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 独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椅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队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 “连锁”: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

4.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第一章
1.基因: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

2.顺反子:编码单条多肽链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即转录单位。

3.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4.表观遗传学: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表化的遗传学研究。

5.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放在上不是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

6.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与mRNA的序列相对应。

内含子:基因中不编码的序列。

7.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8.DNA的转座: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9.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10.基因序列:指基因组里决定蛋白质(或RNA产物)的DNA序列。

11.非基因序列:是基因组中除基因以外的所有DNA序列,主要是两个基因之间的间插序列。

12.编码序列:指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13.非编码序列:指基因的内含子序列以及居间序列的总和。

14.单一序列:是基因组里只出现一次的DNA序列,又称非重复序列。

15.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几十次到几千次。

如rRNA基因、tRNA基因和某些蛋白质的基因。

16.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几百万次,一般是少于10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短片段。

如异染色质上的卫星DNA。

17.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形成一个基因家族。

18.多基因家族:多基因家族是一个基因组中功能相似、进化上同源的一组基因。

19.超基因家族: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基因家族或单拷贝基因总称。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20.N值悖理:生物基因数目同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
21.N值:生物中包含基因的总数目,称为N值。

22.C值悖理: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及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

23.基因是功能单位(决定性状),基因是突变单位(基因是突变的最小结构),交换单位(交换的最小结构)三位一体的组合。

第二章
1.DNA的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的两条互补链松散而分开成为单链,从而导致DNA 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
2.Tm值: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变性温度(82-95℃)。

3.DNA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以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4.退火:变性DNA在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此过程称为退火。

5.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遗传物质在间期细胞的存在形式,常呈网状不规则结构。

6.组蛋白: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
7.核小体:组成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和大约200个bp的DNA组成的直径约10 nm的球形小体。

8.非组蛋白:一组极不均一的在细胞内与DNA结合的组织特异蛋白质(15~100 kDa)。

大多为酸性蛋白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9.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着色浅的那部分染色质。

富含单拷贝DNA序列,有转录活性。

10.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聚状态,染料着色深的那部分染色质。

富含重复DNA序列、复制延迟,一般无转录活性。

11.DNA:DNA指脱氧核苷酸的高聚物,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第三章
1.操纵子:有原核生物中,由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排列而组成的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称为操纵子
第四章
1.细胞核遗传:由细胞核中的DNA决定的遗传现象。

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中的DNA决定的遗传现象。

3.内共生假说:真核细胞祖先是种吞噬细胞;线粒体祖先是种革兰氏阴性菌。

前者吞后者
4.细胞分化假说:原始的原核细胞质膜内陷包被DNA,然后再分化形成独立的细胞器。

第五章
1.基因丢失: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原生动物、线虫、昆虫等体细胞通过丢失某些基因而除去这些基因的活性。

2.基因扩增:某个或某些基因的拷贝数选择性增加的现象。

这种增加可以发生在细胞或组织内,也可以在体外(试管中)或在细胞或组织中。

这种增加一般与基因组的其他基因的增加不成比例。

3.基因重排:指某些基因片段改变原来存在顺序而重新排列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转录单位。

4.顺式作用元件:指DNA上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某些特定的调节序列,其活性仅影响与其自身处于同一DNA分子的基因。

这种DNA序列多位与基因旁侧或内含子中,不编码蛋白质。

5.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具有相对固定位置,且为转录起始所必需的序列元件。

6.增强子(enhancer):位于转录起始位点较远位置上,具有参与、激活和增强转录起始功能的序列元件。

增强子元件常常是组织特异性或短暂调节的靶位点。

7.应答元件:一组受共同调控的基因,各基因都有一个相同的序列元件,该元件是诱导型转录因子识别靶基因的位点,称为应答元件。

8.反式作用因子: 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顺式作用元件8~15bp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一组蛋白质,也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9.锌指结构:指含有一段保守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与该蛋白的辅基锌螫合而形成的环状结构,分为锌指、锌扭和锌簇结构;也有按照与锌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性质分为Cys2/Cys2和Cys2/His2指。

10.同源结构域:同源盒基因家族各基因间具有一相同的保守序列,称为同源结构域
11.碱性亮氨酸拉链:有些肽链C末端有一段30个氨基酸序列以α-螺旋构型出现的结构单元,每间隔6个氨基酸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能形成两性α-螺旋。

两个具有这种结构的因子接触后可借助侧链疏水性交错对插,形成稳定卷曲螺旋结构的二聚体。

12.螺旋-环-螺旋结构:含两个双性α-螺旋,每3~4个氨基酸含一个疏水性残基,中间为非螺旋环区,内含一个或多个能阻断螺旋的氨基酸残基。

13.5ˊ端加帽: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在转录后,在5ˊ端加上7-甲基鸟苷 (m7GPPPmNp-)。

意义:保护转录体mRNA不受5ˊ外切酶降解;增强mRNA的稳定性。

14. 3ˊ端加尾:转录后在mRNA在3ˊ末端加上50~200个腺苷酸,即poly(A)尾(成熟mRNA)。

意义:保护mRNA的完整性;有利于mRNA从细胞核向胞质的转运;促进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15.mRNA前体的剪接: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所转录出的mRNA前体在剪接酶作用下,有序删除每一个内含子并将外显子拼接起来,形成成熟的mRNA,这一过程即为剪接。

16.选择性剪接:一个外显子或内含子是否出现在成熟的mRNA中是可以选择的,这种剪接方式称为选择性剪接。

17.RNA编辑:是指转录后的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突变、加入或丢失等现象。

第六章
1.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被核酸形成的细胞中一类原始的微小复合大分子寄生物。

2.干扰:在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
第七章
1.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而后胚胎生长发育成个体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从形态上看,个体发育过程经历生长、分化和形态发生。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3.胚胎诱导作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

4.分化抑制作用:分化成熟的细胞可以产生抑素,抑制相邻细胞发生同样的分化。

5.镶嵌型发育: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特定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他就会形成如同其在整体胚胎中将会形成的结构一样的组织,而胚胎其余部分形成的组织会缺乏分离裂球所能产生的结构,两者恰好相补。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形态发生决定子决定)。

6.调整型发育:对细胞进行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离掉的裂球所留下的空缺,仍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胚胎细胞的相互作用决定)。

7.细胞特化:细胞经过一系列潜在的改变而具有了自主分化的能力。

(发育可逆)
8.细胞决定:能够在胚胎特定的位置进行自主分化的能力。

(不可逆)
9.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10.细胞全能性:植物已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它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即能够表达本身基因库中的任何一种基因,也就是说分化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称为全能性。

11.脱分化:已经分化,并且具有一定功能的体细胞(或性细胞),丧失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又重新恢复了分裂功能,就叫做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12.再分化: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就会重新进行分化,并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

这个过程就叫做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13.植物的诱导抗性:是外界因子对个体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另一种形式。

第八章
1.重组DNA技术:又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技术。

它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又称限制酶。

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

3.载体:将外源目的DNA导入受体细胞,并能自我复制和增殖的工具。

4.克隆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克隆载体。

5.表达载体: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表达载体。

6.质粒: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7.粘粒:粘粒又称柯斯质粒,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 粘性末端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杂种质粒载体
8.感受态细胞:受体细胞经处理后处于最适摄取和容忍重组体的状态。

9.转化: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

10.转导: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11.转染:是特殊形式的转化,是离体状态的完整的病毒噬菌体DNA/RNA感染受体菌而引起的后者遗传型和表型发生的变化。

12.PCR:是模拟体内DNA复制条件,应用DNA聚合酶反应,特异性扩增某一DNA片段的技术。

13.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基因组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质粒或噬菌体)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称为G文库。

14.cDNA文库:以某种细胞的全部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受体菌,得到含全部表达基因的种群,称为C-文库。

15.分子杂交:标记的探针DNA变性后与变性后的靶DNA/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杂种分子的过程。

16.基因探针:是指与一段目的基因或DNA/RNA片段特异杂交的核苷酸序列。

可以是整个基因,或是基因的一部分,是DNA,也可以是RNA。

17.DNA多态:DNA区域中等位基因(或片段)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主要是长度),对基因没有影响,称为DNA 多态。

18.遗传标记:基因定位是确定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未知位置,用连锁分析法进行基因定位需要一些遗传位点,这些位点应按孟德尔方式遗传,且具有多态性以显示其连锁关系,这些标记位点称为遗传标记。

第九章
1.光周期途径:CO,GI,FT 等。

影响长日照条件下的开花途径
2.春化作用途径:VRN1,VRN2,VRN3,VER2等。

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实现春化作用。

3.GA途径:通过促进LFY基因的表达和调控DELLA蛋白的合成完成对开花的诱导作用。

4.自主途径:通过抑制FRI,FLC等直接促进LFY的表达,以影响开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