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 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 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 实验原子能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 脑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诞生。
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 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次科技革命取得了更大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
的成果。
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如日本、俄国。
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 上升。
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 本 4.3万亿美元;欧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 美元。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 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 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 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3、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在生物工程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 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 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 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才能适应 经济知识时代的挑战;
②从身边做起,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积 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哈格里夫
电力的广泛应用: 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
斯-珍妮纺纱机
西门子-发电机、格 原子弹爆炸、1954年苏联-
(1765年);
拉姆-电动机;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
主
动力:瓦特-改良 蒸汽机(1785的)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具的创制:卡尔•本茨
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 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 空)、
要 成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
生物工程
DNA即脱氧核糖核 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 高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 片段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 信息,称作基因。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 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 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 人注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隆
多利(克隆羊)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 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1、第三次科技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 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代”;2、第二次工业革 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 命的新成果在社会生
命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空前发展;2、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活中应用,改变了人 一步引起了世界经
-莱-特-内兄燃弟机-驱--动飞的机汽;车、电 年美子国计-算电机子的计应算用机(诞1生94、6
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计算
就 年);史蒂芬孙-----
电讯事业的发展: 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
蒸汽机车(1814年) 贝尔----电话、马可 尼---无线电报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
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 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 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 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 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 范围的科技革命。
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 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 地位,从而推动了
面。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主义过渡4、造成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极化。
发展不平衡加剧。
。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 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 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 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 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 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2、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 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 社会保证;
4: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加快 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3、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 算机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 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 在1950~1972年猛增到6.1%,在增长的因素中, 科技进步因素在70年代约60%,80年代达到 80%。: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
成功)等高新技术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 重要的发明都在英国, 以英国为中心,其他国 家都受到英国的影响。
2、科学和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 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 备科学理论的工匠依据 实际经验取得的成果。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 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四:经济增长(生产力)=资本+劳动力+时间+科技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阶级;③工业革命 们的生活方式,扩大 济结构和国际经济
影 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 响 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
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
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3、产生了垄断 组织,19世纪末至20
格局的变化;3、世 界各国都在大力发 展高科技,增强自
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 世纪初,主要的资本 己在国际格局中的
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
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 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 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 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器动力 的蒸汽机,用了72年;从1831年发电机模型到电 动机,用了57年;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30 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我们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挑战?
1、从国家的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为 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 ③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挑战?
2、从个人的角度:
1、不仅涌现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 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 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 特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 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 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 晓天下事”。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3、大机器生产代替 工场手工业
1、同时在几个先进 1、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
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而
新技术和发明都超出一 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
国范围,规模广泛,发 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
展迅速;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 程。
2、科学成为推动生产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
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美国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 计划,1993年又提出集卫星、光纤、计算机、数据交换 和通讯等技术于一身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西欧各 国则推出以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研究开发 内容的“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在80年代提出“科技立 国”战略和以生物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计划即“人类 新领域研究划”,……印度1983年提出了“新技术政策声 明”,确立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是:计算机技术、核能 技术和航天技术,1986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计 划”,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能源、自动化、航天、 激光、新材料技术等7个领域和15个主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 前发展;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 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 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时,从事制 造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 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
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
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 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 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 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