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与湘潭城市核心竞争力比较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引言长株潭城市群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个密集的城市群,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这个城市群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沿革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长沙市提出“建设长沙城市圈”,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株洲市、湘潭市也加入了城市圈建设的大军,逐渐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
在城市群形成初期,三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是在2004年,当时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地政府联合发起了“长株潭发展一体化”战略,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各个方面加强了沟通和合作。
此后,城市群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状概述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方面的介绍:经济实力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个城市在不同领域中表现突出,长沙市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中心城市;株洲市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湘潭市则是集航空、绿色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于一身的航空科技城市。
基础设施长株潭城市群拥有完善的物流、交通和通讯设施。
其间距较短,三市之间有数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以及多个大型物流基地和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
人口和文化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众多,到2020年,三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总和已经超过2000万。
这里处于湖南文化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同时,三个城市还有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
综合来看,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十分优越,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动同时进行,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发展方向将来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流动和生态建设未来,三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会越来越频繁,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更多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和联系【教学目标】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相互间的交通联系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4.感悟“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异;长株潭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现状和意义。
难点:长株潭发展的内部联系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1.长江三角洲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和“丝绸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二)迅速完成下列问题1.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有、、三个城市。
2.三城市中,城市定位:省会指的是,铁路枢纽是,湘潭是。
3.机械行业来说,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4.冶金行业,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5.两型社会是指,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的时间是年。
6.长株潭城市群交通部门采用在三市之间开行,方便百姓出行。
(三)请同学们按要求绘图1.描出长沙、株洲、湘潭3城市,以及京广铁路、沪昆铁路的大概位置(红色笔)2.描出洞庭湖、湘江(黑色笔)3.标出贵州省、陕西省的大概位置(蓝色笔)三、精讲点拨交流提升思考课本活动题。
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参与)全班交流(小组长把疑问板书在黑板,师生共交流,对回答者所在的小组记分)四、自结采用自己对照黑板上学习目标,自己逐一回顾总结---2分钟五、达标检测当堂过关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A.湖南南部B.江西西部C.湖南东部D.湖北南部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A.铁路、公路和航空B.铁路、公路和河运C.航空、河运和公路D.海运、河运和铁路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4.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七)综合题1、“长株潭”是长沙、株洲和湘潭的合称。
在历史上,三城多次分分合合,如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该区域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此外,全省60%以上的创业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集中于长株潭地区。
材料二: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湖南省政府在推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明确将工程机械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传统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能源、水利水电及城镇化等方面建设投资了大批的工程项目,工程机械需求旺盛。
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加快发展中,也为长株潭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材料三:长株潭内建有一条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
近年来,长株潭城际铁路大幅提高开行密度,平均发车间隔约为10—20分钟,基本达到“公交化”的水平。
长株潭三城共享一片面积约528平方千米的“绿心区域”,这里以农田、水域、森林、丘陵为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生态,开发强度不宜过大。
(1)归纳长株潭城市建成区空间布局的特征,概述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说明城际铁路的建设和优化对长株潭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4)长株潭“绿心区域”规划发展信息技术、设计创意、休闲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从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1)主要沿湘江布局、拓展;沿铁路线布局;呈“品”字形分布。
长沙为省会城市,城市等级较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株洲、湘潭为地级市,城市等级较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或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2)政策支持,政府重点扶植,有利于资金及配套设施的落实;有湘江流经,铁路、高速公路密布,水陆交通便捷,有利于原产料的输入和及新产品的输出;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工程机械设备,市场需求量大;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目前已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集聚分布,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好。
一体化的背后:长株潭三城融合的前世今生
一体化的背后:长株潭三城融合的前世今生长株潭一体化,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布局。
这一概念不仅反映了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更是对区域内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力推动。
长沙、株洲、湘潭这三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逐步融合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上的增长,更是三城联动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那么,长株潭一体化究竟是如何从一个政策设想到逐步走向现实的呢?它又将如何继续影响这个地区的未来?过去的困境:三城分治的局限性在长株潭一体化之前,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各自为政,独立发展,虽然各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诸多局限性。
首先,三地之间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
例如,长沙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但在重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缺乏优势,而邻近的株洲、湘潭则在这些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基础。
然而,由于缺乏协调发展策略,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反而形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局面。
其次,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地各自为政的模式导致了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也使得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这种分治带来的弊端不仅限制了三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转型之路:政策引导下的资源整合面对三城分治带来的种种局限性,长株潭一体化的政策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一系列政府主导的政策调整和引导,长沙、株洲、湘潭逐渐开始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首先,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完善,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为三地之间的人员流动、物流运输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同时,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推动三地在产业布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例如,长沙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株洲则依托其工业基础,着力打造制造业集群,湘潭则在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
制 ,在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共享的基础上 ,按专业规划 、整合各类 工业园区 ,加强支柱产业 、重点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 ,避免重复建设 和无序竞争 ,使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全省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 ,实现成为全 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级的目标 。在全国 ,长株潭城市群要充分利用在工程机 械 、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优势积极地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圈 ,这样可以使资 源 、资金在各个环节上得到合理配置 ,提高城市群的经济外向度 ,增强竞争 实力 ,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 。
三 、长株潭发展目标分析及建议 上世纪 80年代初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 ,湖南的有关专家就提出 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的构想 ,以避免被南部 、东部沿海城市的埋没的局面 : 以交通要道为依托 ,由点到线及面 ,逐步形成网络 。利用长沙 、株洲 、湘潭 三市相互临近且呈“品 ”字型分布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不可分割的经济和 社会联系 ,将三市整合 ,实行一体化发展 ,以此形成能够带动湖南省经济发 展的综合经济中心 ,使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分力转化为合力 ,由弱势转化为 强势 。20多年后 ,我 国城市 化进程 加快 。《长 株潭城 市群区 域规划 》和 《“十一五 ”一体化规划 》明确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要 把长株潭建成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中部崛起的引擎 。长株潭发展模式 由“1 + 1 + 1”模式 (由长沙 、株洲 、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转变为“3 + 5”模式 (即以长株潭为中心 ,带动岳阳 、常德 、益阳 、衡阳 、娄底五个城市 ) , 从而成为在武汉 、广州 、上海 、重庆之间可以承东启西 、连南接北的战略支 撑点 。 综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 ,笔者有几方面思考 : 第一 ,三市应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契机 ,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在规划 布局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社会服务 、城乡空间 、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方位联 合 ,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3 + 5 ”模式中的核心作用 ,以其强大的辐射 力带动影响周边城市 。在交通方面 ,加快三市高速环线 、城市和城际轨道 交通 、黄花机场 、乡村公路的建设 。在能源方面 ,整体改善能源结构 ,建设 三市成品油及天然气输送管道 ,完善城乡电网改造 。在信息流通方面 ,早 日实现三市的信息共享 。 第二 ,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各产业的层 次 ,引导分工协作 ,合理配置资源 ,加大城市群开放力度 。 第一产业 :科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环带 ,发展绿色农业 。 第二产业 :在省内 ,要以产业集群为核心 ,依托重点企业 ,打破地区限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反思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反思
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群,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三个城市。
这三个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进行分析和反思,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在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色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城市的不同之处,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其次,在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联系时,我们可以从交通、人口流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出发,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城市群的优势和作用,以及在如何推进城市群发展中的重要性。
最后,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现场考察、开展研究课题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总之,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2024年湘潭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湘潭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湘潭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湘潭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趋势。
本文将对湘潭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期为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和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 人口增长与需求变化湘潭市的人口增长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过去几年,湘潭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的流入。
随着湘潭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湘潭定居和工作,这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湘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人们对品质生活和住房改善的需求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住房,这推动了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增加。
3. 城市化进程与需求趋势湘潭市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以及城市规划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湘潭市中心区域的土地逐渐变得稀缺,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将目光转向郊区和远郊地区。
这导致了远郊地区住宅项目的增加,满足了那些寻求更大空间和更平价住房的居民需求。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商业、文化和教育设施被引入湘潭市,这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
人们希望居住在离商业中心、学校和娱乐设施较近的地方,从而提高生活便利性,这推动了市场对便捷型住宅和公寓的需求增加。
4. 投资需求与市场前景湘潭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也是需求分析的重要方面。
湘潭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
投资者希望通过购买房地产来获得资本收益和租金收入。
尽管湘潭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和贷款利率的调整都可能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湘潭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株洲调研报告总结
株洲调研报告总结株洲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报告以株洲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交通情况和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株洲的全面了解,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株洲的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株洲作为湖南省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特别是在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化工和建筑材料等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株洲市政府的大力推动,株洲经济持续增长,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株洲将继续发扬这一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业链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其次,株洲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报告调查发现,株洲市内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九龙灌溉工程、岳麓山、橘子洲头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者。
同时,株洲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庆典,提升了株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株洲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和消费。
第三,株洲的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株洲位于湖南省的中心地带,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出行方式。
株洲市内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方便了市民和外来人员的出行,也为株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株洲还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可直达国内外多个城市。
这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株洲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株洲市民的文化素质较高,人文环境较为优雅。
调查中发现,株洲市民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株洲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城市公园和绿地较多,环境整洁有序。
这为株洲营造了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株洲发展。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报告对株洲的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交通情况和人文环境等做出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株洲在经济发展、旅游业、交通便利和人文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株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猛烈。
“十五”期间,各地政府均致力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
特别是新经济与全球化使城市之间的竞争空前猛烈而广泛,为应对新经济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挑战与竞争,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共识。
客观地测度城市竞争力并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城市所处的环境与地位、优势与劣势,可为科学地制定城市经济社会进展战略指明方向。
湖南省城市化进程较慢,中心城市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甚明显,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快速、协调进展。
本专题研究运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构建湖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评价型,对全省地级市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若干增强竞争力的计策与措施。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
目前,竞争力已被引入区域与城市领域研究中,城市竞争力(urban competitive power)不一致于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要紧表现为城市进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强弱,其本质是城市为进展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其战略目标是促进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高效运行与持续进展,其最终目的是制造最适宜于人类生活的栖居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城市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仅受到国外经济学、地理学、城市规划有关学者的日益关注,同时也受到各级政策决策者的日益关注。
学者们从各个不一致层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如,Iain Begg,Martin Boddy,Paul Cheshire,Jensen,Butler等人对城市之间的竞争过程进行研究;D Arcy,Keogh,Rogerson,Gordon等人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及其竞争后果进行了研究,包含地方生活质量、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接近电信网络、在协作网内获得外部经济性、市场需求与有效的组织结构等。
湖南省五大城市群的量化分析
弱,内部结构松散,其城市间的联系强度最大的只有 2 . , 属该省 最高 水平 的城 市群 ;居于 其次 的 ,应 是 由岳 阳、常 27 平均水平仅为 42 ,因此,该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着重培养 德、益阳地区组成的环洞庭湖城市群和由衡 阳、郴州、永州 .2
表 1 湖南省五大城市群主要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单位 :百万元 ・ i Vk  ̄ A m
资料咪 源: 湖南统计年 鉴 (0 5 > 20 )
注:
其 中 P,P 分别为两城市的城镇人 口数 ;V , j ; j -,V 分别为 两城市的 G P i 。 ,r为两城市之 间的距离 ) j
内部增长极 。
地 区组成 的湘南 城市 群 ;而由娄底 、邵 阳地 区组 成的娄邵 城 市群 和由怀 化地 区、张家界地 区、湘西 自治州组 成的湘西 城
二、湖南省五大城市群 内主要行政版块的 Q型 市群应 是较低层 次的 聚类 分析 湖南省城市群结构体系分析
在我国,地方主义色彩浓厚 ,条块分割思想严重,因 此,研究城市群的发展 , 必先研究群内各行政版块的城市社
由表可知, 在该省五大城市群中, 经济联系强度最大的 较高,说明二者相似程度高, 但也有互补 ,当属第一亚类; 当属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三个主要城市,其大小都在 20 00以 衡阳和常德地区总量都较大,重心距离最短 (.9 ,说明 38 ) 上,远远大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其次,长沙对邻 其相似程度很高, 但均值较低,缺乏互补性,可划为第二亚 近几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很大,如对益 阳、娄底、衡 阳、常 类;岳阳地区的总量指标比郴州地区的耍大 , 但二者人均指 德、岳阳等城市的强度都在 15以上。一方面说明了省会长 标相似 , 7 结构较优 ,属于第 三亚类 。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联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这一区域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联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提高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联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源,直观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区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联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探究学习: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数据分析和地图阅读,深入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特征。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课件(新版)湘教版
讲授新课
二、 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 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 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 的教育、科技、文化均较 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 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 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 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 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讲授新课
湘潭是制造 业和旅游业相对 发达的城市,主 要工业部门有钢 铁、机电、农产 品加工等。所辖 的韶山市是毛泽 东同志的故乡。
部,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
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 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人口与经济: 三市市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 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讲授新课
读图,说一 说长株潭城市群 的地理位置特点。
讲授新课
读图,说一说 长沙、株洲、湘潭 三市之间的位置关 系和交通联系。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 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 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三、 三市的发展联系
(一)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 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间的 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 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 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讲授新课
1.电信部门 把三市的电话 改成一个区号,三 市之间通话按市内 标准而不是按长途 电话标准收费,为 市民节省话费。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8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答案版)
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2022·辽宁抚顺·一模)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
丹顶鹤每年10~11月向南迁徙越冬,次年2~3月返回繁殖地。
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分布数量最多的越冬地。
下图是丹顶鹤偏爱的生境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是()A.草滩B.芦苇滩C.稻田D.泥滩2.各生境类型为丹顶鹤生存所提供的条件,叙述合理的是()A.收割后稻田中有散落的稻谷和草籽为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B.芦苇滩地势平坦,为丹顶鹤的觅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C.稻田植株高大,冬季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避风和躲避天敌的场所D.稻田中有浮游植物和鱼类为丹顶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3.鄱阳湖也足丹顶鹤的越冬地,但是丹顶鹤数量极少,其原因错误的是()A.冬季丹顶鹤南迁路线较远B.途径区人口密集不利于南下C.冬季的鄱阳湖的水位较高,栖息地面积小D.鄱阳湖湿地人为开发严重,无自然保护区(2022·海南·模拟预测)中国红树林看海南,海南红树林看东寨港(位于海口市东北部)。
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红树植物种类最多,连片面积最大,发育最好。
但受持续不断的人为破坏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影响,红树林曾一度大面积减少,但东寨港具备重塑红树林的优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红树林对东寨港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节河流的水质B.维持生物多样性C.固岸护堤防灾害D.防治海洋污染5.东寨港红树林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有()①围塘养殖①围海造田①过度放牧①污水排放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相对于海南其他地区,东寨港重塑红树林的突出优势条件是()A.红树植物种类多,连片面积大B.海岸线曲折,水热条件充足C.台风灾害频繁,防海浪侵蚀强D.淡水资源充足,滩涂广布(2022·海南·模拟预测)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地省份,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09倍,人口合理容量超载50%以上,加剧了贵州石漠化程度。
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从中部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看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潜力与着力点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既是创造就业和人口居住的密集区,也是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更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引领者。
目前中部地区有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三大城市群(圈)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现有统计资料,从综合实力、三大需求、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三者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长株潭城市群四大显著特色:区位优势突出,增长潜力强大,科教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1、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的结合部和我国“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汇处,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交汇中心,铁路、水运、公路、空运优势均十分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
2、增长潜力较强。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核心区,聚散功能强劲,增长潜力较强。
近几年来,长株潭城市群GDP始终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GDP增长率达15.7%,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3、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
长株潭城市群有60多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达45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4、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沙的工程机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产业优势明显,而湘潭钢铁厂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企业。
二、三大城市群(圈)发展现状分析(一)从综合实力来看,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低于其他两群(圈),但经济均量则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为中心,加上株洲和湘潭2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株洲制造业调研报告
株洲制造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信息株洲,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
株洲的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尤以制造业著称。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株洲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力求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株洲制造业现状1. 产业结构:株洲的制造业主要涉及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尤为突出,拥有如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2. 技术创新:株洲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拥有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和众多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机构的研发能力为株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产业集群:株洲的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等。
这些集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产业间的协同效率,也增强了株洲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市场趋势分析1. 智能化转型: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株洲的制造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智能设备和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制造: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株洲的制造业也在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区域协同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也为株洲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株洲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挑战与机遇1. 挑战:株洲制造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增大、人才短缺等挑战。
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市场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2. 机遇:国家对于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长株潭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等,都为株洲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五、结论与建议株洲的制造业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基础。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株洲制造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反思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反思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三个城市以及其周边的区县共同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联系,这些差异与联系在城市的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上分布较为分散,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和交通枢纽作用。
其次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和龙头,经济发展较为强劲,拥有许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株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汽车、机械、化工等制造业领域相对发达,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湘潭则是一个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为重点的城市,水陆空交通发达,正在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此外,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尽管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是经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三个城市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的交通枢纽,连接着全国各地。
株洲、湘潭则分别担当起重要的制造和产业转型基地的角色。
三城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该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人文联系。
长株潭三个城市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交流与融合。
无论是文化、风俗习惯还是人际往来,长株潭城市群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湖湘文化在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得到了共同传承和发展,这不仅使城市群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便利。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个城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和合作。
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务。
医疗方面,三个城市都拥有一流的医疗机构,患者可以在城市群内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中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湖南五大宜居城市排行榜
湖南五大宜居城市排行榜宜居城市应该是环境友好之城、经济持续繁荣之城、社会和谐稳定之城、市民文化素质较高之城、生活舒适便捷之城。
这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的五大必要条件。
湖南宜居城市第一名-长沙湖南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一名——长沙湖南省长沙市,简称长沙,别称“星城”,享有“快乐之都”和“中国力量之都”美誉。
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是华中地区主要的中心城市及经济中心之一。
长沙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拥有4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有3所进入985工程,在数量上和西安并列第三。
综合排名稳居全省第一。
湖南宜居城市第二名--衡阳湖南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二名——衡阳衡阳历来为中南重镇、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大城市。
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
而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故雅称“雁城”。
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全国重要交通主枢纽城市、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城市、湖湘文化发源地、湘军发祥地。
综合排名第二位。
湖南宜居城市第三名--株洲湖南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三名——株洲2009年,株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近年来还相继被国家评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目前,株洲正向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迈进。
株洲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特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
综合排名稳居省内前三。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金融生态城市”等10多项光荣称号。
湖南宜居城市第四名--常德湖南宜居城市排行榜第四名——常德常德被称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创建模范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长株潭一体化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核心城区都有哪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像北京、上海这样超大型的单体大城市,全国各地也在争相打造特大城市,如大武汉、大郑州等等。
当然,一体化城市群的概念更是火热,出现类似于长株潭一体化、西咸一体化、广佛一体化等大型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株潭一体化,以及它的几个核心城市。
长株潭一体化可以说是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在国内是第一个。
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有长株潭一体化的动议,但是正式提出将长沙、株洲、湘潭连起来打造湖南经济中心是在1982年,真正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是在1995年,直到1999年才开始着手实施。
如果从1995年正式提出一体化概念开始,相比近些年才刚开始的西咸一体化、广佛一体化等来说,长株潭一体化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长株潭一体化的三个核心城市长沙、株洲、湘潭都是老牌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好,而且地处中部交通枢纽位置,承上启下,串东连西,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但是面对周围一圈强势崛起的大城市如北边的武汉、南边的广州、西边的重庆、东边的上海,湖南要崛起,却缺乏核心大城市进行强有力的带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长株潭一体化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已经实现金融同城、交通同城、环保同治、电网同网等。
长株潭三市城区之间相距不过三五十公里,各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有效整合后发展成综合性的城市体,经济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长株潭三市的城区无疑是长株潭一体化核心区的核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成品字形分布的长株潭三市核心城区都有哪些。
一、长沙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
长沙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
目前,长沙市区分为6个区: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望城区、雨花区、岳麓区。
芙蓉区,是长沙的中心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城区第一。
湖南古称芙蓉国,毛主席曾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名句,芙蓉区因此而得名。
芙蓉区有马王堆西汉古墓、走马楼三国吴简等景点。
开福区,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是“楚汉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的发源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为省会城市,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 领头雁 。株洲市面积11 272 km2, 人口 367 万人, 其中市辖区面积 542km2, 人口 76 万, 湘潭面积 5 015km 2, 人口 280 万, 市辖区面积 281km2, 人口 65 万, 长株潭 3 市的距 离都在 50km 以内。三者形成 品 字形格局, 株洲与湘潭同属于 区域性中等城市, 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 扮 演着重要角色。 1 2 工业优劣势比较
1 40 2 16
2000
656 00
11 3
长沙
2002
812 90
12 7
11262 13747
16 44 16 64
2000
3691 88
90
湖南
2002
4340 94
90
5639 6565
25 1 28 76
数据来源: ∀湖南统计年鉴 2001# 、湖南省统计局、株洲、湘潭 2002 年统计公报。
湘潭的商品零售业和食品加工业在第三产业中 独树一帜, 旅游、文化教育优势要强于株洲。从高校 学生人数及学校规模、整体科研实力和专利成果拥
有量等都大大超过株洲, 文化教育优势突出。 湘潭又是一座历史名城, 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
色, 全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 80 多处, 综合评估在湖 南处于第 3 位, 主要人文和自然景观都是国家级乃 至世界级的。如韶山毛泽东故居、彭德怀、齐白石故 居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科技竞争力 1 44/ -
旅游业竞争力 0 36/ -
注: - 表示缺数据统计。
湘潭 2002/ 2000 1 10/ 1 23 1 24/ 0 96 0 85/ 0 70
3 49/ 0 93/ 0 80
长沙( 参照值) 2002/ 2000 1 04/ 1 10 3 09/ 3 69 1 28/ 1 27 20 19/ 2 21/ 2 68
第 24 卷 第 2 期 2004 年 6 月
热带地理
T ROPI CAL GEOGRAPHY
V ol 24, N o 2 Jun , 2004
株洲与湘潭城市核心竞争力比较分析
傅丽华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07)
摘 要: 通过对区域性中等城市株洲和湘潭的主要经 济指标 对比并 进行优势 分析, 借助 建立的数 学模型 对的各项数值, 不能脱离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大背景, 必须要加强与 长沙的各项竞争力的比较, 从比较优势中寻求竞争 的优势。对单项竞争力进行比较, 株洲与湘潭的第 三产业竞争力低于长沙, 比较而言, 株洲与湘潭工业 竞争力较突 出。株洲 2000、2002 年工 业值分别 为 1 55 和 1 21, 高于湘潭。说明工业竞争力就是城市 的优势竞争力。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低于全省平均水 平, 尤其 是旅游 业的 值仅为 0 36, 明显处 于劣势。 从科技竞争力的对比看, 株洲科技值 1 44, 湘潭的 科技值为 3 49, 湘潭的科技竞争力优势更明显。但 是另一方面要注意到, 湘潭的科教强势未能很好地 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成为经济优势, 从湘潭 GDP 值 及工业竞争力低于株洲可以说明这一点。
地区经 济实力 的指标, 即 反映 一地生 产总 水平 的 GDP 和人均 GDP 值; 反映不同产业部门的作用的
工业总产值、旅游业总产值; 反映地区市场容量的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对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社
会消费品总额、工业总产值、旅游业总产值等主要经
济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在对两市的优劣势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工业门类齐全, 企业数量众多。有色冶金、交通机械两大产业是株 洲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株洲资金、技术、 人才集中程度最高的产业, 对株洲工业经济发展有 较为突出的支柱作用, 占工业总产值的 40% 以上。 株洲的工业劣势主要表现在工业产品深加工程度不 够, 产业链条短, 附加值较低, 企业规模仍然偏小, 专 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整体水平不高, 特别是有 色冶金和交通机械产业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 较为敏感, 经济效益容易波动。
城市( 省)
G DP / 亿元
GD P 增长率 ( %)
人均 G DP /元
进出口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 工业总产值
/ 亿美元
总额/ 亿元
/ 亿元
2000
291 42
97
株洲
2002
355 30
10 8
7949 9645
3 67 3 80
2000
213 70
10 0
湘潭
2002
262 30
10 5
7463 9340
标进行定量研 究。结果 表明, 株洲的工业竞争力和湘 潭的文化 教育竞 争力分 别是两 市的核 心竞争 力, 并 依此提 出
两市发挥城市的各自优势, 注重城市的功能整合 的建议, 以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核心竞争力; 株洲; 湘潭;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7; K 926 4
本文综合上述两种主要观点对株洲、湘潭这两 个中等城市开展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将研 究重点放在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分析上, 并试图发掘其各自优势。该研究结果将对实现城市
之间的优势互补, 提高两市整体实力, 促进长株潭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株洲与湘潭的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1 1 区域背景 株洲与湘潭地处的长株潭地区位于湘中偏东,
建立了较为发达的公路交通体系。依托良好的交通 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南地区重要的服装、小商品
集散 中 心近 20 年来 有 了 较快 的 发 展。2000 年、 200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湘潭 56 5 亿元和 50 45 亿元, 市场潜力大。株洲是炎帝的安息地, 但 是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力度还不够, 旅游业作为新 兴产业起步较晚。
湘潭同样也是湖南的老牌工业基地, 具有良好 的工业基础。冶金、机电、化纤纺织是三大传统支柱 产业。但是, 湘潭工业的发展缺乏真正具有较强竞 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特别是部分企业由于 历史原因, 生产停滞, 设备闲置, 其市场竞争能力已 是今非昔比。加之产品结构与周边地区趋同, 就没 有明显的市场占有优势。 1 3 第三产业优劣势比较
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再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区域
所课题组对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时对地区比较优 势的分析采用 的区位商方法[ 5] 。区位商方法 是空
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
法, 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 即 区位商值。该指标能更直观地反映出一地区的优势
所在。本文依此作为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以现有 统计数据为基础, 对株洲与湘潭的各项主要的城市 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再根据区位商值对城市核心竞
4 提高两市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株洲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工 业竞争 力, 湘潭的城市核心竞 争力则在于科 技, 文化 竞争 力。特色和个性化是城市的核心优势, 株洲与湘潭 两市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竞争中谋求更大
的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既要善于 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原来的优势, 又要积极整合, 创 造新的优势。注重提高和利用株洲的工业优势和湘 潭的科技优势。 4 1 统一规划, 进行结构调整
表 2 为分项竞争力计算结果, 在对株洲、湘潭各
表 2 3 市 竞争力计算结果 T ab 2 The compet itive capacities of t he 3 cit ies
株洲
L Q ij
2002/ 2000
工业竞争力 1 21/ 1 55
外贸竞争力 1 61/ 1 85
商业竞争力 1 0/ 1 04
L Q ij =
株洲 2002 年工业总产值/ 株洲市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 湖南省 2002 年工业总产值/ 湖南省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
其他如外贸竞争力、商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
旅游业竞争力分别选取指定年份的进出口总额、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为主要参照
指标, 将株洲或湘潭的各项指标与湖南省相关指标
2 城市核心竞争力分析指标及模型
把株洲、湘潭两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与长沙及 全省进行对比( 表 1) 。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涉及一
表 1 株洲与湘潭的主要经济指标与长沙及湖南省的比较 T ab 1 Cont rast of t he main economic indexes of Zhuzhou, Xiangt an, Changsha and Hunan Province
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模型的表达公式为:
∃ ∃ ∃ L Q ij = ( L ij / L ij ) / (
L ij ) .
ij
式中, i : 表示第 i 个地区; j : 表示第 j 个行业;
L ij : 表示第 i 个地区的第 j 个行业的产出指标; L Q ij
表示 i 地区j 行业的竞争力大小。对计算结果进行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5221( 2004) 02- 0173- 04
城市核心竞争力, 又称核心能力, 最早由美国学 者 C K 普拉海拉德和 G 海默于 1990 年提出。他 们认为, 如果一个城市的资源具有价值、稀缺性和难 以模仿性, 那么该城市就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资 产、知识、信息、组织程序 等[ 1, 2] 。国内对城市 竞争 力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倪鹏飞侧重于对城市综合 竞争力的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项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综合, 对 2002 年中国 200 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排 序, 得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序, 其中, 株洲与湘潭 分列第 57 名和第 83 名[ 3] ; 仇保兴则侧重对城市核 心竞争力的分析, 即在研究城市内部因素基础上, 找 出对城市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以形成别 的城市不容易 模仿的竞争能 力[ 4] 。城市核心 竞争 力是城市竞争力的优势表现, 它是一种独特的竞争 能力, 具有充分的经济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