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版药理病理学】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托溴铵和噻托溴铵。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
➢ 采用气雾剂 ➢ 对M1、M2、M3胆碱受体无选择性,但对气道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心血管系统
作用不明显,也不影响痰液黏稠度和分泌。 ➢ 起效慢,对β2受体激动药耐受的患者有效,对老年性哮喘,尤其是对高迷走神经活性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三)不良反应
➢ 胃肠道不良反应 ➢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食欲减退等。 ➢ 中枢兴奋 ➢ 主要有失眠、震颤、激动等症状,可用镇静药治疗。 ➢ 急性中毒 ➢ 常见于静脉注射过快或剂量较大,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骤降、谵妄、惊厥和 昏迷等,严重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缓慢注射。另外,偶见横 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衰竭,亦能致死。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故需血药浓度监测。
副作用。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 药理作用 无扩张气道的作用,但能抑制抗原以及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气管痉挛,作用机制为: 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钙内流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肺肥大细胞由抗原诱发 的过敏介质释放。 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从而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支气管 痉挛。 阻断炎症细胞介导的反应:抑制巨噬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 临床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药物,需在抗原和刺激物接触前7~10d给药,对过敏性、运动性、非特 异的外源性刺激效果较好。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奈多罗米钠
➢ 作用与色甘酸钠相似,但强于色甘酸钠。有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炎作 用,但较糖皮质激素弱。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哮喘、其他原因的 吸入5~15min起效,作用维持3~6h,t1/2为
支气管痉挛,喘息型支气管炎及COPD伴喘息的治疗。
3.8h。口服30min起效,作用持续6h,t1/2
2.7~5h。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于沙丁胺醇。用 吸 入 5min 起 效 , 持 续 4~6h ; 口 服 60~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四)不良反应
➢ 心脏反应 ➢ 在大剂量或注射给药时,仍可引起心脏反应,特别是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 ➢ 肌肉震颤 ➢ 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好发部位在四肢与面颈部,轻者感
到不舒服,重者影响生活与工作。 ➢ 代谢紊乱 ➢ β2激动药增加肌糖原分解,引起血乳酸、丙酮酸升高,并产生酮体; ➢ β2激动药兴奋骨骼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K+进入细胞内而引起血钾降低,可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兼具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抗炎作用。用于哮 喘持续状态、夜间发作性和运动诱发哮喘,以及其他原因急性支 气管痉挛的治疗。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 释放、减轻水肿及增加纤毛清除。用于哮喘、COPD和喘息型支 气管炎治疗。
口服易吸收,15min起效,作用可持续6~8h。 气雾吸入5min起效,持续4h。直肠给药,作 用维持24h。 吸入2~5min起效,作用持续12h。口服作用 维持24h。
是特布他林的前药。口服吸收后缓慢代谢成 特布他林,2~6h内达峰值,作用持续24h。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三)临床应用
➢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疾病; ➢ 吸入给药最为常用,以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 ➢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痉挛,吸入给药效果不佳,静脉给药仍是首选的方式。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 低浓度时可抑制炎症细胞等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 放和微血管通透性。 ➢ 增加膈肌收缩力并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 ➢ 增加膈肌收缩有利于COPD治疗,促进纤毛运动而 加速纤毛清除痰液,有助于COPD和哮喘治疗。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三)临床应用
➢ 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
➢ 用于控制哮喘的慢性症状,长期应用可以减少或中止发作,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但 不能缓解急性症状。
➢ 对于哮喘持续状态,因不能吸入足够的气雾量,往往不能发挥其作用,故不宜应用。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 全身性不良反应 ➢ 局部大剂量给药、全身给药
➢ 局部不良反应 ➢ 药物在咽部和呼吸道存留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声音嘶哑、声带萎缩变形、诱发口咽部念
珠菌感染等,故吸入后需立即漱口。
二、支气管扩张药
概述
支气管扩张药是常用的平喘药,包括: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和β2受体激动药) 茶碱类 抗胆碱药 哮喘急性发作(气道痉挛)的首选药物,也用于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伴喘息的平喘治疗。
的哮喘患者尤为适用, ➢ 对于其他类型的哮喘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药。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噻托溴铵(tiotropium)
➢ 采用气雾剂; ➢ 对M1~M5型5种M受体具有相同的亲和力; ➢ 在人体气道内与M1和M3受体解离缓慢,能长时间阻滞胆碱能神经介导的支气管平滑肌
收缩; ➢ 对老年性哮喘,特别是对高迷走神经活性的哮喘患者尤为适用; ➢ 能降低COPD加重的频率,改善通气功能,遏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 对M1和M3受体的选择性,避免了因M2受体阻滞而导致的唾液分泌和引起瞳孔散大等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β2受体分布 ➢ 人气道中β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是β2受体。β2受体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
包括:气道平滑肌、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 气道β2受体激动产生的效应 ➢ 气道平滑肌松弛。 ➢ 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 ➢ 增强气道纤毛运动、促进气道分泌。 ➢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黏膜下水肿等。 ➢ β2受体激动药的作用机制 ➢ Gs → AC → ATP/cAMP → PKA → [Ca2+]i → 平滑肌松弛
了解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支气管哮喘概述及发病机制
概述及机制
➢ 临床特征、症状和体征
宿主因素 使个体易于或免于
发生哮喘的因素
➢ 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病理生理
➢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生)
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作)
环境因素 使易感的个体发生 哮喘,或诱发症状, 或使症状加重或持续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呼吸道M受体功能: ➢ M3胆碱受体存在于大、小气道平滑肌,气道黏膜下腺体与血管内皮细胞上。该受体
激动时,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口径缩小,促进黏液分泌与血管扩张等。 ➢ 代表性药物 ➢ 本类药物选择性阻断M1、M3胆碱受体后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主要有异丙托溴铵、
于哮喘、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狭窄的肺部疾病治疗。
120min起效,持续4~8h,静注起效15min以
内,持续1.5~4h。
克仑特罗(clenbuterol) 福莫特罗(formoterol) 班布特罗(bambuterol)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平喘作用强并增加纤毛运动和溶解黏痰的作 用。用于哮喘等支气管狭窄的肺部疾病治疗
➢ 能抑制气道C神经纤维的传递,降低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 ➢ 可作为长期预防性平喘药,吸入给药,用于哮喘早期的维持治疗。
三、抗过敏平喘药
(二)H1受体阻断药
酮替芬
➢ 除了有类似色甘酸钠的作用外,还有强大的H1受体阻断作用; ➢ 能预防和逆转β2受体的“向下调节”,加强β2激动药的平喘作用。 ➢ 本品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或与茶碱类、β2激动药合用来防治轻、中度哮喘。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分类
➢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 肾上腺素(adrenalin) ➢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 短效:沙丁胺醇 ➢ 长效:班布特罗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作者 : 吴希美
单位 : 浙江大学
第一节 平喘药 第二节 镇咳祛痰药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重点难点
掌握
平喘药的分类。 抗炎性平喘药、支气管扩张药及抗过敏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与不良反应。
熟悉
平喘药的作用机制。 镇咳祛痰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 支气管哮喘 ➢ 茶碱扩张支气管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药强,起效慢,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用于β2受 体激动药不能控制的急性哮喘,可用静脉注射氨茶碱。 ➢ COPD ➢ 对于COPD伴有喘息、COPD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心源性哮喘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这 是由于茶碱具有上述的作用外,茶碱还能扩张肺动脉及降低肺动脉压、强心和利尿作用。 ➢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茶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对于脑部疾病或原发性呼吸中枢病变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使 通气功能明显增强,改善症状。
能引起低钾血症。 ➢ 受体下调 ➢ 长期应用β2激动药导致受体数目下调,停用一段时间后可恢复。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theophylline
aminophylline
cholinophylline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抑制PDE活性 ➢ 茶碱为非选择性PDE抑制药,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 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也可能有其他的作用机制。 ➢ 阻断腺苷受体 ➢ 治疗浓度时阻断腺苷受体,减轻内源性腺苷所致的气 道收缩作用。 ➢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 ➢ 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间接舒张支气管作用。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三)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药
➢ 白三烯代谢 ➢ 白三烯受体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三)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剂
➢ 支气管哮喘中的白三烯及其受体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CysLT1)
药理作用
扎鲁司特(zafirlukast) 孟鲁司特(montelukast) 普仑司特(pranlukast)
(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分类
类别 非选 择性 激动 药
短
效
激
选动
择药 性
β2 长
受 体
效
激激
动动
药药
药物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沙丁胺醇(salbutamol)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药理作用与应用
药动学
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组胺释放,扩张外周血管,吸入2~5min起效,维持0.5~2h。舌下给药 减轻心负荷。激动β1受体兴奋心脏。用于哮喘、心源性或感染性 15~30min起效,作用维持1~2h。静脉注射 休克、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由于低选择性,已较少用于哮 维持不到1h。t1/2为1至数min。 喘治疗。
气流受限
症状
第一节
平喘药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一)药理作用
➢ 抑制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性细 胞和免疫细胞功能。
➢ 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 ➢ 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 增强支气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对儿
茶酚胺的敏感性。
黏液腺 黏液分泌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二)制剂和给药方式
➢ 全身用药 (adverse effect) ➢ hydrocortisone(氢化可的松) ➢ prednisone (泼尼松) ➢ 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 ➢ 吸入 ➢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丙酸倍氯米松) ➢ budesonide(布地奈德) ➢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曲安奈德) ➢ fluticasone propionate(丙酸氟替卡松)
二、支气管扩张药——抗胆碱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呼吸道M受体类型:M1~M3 ➢ 呼吸道M受体功能: ➢ M1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抑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神经传递,从而引起气道松弛,但作用较
弱; ➢ M2胆碱受体激动时,可抑制胆碱能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哮喘患者的M2胆碱受体
功能失调,抑制性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胆碱能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增加, 从而促使气道收缩加剧;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
➢ 采用气雾剂 ➢ 对M1、M2、M3胆碱受体无选择性,但对气道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心血管系统
作用不明显,也不影响痰液黏稠度和分泌。 ➢ 起效慢,对β2受体激动药耐受的患者有效,对老年性哮喘,尤其是对高迷走神经活性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三)不良反应
➢ 胃肠道不良反应 ➢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食欲减退等。 ➢ 中枢兴奋 ➢ 主要有失眠、震颤、激动等症状,可用镇静药治疗。 ➢ 急性中毒 ➢ 常见于静脉注射过快或剂量较大,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骤降、谵妄、惊厥和 昏迷等,严重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缓慢注射。另外,偶见横 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衰竭,亦能致死。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故需血药浓度监测。
副作用。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 药理作用 无扩张气道的作用,但能抑制抗原以及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气管痉挛,作用机制为: 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钙内流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肺肥大细胞由抗原诱发 的过敏介质释放。 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从而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支气管 痉挛。 阻断炎症细胞介导的反应:抑制巨噬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 临床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药物,需在抗原和刺激物接触前7~10d给药,对过敏性、运动性、非特 异的外源性刺激效果较好。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一)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奈多罗米钠
➢ 作用与色甘酸钠相似,但强于色甘酸钠。有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炎作 用,但较糖皮质激素弱。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哮喘、其他原因的 吸入5~15min起效,作用维持3~6h,t1/2为
支气管痉挛,喘息型支气管炎及COPD伴喘息的治疗。
3.8h。口服30min起效,作用持续6h,t1/2
2.7~5h。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于沙丁胺醇。用 吸 入 5min 起 效 , 持 续 4~6h ; 口 服 60~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四)不良反应
➢ 心脏反应 ➢ 在大剂量或注射给药时,仍可引起心脏反应,特别是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 ➢ 肌肉震颤 ➢ 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好发部位在四肢与面颈部,轻者感
到不舒服,重者影响生活与工作。 ➢ 代谢紊乱 ➢ β2激动药增加肌糖原分解,引起血乳酸、丙酮酸升高,并产生酮体; ➢ β2激动药兴奋骨骼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K+进入细胞内而引起血钾降低,可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兼具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抗炎作用。用于哮 喘持续状态、夜间发作性和运动诱发哮喘,以及其他原因急性支 气管痉挛的治疗。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 释放、减轻水肿及增加纤毛清除。用于哮喘、COPD和喘息型支 气管炎治疗。
口服易吸收,15min起效,作用可持续6~8h。 气雾吸入5min起效,持续4h。直肠给药,作 用维持24h。 吸入2~5min起效,作用持续12h。口服作用 维持24h。
是特布他林的前药。口服吸收后缓慢代谢成 特布他林,2~6h内达峰值,作用持续24h。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三)临床应用
➢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疾病; ➢ 吸入给药最为常用,以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 ➢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痉挛,吸入给药效果不佳,静脉给药仍是首选的方式。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 低浓度时可抑制炎症细胞等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 放和微血管通透性。 ➢ 增加膈肌收缩力并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 ➢ 增加膈肌收缩有利于COPD治疗,促进纤毛运动而 加速纤毛清除痰液,有助于COPD和哮喘治疗。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三)临床应用
➢ 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
➢ 用于控制哮喘的慢性症状,长期应用可以减少或中止发作,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但 不能缓解急性症状。
➢ 对于哮喘持续状态,因不能吸入足够的气雾量,往往不能发挥其作用,故不宜应用。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 全身性不良反应 ➢ 局部大剂量给药、全身给药
➢ 局部不良反应 ➢ 药物在咽部和呼吸道存留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声音嘶哑、声带萎缩变形、诱发口咽部念
珠菌感染等,故吸入后需立即漱口。
二、支气管扩张药
概述
支气管扩张药是常用的平喘药,包括: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和β2受体激动药) 茶碱类 抗胆碱药 哮喘急性发作(气道痉挛)的首选药物,也用于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伴喘息的平喘治疗。
的哮喘患者尤为适用, ➢ 对于其他类型的哮喘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药。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噻托溴铵(tiotropium)
➢ 采用气雾剂; ➢ 对M1~M5型5种M受体具有相同的亲和力; ➢ 在人体气道内与M1和M3受体解离缓慢,能长时间阻滞胆碱能神经介导的支气管平滑肌
收缩; ➢ 对老年性哮喘,特别是对高迷走神经活性的哮喘患者尤为适用; ➢ 能降低COPD加重的频率,改善通气功能,遏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 对M1和M3受体的选择性,避免了因M2受体阻滞而导致的唾液分泌和引起瞳孔散大等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β2受体分布 ➢ 人气道中β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是β2受体。β2受体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
包括:气道平滑肌、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 气道β2受体激动产生的效应 ➢ 气道平滑肌松弛。 ➢ 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 ➢ 增强气道纤毛运动、促进气道分泌。 ➢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黏膜下水肿等。 ➢ β2受体激动药的作用机制 ➢ Gs → AC → ATP/cAMP → PKA → [Ca2+]i → 平滑肌松弛
了解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支气管哮喘概述及发病机制
概述及机制
➢ 临床特征、症状和体征
宿主因素 使个体易于或免于
发生哮喘的因素
➢ 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病理生理
➢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生)
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作)
环境因素 使易感的个体发生 哮喘,或诱发症状, 或使症状加重或持续
二、支气管扩张药——M受体阻断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呼吸道M受体功能: ➢ M3胆碱受体存在于大、小气道平滑肌,气道黏膜下腺体与血管内皮细胞上。该受体
激动时,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口径缩小,促进黏液分泌与血管扩张等。 ➢ 代表性药物 ➢ 本类药物选择性阻断M1、M3胆碱受体后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主要有异丙托溴铵、
于哮喘、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狭窄的肺部疾病治疗。
120min起效,持续4~8h,静注起效15min以
内,持续1.5~4h。
克仑特罗(clenbuterol) 福莫特罗(formoterol) 班布特罗(bambuterol)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平喘作用强并增加纤毛运动和溶解黏痰的作 用。用于哮喘等支气管狭窄的肺部疾病治疗
➢ 能抑制气道C神经纤维的传递,降低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 ➢ 可作为长期预防性平喘药,吸入给药,用于哮喘早期的维持治疗。
三、抗过敏平喘药
(二)H1受体阻断药
酮替芬
➢ 除了有类似色甘酸钠的作用外,还有强大的H1受体阻断作用; ➢ 能预防和逆转β2受体的“向下调节”,加强β2激动药的平喘作用。 ➢ 本品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或与茶碱类、β2激动药合用来防治轻、中度哮喘。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分类
➢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 肾上腺素(adrenalin) ➢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 短效:沙丁胺醇 ➢ 长效:班布特罗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二、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作者 : 吴希美
单位 : 浙江大学
第一节 平喘药 第二节 镇咳祛痰药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重点难点
掌握
平喘药的分类。 抗炎性平喘药、支气管扩张药及抗过敏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与不良反应。
熟悉
平喘药的作用机制。 镇咳祛痰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 支气管哮喘 ➢ 茶碱扩张支气管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药强,起效慢,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用于β2受 体激动药不能控制的急性哮喘,可用静脉注射氨茶碱。 ➢ COPD ➢ 对于COPD伴有喘息、COPD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心源性哮喘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这 是由于茶碱具有上述的作用外,茶碱还能扩张肺动脉及降低肺动脉压、强心和利尿作用。 ➢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茶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对于脑部疾病或原发性呼吸中枢病变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使 通气功能明显增强,改善症状。
能引起低钾血症。 ➢ 受体下调 ➢ 长期应用β2激动药导致受体数目下调,停用一段时间后可恢复。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theophylline
aminophylline
cholinophylline
二、支气管扩张药——茶碱类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抑制PDE活性 ➢ 茶碱为非选择性PDE抑制药,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 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也可能有其他的作用机制。 ➢ 阻断腺苷受体 ➢ 治疗浓度时阻断腺苷受体,减轻内源性腺苷所致的气 道收缩作用。 ➢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 ➢ 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间接舒张支气管作用。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三)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药
➢ 白三烯代谢 ➢ 白三烯受体
三、抗过敏平喘药
(三)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剂
➢ 支气管哮喘中的白三烯及其受体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CysLT1)
药理作用
扎鲁司特(zafirlukast) 孟鲁司特(montelukast) 普仑司特(pranlukast)
(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分类
类别 非选 择性 激动 药
短
效
激
选动
择药 性
β2 长
受 体
效
激激
动动
药药
药物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沙丁胺醇(salbutamol)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药理作用与应用
药动学
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组胺释放,扩张外周血管,吸入2~5min起效,维持0.5~2h。舌下给药 减轻心负荷。激动β1受体兴奋心脏。用于哮喘、心源性或感染性 15~30min起效,作用维持1~2h。静脉注射 休克、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由于低选择性,已较少用于哮 维持不到1h。t1/2为1至数min。 喘治疗。
气流受限
症状
第一节
平喘药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一)药理作用
➢ 抑制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性细 胞和免疫细胞功能。
➢ 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 ➢ 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 增强支气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对儿
茶酚胺的敏感性。
黏液腺 黏液分泌
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二)制剂和给药方式
➢ 全身用药 (adverse effect) ➢ hydrocortisone(氢化可的松) ➢ prednisone (泼尼松) ➢ 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 ➢ 吸入 ➢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丙酸倍氯米松) ➢ budesonide(布地奈德) ➢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曲安奈德) ➢ fluticasone propionate(丙酸氟替卡松)
二、支气管扩张药——抗胆碱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 呼吸道M受体类型:M1~M3 ➢ 呼吸道M受体功能: ➢ M1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抑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神经传递,从而引起气道松弛,但作用较
弱; ➢ M2胆碱受体激动时,可抑制胆碱能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哮喘患者的M2胆碱受体
功能失调,抑制性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胆碱能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增加, 从而促使气道收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