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种类及护理要点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昏迷、重症肌无力、消化道肿瘤等。
2. 胃肠道功能不良,但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创伤、感染、手术后等。
禁忌症1. 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2.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3.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状况危重的患者。
4. 对肠内营养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
三、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1. 营养评估1.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3.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呕吐、腹泻等。
2. 营养配方制定1.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3. 调整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如高蛋白、高脂肪等。
3. 营养输注1.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2. 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增加,以避免胃肠道不耐受。
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症状、血糖水平等。
4. 营养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2.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呕吐、腹泻等。
3.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求,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1. 胃肠道并发症1. 恶心、呕吐: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 腹泻:观察患者的粪便性质,调整营养制剂的温度和浓度,必要时暂停输注。
《肠内营养的护理》课件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肠内营养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能够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
,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03
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的营养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肠内营
养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支持方式。
它是一种符合生理需要的营养方 式,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素,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制剂包括口服配方食品 、管饲食品和特殊配方食品。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营养 摄入不足的患者,如吞 咽困难、意识障碍等。
02
需要进行短肠综合征、 胃肠道大手术等治疗的 患者。
03
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但 仍有部分功能的患者, 如胃瘫、十二指肠瘘等 。
输注速度。
观察病人反应
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反应,如恶 心、呕吐、腹痛等,及时处理 。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管道和保持周围皮肤 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和医嘱, 按时按量输注营养液。
04
CATALOGUE
肠内营养的科研进展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研究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肠内营养制剂被研发出来,以 满足不同患者的营养需求。
监测患者的反应与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有恶心 、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效果,及时调整肠 内营养计划和剂量,以确保患者获得 足够的营养支持。
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营养指标 ,如血糖、血电解质等。
03
CATALOGUE
肠内营养

一.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肠道提供需要的热量及营养物质,它是可以不经过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平衡,成份明确,无渣滓,不含纤维素,有压缩性,排便少,携带方便,易保存。
1.适应症(1)不能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需经管饲方法来维持营养的患者,如:昏迷、喉部术后、胃部术后、食道粘膜损伤等。
(2)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场内营养对治疗有利。
如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等。
2.禁忌症(1)年龄<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肠内营养的喂食。
(2)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6-8周,以后多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3)胃部分切除后,不能耐受高渗糖的肠内营养,因易产生倾倒综合征,有的病人只能耐受缓慢的滴注。
(4)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如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均不宜给予肠内营养。
3.膳食种类(1)匀浆混合液:是将膳食中的米、面、肉蛋、奶、菜等煮熟制成半流质状态,置电动打碎机打碎成混合浆液。
(2)混合奶:选用牛奶、豆浆、鸡蛋等蛋白质;浓米汤、冲稀的炒面粉、米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植物油以及菜水、果汁等配置完成。
(3)要素膳:即化学配置膳,如爱伦多、百普素、安素、能全力等。
特点为:有不需或很少再需要经过消化的营养素配置而成,对胃肠和胰腺的刺激小、低渣、高营养效能、显著的减少粪便体积。
4.供给途径(1)口服:口服肠内营养可随病人的喜爱,选择冷饮、热饮或加调味剂。
(2)管饲:喂养途径有:①鼻胃(肠)管;②螺旋形鼻肠管;③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④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管;⑤空肠造口管,如穿刺针引导建立小肠粘膜下隧道的空肠造口管。
5.营养液调配及使用(1)调配营养液应按照医嘱的要求,严格按调配程序进行。
(2)使用温水(40度左右)将要素粉剂调成糊状、和匀后加温水稀释至所需用量,必要时用纱布过滤后再使用。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

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管道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
定期冲洗管道,避免管道堵塞和 打折,确保肠内营养液的顺利输
注。
防止感染
定期更换管道和附件,保持管道接 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管道位置
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在位,避免管道 移位或脱出。
的安全和舒适。
04
特殊情况下的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或创伤等原因,常 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或丧失,无 法正常进食。此时,肠内营养成为重 要的营养补充方式。
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快或 过量输注,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 良反应。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应选择易于消 化、低脂、高蛋白的营养液,避免高 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 统负担。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 •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 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肠内营养 • 总结与展望
01
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
肠内营养的定义
01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 养物质的方式,包括口服营养补 充和管饲营养。
输注速度的控制
输注速度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 慢,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或影响营
养吸收。
对于需要控制输注速度的患者, 应使用输液泵等设备,精确控制
输注速度。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 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
整输注速度。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营养 指标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妥善固定喂养管:注意观察喂养管在体外的标记; 经鼻置管者妥善固定于面颊部,病人翻身、床上活动 时防止压迫、扭曲、拉脱鼻胃管; *输注前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恰当,可用PH试纸测定抽 吸液的酸碱度,必要时可借助x线透视、摄片确定管 端位置;
二、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1、加强观察:倾听病人主诉,注意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 道不耐受症状。若病人出现上述不适,查明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如减 慢速度或降低浓度;若对乳糖不耐受,应该用无乳糖配方营养制剂。 2、输注环节的调控:输注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
二、鼻咽食管和胃黏膜损伤及炎症
如何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注意观察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 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精神性并发症 各种不适感、饥饿感、悲观感等。
肠内营养护理健康教育
首先告知营养重要性 肠内营养的适应过程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时处理并发症 因人施护
随着规范的临床营养护理指南的推广和普及,可有效指导护理人员的
工作,以保证高质量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促进肠内营养专科护理的持
续发展。
使复杂操作简单化
了解肠内营养的实施
并发症下降
深入了解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医护人员负担降低
病人能较好耐受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一、经鼻胃管途径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段时间管饲即可过渡;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二、经鼻空肠途径 常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风险性较大 ;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病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养液渗透压不宜过高。
*经胃管给予:开始即可用全浓度(20%~24%),滴速约50ml/h,每 日给予500~1000ml,3~4日内逐渐增加滴速至100ml/h,达到1日所需 总量2000ml; *经空肠管给予:先用1/4~1/2全浓度(即等渗液),滴速宜慢 (25~50ml/h),从500~1000ml/d开始,逐日增加滴速、浓度,5~7 日达到病人能耐受和需要的最大输入量。用肠内营养专用输注泵控 制输注速度为佳。输注时保持营养液温度合适(38~40℃),室温 较低时可用恒加热器。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综合评价
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 果,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综
合评价。
调整策略
调整营养剂种类和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 的营养剂种类和剂量。
调整输注方式和速度
根据患者胃肠道耐受性和营养需求, 调整输注方式和速度。
添加特殊营养素
针对患者特殊营养需求,添加相应的 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等 。
肠内营养制剂及选择
制剂类型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包含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氨基酸、 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无需消化即可 直接吸收。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含有完整的蛋白质,需要胃肠道进行消化分 解后吸收,更接近于自然食物。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 如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等,可根据需要进 行选择和搭配。
并发症类型
胃肠道并发症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可 能由于营养液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
过快或温度过低等原因引起。
代谢性并发症
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多因营养液配方不当或患者自身代谢
状况改变导致。
感染性并发症
包括吸入性肺炎、营养液污染等,主 要由于误吸、营养液配制及储存不当
等原因造成。
机械性并发症
选择渗透压适中、配方成分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和
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1 制剂的保存与开启
肠内营养制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开启后应尽快使用 ,避免污染和变质。
2 制剂的输注与调配
肠内营养制剂的输注应遵循无菌原则,调配时应注意各 种营养素的搭配比例和顺序。
3 监测患者反应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 优点。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或昏迷。 消化道瘘。 短肠综合症。 炎性肠道疾病。 急性胰腺炎。 慢性消耗性疾病 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其他特殊疾病。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内营养监测
临床观察 实验室监测
临床观察
临床表现:生命体征、黄疸、水肿或脱水、 胃潴留、排便情况、腹部体征。
体重:可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摄入量及出入水量:每日能量、蛋白质及微
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判断体液平衡状况 输入管道:喂养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阻塞
、有无污染。
实验室监测1
血常规:反映机体感染、贫血、细胞免疫等 状况,判断有无感染性并发症。总淋巴细胞 常作为营养评价指标之一。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概念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经口、胃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 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 要的营养要素。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代谢并发症
脱水 高血糖 低血糖 高血钾 低血钾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肝功能异常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预防、治疗) 管饲污染 输液器械管道污染 造口旁皮肤污染
机械并发症
鼻、咽及食管损伤 喂养管阻塞 喂养管拔出困难 造口并发症
精神心理并发症
焦虑 消极态度
与管饲喂养有关的腹胀、腹泻、肠蠕 动亢进的原因与预防处理
由于衰竭、严重感染及手术后消化道麻痹所 致的肠功能障碍。
完全性肠梗阻。 无法经肠道给予营养,如高流量的小瘘。 各种肠内营养入径(鼻-胃-肠、胃-空肠
肠内营养护理范文

肠内营养护理范文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肠内喂养和肠内喂药。
肠内营养护理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肠内喂养和肠内喂药的护理要点。
肠内喂养是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肠内喂养的适应症包括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如危重病患者、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等。
肠内喂养的护理要点如下:1.评估:护士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检查结果分析,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和食物摄入情况。
2.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制定合理的肠内喂养方案,包括输注速度、营养成分和输注时间等。
3.管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计使用时间,选择合适的肠内喂养管路,常见的有鼻饲管、鼻胃管和经皮肠穿刺管等。
4.操作技巧:护士在给予肠内喂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患者的头部抬高30度以上,以利食物进入肠道而不流入胃内,避免肠内喂养管的移位和堵塞,定期清洗和更换肠内喂养管路,并注意患者的肠内喂养的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
5.监测与护理: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肠内喂养的效果,包括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血糖、尿量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腹胀、腹泻等。
肠内喂药是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药物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或需要长期服药的情况。
肠内喂药的护理要点如下:1.评估: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肠内喂药。
2.药物准备:根据医嘱,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包括计量、颗粒状药物的打粉、溶解或稀释等工作。
3.选择合适的肠内给药方法:常用的肠内给药方法有全肠内给药和部分肠内给药。
对于全肠内给药,药物需要完全进入肠道,并通过肠道吸收;而对于部分肠内给药,药物只需要进入肠道的一部分。
4.给药操作: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肠内给药位置,如胃、空肠或结肠等,并根据给药方法将药物通过肠内喂药管输注到相应的位置。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肠内营养。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和指导原则。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进食或使用肠内营养管道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
它适用于无法通过口饮食充分获得营养的患者,如肠道功能障碍、吸收不良等。
指南原则
1. 患者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因、肠道功能、营养需求等方面的调查。
2. 营养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计划,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
3. 营养管道选择: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道,包括胃管、空肠管或结肠管,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来决定。
4. 营养管道插管:插管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风险。
5.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配
方和特殊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来选择。
6. 营养监测:在肠内营养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
道功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注意事项
1. 肠内营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患者自行实施。
2. 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胀、腹泻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3. 肠内营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应避免不必要的
药物使用。
结论
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适用于无法口服或经静
脉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
遵循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能够
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保持清洁卫 生,避免感染,同时注意调整肠内营 养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减少腹泻的发 生。
呕吐
总结词
呕吐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由胃排空延迟、喂养管位置不当、不耐受等因素引起 。
详细描述
呕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脱水等,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确保喂养管位置正确,注意控制喂养 速度和量,同时可考虑使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
肠内营养输注技术的改进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肠内营养输注技术 ,实现更加精准、安全的营养供给。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研究的深入,肠内营 养的适用人群将进一步扩 大,包括慢性疾病患者、 老年人等。
个性化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详细描述
高血糖与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护理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调 整营养液成分比例和输注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
04
肠内营养的护理实践
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
确定肠内营养的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标准配方、 高蛋白配方、低脂肪配方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活动水平等指标,计算每 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需求。
详细描述
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并 按照说明书的配比要求,准确配置营养液的浓度和体积。
喂养管的护理
总结词
喂养管是肠内营养的重要通道,应保持清洁、通畅,防止感染和堵塞。
简述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护理要点一、营养泵输注使用营养泵输注可以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确保患者能够缓慢而均匀地接受营养。
这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适和避免一次性大量输注引发的代谢问题。
在输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注速度是否合适,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二、温度控制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应控制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以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在输注前,可以使用加热垫或热水瓶将营养液加温至适宜温度。
同时,在输注过程中也应密切监测营养液的温度,以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三、保持口腔清洁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湿润,以防止口腔感染和口角炎等口腔问题。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是否完整,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四、管道护理肠内营养需要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输注,因此管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要确保管道的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管道扭曲、折叠或脱落。
同时,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漏液现象。
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导致管道移位或脱落。
五、观察胃肠道反应在接受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因此,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六、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配制是肠内营养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规定的比例和顺序将营养成分混合在一起。
同时,要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和使用方法,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七、输注计划肠内营养的输注应制定合理的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确定输注的时间、速度和量。
在输注过程中,要逐步增加输注量,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八、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感。
肠内营养指南PPT课件

否充足。
保持清洁
保持喂养管路清洁,定期更换 ,防止感染。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对肠内营养的反应, 如出现不耐受或不良反应,应 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 以评估营养摄入是否平衡。
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
01
02
03
04
标准配方制剂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适用于一 般患者。
疾病专用制剂
针对特定疾病或状况,如糖尿 病、肾病等,进行特殊配方设
计。
免疫增强型制剂
含有免疫活性成分,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免疫力。
膳食纤维型制剂
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 道功能。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
肠内营养指南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肠内营养简介 • 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肠内营养的投喂方式 • 肠内营养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 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肠内营养简介
肠内营养简介 肠内营养的定义
•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 它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和管饲营养补充,其中管饲营养补充是通 过胃管、空肠造口或鼻肠管等管道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肠 道内。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 高蛋白、高纤维的肠内营 养制剂,并注意控制摄入 量。
肾病患者
肾病患者应选择低磷、低 钾、低盐、低蛋白质的肠 内营养制剂,并根据肾功 能状况调整摄入量。
03 肠内营养的投喂方式
口服投喂
总结词
简单易行,适用于有部分消化道功能的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将含有充分营养成分的液体或半固体饮食直接注入胃肠道,以满足患者营养需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评估患者适宜性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自主进食能力、胃肠道功能、呕吐、腹泻、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史,以及是否存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只有在患者的肠道功能完整且具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后续护理工作。
二、准备和安装肠内营养导管1. 准备肠内营养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导管,如胃管、空肠管或直肠导管。
确保导管的材质、尺寸和长度适合患者的肠道情况。
2. 消毒操作:在安装肠内营养导管前,护士需要确保双手已经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时使用无菌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以保证术前环境洁净。
3. 安装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方法。
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提醒患者保持体位稳定,避免活动。
如果需要,可以辅助导管插入,但要注意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导管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 营养液配制:根据患者的需求,准备合适含有充足营养成分的肠内营养液。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疾病情况,确定营养液配制的浓度、容量和输注速度等参数。
2. 输注营养液:将准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导管输注给患者。
在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检查导管通畅性,确保液体能够无阻塞地进入患者的胃肠道。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监测和维护导管:护士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的位置,避免移位或堵塞。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贴固定的胶布,保持导管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四、观察和记录护士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注液体的量、速度、输注时间、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营养物质的耗损情况等。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进食或需要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肠道功能障碍等。
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消耗量,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消化吸收状况,以及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等。
2.设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
这包括确定营养目标、计算能量和营养素需求量,并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同时,还需考虑引流的途径(胃管、空肠管等),以及安装和维护导管的方法。
3.插入和维护肠内营养导管:经过医生的安排和指导,护士进行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明确肠内导管引流的途径和确定位置。
在插入导管时,护士需采取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插入导管后,护士需定期观察患者的肠内导管引流情况,避免导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4.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护士需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这包括每天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重、摄入量和排出量,观察患者的粪便性状和肠内导管引流情况,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评估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5.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护士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包括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注意观察和解释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6.定期评估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如肠内导管引流不良、营养代谢紊乱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与医生讨论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总之,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关注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生理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治疗和护理PPT课件

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探索如何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来提高肠内营养效果,以促 进患者康复。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肠内营养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 大,不仅限于胃肠道疾病患者,
还将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不断优化肠内营养制剂和输注 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的治 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 患者住院时间。
做好患者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肠内营养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治疗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04
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处理
肠内营养不耐受是指患者在接受 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系
统不适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减缓输注速度、减 少输注量、提高输注温度,以及 使用药物缓解肠道痉挛和疼痛。
症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
03
加强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
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能够减少患者的分解代谢, 促进合成代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更加 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且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是临床上常用的营养支持 方式。
02
肠内营养的治疗
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法
01
02
03
管饲法
通过鼻胃管、鼻十二指肠 管或空肠造瘘管将营养液 或食物直接输送到胃肠道 内。
口服营养补充
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添 加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以满足营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 成分明确 – 可以根据生理需要,增减某种或某些营养素,改变其 比例,以达到治疗效果。
• 不含残渣或极少残渣 – 不含膳食纤维,只有少量的内源性残渣进入大肠,使 粪便量显著减少。
冲洗喂养管1次。每日输注完毕,应要冲洗管道。 • 如需通过管道给药,给药前后也务必冲洗管道(至少20-30
毫升清水),以免药物与营养液反应,而失去药效,进而 堵塞管路。 • 若需要检查胃潴留,其前后也要冲洗管路. • 如果暂时不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夹闭管道,可以连接引 流袋或负压器。
肠内营养堵管的处理
种类: 添加水果、蔬菜的匀浆制剂 以大豆多糖纤维
使用病人: 葡萄糖不耐受 肾功能衰竭 结肠疾病 便秘或腹泻
需采用口径较大的输注管
18
不含乳糖配方(瑞素)
• 正常人普通饮食成分相类似 • 蛋白质15% • 脂肪30% • 碳水合物 55% • 不含膳食纤维 • 热量密度:1.0kcal/ml • 渗透压:250mOsm/L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维 持
机械屏障
刺
肠
激
道
胃
固生 有物
肠内
化 学
酸 及
菌 丛 的
屏 障
营养
屏 障
蛋 白 酶
正
分
常
生 长
免疫屏障
泌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研究发现,只要提供不低于总热量20 % 的肠内营养就可避免肠道屏
障功能的破坏与肠道的菌群易位。
张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12):46-47.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 1、匀浆制剂立适康 • 2、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配方 • 2.1标准的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制剂瑞素 • 2.2高能量、高氮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制剂瑞高 • 2.3含膳食纤维的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 3、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全者 • 3.1以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维沃 • 3.2以肽类为基础的配方百普力 • 4、特殊肠内营养配方瑞代糖尿病专用 • 5、单体肠内营养配方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选择
• 推注 - 增加护士工作量
• 间歇性重力滴注 - 速度不易控制
• 营养泵持续输注
营养泵持续性滴注的优点
•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 较低的胃潴留和肺误吸风险。 •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 • 呕吐、腹泻) • 更容易提供大量营养液 • 减少护理工作量 • 更为安全和容易耐受
16
整蛋白为氮源的非成分型制剂
含牛奶配方(加营素) 氮源:全奶、脱脂奶或酪蛋白 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口感较已分离大豆蛋白为佳 含乳糖不宜用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
不含乳糖配方(瑞素、瑞高、安素) 氮源:可溶酪蛋白、大豆蛋白分离物或鸡蛋清固体 适用于对乳糖不耐受的患者
17
整蛋白为氮源的非成分型制剂
含膳食纤维配方(能全力、纽纤素、瑞能)
19
含膳食纤维配方(能全力1.0kcal/ml)
• 热量密度:1.0kcal/ml • 膳食纤维:2.5g/100ml • 渗 透 压:250mOsm/L • 肾溶质负荷:300mOsm/L • pH值:6.4~6.8 适用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内营养起始期
从肠外营养转为肠内营养 胃肠道耐受性较差的病人,如严重营养不良,肿瘤恶液 质状态等 能量消耗较低的病人 老年病人
• 4-6h温开水冲管(冲、吸、挤、捏交替) • 冲管必须是脉冲式 • 2%碳酸氢钠、可乐、尿激酶冲管 • 建议:鼻肠管的使用时间最好为42天(6周)
Thanks
• 参加学习人员签字:
• 补学习人员签字: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输注护理
• 肠内营养泵输注导管建议每日要更换 • 控制输注速度从低到高:一般40--60ml/h到
120-150ml/h,极其危重患者起始输注速度可 从20-30ml/h开始
• 控制输注浓度也要由低到高 • 要注意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最好常温下使用, 不建议加
热;加热只是局部 ,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 并且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病人不能耐受,
不宜过高。
肠内营养的途径
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适用于昏迷、食道梗阻等长 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 优点:去除了鼻管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 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适用于有误吸风险、胃动 力障碍等需要胃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 ;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 减压;可长期留置。
可减慢输注速度(浓度)或停止输注 • 胃内喂养时,病人应取头高30°- 45°卧位,定时检查胃
潴留,以减少误吸发生率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管道护理
• 妥善固定管道,防止导管移位、脱出,因此选择要适合长 度的管路
• 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2-3日更换1次 • 定期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4-6小时用温水
20
含膳食纤维配方 (瑞能)
• 适用于癌症患者 • 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18% • 脂肪50% • 碳水化合物32% • 膳食纤维:1.3g/100ml • 热量密度:1.3kcal/ml • 渗透压 330~390mOsm/L • 香草味、水果味、蔬菜味、淡谷味
21
特殊应用制剂
• 婴儿用制剂 • 糖尿病专用制剂 • 肝功能衰竭用制剂 • 肾功能衰竭用制剂 • 肺病专用制剂 • 创伤用制剂 •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用制剂
22
配方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1)
年 婴幼儿选择母乳或接近母乳配方,且最好采用等渗配 龄方
胃 胃肠道功能正常者,采用整蛋白为氮源的制剂
肠 道
胃肠道功能低下者,可采用氨基酸或短肽型
百普力
• 氮源:100%优质酪蛋白,85%为短肽,15%游离氨基酸, 提供16%能量
• 碳水化合物以麦芽糖糊精为主,提供75%能量.因不含乳糖, 以及葡萄糖含量非常低,避免了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适 用于糖尿病患者
• 50%植物油,50%中链脂肪酸,提供9%能量,保证病人获得 足够的必需脂肪酸
12
百普力
• 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升中所包含的量完全符合RDA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 渗透压:400mOsm/L ,预防渗透性腹泻 • 热能密度:1kcal/ml(标准溶液)
13
非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
• 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渗透压接近等渗(300 ~400mOsm/L),口感较好,适于口服,也可管饲
功 大分子物质刺激肠粘膜生长的作用大于小分
能 子,更有利于避免肠粘膜萎缩,且价格便宜
脂 肪
脂肪吸收不良或乳糜胸腹水的患者,由于其消化吸收
吸 收
长链脂肪酸能力下降,以中链甘油三酯代替长链脂肪
状 酸,同时间断补充长链甘油三酯
况
配方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2)
糖耐 受情 况
对于不能耐受乳糖、蔗糖、或其他双糖的患者应 避免选择含有上述物质的配方
【肠外与肠内营养护理学】2015年版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肠内营养制剂
成分型
氨基酸型 短肽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非成分型
整蛋白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2年版
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
• 源于1957年开发的宇航员肠内营养制剂 • 定义:是一种以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水解物、短肽为氮源,
以不需要消化或极易消化的糖类、脂肪为能源,配以矿物 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组成的完全制剂。
8
成分型制剂的基本成分
9
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 营养全面 – 当提供2000~3000kcal的能量时,制剂中的各营养素 可以满足DRI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需要。 DRIs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 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蒋朱明《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途径
1、经鼻胃管途径 持的病人。
适用于短期(6周以内)营养支
优点:简单、易操作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
发生率增加
2、经鼻空肠置管喂养 适用于有胃反流或肺误吸
风险的病人。
优点: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
疾
对于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先天性代谢缺
病 情 况
陷的患者,应选择相适应的配方,以避免出现 代谢并发症
常见的疾病特异性配方:糖尿病、肝病、免疫增强 型、肺病和肾病型配方
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是:
•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 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 使用方便,耐受性强等优点
• 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的病人
14
非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 匀浆制剂 – 商品匀浆制剂(立适康匀浆、立适康匀浆(纤维型)) – 自制匀浆制剂
• 整蛋白为氮源的非要素制剂 – 含牛奶的配方 – 营养素及液体量明确 •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养成分 • 价格较低 • 制备方便、灵活 •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甚明确或差异较大 • 固体成分易于沉降,粘度较高,不易通过细孔径喂养管
肠内营养的种类及护理要点
主要内容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肠内营养的分类及组成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