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理解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中的理解障碍

【摘要】英汉翻译中不仅存在着语法、词汇差异,而且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翻译工作者既要理解原文本身,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只有克服了这些重重障碍,才能保证译文准确无误。

【关键词】翻译背景障碍差异

翻译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容易,单凭一本词典就可以照译无误。翻译时,虽然与原文的作者相比,译者可以省却许多麻烦,把人家既成的作品拿来照译,但是在行文上,作者又可以随心所欲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而翻译者则需受原文的限制,既要有创造性,又不能自由发挥。更何况作家只需精通一种母语,而翻译者至少须掌握两种以上文字。翻译工作者只能遵循翻译工作的标准,即“忠实、通顺”,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努力寻求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正确地理解原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过程。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所必经的重要的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前苏联翻译理论家楚柯夫斯基曾指出:“科学地钻研原文,是客观上准确复制原文的一切涵义与风格特点的可靠保证。”任何一个译者在动笔翻译之前,都必须像甲虫一样“钻进去”,在原作的字里行间爬行,仔细地观察并嗅遍每一个细微末节,以做到对原文的透彻理解。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对于一种文字的了解,真是谈何容易!此种情况,不足为外人道,只要是染指过的人,没有

不对翻译具有痛苦的经验的”。因为阅读者读懂一个大意就过去了。而翻译则不然,非得要把每字每句都理解透彻才能译。

例1,my uncle remembered me on my birthday.

译:我叔父记得我的生日。

例2,she is a homely woman.

译:她是一个家庭妇女。

这两个译例都犯了由于误解词义而产生的错误。例1中的remember应是make a presentto一义,而不是,所以应译为:我叔父送了我一个生日礼物。例2中的homely在英式英语中意为“家常的、朴素的”,而美语中则是“不漂亮的”意思。因此,此句若出自英国作者之手,应译为“她是一个朴素的女人”,而若出自美国作者之笔,则应译为“她是一个丑妇人”。

由此可见,对于英汉翻译来说,理解原文时必须首先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首先具有扎实的英文基础。然而仅仅理解语言本身的文字含义和句子结构是不够的。为了透彻理解原文,译者往往还得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有些英语句子,即使你对文字的含义和句子结构已经彻底了解,仍然不能决定它的意思。这就要求译者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选择该怎么翻译。例如一个英国人看到一幅画后发出感叹:

例3,what a picture!

其文字含义是简单明了的,但译者仍然需要根据上下文中对这个英国人说话时的态度的描写才能判断是译为“多美的一幅画!”还

是“多糟的一幅画!”。英文里表达这个意思时可以含糊其辞,而中文却含糊不得,这就是翻译的难处。

有人也许会说,对英语的理解的确很难,但在汉译英时,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应该不会有障碍吧?诚然,我们对母语的理解是要容易得多。但由于我们读书时经常不求甚解,稍不注意就回犯理解上的错误。例如“秀才”一词,并不陌生,但你能确定其下列三个句子中的不同含义吗?

例4,他们叫他王秀才。

例5,他考上了秀才。

例6,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如果都照字面译为“excellent talent”显然不对。为使外国人容易理解,还是意译为好:

they called him mr.wang.

they called him mr.wang.

h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t the country level.

without going out of doors the scholar knows all the wide world’s affairs.

另外,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稍不小心也会犯理解错误。例如: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我们在翻译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对有些句子即使克服了语法和词汇障碍,也仍然不能理解其内在含义,甚至完全不知所云。比如“大跃进”对于一个只懂含义而不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老外”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

这“使劲向前一跳”的年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要做到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所必须克服的文化差异障碍。

综上所述,要做到对原文的透彻理解,非得下番苦工夫才行。理解障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理解是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确保“忠实、通顺”,力求“信、达、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