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飞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文言文教学飞起来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整个高中阶段尤以高一文言文的教学最为关键,如果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学习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就高一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一些浅见,今天说出来大家探讨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衔接
高一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复习初中所学的内容,做好知识衔接工作。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亲近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学生熟悉的东西,学生会产生这些知识很简单,很容易掌握的感觉,而且觉得这老师很亲切,很了解他们。这样教学工作的进行自然就很轻松了。人教版必修1上的很多教学内容是初中见过的。比如词义方面,“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中的“遗”字的意思与初中课文《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相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字的意思与初中课文《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相同;“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中的“会”字的意思与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的相同。再如句式上,宾语前置句“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在初中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数量词置于所限制名词后,“今
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在初中课文《核舟记》中就出现过类似的。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适当的提起,不仅能复习学生初中所学,而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必须把初高中知识全面的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二、引导学生探究文言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古汉语词汇很多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源流,对于有代表性的词,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去探寻。比如“朝”字,它的本义是“早上”,因为古代君王召见大臣是在早上,于是有了“朝拜、朝见”,朝见国君的地方是“朝廷、朝堂”,国君穿的是朝服,一个朝代通常使用同一个朝廷,又有了“朝代”之意。拜见一般人同朝见国君有共通之处,故又引申为“拜见、拜访”。“朝”字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通过探究,学生不但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含义,而且学生由此及彼掌握古汉语词汇“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规律。再如“引”字,本义是开弓射箭,开弓使弓弦延长,因此引申为“延长、伸长”,开弓要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故又引申为无优点可言。其实不然,如我班的双差生谭维林同学,长期不能完成作业,一次,居然交上了尽最大努力书
写较工整的有二十来个字的作业本,我毫不吝啬地给了他八十分,且在班上表扬了他,从此,他天天交作业,且越发认真了。平时,班上两三个字迹潦草的同学还好意思不认真吗?从此,班上的作业有了质的飞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回顾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是的,没有完美的教育,但有着美丽的责任。为了这份美丽而神圣的职业,我会加倍努力,将班主任工作干得更完美!
“引导、带领”,开弓必须用手拉,又引申为“拉、拖”,开弓必须用一只手拿着弓,又引申为“拿着、举起”,开弓时要把弦和箭往后拉,又引申为“后退、退却”,拿别人的话作为论据,又有了“引用”之意。在高一教材中,“引”字多次出现,“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左右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传》)……通过对“引”字本义和引申义的探究,学生在学习这些句子时,很快就能联系上下文选择到合适的义项,掌握起来感觉很轻松。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类推,在学习课文《鸿门宴》时,学生通过注释知道“若入前为寿”中“若”字作“你”讲,“若属”是“你们这些人”的意思,我就问学生,“吾”指谁?学生都说是“我”的意
思,再问:那“吾属”呢?学生自然就推出了“我们这些人”。类似的还有由“今者”的含义推出“昔者”的含义等。在学习词类活用时,同样可以这样做。我们把《荆轲刺秦王》中的“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的词义和用法,和《鸿门宴》中的“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字的词义和用法放在一起,学生就会总结得出:名词放在谓语动词前,本身不是主语,那就只能是状语。
三、注意课本与生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联系
首先注意课本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学习了《荆轲刺秦王》中“就”的含义和用法,我让学生判断我们生活中“就职、就餐、就医、功成名就”等词语中“就”字的含义,学生非常有兴趣,才认识到原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保留着这样多的文言词汇。其次注意课本与影视作品的联系,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适当的联系影视作品,可以弥补语言文字表达不够直观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高一课本中就有一些文言作品拍成过影视作品,例如《荆轲刺秦王》、《项羽与刘邦》、《孔雀东南飞》等,我们不需要把这些全部放给学生看,而只需要适当的联系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学生对“夜缒而出”不好理解,我让他们联想所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画面,学生就知道了。有些古汉语词汇在影视作品中也很常见,适当的联系,有助于学生
加深印象,便于掌握。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一句中“敢”的含义和用法时,我让学生联系电视剧《西游记》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这样学生就很轻松的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而这篇课文中的句子“失起所与,不知”中“与”作“结交”讲的含义,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称呼朋友就是“相与”。这样的联系会让学生懂得“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都是可以学到语文知识的。最后学习文言文一定要适当的运用各种文学、历史资料。高中课本上有很多课文都是节选,学生不知前后,再加上时代久远,自然无法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作适当的补充。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时,我补充介绍了“战国四刺客”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的“任侠之风”,学生很感兴趣。在学习《鸿门宴》时,我补充介绍了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在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时,我讲了这件事:当看见秦始皇东巡时的盛大场面时,人群里的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之!”。联系比较,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二人的不同性格。这样的介绍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为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为弘扬国学作贡献。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
很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教学,是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太刻板:读课文,分析课文,探究重点字词、句式。老师讲,学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