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电子效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当把一原子或基团引入到有机分子中后,使得分 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化学键产生极 化,这种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引起 成键电子云(σ键和键)沿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 效应为诱导效应。
CH3 CH2 CH2 Cl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可以以静电诱导的方式沿着碳链传递, 但随着碳链增长会迅速减弱或消失,一般只考虑前 三个碳原子的影响,四个碳原子以上诱导效应可视 为零。
下页
退出
4.2.3 π-π共轭效应
π-π共轭是通过形成π键的p轨道间相互 重叠而导致π电子离域作用。
H C1
H
H 3C 2C H
H 4C
H
共轭双键中电子云的离域现象,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分布
的平均化,从而促使分子中双键键长增长,单键键长缩短
,分子更加稳定。
下页返回 退出
4.2.4 p -π共轭效应
p-π共轭效应是指共轭体系中的π键与具有p 轨道的原子直接相连的体系所具有的电子效应。
> CH3CH2
> CH3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1)诱导效应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 羧酸酸性主要取决于O—H键离解的倾向及共轭碱的 稳定性,诱导效应均要影响两者。若烃基上带吸电基时 将增加羧酸的酸性,带给电基时其酸性减小。
表4-1 一些有机羧酸的pKa值
羧酸
HCOOH CH3COOH CCl3COOH
pKa
3.77
4.78
0.08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1)诱导效应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 胺或氨碱性主要取决于N提供电子的能力,即N上电子 云密度的大小。如N上连有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I)的基 团时,碱性增强。因此,胺或氨的碱性强弱顺序如下:
(CH3)2NH > CH3NH2 > NH3
难点: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对 有机分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下页返回 退出
4 电子效应
4.1 诱导效应 4.2 共轭效应 4.3 超共轭效应 4.4 空间效应
下页返回 退出
4.1 诱导效应
4.1.1 诱导效应的定义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下页
退出
4.1.1诱导效应的定义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2)诱导效应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
当烯烃的碳碳双键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时,双 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连有-I效应的原 子或基团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减少,反应速度减慢。不 同烯烃与氯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速度大小顺序如下:
H3C
CH3
H3C
H
H3C
H
H3C
CH2
CH2
CH2
Cl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2)一般用I来表示诱导效应,以氢的电负性为衡量 标准。
R3C Z (-I)
Z:吸电基
R3C H
I=0 标准
R3C Y
(+I) Y:供电基
下页
退出
4.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诱导效应的特点
(3)通常基团或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其-I效应越大;电负性越 小的基团或原子,其+I效应越大。
H
H
H
CF3
C
>
C
>
C
>C
>C
H3C
CH3
H3C
CH3
H3C
H
H
H
H
H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3)诱导效应对醛酮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
如羰基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时,羰基碳原子上电 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减慢;如羰基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 或基团时,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不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如下:
主要产物
ROOR
PhCH CH2 + HBr
PhCH2CH2 Br
主要产物
+ PhCHCH3 Br
次要产物
下页返回 退出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反应的历程是:
+ PhCH CH3
PhCH CH2 H+
(A)
Br -
+
PhCH2 CH2
(B)
PhCHCH3 Br
PhCH2CH2 Br
下页返回 退出
有机化学
4 电子效应
(electronic effects)
下页 返回 退出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 诱导效应的定义、分类、大小及对有 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共轭效应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 立体效应及场效应。
重点:要求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分 类、大小及其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能判 断基团具有什么类型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对 分子性质的影响。
-I效应相对强弱顺序如下 :
同主族
F > Cl > Br> I
同周期
F > OR > NR2
不同s成分
C CH > CH CH2 > CH2 CH3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当烷基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时,表现出的是给电子的 诱导效应,既+I效应,其相对强弱顺序如下:
(CH3)3C > (CH3)2CH
下页返回 退出
4.2.2 共轭效应的特点
一般用C来表示共轭效应。若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降低了体 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该类基团具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以-C 表示。若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大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 该类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以+C表示。共轭效应具有以下 特点:
①共平面性; ②键长趋于平均化; ③共轭体系能量显著降低,稳定性增加; ④共轭效应能沿共轭链传递,不会逐渐消失。
H C1
H
Cl 2C H
在p-π共轭共轭体系中,由于共轭体系电子云的离域 现象,也会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的趋于平均化,从而 促使分子中双键键长增大,单键键长缩小。
下页返回 退出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1. 对烯烃加成反应方向的解释
PhCH CH2 + HBr
PhCH2CH2 Br
次要产物
+ PhCHCH3 Br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过氧化物条件下的历程:
ROOR
HBr
RO
ROH + Br
PhCH CH2 Br
PhCH CH2
Br (C)
HBr
PhCH CH2 (D) Br
O
O
H C H > CH3 C H
O > CH3 C CH3
下页
退出
4.2共轭效应
4.2.1 共轭效应的定义 4.2.2 共轭效应的特点 4.2.3 π-π共轭效应 4.2.4 p-π共轭效应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下页
退出
4.2.1 共轭效应的定义
有机分子或原子团中,由于电子的离域或键 的离域,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有所改变, 内能变小,分子更加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这 种效应称为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该体系则称为 共轭体系。
CH3 CH2 CH2 Cl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可以以静电诱导的方式沿着碳链传递, 但随着碳链增长会迅速减弱或消失,一般只考虑前 三个碳原子的影响,四个碳原子以上诱导效应可视 为零。
下页
退出
4.2.3 π-π共轭效应
π-π共轭是通过形成π键的p轨道间相互 重叠而导致π电子离域作用。
H C1
H
H 3C 2C H
H 4C
H
共轭双键中电子云的离域现象,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分布
的平均化,从而促使分子中双键键长增长,单键键长缩短
,分子更加稳定。
下页返回 退出
4.2.4 p -π共轭效应
p-π共轭效应是指共轭体系中的π键与具有p 轨道的原子直接相连的体系所具有的电子效应。
> CH3CH2
> CH3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1)诱导效应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 羧酸酸性主要取决于O—H键离解的倾向及共轭碱的 稳定性,诱导效应均要影响两者。若烃基上带吸电基时 将增加羧酸的酸性,带给电基时其酸性减小。
表4-1 一些有机羧酸的pKa值
羧酸
HCOOH CH3COOH CCl3COOH
pKa
3.77
4.78
0.08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1)诱导效应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 胺或氨碱性主要取决于N提供电子的能力,即N上电子 云密度的大小。如N上连有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I)的基 团时,碱性增强。因此,胺或氨的碱性强弱顺序如下:
(CH3)2NH > CH3NH2 > NH3
难点: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对 有机分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下页返回 退出
4 电子效应
4.1 诱导效应 4.2 共轭效应 4.3 超共轭效应 4.4 空间效应
下页返回 退出
4.1 诱导效应
4.1.1 诱导效应的定义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下页
退出
4.1.1诱导效应的定义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2)诱导效应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
当烯烃的碳碳双键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时,双 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连有-I效应的原 子或基团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减少,反应速度减慢。不 同烯烃与氯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速度大小顺序如下:
H3C
CH3
H3C
H
H3C
H
H3C
CH2
CH2
CH2
Cl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2)一般用I来表示诱导效应,以氢的电负性为衡量 标准。
R3C Z (-I)
Z:吸电基
R3C H
I=0 标准
R3C Y
(+I) Y:供电基
下页
退出
4.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诱导效应的特点
(3)通常基团或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其-I效应越大;电负性越 小的基团或原子,其+I效应越大。
H
H
H
CF3
C
>
C
>
C
>C
>C
H3C
CH3
H3C
CH3
H3C
H
H
H
H
H
下页
退出
4.1.3 诱导效应的应用
(3)诱导效应对醛酮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
如羰基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时,羰基碳原子上电 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减慢;如羰基上连有-I效应的原子 或基团时,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不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如下:
主要产物
ROOR
PhCH CH2 + HBr
PhCH2CH2 Br
主要产物
+ PhCHCH3 Br
次要产物
下页返回 退出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反应的历程是:
+ PhCH CH3
PhCH CH2 H+
(A)
Br -
+
PhCH2 CH2
(B)
PhCHCH3 Br
PhCH2CH2 Br
下页返回 退出
有机化学
4 电子效应
(electronic effects)
下页 返回 退出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 诱导效应的定义、分类、大小及对有 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共轭效应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 立体效应及场效应。
重点:要求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分 类、大小及其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能判 断基团具有什么类型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对 分子性质的影响。
-I效应相对强弱顺序如下 :
同主族
F > Cl > Br> I
同周期
F > OR > NR2
不同s成分
C CH > CH CH2 > CH2 CH3
下页
退出
4.1.2 诱导效应的特点
当烷基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时,表现出的是给电子的 诱导效应,既+I效应,其相对强弱顺序如下:
(CH3)3C > (CH3)2CH
下页返回 退出
4.2.2 共轭效应的特点
一般用C来表示共轭效应。若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降低了体 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该类基团具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以-C 表示。若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大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 该类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以+C表示。共轭效应具有以下 特点:
①共平面性; ②键长趋于平均化; ③共轭体系能量显著降低,稳定性增加; ④共轭效应能沿共轭链传递,不会逐渐消失。
H C1
H
Cl 2C H
在p-π共轭共轭体系中,由于共轭体系电子云的离域 现象,也会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的趋于平均化,从而 促使分子中双键键长增大,单键键长缩小。
下页返回 退出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1. 对烯烃加成反应方向的解释
PhCH CH2 + HBr
PhCH2CH2 Br
次要产物
+ PhCHCH3 Br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过氧化物条件下的历程:
ROOR
HBr
RO
ROH + Br
PhCH CH2 Br
PhCH CH2
Br (C)
HBr
PhCH CH2 (D) Br
O
O
H C H > CH3 C H
O > CH3 C CH3
下页
退出
4.2共轭效应
4.2.1 共轭效应的定义 4.2.2 共轭效应的特点 4.2.3 π-π共轭效应 4.2.4 p-π共轭效应 4.2.5 共轭效应的应用
下页
退出
4.2.1 共轭效应的定义
有机分子或原子团中,由于电子的离域或键 的离域,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有所改变, 内能变小,分子更加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这 种效应称为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该体系则称为 共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