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SEI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研究进展杨光华;夏兰;夏永高;刘丽;刘兆平【摘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总结了SEI膜的组成、微观结构、成膜机理以及常见锂盐和有机溶剂在SEI膜中形成何种物质,讨论了几种SEI膜现代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SEI的认识和研究,对SEI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利用SEI膜中物质优化电解液或电极材料.【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8(042)012【总页数】5页(P1918-1921,1932)【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作者】杨光华;夏兰;夏永高;刘丽;刘兆平【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宁波315201;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宁波315100;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宁波315201;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宁波31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在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过程中,金属锂与有机电解液之间存在热力学不稳定性,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沉积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称为固体电解质中间相,即SEI膜。
SEI膜为离子导体电子绝缘体,允许锂离子通过,绝缘电子穿行,且不溶于电解液溶剂,阻止溶剂分子共嵌入,避免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从而有效抑制电解液的进一步分解。
同时,SEI膜的组成、微观结构及物化、电化学性质,与锂离子电池的库仑效率、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等息息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SEI膜的组成、性质及其形成机制对改善电池各项性能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SEI的表征手段越来越先进,SEI膜的研究推陈出新、不断深入。
本文从SEI膜的组成及微观结构、成膜机理、SEI膜现代表征手段三个方面对SEI膜进行详细的综述。
1 SEI膜的组成及微观形貌经过近40年的研究,研究者们对SEI膜的组成、微观结构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
六氟磷酸锂 sei膜 电位
六氟磷酸锂的SEI膜电位是0.2V。
六氟磷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iPF6,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溶于低浓度甲醇、乙醇、丙酮、碳酸酯类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
然而,当六氟磷酸锂与某些电极材料作用时,可能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SEI膜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界面结构,它会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
SEI膜是由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和锂盐在电极表面反应形成的固体电解质。
在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提供了锂离子在电极和电解液之间传输的通道。
然而,SEI膜的形成也会影响电池的容量、内阻、自放电率等电化学性能。
对于六氟磷酸锂而言,其SEI膜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解液成分、电极材料、充放电状态等。
在不同的条件下,六氟磷酸锂的SEI膜的组成和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目前对于六氟磷酸锂的SEI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具体的组成和结构仍不完全清楚。
总的来说,六氟磷酸锂的SEI膜电位是0.2V左右。
然而,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值,具体的电位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六氟磷酸锂的SEI膜的性质和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sei膜无极组分氧化锂
SEI膜无极组分氧化锂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之间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中的无极组分。
SEI膜的主要成分包括Li2CO3、LiOH、Li2O2等,其中无极组分氧化锂(Li2O)是SEI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进行迁移和嵌入,同时也会在正负极表面形成SEI膜。
SEI膜可以保护正负极材料免受电解液的腐蚀和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
无极组分氧化锂在SEI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无极组分氧化锂可以提供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电子,使得SEI膜中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
其次,无极组分氧化锂还可以调节SEI膜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因此,研究SEI膜无极组分氧化锂的组成和性质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隔离的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的接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
高性能的隔膜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离子导电性、较低的电子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强度、抗针刺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内阻。
在离子导电性方面,一种常用材料是聚合物,如聚丙烯膜。
然而,聚丙烯膜存在着电解液渗漏的问题,会导致电池的短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聚丙烯膜的孔径和微观结构来降低电解液的渗漏。
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作为隔膜的替代品,如陶瓷材料和液体电解质。
陶瓷隔膜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优良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电子导电性较高,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复合材料制备隔膜,如陶瓷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膜。
这种隔膜兼具聚合物和陶瓷的优点,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和较高的离子导电性。
此外,液体电解质也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
液体电解质通过浸渍到隔膜中,形成固态-液态结构,既能实现离子的传导,又能阻挡电池内部的短路。
但液体电解质隔膜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影响。
在目前的研究中,隔膜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改良、结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
材料改良包括合成新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结构优化主要通过调整孔隙结构、厚度和形状,来实现电解液的均匀分布和减少内阻。
功能化设计则是将隔膜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实现多种功能,如自修复、阻燃和柔性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离子导电性、降低电子导电性、改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的进一步改良、结构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的实现,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sei对锂金属的均匀沉积
sei对锂金属的均匀沉积
锂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锂金属极容易出现不均匀沉积的问题,导致电池的性能不稳定,甚至发生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锂金属的均匀沉积成为了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当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技术,通过形成稳定的SEI膜来控制锂金属的沉积过程。
SEI膜是由电解液中的溶剂和盐形成的一层薄膜,可以防止锂离子和电解质发生反应,防止锂枝晶的形成,并且具有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调控电解液中的成分、添加添加剂等方法,不断改进SEI技术,以实现更好的控制锂金属沉积的效果。
例如,研究者发现添加氟化物、硫酰化合物等添加剂可以提高SEI膜的稳定性,防止SEI膜的破裂和失效;同时,调整电解质中的溶剂成分,可以影响SEI膜的厚度和形态,从而影响锂金属的沉积行为。
总的来说,SEI技术可以帮助控制锂金属的沉积过程,提高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研究者们将继续探索新的SEI技术,以实现更好的锂金属沉积控制效果,并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
- 1 -。
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研究
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研究1.引言1.1 概述调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微观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装置中,SEI膜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止电解质中的活性物质与电极发生不可逆的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长时间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会导致SEI膜的不断生长和失活,使得其电化学性能逐渐下降。
因此,了解和控制SEI膜的微观机制对于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提高储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并深入研究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介绍SEI膜的组成和形成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释其保护作用。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SEI膜中活性物质的输运机制和电化学反应过程,揭示其对SEI膜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运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探索SEI 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同时,我们将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调控策略对SEI膜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优化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揭示SEI膜的微观机制及其与电池性能的关系,为实现高性能储能装置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其他领域的固体界面调控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SEI膜的稳定性和界面反应动力学,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依次介绍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研究的不同方面。
首先,我们会在引言部分对调控SEI膜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该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
随后,我们将逐一介绍调控SEI膜微观机制的两个主要方面。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1,并介绍该机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介绍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2,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探讨本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讨论调控SEI膜的微观机制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SEI膜的研究概况
摘
要: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面的“ 固体 电 解 质 界 面 膜 ” ( S E I 膜 )的成 膜 机 理 及 研 究 概 况 , 并分析了 电
解液 、 温度和电流密度对 S E I 膜形成过程的影响 ; 在此基础上 , 对 S E I 膜 的改 性 ( 主 要 包 括 电极 材 料 的改 性 和 添 加 电 解液添加剂 ) 进 行 了分 析 , 认为 S E I 膜 的研 究 将 对 电极 材 料 和 电解 液 添 加 剂 的改 进 研 究 产生 重 要 影 响 。
L i Mn 2 0 等) 、 碳 负极材 料 ( 如石墨 等 ) 和电解 液组成
在锂离 子 电池充 放 电过 程 中 .电极 材料 与 电解 液在 固液相 界 面上发 生反应 .形 成一层 覆盖 于 电极材 料
t r o d e ma t e r i a l o f l i t h i u m i o n b a t t e r i e s w e r e s u mma i r z e d . h e T e f f e c t s o f e l e c t r o l y t e .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c u r r e n t d e n s i t y o n t h e e s —
无 机 盐 工 业
5 6
I N0RGANI C CHEMI CALS I NDUS TRY
第4 5卷 第 1 0期
2 0 1 3年 1 O月
锂 离子 电池 电极 材 料 S E I 膜 的研 究概
王 坤, 赵 洪, 刘大凡 , 安 峰, 张 珥。 张 晓 行
( 中海 油 天 津 化 工 研究 设 计 院 , 天津 3 0 0 1 3 1 )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sei膜化成工艺及荷电状态估计研究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sei膜化成工艺及荷电状态估计研究一、锂离子电池的“内心世界”——硅负极和SEI膜的秘密大家可能听说过锂离子电池,对吧?那些在我们手机、笔记本、甚至电动汽车里“默默奉献”的小伙伴们。
它们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在结构。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但又被人忽视的角色:硅负极和SEI膜。
嗯,说到硅负极,可能很多人就开始打哈欠了,但如果你知道它对电池的重要性,保证你会睁大眼睛,嘴巴都合不拢。
硅作为负极材料的优势,简直比“酒香不怕巷子深”还要出色。
它的理论比容量比传统的石墨负极要高得多,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能。
听到这,你可能会想,“哇,这不是一箭双雕吗?”没错,这就像是给电池装上了“加速器”,容量大了,续航自然也就跟着提升。
但是,问题来了,硅的“脾气”不太好,它在充放电过程中会膨胀收缩,就像“胖子瘦子”一样,反复折腾对电池的寿命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科学家们就得想办法让硅负极“听话”。
这时,SEI膜就像是电池的“保护伞”登场了。
SEI膜,是个有点拗口的名字,但它的作用可是极其关键的。
它的任务就是保护负极,防止硅膨胀,减少电池的老化。
它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忠诚的保镖,帮助电池稳定工作。
想象一下,如果电池没有这层膜,负极就会像没了安全带的赛车,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电池寿命自然大打折扣。
二、硅负极的“脾气”与SEI膜的“调解”硅负极和SEI膜的关系,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矛盾夫妻”的故事。
硅负极作为电池的“脾气火爆者”,它一旦膨胀,就会让电池的性能大打折扣。
而SEI膜,作为“稳重的丈夫”或者“贤惠的妻子”,就得负责安抚这颗躁动的心,确保硅的膨胀不会太严重。
就像家庭关系一样,过度膨胀的硅就像家庭中的小风暴,而SEI膜则是电池稳定的“心灵导师”,使得这种膨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SEI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
比如说,如果SEI膜太薄或者太不稳定,它就没法很好地保护负极,那电池的性能就会迅速下降,甚至导致故障。
阴离子调控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助力高效锂金属负极
阴离子调控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助力高效锂金属负极1.引言1.1 概述概述:锂金属负极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简称SEI)膜,导致锂金属负极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下降,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为了提高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近年来在SEI膜研究领域中,阴离子调控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阴离子在SEI膜中的质量转移和电荷转移过程对锂离子在SEI膜中的扩散速率和循环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控阴离子的存在和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锂离子的转移动力学,提高锂金属负极的性能并延长电池的寿命。
本文旨在综述阴离子调控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阴离子调控机制对锂金属负极性能的影响。
首先,将介绍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机制,包括扩散过程和界面反应过程。
然后,将详细探讨各种阴离子对锂离子转移动力学的调控效应,包括阴离子种类、浓度、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对阴离子调控锂离子转移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锂金属负极的性能优化和锂金属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同时,对阴离子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拓宽人们对电池界面反应的认识,并为设计和合成新型SEI膜材料提供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主题的概述,简要介绍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及其面临的挑战。
同时,还将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锂离子在SEI膜中的转移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目前所提出的机制和理论。
重点关注阴离子在调控锂离子转移动力学中的作用,以及采用不同方法实现优化锂金属负极性能的相关研究。
锂离子电池SEI膜发展综述
锂离子电池SEI膜发展综述
母英迪;薛佳宸;王海;郭盼龙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4(51)5
【摘要】锂离子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在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述了锂离子电池SEI膜的生长与退化过程,并总结了SEI膜的主要组成。
针对SEI膜的改进和优化,重点介绍了目前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方面对SEI膜进行改性的方法。
最后,指出对正极材料的改性和对成膜添加剂的进一步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总页数】3页(P50-51)
【作者】母英迪;薛佳宸;王海;郭盼龙
【作者单位】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双击式热裂解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用于锂离子电池阳极SEI膜成分分析研究
2.锂离子电池中SEI膜的研究进展
3.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及化成工艺影响
4.锂离子电池电解液SEI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5.石墨负极界面SEI膜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梁大宇;包婷婷;高田慧;张健【摘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指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解液被氧化还原分解并沉积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具有离子导通、电子绝缘特性的SEI膜是锂离子电池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保障条件,对其容量、倍率、循环、安全性能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SEI膜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且表征测试的难度极大,当前对SEI膜的特性认识仍然停留在实验观察和模型猜想的阶段,需要对SEI膜的定量分析和可控优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综述了SEI膜的形成过程机理、影响因素、研究思路及其现状,并对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展望如下:研究新型正极材料表面SEI膜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探索功能电解液的配方优化,研究新型溶剂、锂盐或添加剂的成膜机理及作用;采用原位分析或理论计算的方法深入研究SEI膜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探索有效的人工SEI膜构建方法并实现SEI膜结构的可控优化.【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8(007)003【总页数】6页(P418-423)【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成膜机理;电解液【作者】梁大宇;包婷婷;高田慧;张健【作者单位】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安徽合肥230011;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安徽合肥230011;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安徽合肥230011;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安徽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锂离子电池在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以及储能电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国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和应对当前全球严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1-4]。
目前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集中在提高能量密度、倍率和功率性能、循环性能、安全性能以及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等方面,然而在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几乎所有研究领域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对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分析与讨论。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而在锂离子电池中,隔膜作为关键的组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为未来隔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随后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聚烯烃隔膜、无机隔膜、复合隔膜等多种类型的隔膜材料。
本文还重点探讨了隔膜材料的改性方法和技术,如表面涂覆、掺杂、纳米结构设计等,以提高隔膜的离子传导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关键性能。
本文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与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电池内部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
根据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
聚烯烃隔膜,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隔膜材料。
这类隔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较低,且在高温下易发生热收缩,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改善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陶瓷涂覆隔膜。
通过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一层陶瓷材料(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可以有效提高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并增强其高温稳定性。
陶瓷涂覆隔膜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无机隔膜,如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这类隔膜在高温下不易发生热收缩,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锂电池芯sei膜参数提取及充电技术研究
摘要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充电倍率大、安全性好等优点,在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锂电池在化成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对锂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而由于充放电方式的不同导致形成的SEI膜形态及电气特性存在很大差异。
采用传统的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简称CC-CV)时,化成过程中容易形成厚且不致密的SEI膜,导致在化成过程及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存在很大容量损失,同时CC-CV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较长,这些问题妨碍了锂电池的推广应用。
针对CC-CV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研究锂电池内部SEI膜形成机制基础上,建立了SEI膜电化学模型,为获取充电时间短且SEI膜更优的充电方式,本文对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充电方式及基于粒子群和模糊控制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为:(1)通过分析化成过程中SEI膜形成机制,建立了SEI 膜电化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在此模型基础上获取了SEI膜相关电气参数,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2)从锂电池电化学模型出发,采用动态规划算法,以SEI膜性能为衡量标准,获取了理想最优充电方式;(3)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环境,主要包括软件部分的搭建,并采用粒子群及模糊控制算法得出了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改变粒子群算法惯性权重的变化使实验次数缩短了50%。
最后本文将实验得到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与动态规划最优充电方式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的正确性,然后通过充放电实验将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与传统CC-CV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比CC-CV充电方式时间缩短了17.8%,相比CC-CV容量损失及SEI膜厚度较小,且通过循环充放电测试,发现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比CC-CV循环性能更加优异。
关键字:锂电池,SEI膜,电化学模型,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ABSTRACTAs a new energy battery, lithium ion batteries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open circuit voltage, high energy density, high charging rate and good safety ,have been applied in electric driven vehicles.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film) form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lithium batteries is cruci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ies. However, different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trategies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f SEI film’s morphology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traditional constant-current and constant-voltage charging method (CC-CV), SEI film is thicker and not compact, resulting large capacity loss and longer charging tim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attery. These problems hinde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ion battery.To deal with problems of CC-CV, the SEI electrochem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The optimal charging mode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and the optimal 5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ode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nd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have been studied for shorter charge tim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film.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A SEI electrochem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simplified and SEI membrane electric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film . MATLAB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model; (2)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and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battery model, the ideal optimum charging curve was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 of SEI film; (3)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was built, mainly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ware part. The optimal 5 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ode was obtained through PSO. By analyzing results and changing the weight of PSO,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was shortened by 50%.Fin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ptimal 5 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ethod and the optimal charging mode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was carried out ,then the optimal 5 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ethod was validated. Through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est, the optimal 5 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C-CV. The charging time was shortened by17.8% ,and capacity loss and the thickness of film was smaller compared with the CC-CV. The optimal 5 phas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ode is better than the CC-CV for cycling performance through cycling test.Keywords:lithium ion battery, SEI film, electrochemical model, five-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method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SEI膜研究方法现状 (2)1.2.2 锂电池模型参数提取研究现状 (5)1.2.3 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6)1.3 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7)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8)第二章锂电池SEI膜参数提取 (9)2.1 锂电池SEI膜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9)2.1.1 SEI膜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9)2.1.2 SEI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11)2.2 锂电池SEI膜电化学模型 (12)2.2.1 锂电池P2D电化学模型 (13)2.2.2 SEI膜经典电化学模型 (14)2.2.3 SEI膜简化电化学模型 (15)2.3 SEI膜电气参数获取 (17)2.3.1 SEI膜模型参数分析 (17)2.3.2 SEI膜电气参数获取 (19)2.4 SEI膜简化电化学模型仿真及分析 (20)2.5 本章小结 (21)第三章基于模糊控制及粒子群算法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设计 (23)3.1 锂电池单粒子SP电化学模型 (23)3.1.1 锂电池SP电化学模型 (23)3.1.2 锂电池SP电化学模型仿真 (24)3.2 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SEI膜充电方式 (25)3.2.1 动态规划方法概述 (25)3.2.2 动态规划模型建立 (26)3.2.3 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SEI膜充电方式仿真 (27)3.3 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分析 (28)3.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5阶段恒流充电各阶段电流优化 (29)3.4.1 原始粒子群算法及其原理 (29)3.4.2 标准粒子群算法 (30)3.4.3 粒子群算法实现SEI膜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 (31)3.5 粒子群各粒子适应值的计算 (32)3.5.1 模糊控制原理 (32)3.5.2 用于计算粒子群各个粒子适应值的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34)3.6 本章小结 (37)第四章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实验 (38)4.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实验方案 (38)4.1.1 实验总体方案设计 (38)4.1.2 锂电池化成检测设备软件数据流图 (38)4.1.3 化成上位机软件架构 (39)4.2 软件实验平台搭建 (40)4.2.1 化成流程编辑软件搭建 (40)4.2.2 锂电池化成控制软件环境搭建 (41)4.3 基于锂电池化成检测设备的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实验 (42)4.3.1 实验初始值及终止条件设置 (43)4.3.2 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实验 (45)4.3.3 实验结果分析 (47)4.4 加快收敛速度的粒子群算法 (49)4.4.1 惯性权重对粒子群收敛性影响 (49)4.4.2 加快收敛速度的粒子群算法实验 (51)4.4.3 实验结果分析 (53)4.5 本章小结 (55)第五章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分析 (56)5.1 充电电压、电流曲线分析 (56)5.1.1 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方式与动态规划最优SEI膜充电方式对比 (56)5.1.2 CC-CV与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时间 (57)5.2 CC-CV与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对锂电池性能影响 (59)5.2.1 CC-CV与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对SEI膜的影响 (59)5.2.2 CC-CV与最优5阶段恒流充电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60)5.3 本章小结 (62)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3)6.1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63)6.2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63)致谢 (65)参考文献 (66)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最后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锂离子电池SEI成膜添加剂的研究
K ywo d :L — o at r S l l toy e n e f c/ tr h s S I ; i fr n d i v s q a t m e r s i inb t y; oi e cr l tra e ne p a e( E ) F l o miga dt e ; u n u e d e ti i m- i
2 1 年第 4期 00 ( 总第 7 O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u n l f a g h uNo ma ie st ( tS i) o r a n z o r l o Zh Un v r i Na . c. y
No 4 2 1 . . 0 0年
Ge e a . 0 nrl N0 7
Ab ta t sr c:De eo me t o u ly n f ce t s l ee toye n e fc / t r a e ( )f m-o mig v lp n f q ai a d e in oi lcr lt itra ei e ph s SEI i f r n t i d n l
a d t e n e o o c a d e ce ta pr a h f r l h u i n b te ist mpr v e f r n e On t e b sso d ii si a c n mi n f i n p o c o t i m o a t re o i v s i i o e p ro ma c . h a i f t e me h n s o EIfl —o mi g, t e p r o m a c f a d tv s i c u i g r d c i n t p .r a t n t p n h c a i m f S m f r n i h e f r n e o d iie , n l d n e u t —y e e c i -y e a d o o mo i e -y e a d tv s a e a a y e n v l a e n t i a e Th p l a i n o h o e i a a c lto df d t p d i e r n lz d a d e au td i h s p p  ̄ i i e a p i t f t e r tc l c l u a i n c o me h d o S f m- o m i g a d t e i r v e d Th n w wa o “ h o e i a d sg - t ra to s n EI i l f r n d ii s s e iwe . v e e y f t e r tc l e i n ma e il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
第7卷第3期 2018年5月储能科学与技术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7 N o.3May2018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梁大宇,包婷婷,高田慧,张健(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安徽合肥230011)摘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指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解液被氧化还原分解并沉积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
具有离子导通、电子绝緣特性的S E I膜是锂离子电池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保障条件,对其容量、倍率、循环、安全性能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S E I膜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且表征测试的难度极大,当前对S E I膜的特性认识仍然停留在实验观察和模型猜想的阶段,需要对S E I膜的定量分析和可控优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本文综述了 S E I膜的形成过程机理、影响因素、研究思路及其现状,并对未来潜在的 研究方向展望如下:研究新型正极材料表面S E I膜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探索功能电解液的配方优化,研究新 型溶剂、锂盐或添加剂的成膜机理及作用;采用原位分析或理论计算的方法深入研究S E I膜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探索有效的人工SEI膜构建方法并实现SEI膜结构的可控优化。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成膜机理;电解液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59中图分类号:TM 9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4239 (2018) 03-0418-06 Research progres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SE I)LIANG Dayu, BAO Tingting,GAO Tianhui,ZHANG Man(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Hefei Guoxuan High-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Hefei 230011, Anhui, China)Abstract:The lithium ion battery 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is a thin-layer film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electrodes due to redox decomposition of electrolyte in the initial charging process.SEI film with high ionic conduction and electrical resistance is quite necessary for the long-term usag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has a crucial impact on their capacity,rate,cycling and safety performances.However,because of its complex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great difficulties in making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only a superficial knowledge of SEI derive from som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r model hypothesis,th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ntrollabl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re still need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mation process,the influence factors,some research ideas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EI film.In addition,som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of SEI have been presented,including investig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ole of SEI on the surface of cathode materials,optimizing the electrolyte formulas through solvents,lithium salts and additives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more stable SEI films,adopting advanced in-situ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chemical composition,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SEI,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to construct artificial SEI film and realize controllabl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Key words:lithium ion battery;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formation mechanism;electrolyte锂离子电池在纯电动汽车(E V)、混合动力电用,已经成为各国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和应对当前 动汽车(HEV)以及储能电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全球严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_4]。
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聚焦离子束
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聚焦离子束锂离子电池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超级明星,真的是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甚至电动汽车,没了它,生活就得打个折扣,别说充电了,连玩游戏都得靠电源线了。
不过,这里有个小秘密,大家可能不知道,锂离子电池里的负极材料可是个千千万万的小世界,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SEI膜。
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它是固态电解质界的一位“隐形斗士”,保护着电池的健康。
想象一下,就像一个无形的护盾,默默守护着里面的电池材料,不让外面的坏家伙来捣乱。
这SEI膜是怎么来的呢?嘿,它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就像一场化学派对,正负离子们互相舞动,最终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
这个膜不仅防止了电解液的进一步分解,还能让锂离子自由进出,就像一个门卫,进出自如,但不让坏人混进来。
这可太重要了,假如没有它,锂离子电池早就像风筝一样,飞不高就得下来了。
说到SEI膜的形成过程,那可是个技术活儿。
研究人员用聚焦离子束这项黑科技来观察这一切。
想象一下,像个侦探一样,用高科技工具来揭开秘密。
这种聚焦离子束就像一个极其细致的显微镜,把电池的微观世界放大到极致。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能够一探究竟,看看SEI膜是如何在负极表面形成的,甚至还可以观察到不同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来改进电池的设计,确保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耐用。
哎,科技真是日新月异,有时候我都跟不上了。
聚焦离子束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科学研究,还能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真的是一举两得。
有了这样的技术,咱们的电池不仅充电快,放电也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可以说,它给了电池一双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可是,话说回来,SEI膜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时候它也会“出问题”。
例如,当电池长期处于高温或高电压环境时,SEI膜可能会发生老化,就像人一样,岁数大了,皮肤也开始松弛。
这样一来,电池的性能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SEI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
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膜的全称是“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最早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E. Peled详细研究并命名。
在液态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
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体却是Li+ 的优良导体,Li+ 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这层钝化膜被称为SEI膜。
负极材料石墨与电解液界面上通过界面反应能生成SEI膜,多种分析方法也证明SEI 膜确实存在,厚度约为100~120 nm ,其组成主要有各种无机成分如Li2CO3 、LiF、Li2O、LiOH 等和各种有机成分如ROCO2Li 、ROLi 、(ROCO2Li)2等。
SEI 膜的形成对电极材料的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SEI 膜的形成消耗了部分锂离子,使得首次充放电不可逆容量增加,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另一方面,SEI 膜具有有机溶剂不溶性,在有机电解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并且溶剂分子不能通过该层钝化膜,从而能有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深入研究SEI膜的形成机理、组成结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寻找改善SEI 膜性能的有效途径,一直都是世界电化学界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