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梦及其实现条件与路径_吴晓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8期总第334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82013Sum No.334
解析中国梦及其实现条件与路径
吴晓斐(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摘要]自从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来,有关中国梦的探讨随之兴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梦的讨论十分热烈,充分体现了中国梦的巨大魅力。
中国梦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中国梦有着特定的内涵,它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现实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3)08-0029-02
[作者简介]吴晓斐(1979—
),女,浙江金华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思政部讲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中国梦的提出
自从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来,有关中国梦的探讨随之兴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梦的讨论十分热烈,充分体现了中国梦的巨大魅力。
在这之前,一些文化精英已经倡导要勇于追求中国梦,现在,中国梦被纳入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对中国社会普遍心理的准确把握和主动契合,并进一步引领社会文化心理的有益发展,意义自是非凡。
中国梦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社会背景提出的。
现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这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
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在中国社会利益不断分化、思想多样、价值多元不断发展的时期,中国梦的适时提出合乎民情,顺乎人心,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中国梦的内涵解析
毫无疑问,中国梦这简短的三个字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它将无限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中国梦也必然有其特定的内涵,中国梦既可以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愿望与梦想,又可以是指中国人希望争取过上幸福
生活的愿望和梦想。
笔者认为,从特征上说
,“中国梦”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之上以未来时间维度为指向的,因而它是进取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创新的而不是守成的。
从目标指向上来看,它具有双重属性,既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指向,也以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为指向。
从实现梦想的主体上看,中国梦突出了主体的能动性。
中国梦的主体是多重性的,这一主体可以是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
群体的、个人的。
总的来说,中国梦应是国家的梦想、社会的梦想和个人的梦想的统一,当然,要实现三者的统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三者统一应成为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否则,中国梦就是残缺的、偏颇的、不完整的。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
就说过,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个自由的联合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中国梦”正是遵循了这一原理,兼具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多重超越性。
中国梦是一种梦想,梦想只能是人的梦想。
一方面,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只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因而它必然是以人为本的。
另一方面,人的梦想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梦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梦想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是开放式的。
当然,梦想也不是肆意妄为,脱离现实。
真正的梦想是价值理想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它强调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自觉避免和抵制假、恶、丑的事物或现象。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是为了中国和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梦想,中国梦必然区别于其他国度的梦想,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梦既负载了历史传统的期待与责任,又脚踏实地的立足当下,满怀期待的展望未来。
中国梦的实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艰难险阻,一路跋涉,永不停止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21世纪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提出中国梦是在全球多样发展道路和多元文化发展态势中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信心的彰显。
三、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条件和路径
梦想是美好的,但要实现梦想则离不开对现实客观条件的分析,只有立足于现实,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来说,也需要冷静地分析现实所提供的条件,力求突破重重阻力,从中寻找可能的路径。
·
92·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破除的阻力
勿须讳言,中国梦的实现实际上也面临着诸多阻碍和困难。
由于中国社会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腐败现象的猖獗,社会发展的失衡,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一定的物质阻力、制度阻力和精神阻力。
在物质阻力方面,从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因此,经济发展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较好地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包括就业的问题,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能的条件,否则中国梦的实现就成了空中楼阁。
在制度阻力方面,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成为亟待改革的一个领域。
当前,中国的福利制度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福利制度的二元化存在割裂了社会群体、削弱了社会公平,损伤了普通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一句话,需要改革有利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制度,为每个人实现中国梦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在精神阻力方面,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还未能造就广泛的具备现代精神气质的现代人,中国社会的裙带关系、人治特征一时难以完全消除,它们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阻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具备较强的现代社会意识的社会个体和组织。
具体来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个体具备以下条件:“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的觉醒:从盲目服从到独立思考;从满足于模仿到敢于创造;从不敢承认个性、压抑个性到发展、张扬个性,发挥个性优势;从依靠家庭、门第、关系到依靠个人努力;从消极被动地等待照顾到主动争取自身权利;从不求有功但求无错到追求成就感;从安于现状到敢于把握机遇、向命运挑战。
”显然,相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格特征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人格特征,也就是现代人的特征,实际上,只有一个具备了现代人格特征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社会,否则,只能说还处于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因此,中国梦的实现也只有置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之中才能够实现,从它的实现主体来说,它只有基于现代人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力量才能实现。
(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指引和现实路径
尽管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各种阻力,然而,我们对中国梦的实现也是满怀信心的。
首先,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引。
在精神价值的指引方面,“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指导思想。
“中国梦”的实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此来规范梦想主体自身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其次,中国梦的实现是一盘大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有学者认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托起中国梦的最重要根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梦的必然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
可见,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强有力的制度、战略、政策等的支撑和保障。
从具体的路径来说,在实践当中可以依照以下路径来促使实现中国梦。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方式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选择。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反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梦的整体实现依靠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我们要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充足的国际空间。
在处理国内社会矛盾时,珍惜稳定的社会秩序,以疏导为主化解社会矛盾,防止以不当的处理方式激化社会矛盾,为中国梦的实现通过足够的国内空间。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平台。
中国梦显示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观意愿和合理需要,它也是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动员中国大众、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理性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梦对于每个普通的中国人包括“草根族”、打工妹、贫穷的大学生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现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广泛的关注、强烈的反响和支持,获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表面上看是电视台的成功策划和营销,但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于这些平台满足了草根阶层展示自己的梦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诉求。
更重要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它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例如,互联网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搭建信息交换的平台,为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提供广阔的平台等,这些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此外,优化创业环境和教育环境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现实渠道。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一方面,中国梦有强大的感召力,从1978年到2006年,已经有许多留学生回国创业。
很多海归者从追寻美国梦到争取实现中国梦,证实中国梦有现实基础。
不过,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好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对于青年个体能否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性人格特征。
提高人的素质,还得从教育入手。
为此,需要我们加强重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要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接受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
同时,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教育,改变当前教育过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的趋势,从而帮助中国社会个体更好的实现“中国梦”。
总之,实现中国梦,既要清醒地意识到它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也要充满信心创造条件以促使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姚桓.中国梦及其文化支撑———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思想观念嬗变的对话[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02).
[3]http://www.rmlt.com.cn/News/201305/201305030911568144_ 1.html.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