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一)

(2010-07-06 15:53:24)

这是一个问题

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原本不是一个问题。在电脑与网络的青葱岁月里,DOS尚大行其道。对着黑色的屏幕噼里啪啦地敲出一条又一条白色的指令,板正得不容置疑,自然也无关和无需什么设计。事情出现转机其实与文本超链接(Text-based Hyperlink)的诞生不无关系。斯坦福大学的Douglas Engelbart为在线系统(On-line System)设计的这一令人拍案的发明,很快由Xerox PARC公司发展为更加直观的、基于图形的超链接形式,从而最终促成了由“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 Interface,CLI)到“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一大飞跃。而将这一崭新的概念付诸实践的,正是大名鼎鼎的Xerox Alto。尽管这种早期的个人电脑并不能称为商品,更没有实现普及,但仍被看作是GUI和“桌面隐喻”(Desktop Metaphor)技术的首次尝试与应用。时至今日,Macintosh、Window、Linux等系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这些对用户具有超强亲和力的特征;而在此带动下,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也终于成为了一个问题。

对一个软件来说,界面与用户的关系其实是复杂和微妙的。首先,亲切易用的界面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想想几十年前只有那些熟知晦涩的机器语言的家伙才能指挥得动电脑,如今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就可能比他们使用过更多的程序。而反过来,这个极其扩大化的用户群又对软件界面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既然人人都有使用软件的权利和可能,那么就有必要设计出人人都愿意使用的软件。Scott Ambler认为,在很大一部分用户眼里,软件界面与软件本身就画着等号,他们几乎或者完全不关心界面背后的一切。换句话说,界面简直是软件设计者讨好和拉拢用户的唯一手段。于是,想要扩大你的用户群,必须设计一个好的软件界面;而被你吸引来的用户又对你的界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能说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不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么?

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提到了软件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可以说,这一领域几乎所有的文章都特别强调了用户,亦即软件使用者的重要地位。“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友好”,“为用户服务”,不一而足。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讨论的是“用户”界面。但是,难道就应该把全部重心都放在用户身上么?

设计者认为自己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要求。但问题是,用户

可能压根儿不怎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金山公司的WPS Office系统曾一度在中国占有99%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当Microsoft Office进入中国市场后,大部分用户立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一过程中,那些用户事先并不一定能明晰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软件,或者期望WPS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他们只是在新的产品出现时做出了判断和选择——“对,就是这个!虽然我说不出自己期待过什么,但它正是我想要的!”因此说,设计者仅仅依照用户提出的有限的需求来选择改进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种情况,在非通用型软件的设计中往往更为普遍。比如,你的委托公司需要一个训练软件,使用虚拟仪器帮助他们的职员尽快学会某种复杂设备的操作。但是,虚拟仪器是否要配合虚拟场景?有场景的话,是否需要提供行动指南、场景地图和计时器?还有,除了学习模式,是否还要设计复习模式和考核模式?具体怎么做?委托公司找上门来的时候也许还没有考虑这么多,更不要提界面里文本的字体或按钮的形状了。更进一步,他们甚至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软件的使用者全是些活蹦乱跳的小伙子,或是视力逐渐减退的中老年人呢。这些需要谁来思考?恐怕并不全是委托公司的活儿。软件设计者往往是有竞争对手的,替委托公司考虑得越周全,也便越有利于中标拿到合同。特别是,如果你能想到可以为小伙子们设计一款形似网络游戏的软件,或者为中老年人们使用更大、更醒目的图标和文字的话。因此,满足用户需求是必须的;但当用户还没有提出需求时,设计者仍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另一方面,设计者也应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有的时候,把一个软件卖给某个用户时,设计者并不愿意止步于此,而是期待着能继续和这个买家做生意。例如,你为一家医院设计了一款用于药品管理的软件,满足了委托方此前提出的所有要求。但是,你特意为软件的功能扩展预留了一个接口,比如设置一个“药品管理”、“床位管理”、“财务管理”的功能选择界面,只是后两者都是灰色的。尽管这个接口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软件的复杂度,但只要仍在使用者的忍受范围内就没有问题;而通过这个小小的手段,你却巧妙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个软件可以只是一个庞大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我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软件来扩充它的功能。如果医院喜欢这个伏笔,那便意味着你为下一次合作多争了一分胜算。还有的时候,设计者要记得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算。一个具有委托方鲜明特色的界面也许能深得褒赞,但如果他们在这方面没有特别要求,选择一个更简洁通用的界面很可能减少下次接手类似任务时的工作量,因此至少值得考虑。以上这些,都不是用户的需求,甚至可能稍稍与之相悖,但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设计者有理由思考自己更想做什么样的软件。

我们不再赘述用户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可以说,软件使用者提出的需求,设计者有义务设法实现,因为这些功能是“expected”;同时,设计者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努力给出使用者“unexpected”的结果。而往往正是这一点的出人意料,为设计者赢得忠实的拥趸。这里不妨用傲游浏览器做一个正面示例:易于切换的页面标签、常用网站的快速访问、鼠标手势、分屏浏览以及个性皮肤等,这些友好的特性可能并未出现在IE用户的期望中,但正是这些惊喜,使傲游从竞争对手那里赢来众多热忱的支持者,甚至引发了对手的仿效——IE终于也意识到页面标签的好处(这里被称为“选项卡”),多个窗口拥挤在任务栏的状况总算得到缓解。傲游的这一成功,正说明优秀的软件设计中,使用者和设计者都应为界面需求的制定做出重要的贡献:前者明确基本目标,而后者发掘潜在需求。

图1 傲游浏览器界面

浅谈软件用户界面设计(二)

一步一个脚印

对软件界面设计过程的总结有很多种,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描述大致是这样的:明确设计需求,建立及评估原型,实施结构、交互和视觉设计。Harsha Sarjapur还提到少数公司会进一步建立用户界面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