型,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
其中波状平原大面积分布,相对高差小。
区内为六安红层盆地,地层为六安地层分区和北淮阳地层分区,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巨厚层细砾岩夹砂砾岩,产状平缓,厚度大。
本区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以地层岩性为基础,地质构造和微地貌是主控因素,气象植被等是影响地下水流场的重要因素。
岩石成分、岩性组合、岩相变化和胶结物是红层地下水富集的前提条件。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综述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56cd0652ea551810a68754.png)
芘等物质 随降雨 沉降 , 通过 地表径 流进入 水循环 中, 地表 水 对
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 工业废渣包括各类 矿渣 、 粉煤 灰 、 选矿 场尾 矿及污 水处 理 厂 的污泥等 。这些废物 中的污染物 由于降水等 的淋滤 作用 , 进 入水体 , 成污染。 造 12 2 城 市污染源 .. 城市生活污水 和生活垃圾是 污染地下 水
berat e a i ( R )w sdsusdi dt l S m ugso s nte eerh peet n adt a etehoois fh on — l ec v re P B a i se e i o esget n sac , rvni , n et n t nlg e ud i b rr c n a. i o hr o r m c e ot g r
发展 有 重 要 意 义 。
工业废水通 过水循 环直接 污染地 下水 。工 业废水 若不 经 过处理 而直 接排 入地 表水 或地 下水 , 都是 导致地下水化 学污染
的 主要 原 因 。
工业废气 , H S C :C S 2 氮氧化物 、 如 、 O 、 O、O 、 工业 粉尘 、 苯并
w t rp l t n we e gv n a e ol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 ie . uo
K y wo d : o n wae ;p l t n;P e r s g u d tr ol i r uo RB:r me it n e da i o
随着工业 的发展 和城 市化进 程 的加快 , 大气 污染 , 体 污 水 染和 固体废物 污染严 重 , 地表水体 恶化 , 水资源 缺乏 , 淡 对地下 水的过度开采 , 导致地下水污染 问题 日益 突出 , 因此 , 究地下 研 水水体污染状况 , 测地 下水 的水质 变化 , 监 采用 合理 经济 的污 染处理与 防治技 术 , 对保 护地下 水资 源 , 实现经 济社 会可 持续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9c612e2a6c30c2258019eb8.png)
浅析六安市东部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规划六安市东部新城倡导以水为载体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将水融入城市,通过对水系的梳理和整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生态、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健康河流水系,打造“全国生态水利建设示范区”。
根据现状和规划水系的功能分析,提出“分区优化,雨洪调蓄,环形连通,河湖分离”的规划思路,供同类工程借鉴。
标签: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六安市东部新城1、前言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大别山地区的商贸流通及旅游服务中心,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0km2,人口约60万人。
经多年发展建设,六安市城市面貌、区域经济环境、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实力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泛长三角经济圈”建设的相关举措,以及安徽省“合肥经济圈”的构建,六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六安市在第三次党代会上以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提出“东部新城”的宏伟设想。
六安市东部新城位于市区以东,距市区20km,规划面积315km2,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
2、东部新城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东部新城地处江淮之间北部,属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00mm,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但时空分布不均。
规划区内水系主要包括:小(1)型水库2座,小(2)型水库6座,淠史杭灌区灌溉渠道5条,天然河道3条、排水沟2条,此外,区域内散布着小沟渠100余公里,塘坝400多口。
区域水系复杂,天然河流、人工渠道纵横交错,地形上岗冲相间,起伏多变,洪涝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未进行统一规划治理。
天然河道狭窄、行洪能力不足;灌溉渠道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断面、高程不足,存在渗漏、管涌等险情;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防汛管理设施欠缺;区域排涝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建成区生产生活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造成河流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状况较好,但景观效果单一,随着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可避免。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污染和防治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污染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80dbc3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3.png)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报告一.序言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的咨询题在世界范围内日严重,差不多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环境咨询题。
地下水是安徽省要紧的生产生活水,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安徽省地下水污染的不断恶化。
要紧表现为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常量组份的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当今人类面临着着严重的水资源咨询题。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差不多成为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要紧来源,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口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
但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在变着地下环境,并因此产生诸多咨询题,其中,水质污染是一个对比严重的咨询题。
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不当丽受污染,南予萁自净能力极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负面碍事,直截了当对人类造成危害。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咨询题受到了较大关注,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工作差不多开展起来,依据六安市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相关资料,本文重点针对六安市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相关评价和研究。
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下水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
因此人们的饮水等生活用水大量根基上来自于地下水,因此研究地下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国外对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差不多较为成熟。
日本、瑞典、美国、芬兰和翻拿大等国相继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Helgeson等阻3建立了水溶液中不可逆反的地球化学模型,这些模型是现代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根底;Osmon等口’在美国加利福尼距和佛罗里达碳酸岩盐分布区,开发了应用铀同位素对地下水进行研究的先例;Stumm等川出版了?水化学一天然水化学平衡理论?,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Frengstad等强3对挪威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下水中各元素浓度随pH值升高的缘故;Edmunds等嘲逶过主量元素方法对墨西哥市地下承沿承流路径的地球化学演化、氧化一复原过程等进行了研究。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670de9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e.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25•【字号】六政[2009]49号•【施行日期】2009.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2009〕49号)金安区、裕安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已经第3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六安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有效控制城市水污染,促进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内(以下简称市区)排水户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排水户,是指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
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道、检查井、排放口、具有排水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沟渠等接纳、输送、处理污水的相关设施。
第三条六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污水的排放管理工作,市污水排放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污水排放的日常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规划、市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与配套建设、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污水排放专业规划,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编制。
编制污水排放专业规划应当按照地形、地质、污水量和水环境等要求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新开发地区必须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HJ25.6-2019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25.6-2019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1da8b7590b4e767f5bcfce30.png)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25.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 25.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2050 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4.2.2 筛选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
根据污染地块的具体情况,按照确定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模式,初步筛选地下水修复和风 险管控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和模拟分析等,从技术成熟度、适用条件、效果、 成本、时间和环境风险等方面确定适宜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
4.2.3 制定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5.6—2019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 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nd risk control of contaminated site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
3.12 修复极限 remediation asymptotic condition 修复工程进入拖尾期后,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合理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条件下,继续进行
修复仍难以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 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1 基本原则 4.1.1 统筹性原则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应兼顾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统筹地下水修复 和风险管控,防止污染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产生影响。 4.1.2 规范性原则
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2e302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20•【字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已经2017年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11月20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决议(2017年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查了《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9月29日六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7年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
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是指用于城乡集中式供水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水井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依法编制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投入,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所需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情况。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1e4d16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7.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3.29•【字号】六政办[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六政办〔2014〕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3月29日六安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切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市政府决定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为此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六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扬尘污染治理机制,着力解决扬尘污染问题,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二、工作目标通过半年左右的集中整治和后续治理工作的推进,全市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区建筑工程施工(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公路、水利工程建设、拆除工程等)、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放、园林绿化与养护、裸露泥地及混凝土搅拌站等扬尘污染防治。
三、工作任务、标准与职责分工(一)建设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执行《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公路、港口码头、水利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参照执行《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
拆除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同时达到以下要求:1. 拆迁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设置环境保护牌,标明扬尘防治措施、责任人及环保监督电话等。
2. 需爆破作业的拆除工程,在确保作业安全的条件下应采取预拆非承重墙、清理部分致尘构件与积尘、在建筑物内部洒水、在不同高度设置塑料盛水袋、起爆前后喷水降尘等措施。
六安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
![六安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cd8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png)
六安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快六安市幸福河湖建设步伐,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制定了六安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全面推进河湖整治、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水域。
一、河湖整治针对六安市现有的河湖状况,将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复岸线,治理沿岸污染点,保障河湖水质。
同时,加强对河湖周边环境的整治,建立河湖保护区,禁止乱堆乱放、乱排污水等行为,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二、水质改善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直排河湖的现象,改善河湖水质。
加强水域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确保河湖水质达标。
三、景观提升在河湖周边建设休闲公园、绿道,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升河湖景观品质。
打造沿岸步行道、游船码头等设施,丰富市民休闲娱乐选择,提升城市形象。
四、宣传教育加强对市民的环保意识宣传,倡导绿色出行、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
组织举办河湖保护宣传周、环保主题活动等,提高市民对河湖保护的重视程度。
五、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监督机制,加强对河湖建设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推进河湖建设的良好局面。
六、资金保障制定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河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系。
七、推进方式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方式推进河湖建设工作,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可行的实施方案。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推进河湖建设的良好局面。
八、时限要求制定明确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推进六安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为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5e1d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2.png)
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黄振宇【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24(46)1【摘要】为解决六安市金安区用水困难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对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同位素特征。
结果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地表水体;枯、丰季节地下水位变化较明显,地下水资源贫乏,旱季群众用水困难;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显示第四系粘土层不利于降水入渗,孔隙裂隙水受降水变化明显,但变化幅度一般较小,而下伏碎屑岩红层风化带裂隙水水位动态相对较稳定;控制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是硅酸盐和硅铝酸盐地层,化学特征控制十分明显。
全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有13种,以HCO_(3)-Ca(含HCO_(3)-Ca·Na、HCO_(3)-Ca·Mg、HCO_(3)-Ca·Na·Mg)为主,约占67.56%;地下水δ^(18)O值介于-6.6‰~-8.6‰,均值为-7.45‰,δD值介于-45‰~-58‰,均值为-50.63‰,由于补给高程、补给来源、构造性质和开采含水层深度不同,导致地下水同位素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总页数】4页(P74-76)【作者】黄振宇【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6【相关文献】1.咬定青山不放松——六安市金安区积极探索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新路2.从根本上治岭致富——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十年历程解读3.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4.江淮分水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以肥东县白龙、费集、青龙严重缺水地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市地下水环境与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报告一. 序言1.研究地下水的重要意义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是安徽省主要的生产生活水,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安徽省地下水污染的不断恶化。
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常量组份的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当今人类面临着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世界范围内约有1/3的人口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
但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也在变着地下环境,并因此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水质污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不当丽受污染,南予萁自净能力极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了较大关注,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起来,根据六安市地下水污染调查的相关资料,本文重点针对六安市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相关评价和研究。
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下水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
因此人们的饮水等生活用水大量都是来自于地下水,所以研究地下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日本、瑞典、美国、芬兰和翻拿大等国相继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Helgeson等阻3建立了水溶液中不可逆反的地球化学模型,这些模型是现代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基础;Osmon等口’在美国加利福尼距和佛罗里达碳酸岩盐分布区,开辟了应用铀同位素对地下水进行研究的先例;Stumm等川出版了《水化学一天然水化学平衡理论》,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Frengstad 等强3对挪威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下水中各元素浓度随pH值升高的原因;Edmunds等嘲逶过主量元素方法对墨西哥市地下承沿承流路径的地球化学演化、氧化一还原过程等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地下水水化学也进行了长期研究。
宋长春等口1分析了吉林西部不丽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郭占荣哺1对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中的主要离子、TDS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钱家忠等睁1分析了徐州张集永源地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李向全等n们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丁宏伟等n玛系统研究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走廊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颇具意义的水文缝球化学分带模式:辛宝东n嬲对北京房出地区卷溶地下水中的Ca2+、M92十、SO。
卜、F一、Sr弘等化学成分与其所在的含水层的地层岩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岩溶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分。
二.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全市188个乡镇、8个街道。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
总人口664.9万人。
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80.6亿元,其中一产64.8亿元、二产57.2亿元、三产58.6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
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
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
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
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其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
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
2.地层概况六安市地层区划简表北地区,又可分为徐淮地层分区(V412)和华北南缘地层分区(V413)。
四系缺失中元古界、中奥陶统一下石炭统、中上三叠统。
上太古界及下元古要是变质岩系,见于蚌埠、凤阳和五河一带。
上元古界与下古生界主要为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为陆源碎屑岩,淮河南北均有分布。
中生界主要是陆火山碎屑岩,出露于江淮波状平原区北部。
新生界下第三系为盆地相的碎,主要隐伏于淮北平原西部和江淮波状平原区的中部,上第三系隐伏于淮原区中西部,为河流相半胶结砂及河流湖泊相粘性土,厚达数百米。
华南地层大区位于六安一合肥一线、嘉山一庐江一线以南地区,包括南秦岭一大别山地层区(V13)和扬子地层区(V14)。
南秦岭一大别山地层区在安徽省仅见有桐柏一太别山地层分区(V134),分布于六安一合肥和磨子潭一晓天镇之间。
前第四纪地层发育有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变质岩系和震旦系一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及侏罗系中上统、白垩系、第三系的火山碎屑岩、碎屑岩,主要见于大别山北麓。
第四系下、中更新统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山前及山间,为冲洪积、坡洪积及残坡积亚粘土,在河谷及其两侧见有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
扬子地层区(V14)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V144)和江南地层分区(V145),分布于明光一庐江、磨于潭一晓天镇以南。
前第四纪地层发育有下元古界的浅变质岩系,震旦系一三叠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侏罗系、白垩系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系,第三系的碎屑岩。
华南地层大区第四系下、中更新统主要分布于山前及山间,为冲洪积、坡洪积及残坡积亚粘土,平原区广泛分布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亚粘土、亚砂土。
3.岩石六安市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岩、火山岩和潜火山岩,是自晚太古代以来多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侵入岩分布广泛,形成于晚太古代一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类和中酸性岩浆岩等。
火山岩及潜火山岩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以变基性一基性火山岩为主。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
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
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
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
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其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
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
三.研究内容一、地下水资源现状六安地处北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雨量适中,由于地形的关系,在市境内自然形成了众多的河流。
积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5条;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安丰塘总蓄水量60亿立方米;拦蓄千里大别山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龙河口、磨子潭五大水库的总容水量是66亿立方米,六安市区地下水资源总量13亿立方米,六安境内有如此多的河流、湖泊、水库可称谓六安的水资源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闻名中外的淠史杭总干渠在六安市区源源不断穿城而过。
六安市区人均拥有优质饮用水资源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二水污染的现状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人口继续增加,六安市开发利用地下水日益广泛,迄今地下水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大量开采地下水,虽然增加了六安市地区的供水量,维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突出表现在过度开采引起的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危害,以及污染状况严重引起的疾病流行、可供水量减少、经济损失巨大等不良影响。
六安市地下水污染日益加剧,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
潜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急速增长,80年代后期比80年代初期矿化度和总硬度的超标面积分别增加60%和28%,同时硫酸盐、氯化物和酚缓慢增长。
由于地下水的循环时间很长,在接近水位地方的往往是一年左右,而在深蓄水层的循环时间可以长达数千年,故一旦被污染,很难被清除,当然更无法被有效利用。
但是水资源作为工业的血液和农业的命脉,支撑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若可用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会导致可供水源的缺乏,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具体来说,为了保护和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严格控制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末段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第一步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新上的开发项目,必须加强对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不上资源消耗多、污染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项目,并要坚决淘汰已有的污染严重项目。
第二步就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的说是防止水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和尚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地区的水污染态势加重,如果从工业化的起步时就开始注意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六安市就能健康发展。
第三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工业污染的控制是水污染防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六安地区的发展中应提出实现废水排放量零增长的要求。
国内外的实践包括六安地区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
第四步加大城市废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六安地区开发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需要城市废水经过妥善处理后完全可以回收利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应该在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加快城市废水处理的速度,使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尽快摆脱污染的局面,尽快提高处理后废水的利用率。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废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同步进行,以免重复东部地区很多城市犯过的错误,即由于管网系统建设的滞后而使废水处理厂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第五步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西北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9.3%。
农牧业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
政府应出台政策规范和限制农牧业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大力扶植生态农业。
这不仅关系到六安地区水污染的控制,也关系到六安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四.活动与讨论一、污染途径分析地下水污染既与原生背景有关,更与人为污染有关,其污染途径主要有以5 种:1.工业废水、废渣不合理排放导致地下水污染现代城市与工矿企业人口相对集中,工业发达,是安徽省地质环境负载最大地段之一,工业废水、废渣的长期不合理排放,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水的跑、滴、漏,生活废弃物的集中产出,均对当地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