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的发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男子的发冠】
●冠与冕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冠类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形式可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从身份也可分为帝王官吏、文人学士、武职将
帅、后妃仕女,布衣、道释等几大类。
冠冕的形成据历史资料及有关记载的推测:冠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加以模仿、装饰与改制而成。为了礼仪与装饰,古人根据鸟兽的头型改制成冠,将鸟兽的须胡改饰成缨与緌,这是古代冠的基本结构。并用簪贯插在发上使其稳定,用缨装饰在冠上,用緌带垂下使其牢固与美观。冠的质料,在黄帝以前用皮革制成,以后多用布帛制成。
1 小冠(也称束髻冠)
这是一种束在头顶的小冠,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武官壮士则多饰缨于顶上,称为垂冠,初为宴居(在家便装)时戴,后通用于朝
礼宾客,文官,学士常戴用。
2 獬豸冠(也称法冠)
这是执法官所戴,獬(音卸)豸(音志),传说是神羊,善判断曲直,故为执法官所戴,秦
汉及秦以前各代常用。
3 进贤冠(也称儒冠)
是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亦称梁冠,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爵位,并可再衬巾帻,
如无巾帻与梁数,则为儒者戴用。
4 鶡冠(又称武冠)
为古代武官武将所戴,冠顶插饰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属鸱鸟类,性勇好斗,至死不
却,为秦汉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
5 高山冠
高山冠在古代多为谒者所戴,谒者是掌宾受事之官(为皇帝传令或引见外宾受事之官),一般为中外官、谒者、仆射所戴用(仆射为隋唐官制,是尚书省的主管)。高山冠其形方而有
山(山为冠中间之饰),高而竖直。
6 委貌冠(又称元冠)
委貌冠为诸侯朝服之冠,委貌即礼仪之道,委即安定,貌即正容,是在朝官臣所戴。委貌冠其形如圆,倾斜,后高前低,根据〈庶物异名疏〉云: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
后卑锐。
7 远游冠
远游冠为王公所戴,在朝上品的朝臣也多戴用,有展筒(即冠前的横围片),冠上一般饰有三梁,有时也衬黑介帻或青緌以做装饰。远游冠其形方,后倾,外有围边,开前合后。
8 梁冠
梁冠多为在朝文官所戴,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好戴。梁冠其形方,前低后高,后倾,有围片,前开后合,冠形按〈三才图会〉复制。
以上所举是历代常用的主要冠式,在远古时,据记载还有缁布冠、周弁、皮弁,爵弁、毋追冠、章甫冠、巧士冠、却非冠,汉代还有樊哙冠、建华冠、术士冠等等,这些冠有的冠名改
为上述的冠名,有的很少被延用。
●巾与帻
古代按礼仪规定,二十岁为成人,士戴冠,庶人则束巾,秦以前巾多被庶民、仆役、卑贱人所用,到汉巾便被上层士大夫在家宴居所采用,后来逐渐被通用,到汉末则更崇尚束巾,以戴巾为雅尚,为文人与武士所好,于是束巾才广被采用。带巾的形式到唐代发展为四脚,两脚结在脑后,余下两脚结在顶上或使其自然垂下,这种巾式称为软裹,后来为使其定型与美观,内衬桐木,或以藤草织成,外覆纱并以漆漆之,称为硬裹巾,以后逐步过渡到幞头制。帻是类似于巾,是套在冠下覆髻的巾,用以整收乱发。
1.缁撮(也称束髻小巾)
缁撮(即黑色小巾)束结在头顶的发髻上,两脚自然地后垂。在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两代多为文人辩士所好戴,至唐代以后各代多为官吏在家“宴居”时所用,历代皆沿用,武将壮士也好戴用。
2.幅巾
幅巾即用整幅的巾,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3。结巾
结巾是用巾裹头,将其两脚系结在头顶之前,呈同心结状,将余下的两脚覆在髻上,并翻卷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常为武士衙卫常戴用。
4。雷巾
雷巾是用巾裹头,巾顶高起而呈平头,巾前常饰有片锦,余下两脚系结在脑后,并使其自然垂下,为武将壮士常戴,雷巾多为红色,亦称红头。
5 儒巾
儒巾,是一种方形硬裹巾,在巾上饰有一块帛,使之翻折,形如瓦状,并有两带垂于脑后,飘垂为饰,一般为举子与书生所好戴,明代更为盛行,也称四方平定巾。
6 纯阳巾
纯阳巾也属于一种硬裹巾,巾前饰有一方形的折片,上高下低,斜覆于前,并有二脚系结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传为吕洞宾所创,亦命为纯阳巾,又命名为乐天巾。
7 东坡巾
东坡巾也属于一种硬裹巾(形高似帽),其中巾为硬裹,以藤为里,以锦为表,用漆漆之,两侧为巾檐,前开后合,后垂有布帛为饰,为文人雅士、逸隐所好戴,宋代大诗人苏轼常戴此巾,亦名为东坡巾,元,明仍被沿用,视为高雅。
8 纶巾
纶巾的中部有卷褶,也属于一种硬裹巾,多为文官、谋士、雅士所好戴用,诸葛亮常戴此巾,亦名诸葛巾。
以上所举是历代常用的主要巾式,其他巾式还不少,但不常用,还有治五巾,云巾、方巾,四周巾、老人巾、史巾、皂隶巾,汉巾、唐巾等等。
巾、帻的形式甚多,主要有软裹、硬裹之分,软裹只是用巾裹发,其外型多不稳定,硬裹则以藤制,外罩布并涂漆,也有以桐木衬之,再裹巾或帻,使其外型固定美观。古代文人雅士、官吏宴居便装、武将壮士,逸老野叟,皆好束巾或帻,或覆帻戴冠。在人物造型时,可依据史料记载,按其身分、个性嗜好参考而运用。
●幞头与帽
幞头是由头巾与包首兑变而成,始创于后周武帝,后周以三尺皂绢(皂即黑色)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唐开元以罗制之,至中唐后唐始用漆纱裹之,仍今之幞头,其形式有圆顶、方顶之分,有软裹,硬裹之别,初之软裹巾为贵贱人所共戴,后渐渐被官吏,文人雅士所爱用,至唐、五代更为盛行,被当时称为“盛装”,不管官宦、士庶、长幼、尊卑皆可戴用,甚至在宫中的宫妃美人,名贵女流也皆女扮男装,加以戴巾。
1 平式幞头
是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亦称‘平头小样”,为一般士庶与官吏宴居(闲居)时戴用。
2.结式幞头
结式幞头也是一种软裹巾式,在幞头之上加一巾子,将其两脚系结在头前,呈同心结状,将另两脚反结在脑后,为将尉、壮士所好戴用。
3.软脚幞头
软脚幞头是在幞头之下衬以“巾子”(即假发),或“木围头”使幞巾的外型乎整固定,幞巾的两脚加厚并涂漆,成为软脚,使其乎展下垂,行动时则飘动尔雅,为文官与学士所爱戴用。
4.圆顶直脚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幞头,用“木围头”衬在额前,再用幞巾裹之,也可用藤草作成内型,外糊皂纱,涂漆而成,其两直脚用铁丝织成,外罩漆纱,使其向左右平伸,为朝臣与地方官吏所用,唐,宋,明历代皆有采用。
5.方顶硬壳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的巾帽,用铁丝或藤草编成内型的硬壳,再糊绢或罗,并涂于黑漆,外型方而隆起,左右两脚用铁丝制成,并糊漆纱,向两侧乎伸或上翘,为宋代官员所好戴,宋代帝王也常戴用,但其两脚平直而长,向左右平伸,长至二尺。在造型时可参考采用。
6.乌纱帽
这是一种硬壳帽,其内型用铁丝编织而成,成为硬壳,后部高而隆起,内衬黑纱,外涂缯纱(缯是一种丝织品),涂黑漆,外型多为圆头,前有一折,并饰以玉胜(以示明洁)。其左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