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三年规划

班集体建设三年规划
班集体建设三年规划

“青春飞扬”班集体建设三年规划

——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集体是由集体成员、教育教学过程、班级综合而成的一个微观的特殊的社会教育环境。把班级建设为班集体,让班集体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女孩从11~12周岁到17~18周岁,男孩从13~14周岁到18~20周岁的性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

初中三年,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岁至1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四强三弱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逆反心强,行为控制能力弱、情绪调节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弱。生理上开始出现男女第二性征。

因此,为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阳光的集体中健康成长。设计如下班集体建设方案:

一、班情分析

要科学创建特色班集体,首先必须摸透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班情分析是创建特色班集体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好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1、班情分析的频率:因为学生和班级的情况是在不断发展的,所

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和班级的变化,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班情分析。

2、班情分析的时间:每学期开学第一周。

3、班情分析的内容包括:

(1)学生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生理发育状况、爱好、特长,家庭结构及人员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以及父母关系是否融洽,所在社区环境情况等。

(2)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3)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4)班级人际关系状况。

(5)班集体建设的环境状况。

(6)班集体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

(7)班集体建设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8)班集体发展的实际状况与优良班集体之间最关键的差距何在。

(9)班级科任老师的情况。

4、班情分析的方法:

(1)资料分析法(2)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4)谈话法

二、确定目标

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让班集体的每个成员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班集体奋斗目标必须有预设性、系统性。

(一)总目标:

德育方面:

1、创建特色班集体;

2、使学生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互助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

4、使学生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爱国、乐学、诚信、友善”的行为习惯。

智育方面:

1、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体育方面:

1、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

2、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美育方面:

1、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劳动技术教育方面:

1、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年上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养成教育

目标:

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做到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生活方式及社会主义道德行为习惯,对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辨别抵制能力。

2、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优良品格。

3、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智能型的人才。

4、以学校的班级管理目标为基准,力争成为常规先进班级、卫生先进班级、文明班级。

第一学年下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生命教育

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之不易,理解生命所承载的责任,从而懂得珍爱生命。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4、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思想品质。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集体荣誉感强,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班级。

第二学年上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女生教育

目标:

1、引导女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她们能够保持

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较少有焦虑与挫折现象,充满自信和力量。

2、了解必要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培养自尊自爱的思想品德。

3、根据女生“早熟”的身心特点,自尊心、自我约束能力相对男生较强,充分发挥女生在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班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愿意接受正常的教育教学目标,并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或超额完成。

第二学年下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男生教育

目标:

1、引导男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他们能够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较少有不安与暴躁现象,充满自信和力量。

2、了解必要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培养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的思想品德,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家长、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同心协力,形成正能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整体,学生能积极参加集体管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第三学年上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懂得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性格和行为。

2、形成自我认识、评价、控制、调节能力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3、初步树立起诚实守信、重质量、讲效益的思想观念。初步能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初步树立起公民的国家观念,具有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第三学年下学期重点:青春期教育之励志教育

目标:

1、树立学习典范,宣扬有学之士的事迹,激发学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勤奋学习的动力。

2、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主动进取,开拓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肯于钻研的品质。

4、进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开展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德育原理:关怀理论、价值澄清理论。(这叫理论依据,没有这个就谈不上班级建设有内涵。廖诚注)

(二)班名:青春飞扬班。

(三)班训:超越自我,飞扬青春。

(四)口号: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五)选拔培养班干部。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不仅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也有利于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工作,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和保证。

1、选择班干部的标准:

(1)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

(2)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

(3)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4)能时时处处做同学的表率;

(5)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号召力;

(6)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成绩;

(7)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8)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2、选择班干部的方法:

(1)班主任任命

初一军训期间,学生之间互不了解,为了便于开展班级工作,采取自愿报名,班主任任命的方式产生临时班委会。临时班委会由班长(1人)、学习委员(1人)、纪律委员(1人)、卫生委员(1人)、体育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生活委员(2人)组成。任期一个月。

(2)民主选举

一个月后,即9月的第四个星期,进行班干部竞选。首先是自荐或他荐产生候选人,然后候选人演说、答辩,最后采用无记名方式,差额选出学生干部。任期一年。每学年开学第一个月里,举行班级学生干部换届选举。

3、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班委会一经确定,便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要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

(1)既要教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单周由班长独立主持,双周班主任参加、指导。通过交流学习,让班干部掌握工作方法,使之更好地开展工作。

(2)既要放手工作,又要精心扶持。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思想品质和工作能力以及班级状况(建班时间长短、班级的发展程度、水平)的不同,确定放手程度。

(3)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当班干部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全力帮助,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同他们共渡难关。同时要严格要求班干部,使他们健康成长。

(六)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1)制定班集体规章制度时要多设激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对学生量化考核多加分少扣分,制度应有罚有奖,罚要温和,奖要及时,重在教育。

一种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犯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赢得大家谅解的机会。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怀。让学生由“监督对象”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班级管理制度要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要使用人性化表述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

(3)实施制度管理的步骤:制定细则;让每个学生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严格要求,认真检查评比;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4)班级规章制度的类型有: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爱护公物制度、宿舍值日制度、宿舍纪律制度、自习课制度、课堂制度、班干部换届选举制度、心理诊断制度等。

(七)定期举行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会课和班级活动。

1、定期举行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

主题班会对于形成班级良好的集体舆论,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是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安排主题班会如下:

2、利用班级活动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他人与自我、适应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建设良好班集体。

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课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

(八)班级环境布置。

班级环境的布置,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1、客观营造硬环境:

(1)净化教室。整个教室突出干净、整洁。桌凳摆放整齐,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门窗干净明亮。

(2)建立图书角。

(3)布置教室墙壁,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悬挂时钟,黑板报、公告栏张贴班规、课表、值日表等需要公布的内容,表彰展示栏展示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情况、课文背诵,学生作品展示,例如生字、绘画及手工作品等。

2、主观引领营造软环境: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规范行为品德养成。

(九)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作用。为了防止5+2<0的现象,更好的整合这种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也为了给家长以正确的引导,因此,在班内成立“家长学校”。宗旨是: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有效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主要措施: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更好的整合家长的力量,了解家长的特点和关注的问题,特地在家长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班级大事。

2、创建班级家长QQ群。

3、定期开展家长交流、培训活动。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家长的疑惑,集中或分成相似的若干团体,以书信、网页、家长信、座谈会的方式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十)关注个体研究,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个体。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各有不同。所以人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承认差异性,选择适

合学生的教育,首先就要知道、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因此,在组建班级前和心理咨询室一起针对班级的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帮助教师科学的对待学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实现“人人都是教育者,时时都是教育时”,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制定出不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让自己的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为班级的任课教师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十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德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元化,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操作、交流与合作、探究)、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立足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立足发展性评价。

2、评价方式多元化,对学生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学生口头表述、情景测试、项目合作、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完成,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参评相结合。

4、评价过程动态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5、评价结果人性化、发展化。

(十二)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是旁观者、督促者,而是参与者、引领者。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契机。我告诉自己:要随班级和学生一起成长,努力成为民主型、智慧型、创新型的班主任。

1、提高观察力,敏锐捕捉新生特点。

2、学习班级规划管理,提高策划、掌控、调度能力。

3、善于总结和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