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精)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精)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 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 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与土壤的物质组成密切相关
2.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 壤的骨骼。为植物提供矿物养分(钾、 磷、钙、镁等)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经微生物分 解能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同时放出 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土 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
生物与土壤
植 物 与 土 壤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2+H2O→C6H12O6+6O2↑
2.生物循环(下图中各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绿色植物 各级动物
环境
微生物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是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思考:植被的分布往往能反映出土壤的状况,请说 说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和坡向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水分和空气--存在土壤孔隙中,二 者的比例受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影 响土壤的性能,如果空气多而水分少, 则会造成养分、水分供应不足;如果水 分多,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 降,土壤缺氧。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岩石母岩
风 化
风化物
外力搬 运堆积
成土母质
气候与生物 长期作用
土壤
活动: 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 土 母 质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物 理 性 状 化 学 积、坡积物上的母质→土壤石块多
►洪积、冲积物上的母质→土壤有明显的分层
►基性岩母质→土壤铁、镁、钙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土壤硅、钠、钾含量高
(二)
气候与土壤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粒度 化学成分
质地 元素、养分
土 壤
(二)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水热状况
直接影响 理化性质 的过程和 强度 寒冷的气候,有机质积累;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机质趋 于减少。
间接影响
土壤形成 和发育
寒冷干燥的气候,风化壳薄; 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壳厚。
(三)生物与土壤
②某一要素的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 甚至整 体的变化;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还会对 其他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 : 两者的关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 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
(四)地形与土壤
海拔 坡度 土壤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 陡峭 平坦 坡向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薄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土壤深厚
阳坡 温度高、水分少
阴坡
温度低、水分多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 理环境的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 大气圈 、 水圈 、 土壤圈 、 生物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成的有机整体。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本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 ;
2.自然 地理环 境整体 性的表 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水分
太阳辐射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高纬、低 纬明显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中纬地区明显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低纬高山地 区明显
东西=经度变化方向=纬线方向 南北=纬度变化方向=经线方向
地理 纬度位置 热量 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然 带
一定宽度
陆地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2) 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 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 备的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将生物、大 气、水、土壤、岩石等 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 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 生物、地形等要素组成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地理要素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 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读

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 性状和成因。
• 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 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 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 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 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 状堆积物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耕 裸 风化作用 土 微生物 草本植物 耕作培育 始 熟 作 露 母 低等植物 土 木本植物 土 生土 熟土 肥土 土 岩 质 壤 壤 石 壤 成 原 成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课件PPT(必修 1)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 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 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 分缺乏,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 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 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 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 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 对?说明你的理由。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 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 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 土、江南丘陵红壤。 • 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 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 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 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 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 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 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 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成土母质
气候
地形
土壤
生物
人类活动
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 ②综合考虑,系统决策 ③可持续开发利用
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 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
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C、人均耕地减少 E、植被破坏 G、增产增收无望
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 D、燃料需求增加 F、需要更多劳动力 H、粮食短缺
人口增长 生产力低
①C ②D
③H ④G ⑤B
⑥F
垦辟新地
⑧A
E ⑦
土地退化
注:热带地区的土壤厚 度比寒带地区要薄。
(三) 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 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 量低于草
陡坡 地坡
度 平地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阳坡 形坡
向 阴坡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要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人类活动等
岩石
风 化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风化物
外力搬 运堆积
成土母质
气候与生物 长期作用
土壤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 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 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 外)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效课堂必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效课堂必备)

【学习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预习案】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圈、圈、圈、圈、圈、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

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和较多,含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较多,含和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和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和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带和带,导致土壤的和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条件和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的影响最为突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少数 生物 耐旱植物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活动:如果图中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 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填入图3—5方框中。
植被破坏
河流: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 植被破坏 地下水: 水量减少 水位下降
动物: 失去栖息地 物种减少
乔木发达的根系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 呈酸性,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以 下。原因是分布在 湿润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森林南部,微 生物活动旺盛,有 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
裸露 风化 成土 微生物 原始草本植物 成熟 岩石 作用 母质低等植物 土壤木本植物 土壤
活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CO2 光合作用
生物 循环 生物残体
水分养分
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阅读: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试从植被的条件 上分析: 为什么黑土和红 壤的有机质存在差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某一要素的改变,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西北内陆
我国西北内陆
大气

土壤
生物
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
干旱 大气
(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
——成熟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又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枯枝落叶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影响土壤的肥力。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一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相对增强,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例如,在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山体抬升,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河谷加深,地面坡度增大,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 成土母质与土壤。

-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例如,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⑪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⑫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⑬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的⑭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对⑮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⑲__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二者的关系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材料】教材图3-4“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高一上册地理第六章思维导读

高一上册地理第六章思维导读

高一上册地理第六章思维导读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什么是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举例:就好比我们人体,各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它们又相互配合。

比如心脏负责供血,肺部负责呼吸,它们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也是这样,共同维持着地球这个“大身体”的稳定。

(二)整体性的表现。

1. 各要素相互联系。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气候变干,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肥力也会受到影响。

案例分析: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植被以耐旱的荒漠和草原为主,土壤也比较贫瘠。

这就是气候这个要素影响了其他要素,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也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各要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森林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保持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分异规律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举例:在非洲大陆,从赤道向南北两极,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等自然带。

这就是因为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淀 积 层
淋 失
其 他 元 素

释石 放风

形 成
成 土 母 质

释养 放元


吸 植合 收 被作

有 机 物 质

分壤 解表

形 成 肥 力
草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
生植 类 物森

落叶



排泄特、分泌物、残体

动 物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微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2、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概念: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 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 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因 对土壤形 影响的表现 素 成的作用 气 直接和间 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候 接影响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
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减少;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有利于土壤中 有机质的积累,故有机质含量多。例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 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收获

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7、各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成土 母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人类Hale Waihona Puke 砍滥伐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地__形_____,②_生__物_____,③_气__候_____, ④___水_文____,⑤__土__壤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 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土壤: 肥力下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⑶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相__互__制__约__、__相__互__影__响_____ 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 好办法是_恢__复__植__被_______________。
3.生物与土壤
微生物分解得到 的有机质直接影 响土壤肥力的形 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光热好、水分差
阴坡
光热差、水分好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农业生产: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表现二: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境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如了何具理有解有每机个整地体?理 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一些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湖泊演化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陆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区域内各要素统一演化、整体协调。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二系、和自相然互地作理用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地形
气候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气候
水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下列自然现象是那两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二系、和自相然互地作理用要。素的相互作用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本节主要内容
地表形态 大气环境
问题导学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 气候基本要素: 气温和降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问题导学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 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 整体。
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何种方式相互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问题导学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问题导学
• 水也是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问题导学
4.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 定的影响。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气候
植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下列自然现象是那两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二系、和自相然互地作理用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问题导学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 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食物充足 水源充沛
存活率 上升
数量 增加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水循环和洋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问题导学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 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 机整体。
数量 减少
存活率 下降
食物减少 水源不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问题导学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区域内各要素统一演化、整体协调。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二系、和自相然互地作理用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问题导学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 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火山喷发
大气中 CO2增加
负反馈调节
溶解部分CO2 形成碳酸
水汽蒸发 增多
温室效应 增强
全球气候 变暖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碳酸与海水 中钙结合
碳酸钙在 海底沉淀
大气中 CO2减少
问题导学
• 自然地理各要素中哪个要素最容易受到人类活 动的干扰?
砍伐森林
植被减少
过度放牧
• 植被减少将引起其他要素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导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植被减少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植被减少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地表径流增加, 地下径流减少, 水土流失加重, 河流含沙量增加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 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 整体。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 的改变。
4.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 定的影响。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区域内各要素统一演化、整体协调。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二系、和自相然互地作理用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 的改变。
4.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 定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大气环流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整体。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光合作用减弱, 空气质量改变。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侵蚀作用增强 地表沟壑增加 趋于崎岖不平
土壤遭侵蚀、流失、 肥力下降,趋于贫 瘠化
整个自然环境退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问题导学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土壤: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 土壤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课堂作业
• 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哪个要素发生了变 化?
•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 对其他要素有何影响?
问题导学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① 图中包含哪几种地理要素? ②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③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 现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二)气候与土壤
(三)生物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水文
地貌(外力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题导学
• 区域内各要素统一演化、整体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