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视角研究乡村景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
乡村景观 / 153
2 保护特色乡村景观的策略
乡村景观是人为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体现。人对地景资源的利用体现为地域性产业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结合,构成了历史性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的景观特色,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保护乡村景观遗产。
我们在城市那里学会了恐惧发展所带来的破坏力。乡村农业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确定了乡村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可能性。而保护特色乡村景观则需要分析其文化与历史价值。意大利托斯卡那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背后是政府严格的景观遗产保护措施;大至地形地貌水文、田地耕作植被,小到建材篱笆标牌皆有管理,从而维持着数百年来优美的乡村风貌。
传统产业下的地景特色和村落聚落形态皆需要富有活力的乡村社会来维持。以发展理念为乡村社会注入活力,良好的经济条件将为传统产业保护与乡村景观特色保护的提供支持。从专业层面而
言,则是倡导立法保护乡村景观遗产,确立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标准和技术,探索乡村景观关联产业的扶持与管理机制等等。
3 乡村聚落中引入“乡村设计”理念
乡村聚落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载体,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这里提倡采用类似“城市设计”方法——“乡村设计”,积极界定村落空间与形态,强调适度集约布局的聚落,界定范围与强度,强调地景资源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与公共空间,构建具有活力的村落空间形态。
结合村落长期稳态发展特点,界定村落形态的空间边界,控制其聚落范围及体量,营造社区性的中心空间与服务配套,以环境品质提升乡村生活内涵,推动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严格控制的乡村建设范围,节约地景资源的同时,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留出了空间。
姚亦锋 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文化地理”视角研究乡村
景观规划
1 乡村景观的文化深远影响
以往村镇规划最重要部分在于镇区布局以及村镇建筑空间形态,但是本篇认为乡村中广大农田区域更为重要。农业景观是村镇最开阔的空间,乡村田园景观是小城镇显示人地关系的最有特色部分,也是小城镇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村镇规划必须考虑田园农业和原生态自然景观。
乡村景观具有美学观赏价值,还具有农业经济价值和居住空间功能。这不同于风景名胜区的纯粹自然审美,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地的休闲娱乐。其乡村景观特色理念具有数千年积淀,在中国或者西方历史上,田园牧歌是历代艺术绘画颂扬的主题,曾经被看作是人类文明遗产。无论是走遍天涯海角,求知探索远行,还是征战四
方,童年时代“家乡”的田园风景时时在人们心灵深处呼唤。
现代城镇规划以实用功能为目标,现代土地利用变化和乡村建设都以规整的规范方式,使得传统乡村的生态美学景观遭受严重损害。现代建设支离破碎地分解历史上的连绵水系格局,原先素雅宁静的村镇环境毁灭。如何把乡村农业传统延续发展,是个现实重要的问题。而对于历史悠久的乡村,保持乡村田园景观传统,不仅使得乡村社会认同性、文化持续度延续,也使得乡村景观价值深沉而凝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将农业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被纳入,乡村“具有观赏的美学文化价值,同时经常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有些国家的乡村、牧场和千年水稻田被列入农业文化景观名单。
2 文化地理视角的乡村规划
村镇景观研究以及规划远不止表面实体空间布局,其涉及多维视角学科研究。首先是从区域大尺度范围,以“文化地理学”研究地域文化传承情况。大尺度范围跨越城市以及数个区域村镇,例如长三角太湖流域苏南区域、淮河流域苏北地区等等。
乡村空间是“硬件”,文化就是“软件”。“文化”影响是在大尺度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虽然不是直观实体的形态,但是处处可以明确感受到其存在,并且能够操控地域景观实体形态的发展。
文化地理学以地域人文景观创立以及演化线索,从人地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刻了解一个地方景观结构和功能地区的性质,分析区域内自然与人文时空分异或者耦合变化特征;由于人类文化的变化引起地方景观序列的变化,洞悉城镇区域的起源和景观发展的动因和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4
运行轨迹,进而探究使人类与自然景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 )在专著《景观的形态》中提出,“文化景观”是某个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其中文化是驱动力,自然界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中国古代数千年人地关系积淀的文化传统,以“天人合一”哲学观维持着乡村田园环境,形成具有淡雅含蓄审美特色的乡村田园景观。
在规划研究探讨以下3个方面:
(1)首先是提炼地域传统景观理念。古代民众以自然景观以及自然规律秩序为至高无上目标,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土地、山河的态度理念。历史上乡村聚落形态以及相应的田园景观皆有其鲜明的人地关系理念传承,反映出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和美学价值,而现代乡村景观损坏也是由于传统人文理念的丧失引起。
山区崇拜“山神”,水边崇拜“河神”,海滨崇拜“海神”,还有崇拜“土地神”等等。所以乡村祭祀庙宇是体现地方民众传统文化理念的场地,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地。
另外风水林、风水山石、风水地形等等都是地方重要的景观理念传承载体。
设立传统形态的乡村田园保护区,以传统方式耕作维持其土地的原生农业,是珍贵的人地和谐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
在村头或者路口设计木料、草料或者土料制作的乡土景观标志,而非现代造型雕塑,以示意其传统乡土田园景观。
(2)保存地域文化地理景观。村镇作为一个历史留存和文化的物质存在,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文化生态的作用肌理是: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村镇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与空间,也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形成的基本条件,人们据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并经过长期整合形成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模式。
这种“模式”成为其历史发展的文化基因,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使村镇建设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本底深深印刻在村镇特色景观中。
(3)景观规划视角的乡村规划。在“文化地理”研究基础上,从镇域尺度范围,以“景观生态学”研究乡村自然空间状况,以现代技术分析镇域空间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在实体空间内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村镇建筑小尺度范围,以“城市规划学”研究其实体空间布局,建立井然有序的乡村建筑景观空间。
3 江苏省乡村景观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村镇沿着太湖流域起源并且发展,在苏南形成吴越文化体系,留存至今江南水乡村镇景观;秦汉时期,一系列村镇沿着淮河流域发展兴起,在苏北形成徐淮文化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系列村镇沿着长江流域发展兴起;隋唐之后,由于人工大运河的开凿,一系列村镇再沿着大运河发展兴起;至今村镇全省范围内均匀密布。
有很多历史悠久且风景美妙的村镇,还不为人所知,目前仅有太湖流域的同理、周庄较为著名,每年有百万人游览。
4 结论
从文化地理视角研究其地域“人地关系”的文化理念传承,明确景观格局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保存其优美的乡村田园人居环境,将自然可持续理念和社会发展要求协调于乡村景观格局中。
江苏省乡村景观具有悠久的历史,留有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地理视角是首要把握要点,通过多尺度的研究才能够全面深入分析其格局和机理,进而才能获得必需的文化和生态价值,持久有效地维护当地的农田景观特征和传统文化。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乡村的范本。桃花源远离政治交替和战乱的影响,渔人找到的是聚村而居的一个群体,而非独自隐居世外的高人。有老人有儿童,有足够繁衍生息的人口规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封闭社会。这个群体具有相似的背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依赖产生情感连接,形成乡俗民约和文化认同。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是一个“礼治”的社会。理想的桃源依靠“礼治秩序”而非正式的制度来管理和运转。因此,这样一个在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自给自足而自治的理想社会,比起独自隐居的隐士环境更令人向往。此外,有充足
蔡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何处向桃源
社会变革和文化认同对乡村景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