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油气藏是地质学中重要的一种构造,也是地质勘探的重要目标。
油气藏发育的特征以及鉴定油气的构造环境,是判断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而流体包裹体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着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支持。
流体包裹体是油气藏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油气藏中的油气源、流体运移的指示物质和油气生成、混合、分离的决定因素。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流体包裹体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
其中,气体包裹体可以解释油气藏形成的构造环境,液体包裹体可以研究油气藏里形成构造演化,油气包裹体则可以理解油气成藏机制和油气勘探的运行路径。
首先,气体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鉴定油气藏的形成环境,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勘探工作。
据研究表明,气包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藏类型,油气藏中存在的油气源,以及油气藏中油气运移过程等等。
因此,利用气包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油气勘探的效率。
其次,液体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油气藏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
液包研究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藏的形成机制、构造演化期质量、油气源演化和扩散特征、油气藏中油气的混合和分离机理及其影响等。
因此,利用液包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油气藏开发的效率。
最后,油气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油气成藏机理和油气勘探的运行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
油气包裹体通过研究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成藏机理、油气勘探运行路径、油气藏扩散机理、油气藏对温度和压力的响应特征等。
因此,利用油气包裹体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果及结果。
综上所述,流体包裹体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数据支持,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并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因此,对流体包裹体更深入地研究,将对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和改善。
由于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流体包裹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作者:胡锦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摘 ;要:通过对包裹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判断石油勘测地区成岩或成藏作用的时间,进而更好的了解油气的运输规律,从而推测出石油勘查地区的岩层构造,为以后的石油开采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包裹体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和多变的形态,所以在利用包裹体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确定包裹体的体系均衡,而且必须要保证流体包裹体在形成包裹体之后是密封且等容的,如果说包裹体存在一定的缝隙或者说容量存在差异性的话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和压力产生的变化而造成包裹体的变形,甚至是爆炸,会对研究人员造成人身威胁,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就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包裹体现有的应用对包裹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希望能够对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包裹体;石油地质研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是流体运移过程中产生于矿物中的,流体被圈存于矿物之中,没有内外物质的交换,很好的保留了流体原始的物理性质,因而石油地质学者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研究领域,并逐步广泛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研究。
1 流体包裹体法原理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通常是借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油气运移充注时储层的古地温,根据古地温梯度进一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深度,再根据研究区的沉積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时间,进而确定自生矿物和油的充注时间。
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了油气成藏中古油气流体的相关证据,结果更准确,更直接,故被广泛采用。
2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来说,包裹体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
从效果上来讲,虽然说利用包裹体能够有效的推断出油气的成岩、成藏时期,但是由于包裹体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推断结果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
在包裹体应用的过程中,包裹体往往会因为地表温度、矿物结晶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自身特性的改变,而在这种包裹体本身就出现变化的条件下所测出的数据自然也就存在明显的误差。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作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奥陶系储集层的研究对于理解油气成藏机制、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活动的直接记录者,能够提供油气藏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本文首先对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接着,详细介绍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的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数据,探讨了油气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及其演化历史。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立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评价。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塔中奥陶系储集层地质概况塔中地区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油气富集区。
该地区的奥陶系储集层是塔里木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其发育和分布对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奥陶系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等。
这些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储集空间系统。
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和晶间孔等,其中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这些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分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以及流体活动等。
在地质历史上,塔中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奥陶系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了储集层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构造格局。
热液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流体来源和能量,促进了储集空间的溶蚀和扩大,同时也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摘
要 : 本文在 总结 国 内外 流体 包裹体 研 究的基 础上 ,介 绍 了流体 包裹体研 究中的三 个 关键 问题 : ( )捕 获时期 与宿 1
主 矿 物 的 生 长 时 期 的 关 系 ; ( )捕 获 时 ,流 体 相 是 否 均 一 ; ( )伸 长 对 均 一 温 度 的 影 响 。 并 且 进 一 步介 绍 了流 体 包裹 2 5
T,T l T l 2 d
图1 流体包 裹体在过热埋藏 中的假设相 图 ( b n e 1 .0 0 T i t a . 20 ) o
2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 成藏研 究中的应用 2 1评价热成熟史 . 镜质 体反射率作 为传统 的有机质 成熟度评价方法 ,被, 泛用于烃源岩 评价 ,但 是 由于不 同地质 条件和样本 的限制 , 镜 质体反射率可能不 能使用 。T b n o i 等 ( 0 0 2 0 )在前人热液
起温度 的升高 ,促使流 体包裹体 的伸 长,进而造成 均 …温
度升高 。 Tbn o i 等 ( 0 0 合 理 假 设 了 流 体 包 裹 体 在 过 热 埋 20 ) 藏 中 ,其 压 力 、 温 度 的变 化 , 说 明 了流 体 包 裹 体 在 过 热 伸
收稿 日期:2 1 — 8 2 0 0 0 — 8修 回 E期 :2 1 - 9 8 l 0 O 0 —1
流体包裹体作 为地质流体研 究的一种重要对 象,记录 了矿物 或裂缝 闭合 时,流体的古温度 、古压力 、古盐度及 成分等重 要原始信 息, 已在石油地质研 究领域得 到了广泛
的应 用 。 本 文 就 流 体 包 裹 体 研 究 的 关键 问题 及 其 在 油 气 成 藏 中 的进 展 作 了简 要 个应 用 : ( )评价 热成 熟史 ; ( )判别 油 气运移 通道 ; ( )成藏期 次划分 。 1 2 5 关键词 : 包裹体 ;油 气;成 藏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油气藏是地球的一种自然资源,它以原油和天然气的形式存在。
因此,探测油气藏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别是在那些难以进行实地检查的地方,是采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藏的研究通常借助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技术,包括分布式参数探测、地震地球物理勘探、反射波成像等。
然而,这些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例如无法准确表征油气藏的多维度空间结构,特别是不同尺度的气体和液体的层状和结构物。
流体包裹体(FIP)是一种新型技术,用于探测研究油气藏的特点和结构特征。
该技术基于通过非破坏性测量求解非线性模型,以了解流体包裹体如何表征油气藏的空间结构。
该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油气藏特征,并且可以根据每个流体包裹体的特性,推断出其中的流体类别,从而实现油气藏无损检测。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有效表征油气藏的层状和结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油气藏的空间结构,指导油气勘探和钻井工程。
从技术角度来看,FIP可以通过诸如矩阵和低秩矩阵分解等数学方法来求解,并可以做到准确地表征油气藏的特征,如体积横向扩散系数、体积垂向扩散系数、视频系数、水驱横向扩散系数等。
此外,FIP还可以使用视觉化分析工具,如三维建模、地球识别系统等来探测油气藏,从而更准确地表征油气藏的特征和结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FIP技术在油气藏表征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用于表征油气藏的各种特征。
例如,在拉萨盆地西部油气田,研究人员使用FIP技术,分析了油气藏的空间结构特征,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含油层系,有助于发展高效的油气勘探和钻井工程。
此外,在火炬盆地,研究人员使用FIP技术,分析了油气藏的特性,推断出油气藏的构造深度,指导了勘探和发展。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FIP技术可以弥补其他技术的不足,准确表征油气藏的特征和结构,为油气勘探和钻井提供有用的参考。
综上所述,FIP技术是当前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通过提取油气藏的特征和结构特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源的分布结构,引领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流体包裹体的发展已历经150余年。
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勘探中起到了不可获取的作用,受到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文章在前人对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和研究手段,重点阐述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运移和储集上的应用。
标签:流体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方法;应用自11世纪Abu Reyhan提出包裹体一词并对其进行定性描述后[1],许多专家、学者便开始对包裹体进行研究。
1858年,Sorby提出通过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从而获得成矿温度这一理论。
直到1933年,Newhuns用均一法测定矿物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至本世纪前十年(2001-2010),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和方法在国内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在矿床学、构造地质、油气地质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文章主要对近些年来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阐述。
1 概念与分类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明显的相边界的那一部分物质[2]。
流体包裹体可分为七种,包括纯液体包裹体(单项)、纯气体包裹体(单项)、液体包裹体(气液两相,液相占包裹体体积50%以上)、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气体占包裹体50%以上)、含子矿物包裹体(气液固三相)、含液体CO2包裹体(气相CO2、液相CO2、盐水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气相、液相和碳氢化合物)。
油气包裹体往往是有机质在埋藏演化、油气运移和储集过程中被包裹在烃源岩或储层内部的流体组分,除盐水溶液、液相、气相或其他非有机之外,全部或部分含有有机质,且形成后没有外来矿物进入或者自身矿物的溢出,能够为油气形成时的物化性质、运移和充注的时间、成藏期次等提供有力证据,是反应油气生-运-聚的直接标志。
油气包裹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有机包裹体(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
浅谈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期

255流体包裹体是和矿物相伴生的,成矿流体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中形成流体包裹体。
其中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性质、组份以及物化条件等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其能有效地研究烃类流体活动。
本文通过对传统地质学方法以及流体包裹体法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进行系统的论述与比较,突出利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来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时期这一方法的优越性。
1 流体包裹体分类油气盆地中的流体包裹体按不同分类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组成性质划分结果如表1。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划分方法,如可按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条件划分为均一体系和非均一体系捕获的包裹体;按照不同形成阶段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不同期次的流体包裹体。
2 传统地质学分析法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的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主要包括圈闭形成时间法、烃源岩主生烃期法以及油气藏饱和压力法等。
(1)圈闭形成时间法。
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后才成藏,因此,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圈闭的形成时间。
圈闭形成时间法是通过研究圈闭的发育历史,进而来间接估算油气成藏时间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只能得到油气成藏的最早时间,但不能确定具体的年代。
(2)烃源岩主生烃期法。
烃源岩生排烃之后油气才聚集成藏,烃源岩主生烃期法是通过研究主生烃期来估算油气成藏的时间。
烃源岩主要的生烃期的确定需要准确了解烃源岩以及盆地的一些信息,但这些地质资料往往无法全部获得。
另外,在叠合含油气盆地中,现今油藏的有效成藏时期与烃源岩的主生油期不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因素致使通过烃源岩排烃期确定油气成藏时期变得困难。
(3)油气藏饱和压力法。
油气聚集成藏时天然气在原油中呈饱和态溶解,在沉积和构造等相对稳定条件下油气藏的饱和压力基本保持不变且与地层压力相当。
由此,可根据油气藏的饱和压力推断油气藏形成时的埋深,从而换算出对应的地质时代,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对于叠合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在形成后经历构造抬升或有多期次的油气注人,这些使得油气藏最初形成时的饱和压力和相态发生改变。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年代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年代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由于包裹体测试技术的提高,有机包裹体已成为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流体包裹体作为地球化学的一种手段,已广泛用于矿床学等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包裹体在沉积学及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只有十几年的历史。
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在测定古地温、探讨油气演化及生油岩的评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1.2原理流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的缺陷或窝穴中的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储层中广泛分布,按其相态可分为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按其成分可以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
油气包裹体是油气在储集层中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被储集层的成岩矿物所包裹而形成的,储集层中的油气包裹体存在反映了在地质历史时期储集层油气充注事件。
伴随生烃盆地的演化,形成的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等不断地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演化特点可以确定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和油气的形成阶段。
在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烃类包裹体的荧光色不能作为区分期次的主要依据,因为许多情况下荧光色与包裹体形成过程的分异作用有关。
在实验室将气液包裹体置于冷热台上加热至气相消失,再恢复成均一液相时的温度称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以成岩矿物次序为基础,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冰融点测试,结合储集层的埋藏受热史,可确定流体包裹体形成时储集层受热的温度,以及相应的埋深和地质时代,从而判断油气充注的时间。
1.3具体实例说明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气藏为例,用流体包裹体进行油气成藏期次的研究。
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并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和冰融点测试,进行油气藏成藏期的分析。
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英南2井气藏多为气态烃包裹体,大部分存在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集中且接近现今井温,对比埋藏史得出:天然气是在近10Ma时一次性充注成藏。
英南2井是一个油气藏,在侏罗系、志留系和奥陶系共发现了59层累计厚度达451.5 m的油气显示,在侏罗系井段3624.80—3667.56 m不仅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而且获得了低产凝析油,但未钻遇任何烃源岩。
储层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2.4 确定成藏期次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进行包裹体研究的三个基本假设 (1)均一性: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包裹
体内物质为均匀相; (2)封闭性:包裹体形成后,不再有物质的
交换作用; (3)等容性:包裹体形成后,其体积不发生
变化
1.2 流体包裹体分类
按相态划分: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气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裹体
按成分划分:盐水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 按照成因分类:有原生、次生、假次生三种 。
纯液
气液
烃+水
原油-沥青
1.3 流体包裹体特点
(1)在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任一阶段,只要 沉积物发生结晶或重结晶、胶结(次生加大)或 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即可形成流体包裹体;
(2)流体包裹体不包括介质中的碎屑物质 (晶体、晶屑或岩屑等);
1.3 流体包裹体特点
(7)无论是在被包裹前或被包裹后,流体包 裹体与主矿物间几乎不发生物质的溶解、交换 或其它化学反应;
(8)现今所见流体包裹体的外壁就是主矿物 与包裹体的相界限。由于界限的存在,包裹体 与主矿物之间互为独立。
2 流体包裹体在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在油气成藏期次及充注史研究中, 流体包裹体方法的应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郝芳等;1996)
第三期油气注入发生在晚期方解石及自生石英、石英 胶结物沉淀期间。此期油气包裹体发育程度高,主要为 气液烃包裹体,其次为气烃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对较高, 位于120~160℃之间。表明此期是成熟-高成熟油气 的一个大规模运移期。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油气成藏是采油、天然气生产的重要源头,为能更有效地开发油气成藏,准确客观的研究流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层岩性特征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油气成藏的调查、评价仍基于传统的岩石物性分析,往往局限于表层矿物砂岩、立层油层等单一岩性进行研究分析,因此对多面性、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日新月异的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领域,流体包裹体技术(FMP)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质工具而发展起来,其基本原理是以包裹体为基本空间单位,利用放射性全景气体监测仪(FMC)在地层上进行衰减幅度的测量,采集到具有岩石学特征的显然物理信号,以对岩性进行细节分析。
目前,无论是在油层识别方面还是在厚度解释和油气成藏评价上,流体包裹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准确地反映岩性特征,为建立内圈闭及空间特征的地层模型提供依据,更可以对油气聚集层的构造特征及厚度层段位进行准确测定,为进一步修正地层模型提供有力参考,从而保证藏心位置的精确定位。
另外,在油层识别和厚度测算、油气藏开发潜力评价以及实施应力重叠裂缝和储层破坏等方面也大有裨益,有效表现了流体包裹体对油气藏研究的重要价值。
回顾近年来在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表现,可以说有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和科技部市场秩序管理司推出了依托流体包裹体技术的各类标准和规范,为大家深入了解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潜力、准确地预测油气藏的空间位置和密度分布及其开发潜力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的应用为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带来了重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概念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凸显。
流体包裹体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为油气藏的更多元化、更合理的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

油气测试分析报告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12月25日流体包裹体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摘要: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地质意义及其在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将从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示踪油气地质学1 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包裹体是成岩矿物结晶时所捕获的部分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相态、丰度、均一温度及盐度等地化指数, 能够反映不同成矿阶段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
作为一种新手段, 流体包裹体研究早已在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矿产的成矿作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成因模式的研究中, 以及指导找矿勘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十分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中。
油气的生成、演化、运移和聚集, 油气的圈闭和保存与地质历史中沉积物的成岩演化和地壳的构造变动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这些石油地质问题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课题。
一些具有远见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 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根据成因 , 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
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 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
目前 ,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 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 , 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
流体包裹体在塔中40油田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塔中40油田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杨威;杨栓荣;李新生;李宇平;张丽娟;高哲荣【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2(023)004【摘要】石炭系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塔中40油田的储集层,在成藏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分为88.6~100.73℃和122.1~144.7℃二个区间,它们可能反映了油藏形成的不同时间和深度,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成藏期.根据该区储集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源岩的演化史推测,第一成藏期发生在侏罗纪,由于后来的构造运动,油藏几乎全部被破坏;第二成藏期发生在第三纪,并保存到现今.在荧光薄片中,发现一些石英次生加大边与石英颗粒之间有油质沥青存在,这可能是在第一成藏期形成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认为,二次成藏的时间和深度与运用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研究油藏所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当,说明利用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研究油藏成藏期次是可行的,结论是正确的.【总页数】2页(P338-339)【作者】杨威;杨栓荣;李新生;李宇平;张丽娟;高哲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1【相关文献】1.包裹体在塔中16油田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玉城2.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松南气田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曼丽;徐文;黄兰;张美华3.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埕岛油田东斜坡带油气藏成藏期次与时间 [J], 刘中云;曾庆辉;肖贤明4.平南油田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J], 李月;颜世永;宋召军;唐在秋5.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为例[J], 高先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流体包裹体探讨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

运用流体包裹体探讨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摘要: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中广泛分布,它是封存于矿物晶穴或裂隙中的原始流体,是流体运移聚集过程的原始记录。
流体包裹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因后期油气继承性活动的叠加改造而消失,在这些保存至今的形成于油气生、运、聚、散各阶段的原始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油气成藏信息,对成矿流体的运移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示踪作用,成为追踪盆地流体活动的有利工具,近年来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文章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方法确定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流体包裹体是指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本文以苏里格地区为例探讨18口井中的本溪组—石河子组盒八段致密砂岩储层中采集了6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透光和荧光观察,为了使样品在平面和垂向上均匀分布,挑选了采自太原组—山西组的35块样品进行成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测量,进一步划分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期次,并结合埋藏史确定其成藏时期。
1 流体包裹体的一般分类1.1 流体包裹体成因分类成因分类是按同一矿物中包裹体形成先后及其与母液的成因联系而划分的。
1.2 流体包裹体成份分类根据常温下包裹体的成份和相态的差异,将与成岩作用有关的包裹体划分为3类:①盐水溶液包裹体;②烃类包裹体;③CO2包裹体。
2 探讨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关于流体包裹体特征的描述对探讨本区流体性质及其成因十分重要,所探讨的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主要是石英次生加大边、石英颗粒微裂隙及石英颗粒碎屑,胶结物绝大多数是绿泥石,其不发育包裹体,在方解石交接物中可见少量的包裹体。
绝大部分群体包裹体具定向排列的特点,这种定向排列由微裂隙和裂缝造成;部分呈面状、孤立状分布的包裹体个体较大,一般认为是继承性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常规特征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3、古大气和古水成分的推断: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进 行分析
1、形态和大小:该地层中的流体包裹体以球形和椭圆形为主,大小从几微 米到几毫米不等。
2、温度和压力: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温度进行测定,发现其形成时的温度 为150-200°C,压力为10-15kbar。
3、化学成分: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形成时的古 大气中CO2含量较高,而古水中含有大量的Ca、Mg离子。
包裹体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古生物活动以及岩浆热液过程。
应用场景
在油气成藏期研究中,流体包裹体具有以下应用场景:
1、油气成藏期预测: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形态,可以推断出古流 体性质和古环境变化,从而预测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2、烃源岩评价: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有关烃源岩成熟度和演化程度的直接 信息,有助于评估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流体包裹体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深入,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流体包裹体研究,提高其定性和定量能 力。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值得:
1、完善流体包裹体采样和分析技术:提高采样的精度和效率,以及开发更 准确、更快速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流体包裹体的数据。
4、拓展流体包裹体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将有助于 提高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整体水平,促进全球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
感谢观看
3、油气勘探开发: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可以为寻找有 利勘探区域、制定开发方案和评估油气资源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在地球科学领域,流体包裹体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流体包裹体是指被困 在岩石或矿物中的古地下水或油气分子。这些分子被封存在岩石或矿物的微小裂 隙或孔隙中,记录了地球历史中的气候、环境和生物信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 进步,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4-02-17作者简介:马安来(1969-),男,副教授,现为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从事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文章编号:1009 0207(2004)02 0001-04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马安来1,2,金之钧1,张大江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2.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102;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含油包裹体丰度GOI 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冰点可以确定地层水的演化及确定油藏储量。
此外流体包裹体还可以确定油气藏的演化程度、油气运移通道及盆地异常压力的研究中。
文中还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含油包裹体颗粒GOI;包裹体分子组成MCI;均一化温度;冰点;油气藏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流体包裹体是地质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两大类。
有机包裹体是气液包裹体的一种特殊类型,由有机的液体、气体和固体组成,液体如石油,气体如甲烷、乙烷等,固体如沥青。
B urruss[1]称这类包裹体为碳氢流体包裹体或烃包裹体。
研究表明,只要沉积物发生重结晶作用,就能在晶体中形成包裹体。
由于流体包裹体不仅记录了沉积成岩流体的成分、温度、压力等信息,同时也记录了盆地油气生成和演化信息,因而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1 GOI (grain with oil inclusions,GOI 值)及古油水界面的确定GOI 技术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CSRIO)石油资源部的专利技术,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
石油在运移进入砂体时,由于毛细管阻力不同,将优先流过最大的孔隙喉道。
如果没有阻止流动的屏障,毛细管阻力将把石油限制在最大的相互连通的网络中,仅有相当少量部分的孔隙暴露于石油中,研究表明经过运移路径的非均质孔隙介质的含油饱和度(S 0)很少超过1%~2%,仅有横切运移带的少数颗粒捕获油包裹体;如果石油柱压力高,则会克服毛细管阻力,使石油流入更小的孔隙喉道中,含油饱和度增加,在与稳定石油柱存在相一致的高含油饱和度的条件下(S 0为40%~90%),大多数孔隙将暴露于石油中,因而多数颗粒将会捕获油包裹体,即使现今岩石为水湿的或气饱和的,古石油柱也可以用流体包裹体中捕获的烃类加以确定。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马安来;金之钧;张大江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
【年(卷),期】2004(016)002
【摘要】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冰点可以确定地层水的演化及确定油藏储量.此外流体包装体还可以确定油气藏的演化程度、油气运移通道及盆地异常压力的研究中.文中还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马安来;金之钧;张大江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10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和油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J], 马安来;金之钧;张大江;张水昌
2.油藏地球化学在勘探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J], 李美俊;王铁冠
3.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J], 张铭杰;唐俊红;张同伟;吕宗刚;杨
荣生
4.油藏地球化学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与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枝焕;杨永才;李伟
5.地质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及其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J], 李素梅;王铁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

油气测试分析技术与应用作业:流体包裹体姓名:学号:老师:陈永进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上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10060913班摘要: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上的应用很广泛,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油气成藏期次、有机质的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以及在油气运移聚集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地质应用油气成藏示踪引言:在矿物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正在生长(或长成后)的矿物产生各种缺陷,介质在矿物继续生长过程中被圈闭于这些缺陷中而保留、保存下来。
这些独立的封闭体系就是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含有丰富的成岩成矿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形成条件与形成时代。
一.流体包裹体概念包裹体(inclusion)也简称为包体,原是矿物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指矿物中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并与宿主矿物具有相的界限的封闭系统。
包裹体的物质来源可以是与宿主矿物无关的外来物质或是相同于宿主矿物的成岩、成矿介质。
包裹体的成分多样,形状和大小各异,既有固相,也有液相和气相的,还有这三种相态的不同组合。
包裹体含有成岩成矿的“母液”,因此它是研究地质作用的珍贵样品,能较客观地反映地质历史的原貌。
油气包裹体是存在于储层并被捕获封闭于成岩自生矿物晶格缺陷或碎屑矿物成岩愈合裂隙中的显微流体样品主要成分有甲烷乙烷等各种烷烃芳香族化合物液体原油及沥青等有机质有时也含一定量的盐水溶液这种包裹体通常也称作烃流体包裹体或者有机包裹体。
按它与主矿物形成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按其含有物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岩浆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后者又可按气液比分为气相包裹体(气液比>50%)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50%);按相态数分为单相、两相和多相包裹体;按成分分为高盐度、低盐度、含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含有机质包裹体等。
二.形成机制一般认为油气运移充注过程只要发生成岩作用就会形成油气包裹体。
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

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自1984年Haszeldine等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流体包裹体在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以来,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在油气成藏等石油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石油、天然气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和热点之一,国际石油大公司Conoco、Amoco和Exxon Mobil公司等都是这一技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应用者。
本文以苏北盆地为例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论文首先提出适用于沉积盆地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类方案: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成因不同,结合包裹体的物理化学状态分为两大类:原生与次生流体包裹体;并指出区分原生、次生包裹体的八条原则;最后指出研究对象。
在此基础上,针对苏北盆地的特定性综合采用紫外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对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紫外荧光分析是识别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的一种新方法:盐水包裹体无荧光,烃类包裹体荧光随成熟度不同而变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油气多期(次)充注其光谱特征存在较大不同,CH2a/CH3a值越低,油气成熟度越高;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成岩流体的盐类型主要是NaCl,CaCl2型。
同时,颗粒荧光指数(GOI)分析表明:高邮凹陷阜宁组不同含油级别储层GOI差异较大,总体上可以GOI=6%来划分储层含油指标。
论文建立了储层流体包裹体PVT模拟方法,通过FIT软件模拟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烃类包裹体的油气组成。
从模拟结果来看,随着成熟度增加,总体上甲烷含量增大,符合油气演化规律。
论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势的概念剖析了高邮凹陷沙埝地区和富民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
结果显示,沙埝油田成藏期古流体势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富民油田成藏期流体势变剖面上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层内油气运移方向总体由南向北。
结合地层构造趋势及断层封堵性,推测出有利勘探区。
论文利用石英微裂隙中的流体包裹体面(FIP)特征分析了高邮凹陷构造活动期次,探讨了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沙 三段 为油 藏 ( s) 中部 为凝 析气 藏 ( s) 低 部 B6 、 Q6 、
烃类 包裹 体 证 明储 层 油 气 出现 运 移 充 注 。
收稿 日期 : 10 1 ; 2 2 12 改回 日期:0 24 5 0 2 10 1 基金项 目: 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 份有限公司项 目“ 口富油气凹陷大 油气 田勘探及综 合配套 技术研究 ” 歧 子项 目“ 口凹陷分层 系含油气 评价及 目标优选 ” 歧 (0 8 2 0 E一0 0 6 2) 作者简介 : 高勇 ( 96一) 男 , 17 , 工程师 ,0 4 20 年毕业 于长 江大学石油勘查 工程专业, 现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 。
间 以 及 油 气 藏 成 因的 控 制 因 素 , 为 研 究 区具 有 “ 期 充 注 、 油 后 气 , 异 聚 集 、 油低 气 ” 认 两 先 差 高 的 油 气 成 藏 模 式 ; 藏 分 布 序 列 受 生烃 演化 、 造 发 育 的 配 置 关 系控 制 ; 大 面 积 分 布 的 岩 性 油 构 受 圈闭控制 , 多期 砂 体 叠 置 , 异 聚 集是 油 气 藏 分 布 倒 置 的 主 要 原 因 。 差
§ 浦 蠢
D :0 3 6 /. sn 10 OI 1 . 9 9 jis . 0 6—6 3 . 0 2 0 . 0 5 5 2 1 . 4 01
筻1 9t 簟4 期 2 1 年8 0 2 月
流 体 包 裹 体 在 油 气 成 藏 研 究 中 的应 用
高 勇 , 牟智全 王永 凯 窦红坤 曾建宏 , , ,
主 ; 海斜 坡 沙一段 低 部位 bn4 bn3 1 区 以 滨 ih - isx 井 天然 气藏 为 主 , 台 阶部 位 以油藏 为 主 。 高
油气包裹体在确定油气成藏年代及期次中的应用

成 岩矿 物 中的流体 包裹体 是矿 物结 晶过程 中 因晶体生 长机制 、生 长速 度 、某些 组 分 的浓度 发生 变化或 受多 相 界 面相 互 作 用 等 因素 的影 响而 捕 获 晶体 缺 陷 中 的成 岩 成 矿 流
体 ,是保 存 至今 的成 岩成 矿 “ 始样 品 ” 。这些 “ 原 原始 样 品” 在 矿物 结 晶过 程 中与其 成岩 宿主矿 物是 同时形 成 的 ,并在 大多 数情况 下 ,不 因后 期油气 继承性 活 动 的叠加 改 造 而消 失 ,在这 些保 存 至今 的形 成 于 油气 生 、运 、聚 、散 各 阶段 的不 可 多得 的 “ 始样 原
品”中,含有丰富的油气成藏信息 。笔者运用储集层油气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结合
收稿 日期 :2 0 0 0 8— 7—1 3 作者 简介 :李 宏卫 ,男 ,1 8 9 1年 ,河 南确 山人 ,中 山大 学 地球 科 学 系 2 0 0 7级 矿
物学 岩石学 矿床 学 专 业 硕 士研 究 生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构 造 与找 矿 ,电子 邮 件 l i —
油气 包 裹体 在 确 定 油气 成 藏 年 代 及 期 次 中 的 应 用
李宏卫 ,曹建劲 ,李红 中,安燕飞 ,马 占武 ,于海涛 ,吕文超 ( 中山大学地球科 学 系,广州 50 7 ) 12 5
摘 要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藏地球化 学研究 中有着十分最要 的应用价值 ,而
油 气成 藏年代 和成 藏期 次的 确定是 油 气 系统研 究 中首要 的方 面 。本文在 宿 主矿 物的成 岩作 用和 包裹体特 征 分析 的基础 上 ,通过 与烃 类 包裹体 相 共 生的 气体一
地质研 究 的主要 对象 。
2 油气 包 裹体 的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流体包裹体特征
2.3 流体包裹体特征
上古生界砂岩自生矿物、石英加大 边及充填于石英碎屑粒间方解石中 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分四个阶段 (图3) :60~90℃, 90~120℃, 120~160℃, 160~200℃。
2.3 流体包裹体特征
由冷冻法测定包裹体的冰点温度(表2) ,根据Bodnar (1993)总结的盐 度--冰点关系表可得到气液两相包裹体流体体系的盐度值。
2.2 确定成岩序列
在整个成岩作用过程中,由于各阶段流体的 温度、压力和成分不同,胶结物与自生矿物的 类型和沉淀顺序不同,被其捕获的烃类包裹体 的特征明显不同。因此,胶结物与自生矿物形 成序次的确定是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 次的基础。显微镜下观察表明,研究区细砂岩 储层中胶结物和自生矿物的形成序次为:微细 晶方解石→石英、长石次生加大→晚期孔隙充 填方解石→自生石英 。
3 存在的问题
1 均一温度与捕获温度的关系 用均一温度计算成藏期次时,是以包裹体被捕
获时, 流体为单一的均质相态为前提假设, 然而 事实上捕获的包裹体中存在着相当数量非均相 捕获,许多测自非均相捕获流体包裹体的均一 温度值明显偏高, 大大影响了这一方法在油气 成藏期分析中的应用
3 存在的问题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的西北部(图1) ,北起伊盟 隆起,南至定边,西起西缘冲 断带,东临S51井,总面积约 6 ×104 km2。
2.1 采样
为了研究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与油气 形成演化关系,样品取自10口钻井,平面上采样 点尽可能覆盖研究区的范围,控制深度为 3460~3810m。砂岩选择具有较明显石英次 生加大边,自生碳酸盐及沿构造裂隙分布的有 机包裹体。
(2 ) 根据有机包裹体的类型(气态烃、液态烃包裹体)及其相对和 绝对丰度, 并与储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 确定油气充注期次。
(3 )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结合精细埋藏史恢复和热史分析, 确定不同期次油气注入的绝对时间。
2 流体包裹体在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王春连, 侯中健, 刘丽红
按成分划分:盐水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 按照成因分类:有原生、次生、假次生三种 。
纯液
气液
烃+水
原油-沥青
1.3 流体包裹体特点
(1)在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任一阶段,只要 沉积物发生结晶或重结晶、胶结(次生加大)或 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即可形成流体包裹体;
(2)流体包裹体不包括介质中的碎屑物质 (晶体、晶屑或岩屑等);
(3)流体包裹体的大小受限于矿物晶体的大 小,一般不超过0.01mm,大于1mm者罕见。 世界最大者7.2cm;
1.3 流体包裹体特点
(4)主矿物与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时间相近; (5)流体包裹体可单独或成群出现,现今仍
封存于矿物中; (6)流体包裹体为一封闭体系,在未发生强
烈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情况下,不发生物质交 换作用,也不发生体积变化;
1.3 流体包裹体特点
(7)无论是在被包裹前或被包裹后,流体包 裹体与主矿物间几乎不发生物质的溶解、交换 或其它化学反应;
(8)现今所见流体包裹体的外壁就是主矿物 与包裹体的相界限。由于界限的存在,包裹体 与主矿物之间互为独立。
2 流体包裹体在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在油气成藏期次及充注史研究中, 流体包裹体方法的应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郝芳等;1996)
2.4 确定成藏期次
根据储层成岩序次及油气包裹体的发育程度、 类型、特征研究表明,盒8段油气的注入至少可 分四期,其中第二、三期为主要成藏期。
2.4 确定成藏期次
第一期,油气注入发生在早期微细晶方解石胶结期间, 至石英次生加大之前。。该期主要发育少量气液两相 盐水包裹体,。油气包裹体发育程度较低,包裹体内均 为液烃,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均一温度低,小于90℃。 总体上,这一期次反映早期低成熟的重-稠油类型,运移 规模较小。
第二期油气注入发生在石英次生加大期间至晚期方解 石沉淀胶结之前,其主要证据为石英加大边的内-中-外 带及中-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均发育中期的油气包裹体。 该期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其次为液烃包裹体和 气烃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左右,发育程度 较高,反映深部成熟油气的大规模运移、储集。
2.4 确定成藏期次
2 包裹体延伸效应的影响 包裹体被捕获后, 在地层继续埋深过程中,新的
温度、压力环境极有可能导致包裹体发生延伸 效应, 使测得的均一温度偏高。
经历延伸效应后均一温 度分布变化模式
3 存在的问题
3 流体温度与地层温度的关系
3 存在的问题
如果没有对流随流热效应, 地层温度仅取决于地温梯 度, 流体包裹体被捕获时的温度为80 ℃ 。根据包裹体 均一温度(8 0℃ ) 、上图 所示的埋藏史和背景地温梯 度(3 0 ℃ /k m ) 计算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时间为10 Ma , 与实际形成时间一致。但如果流体活动引起热场叠加, 地层流体温度明显偏离背景值, 又如果包裹体形成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度为95 ℃ ( 高于背景值15 ℃ ) , 又通过压力校准 确定了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仍为95 ℃ , 那么根据这一温 度值、背景地温梯度和埋藏史计算的包裹体形成时间 将是5 M a , 明显小于包裹体的实际捕获时间。
储层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和过 程中的应用
汇报提纲
1 流体包裹体理论基础 2 流体包裹体在成藏期次和过程中的应用 3 存在的问题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流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 矿物晶格的缺陷或窝穴中的成矿流体。
主矿物 包裹体
相界线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概念要点: (1)时间: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 (2)空间:矿物晶格缺陷或空穴中 (3)物质来源:原始流体 (4)界定:被包裹物质 (5)关系:明显的相界线
(1) 根据不同期次包裹体中烃类的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 研 究油气充注期次及不同期次油气的来源和成熟度。成岩矿物中的 有机包裹体反映了矿物形成期油汽的组成。包裹体的油气处于封 闭状态, 不受分子扩散、密度差异等因素引起的组分均一化作用 的影响,是被封闭的古油气“ 样品”或“ 化石” , 因此, 不同期次 流体包裹体中油气的组成及其变化“ 记录了油气充注史。
第三期油气注入发生在晚期方解石及自生石英、石英 胶结物沉淀期间。此期油气包裹体发育程度高,主要为 气液烃包裹体,其次为气烃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对较高, 位于120~160℃之间。表明此期是成熟-高成熟油气 的一个大规模运移期。
第四期油气注入发生于石英加大边,该期包裹体数量极 少,明显晚于前三期次生加大。均一温度很高,有的可 达近200℃。这种特征的出现可能与后期构造运动有 关。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1.1 流体包裹体定义
进行包裹体研究的三个基本假设 (1)均一性: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包裹
体内物质为均匀相; (2)封闭性:包裹体形成后,不再有物质的
交换作用; (3)等容性:包裹体形成后,其体积不发生
变化
1.2 流体包裹体分类
按相态划分: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气液 包裹体
2.4 确定成藏期次
研究区盒8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分 为四个主峰区间: 70~ 80℃, 100~ 110℃, 130~ 150℃,160~170℃。其中 100~110℃, 130~150这两个温度区间 内的包裹体无论从丰度,还是从含烃百分 率来说,都是最主要的。将这四个温度区 间投影到储层埋藏史、古地温史上,可以 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的油气 成藏时间为四个时期:第一期发生在距今 219~209Ma (晚三叠世中期) ;第二期发 生在191~183Ma (早侏罗世中期) ;第三 期发生在145~130Ma (早白垩世早中 期) ; 第四期发生在122~115Ma (早白垩 世晚期) 。
2.3 流体包裹体特征
通过盐度与温度关系图示可看出,盐 度也可分出四个区段, 3~ 4. 5wt% , 4. 5~ 6. 5wt% , 6. 5~8wt% , 8~ 10wt%与其相对应四个温度区段为 60~90℃, 90~120℃, 120~160℃, 160~200℃。随着均一温度增高盐 度也相应增大。二叠系石英砂岩自生 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比较稳定,变化 不大。反映从成岩早期至成岩晚期, 随着埋藏深度加大,压力增加,温度、 盐度也逐渐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