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拾德镇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
1、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1.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官员主动性的调动 B.社会阶级矛盾的解决
C.君主集权制的形成 D.建立家国同构的政治
2.《礼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礼记·王制》中写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由此可见,先秦时期()
A、置民生问题于首位
B、注重粮食安全问题
C、提倡农业精耕细作
D、推崇勤俭治国原则
3.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4.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
B、儒学逐渐实现了世俗化
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
5.北宋在科场考试中,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多杂出老庄之书,且在思想、学术、文学及艺术上对各个流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反映出北宋()
A.正统儒学受到挑战 B.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C.理学在内容上发展 D.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6、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
B. 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
C. 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
D. 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
7.“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
A .明代文学题材内容广泛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 .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8、 表1史料
出处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
赵翼《陔余丛考》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
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胡我琨《钱通》表1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
B 、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 、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C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9.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
B .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
10、下表是直隶开平煤矿1890-1894年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 由此可知( )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清政府财政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C、开平煤矿起了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11. 近代中国沿江沿海地区是近代中国的精华地区,而内地则是落后地区。近代人才、资金纷纷流向精华地区,致使城乡分化更为严重,从而形成双元经济。以下关于双元经济出现主要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继续 B.列强入侵导致区域失衡
C.近代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 D.近代中国国内战争频繁
12、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
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D.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13.“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A.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B.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C.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D.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4、1938年7月1日,延安《解放》杂志全文刊出《论持久战》。发行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乃至平津。但该书多次遭到国民政府和各地军政当局的禁售和扣押,《解放》社
的出版物也难以在边区以外的地区流行。由此可见()
A、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国民党排斥持久作战的方针
C、国民政府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D、国共合作抗日尚未落到实处
15.下图是1954年初缪印堂所做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
的对话: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该漫
画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