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
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
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
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黄士涛,教授,男,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1年获清
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学位。
1983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
1986年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进修学习。
本人长期研究非线性振动、机械故障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
机械故障分析,就是在机械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正在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在机械故障分析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马胜钢,教授,男,1954年生,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
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加工自动化。
国内首创产品“CNC通用感应淬火机床”、“高精粒度检验筛”、“散粮车自卸平台”分别在洛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和国内近百家大型粮库获得应用,“液控振动筛”、“磨粉机”等项目即将全面推广应用。
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奖4项。
张明成,教授,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
已完成
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有:活塞椭圆车床的研究、设计与制造;活塞群部等截面及变截面成型机构的研究;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设计;滚动轴承球推式行星减速器的研究与制造;磁驱动旋涡泵的研究、设计;W调速离合器的研究等专利2项。
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厅局级、省级优秀论文奖。
科研成果获厅局级科研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星火三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目前主持在研省级攻关项目2项。
华绍杰,教授,男,1944年生,196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
研究方向为润滑理
论及轴承技术,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在中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国际学术会议,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原机械部六.五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研项目6项。
岑少起,教授,男,1946年生,1981年获西安交大工学硕士学位,1988~1990在德国斯
图加特大学进修。
从1978年起一直从事流体润滑理论和轴承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0年首次求出偏心率ε≥1 时径向滑动轴承的EHL解;1989年在德国首次得到有限长滑动轴承的完全Navier-Stokes解;1993年和1997年分别提出圆锥浮环和径向—推力联合浮环动静压轴承结构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为:三维浮环动静压轴承--转子系统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
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
张洛明,教授,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
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
业。
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2002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
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应用、机械设计等。
吴晓铃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
1970年毕业于湖南大
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70-1975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员,1975~2001在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研究员,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等职;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1987~1988年赴美国访问学者;2001年底至今在郑州大学工作。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STLE 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西安交大、合肥工大等学校兼职教授,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包括CAD/CAM、机械传动,摩擦学、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部分被SCI,EI,ISTP收录),主审并参加编写齿轮手册,参加编写机械工程手册,齿轮设计手册等;1996年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国际会议论文获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93年获国家政府津贴,9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
张恒,教授/博导,男,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1982~1984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复合材料研究。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18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篇。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2项及横向课题10项,总经费207万元。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复合材料。
李凌均,男,博士,副教授,1964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87 年7 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 年9 月入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95 年6 月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 年9 月入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智能诊断、模式识别等的研究工作。
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一项863项目和多项重大横向合作课题的研究。
于2003 年11 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 年11 月到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研的省部级课题及企业合作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 篇。
张恒教授简介
张恒,1946年11月生,1969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先后任洛阳工学院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8—现在,郑州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
其间:1976—1977年在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1980—198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断裂力学和断裂力学实验;1982.12 —1984.12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系学习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从事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1989年6月—9月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讲学;1992—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教授,从事复合材料力学研究。
主持完成过复合材料齿轮、复合材料轴承、复合材料发动机、复合材料飞轮和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等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过复合材料透波盖和复合材料降噪保温垫等八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子项及其它20余项部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出版了“复合材料齿轮”、“复合材料轴承”、“边界单元法工程应
用”、“复合材料大全”、“先进复合材料手册”等十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9 0余篇,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奖、河南省优秀归国人员奖、河南省十年基础研究先进工作者、机械部优秀专家、机械部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从事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近8年年均科研经费110万元。
现任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理事及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民用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晓铃教授简介
吴晓铃教授是赴美国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技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STLE会员,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机械工程等杂志的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常务委员,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务。
是本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传动、摩擦学、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审并参加编写齿轮手册, 参加编写机械工程手册,主编润滑设计手册等。
吴晓铃教授先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郑州
大学工作。
是原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曾应邀多次出访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
李成教授简介
李成,男,1962生。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械结构强度研究所所长,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博士。
先后获得郑州工学院力学专业学士学位、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在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
作为主持人及主要研究者参与了多个德国联邦科技部、德国国家宇航局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与欧洲空中客车、德国大众汽车等公司的合作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涉及:空中客车A380机翼的结构强度研究;风力发电中的能量储存飞轮的前期定量分析和研究;空中客车A340机身新型材料的结构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研究;复合材料开口结构计算方法研究;车身结构强度分析等。
作为主持人目前正在承担三项省部级研究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被S ci或Ei等收录引用,数十篇论文刊登在国际著名的力学、机械和材料专业的学术刊物上。
出版德文专著一部。
对航空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开口区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被评为200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学术兼职:德国工程师学会会员;河南省车辆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复合材料结构强度
2、复合材料高速储能飞轮的力学问题、失效机理
3、结构的疲劳、断裂及可靠性
4、车辆结构强度
韩捷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韩捷,男,1957年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现任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
主持完成包括国家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 0余项。
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 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带领学术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
累计开发与研究成果相关产品5大系列10余种。
以技术转让和自主生产等方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两家。
分别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投入生产。
并成功获国家“双高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同时获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创新基金、河南省软件工程专项支持。
产品曾代表郑州大学获2006年中国国际博览会优秀产品奖。
产品应用覆盖石油、化工、冶金、发电、烟草、煤炭、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
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十余项。
其中包括“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
正在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两项。
张琳娜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张琳娜,教授/博导,女,1957年生,1989年获机械学硕士学位;现担任“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应用技术、几何特征信息建模及CAD/CAE/CAT集成技术、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基于GPS的数字化计量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精密测试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CAQS)技术研究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被EI、ISTP收录多篇;作为主编出版《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简明公差应用手册》等著作4部,参编大型工具书《计量测试技术手册》1部;取得了“智能化精度设计系统”、“精度特征CAD系统”、“虚拟制造环境下CAT 集成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工质量的预测与控制”等主要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子项、国家“863”子项、河南省重大攻关和重大基金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其中二等奖
3项,三等奖2项;并直接参与了我国GPS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多项GPS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张洛明教授、博士
张洛明,教授,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
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业。
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2002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
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应用、机械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