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中元节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七月,是潮州民间俗称的“鬼月”。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更是被潮州人称为“鬼节”。在中元节这一天,潮州民众有祭祖、施孤、放灯的习俗。

在中元节的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祭祀祖先。潮州人有逢年过节祭拜的习俗,祭拜祖先,是潮州人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感恩,知道饮水思源。据清乾隆《普宁县志》记载:“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相似,祖先亡魂也须添衣!

接着是施孤,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间把祭品施舍给“阴间”的孤魂饿鬼。传说7月整个月,“阴府”的“地狱门”开放,地狱里的孤魂饿鬼可以走出挨饥忍饿、惨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间享受香火。所以就有“7月1日开孤门,7月30日关孤门”的俗谈。

游灯很好理解,即是制作灯笼上街游行。过去,潮安等地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做一个小小的游乐。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筷子),插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

追溯中元节的由来,既是道教的节日,也是佛教的节日。道教以元宵为上元,七月半为中元,十月半为下元。中元是祭祀地官、赦免阴间饿鬼的日子。传说自七月初鬼门开后,地府的孤魂野鬼纷纷跑到人间游荡,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

佛教则以七月半为“盂兰盆节”。据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6年7月1 5日投胎于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夫人摩耶腹中,故把7月15日定为佛寄生节。后来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崇敬,使节日更为隆重,又把它改为报亲恩节。最后则转变为“救倒悬”的盂兰盆会。“盂兰”是梵语是“救倒悬”的意思。“盂兰盆”是一种用竹编成可装纸钱和五味百果的用于祭祀与施舍的盛器。

自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于中国,盂兰盆会蔚为全国的民间风俗。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会,由于日子相同,内容亦颇相似,其主旨都是救苦救难,施济饥饿和孤苦者,遂后来的人把这两者合并在一起,才有了如今的“施孤”。

潮州的施孤,不同地方的施孤日子不同。一般在城镇或较大的乡村,由民众自发或者善堂、道观主持,都要搭孤棚,台上布置经座,悬挂神仙佛像,摆设一些法器,然后把大量的五牲裸品、酒、饭、纸钱、水果和冥衣物等搬置棚上,烧香点烛,由和尚或道士等神教人物登台诵经作法,举行施祭仪式。仪式结束后把那些可以抛掷的祭品撒到孤

棚下,让那些贫苦者抢拾,俗称“抢孤”。棚上食物被主事者抛下,棚下民众纷纷争抢,有用专门准备的“孤承”(以网帕缚于竹竿末端的)的来兜抛下食物的,有用衣服的,有用纸箱的,而徒手而来的人就不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常常在慌乱中“放掉面桃去抢饼”。

据老人言,以前施孤的活动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所施的之物,除食物、日用品外,还有农具和买来的贫苦女孩。因这些都不能抛掷,只好写在牌子上丢下孤棚,让那些买不起农具娶不起老婆的人家争抢,夺得牌子后再凭牌领取。这时,潮州戏也开演了,但那是给不愁衣食的人看的,对于孤寡贫穷者,还是抢孤要紧,“有钱去看戏,无食来抢孤”俗语,说的就是这种状况。

饭食和其他祭品则用竹篾制成的盘子装着,食物下面奠着剪纸的花,食物有摆在桌上的,也有摆在地下墙角的。没有集体举行施孤祭礼的村落,施孤时或把礼品摆在门口,或摆至巷口。祭品有互赠的,也有施济穷人的,依各村风俗而定。

另有些地方在河边设道场,请僧尼、道士念经,晚上在河边焚化祭品和放水灯。这时,众多善男信女齐心协力,抬起纸糊的观音宝船和鬼王、装满纸钱的盂兰盆以及纸糊的衣柜、房子等各种供品,浩浩荡荡来到开阔处,一把火将其化为乌有。孩子们将用彩纸做成莲花状的水灯(称莲灯),一个个放在水中让其自由漂浮。民间传说只有将祭品

焚化,把水灯赴水漂出,这样,鬼魂们才能收到人间的供品,孤魂才能得以拯救。这些水灯也似乎充满了灵性,在水流、风力作用下,三五成群漂向外海,寄托着的是对亲人的哀思。

据史籍记载,著名的潮州开元寺过去在放大焰口前,还要派船至距潮州城百余公里的三河坝,将一只只装在大陶钵里的豆油灯点燃,顺韩江漂流而下,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

施孤正日,一些乡镇还会请来潮剧团或者木偶剧团,演出潮剧或木偶戏(纸影),好些热闹。解放以后,施孤活动已大大减少,有些乡镇借助这—节日,向富裕者题募钱物,以施济贫困者,并大大减少迷信活动形式。

一幕幕鬼神之说,赋予了中元节以神秘的色彩,久久流传下来的民俗,又让我们有了一种怀念逝去亲人的仪式感。如今的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天并不会真的有鬼神出没,也不会有神仙来人间大赦天下,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百善孝为先”,事实上,“中元节”不应只是让我们怀念已逝亲人有了一个理由,更应该是对我们要在生前就多尽孝心的一种提醒。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可能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牵挂。毕竟,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

不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