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脑梗死: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平卧姿势,遵医嘱 予扩血管、扩容、溶栓治疗。若术后病人处于高凝状 态,常应用肝素预防脑梗死。
(3)穿刺点局部血肿:常发生于介入栓塞治疗术后6小 时内。颈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 迫8~10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
十、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 动;
3、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双侧大脑前动 脉近侧段、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 (PcoA)、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近 侧段
4、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下视丘及第 三脑 室下方,围绕垂体柄和乳头体;
5、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 在小脑幕及颞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吻合。
姓 名:张蕾 就读学校:徐州医学院 实习科室:神经外科一区
一、概述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 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 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 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 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
二、病因
1.先天性动脉瘤 最为多见,占80%~90%,大 多呈囊状。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 此处与动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 大有关。
2、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4、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
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5、动脉瘤栓塞术后,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 6、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表现,如头痛、ຫໍສະໝຸດ Baidu吐、
意识障碍和偏瘫时,及时诊治。
Ⅲ 级:中等量出血,嗜睡或朦胧,颈项强直, 有神经系统障碍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Ⅳ级:中等量或较大量出血,有明显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浅昏迷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Ⅴ级:严重出血,昏迷,对刺激无反应,有一侧 或两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和病理呼吸等濒危 状态。
五、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
支架(Stent) +线圈(Coil)
八、常见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路破裂的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九、护理措施
(一)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 1、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
回流,减少不必要活动。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睡眠充足,预防再次出血。 2、保持适宜颅内压 应维持在100mmH2O左右。 3、维持血压稳定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四、Hunt分级:
Ⅰ级:微量出血,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痛和颈项强 直。
Ⅱ级:有少量出血,清醒,头痛较重,脑膜刺激 征明显,可有Ⅲ、Ⅳ、Ⅵ颅神经受累症状。
(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 尤见于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 道出血等表现。
(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时引起癫痫、轻偏瘫。
(4)椎基底动脉瘤可出现肢体不对称的瘫痪,锥 体束征,甚至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状。
六、辅助检查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 诊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可判断动脉 瘤的位置、数目、形态、内径、有无血 管痉挛。头颅CT检查或MRI扫描也有助 诊断。
6、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 整
完整Willis环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3、前交通动脉 4、右侧后交通动脉 5、左侧后交通动脉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8、基底动脉顶端
三、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斗形) 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二)术前护理
除按术前准备外,介入栓塞治疗者还应双 侧腹股沟区备皮。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前部病 人,应在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及练习,以 建立侧支循环。
(三)术后护理
1、体位 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2、一般常规护理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脑血管痉挛:术后常规用尼莫地平治疗,给药期间 观察有无胸闷、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 良反应。
七、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 控制动脉痉挛。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控制血 压,降低颅内压。发现脑血管痉挛时,早起使 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容药物治疗。使用氨基己 酸抑制纤溶酶的形成,预防再次出血。
2、手术治疗 ①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首选) ②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首选)
的原因。表现起病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与精神失常。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 形成颅内血肿,产生偏瘫及意识障碍。
2.非出血症状:
由动脉瘤本身对邻近神经、血管的压迫而 致,多与动脉瘤的体积和部位有关。
(1)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常引起患侧动眼神经麻 痹,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外斜,甚至视 力下降。
2.后天因素 与动脉硬化有关,称为动脉硬化 性动脉瘤;占10%~18%。
3.感染性动脉瘤 又称霉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 占0.5%~2.0%。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 右。
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
1、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 吻合
2、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循环最充分的供 血来源
颅 内 动 脉 瘤 术 中 模 拟 图
颅内动脉瘤术前和术后DSA
血管内栓塞术
属于介入治疗方法,采取经皮穿刺股(或 颈)动脉,插入导引管,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 管(如Magic-BD2L、Tracker-10或18)至动脉 瘤内或载瘤动脉,经微导管送入栓塞材料(如 球囊、微弹簧圈),将动脉瘤或载瘤动脉闭塞 的方法。
(3)穿刺点局部血肿:常发生于介入栓塞治疗术后6小 时内。颈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 迫8~10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
十、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 动;
3、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双侧大脑前动 脉近侧段、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 (PcoA)、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近 侧段
4、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下视丘及第 三脑 室下方,围绕垂体柄和乳头体;
5、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 在小脑幕及颞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吻合。
姓 名:张蕾 就读学校:徐州医学院 实习科室:神经外科一区
一、概述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 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 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 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 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
二、病因
1.先天性动脉瘤 最为多见,占80%~90%,大 多呈囊状。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 此处与动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 大有关。
2、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4、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
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5、动脉瘤栓塞术后,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 6、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表现,如头痛、ຫໍສະໝຸດ Baidu吐、
意识障碍和偏瘫时,及时诊治。
Ⅲ 级:中等量出血,嗜睡或朦胧,颈项强直, 有神经系统障碍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Ⅳ级:中等量或较大量出血,有明显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浅昏迷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Ⅴ级:严重出血,昏迷,对刺激无反应,有一侧 或两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和病理呼吸等濒危 状态。
五、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
支架(Stent) +线圈(Coil)
八、常见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路破裂的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九、护理措施
(一)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 1、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
回流,减少不必要活动。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睡眠充足,预防再次出血。 2、保持适宜颅内压 应维持在100mmH2O左右。 3、维持血压稳定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四、Hunt分级:
Ⅰ级:微量出血,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痛和颈项强 直。
Ⅱ级:有少量出血,清醒,头痛较重,脑膜刺激 征明显,可有Ⅲ、Ⅳ、Ⅵ颅神经受累症状。
(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 尤见于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 道出血等表现。
(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时引起癫痫、轻偏瘫。
(4)椎基底动脉瘤可出现肢体不对称的瘫痪,锥 体束征,甚至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状。
六、辅助检查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 诊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可判断动脉 瘤的位置、数目、形态、内径、有无血 管痉挛。头颅CT检查或MRI扫描也有助 诊断。
6、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 整
完整Willis环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3、前交通动脉 4、右侧后交通动脉 5、左侧后交通动脉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8、基底动脉顶端
三、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斗形) 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二)术前护理
除按术前准备外,介入栓塞治疗者还应双 侧腹股沟区备皮。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前部病 人,应在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及练习,以 建立侧支循环。
(三)术后护理
1、体位 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2、一般常规护理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脑血管痉挛:术后常规用尼莫地平治疗,给药期间 观察有无胸闷、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 良反应。
七、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 控制动脉痉挛。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控制血 压,降低颅内压。发现脑血管痉挛时,早起使 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容药物治疗。使用氨基己 酸抑制纤溶酶的形成,预防再次出血。
2、手术治疗 ①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首选) ②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首选)
的原因。表现起病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与精神失常。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 形成颅内血肿,产生偏瘫及意识障碍。
2.非出血症状:
由动脉瘤本身对邻近神经、血管的压迫而 致,多与动脉瘤的体积和部位有关。
(1)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常引起患侧动眼神经麻 痹,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外斜,甚至视 力下降。
2.后天因素 与动脉硬化有关,称为动脉硬化 性动脉瘤;占10%~18%。
3.感染性动脉瘤 又称霉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 占0.5%~2.0%。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 右。
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
1、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 吻合
2、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循环最充分的供 血来源
颅 内 动 脉 瘤 术 中 模 拟 图
颅内动脉瘤术前和术后DSA
血管内栓塞术
属于介入治疗方法,采取经皮穿刺股(或 颈)动脉,插入导引管,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 管(如Magic-BD2L、Tracker-10或18)至动脉 瘤内或载瘤动脉,经微导管送入栓塞材料(如 球囊、微弹簧圈),将动脉瘤或载瘤动脉闭塞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