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徐育珊

江苏省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26001)

主题词 @塞氏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复方(中药) 治疗应用

白塞氏综合征是口腔粘膜、泌尿生殖器粘膜、眼虹膜睫状体及皮肤病变的综合征,其中以口腔粘膜溃疡最多见,并可与其他部位的溃疡同时或交替出现,病程呈周期性加剧和缓解,病情复杂,往往久治难愈。笔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简介于后。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尚无明确的认识,由于免疫学的进展,近年来发现可能与对口腔粘膜抗原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免疫等因素有关,因此目前多倾向于系因某些因素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中所描述的“狐、惑”病与本病有相似之处,但文中未有明确的病因解释。后代不少医家以虫患论述此病。及至唐《千金要方》认为“此由温毒邪气所为”。清代张璐则认为“热毒郁于血脉,流入大肠而成狐惑之候”似为比较正确的病因。而本病的病机,笔者认为系热毒内郁,心、脾、肝经郁热不得透泄,上下充斥为患,心开窍于舌,脾经连舌本,心脾积热循经上薰于口腔则舌糜唇破,目为肝窍,肝经绕阴器,肝经热毒上蒸于目则目赤疼痛,肝经湿热下注于阴部则生溃疡。若邪热久蕴,灼伤津液,阴津不足,或素体阴虚则可见阴虚内热之象。

2 辨证治疗

热邪内郁型:常见于急性发作期,证见口内口唇多处溃疡,红肿疼痛,甚则出血,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痛苦不堪,口干唇燥,发热,溲赤便秘,阴部可见溃疡,或见目赤充血,脉弦数,舌质偏红,苔淡黄。治则:清热凉血,解毒理淤,药用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木通、竹叶、石膏、知母、玄参、甘草梢。目赤加黄连;便秘加大黄、芒硝;外阴溃疡加黄柏、牛膝、泽泻。

阴虚内热型:常见于相对缓解期,证见:口腔溃疡色淡红,疼痛不剧,精神疲乏,低热,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可有其他部位溃疡,脉细数,舌红少津。治则:甘寒凉血,滋阴生津。药用麦冬、玄参、生地、花粉、石斛、沙参、白芍、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便燥加生首乌;口苦咽干甚重用麦冬、生地;心烦失眠加远志、枣仁。

3 典型病例

沈某,男,42岁。于1995年3月因持续高热,口咽部大面积多发性溃疡、阴部溃疡17天,来我院治疗。患者体温3818℃,痛苦面容,发热面赤,

口咽溃破疼痛,不愿进食,精神疲惫,口唇燥,溲

赤,阴囊有015c m×015c m之溃疡,舌质红,脉弦

数。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处方:水牛角30g,赤

芍15g,丹皮15g,生地15g,黄连3g,生石膏30g,

玄参15g,黄柏10g,泽泻10g,淡竹叶6g,甘草梢

6g。口疮以锡类散外搽,阴部以蛇床子、黄柏、枯矾

煎汤外洗。3日后体温降至3713℃,各处溃疡明显

缩小,口疮疼痛减轻,已能进半流饮食,舌红少津,

脉细数,予甘寒凉血,养阴生津法继治,处方:麦冬

15g,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0g,花粉15g,石斛

10g,山药20g,沙参10g,白芍10g,甘草6g。连服7

剂后体温正常,溃疡愈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4 体会

本病因病因不明无特效药物及治疗方法,西

医治疗多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虽可使症状缓解,

但停药后可复发。中医认为白塞氏综合症的系列

性症状为热毒所致,以往治疗多偏于清热解毒,苦

寒攻下,笔者也曾照此治疗,但临床并未能有效控

制病情。究其原因:本病非局部炎症疾患,且有反

复发作之特点,疾病的发展也往往因邪热不清,热

甚伤津,因此治疗宜甘寒凉血,佐以滋阴生津,慎

用苦寒,既使在急性发作期热毒湿热炽盛之时,使

用苦寒之品亦须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因苦寒

药能因燥化火伤阴,而阴液愈伤则虚火益甚而疡

不能愈。此典型病例,一俟热势稍退即去黄连、黄

柏等苦寒之品,而予麦冬、花粉、石斛、沙参甘寒养

阴生津,配凉血滋阴之生地、丹皮、玄参等清余热

以善其后。

(收稿日期 1997—04—27)

23《甘肃中医》1997年第10卷第6期©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