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与巨噬细胞的募集
3.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无抗体参与:经LPS或GM-CSF、IFN- 等细胞因子 刺激后,静止MΦ被活化后,表面受体、溶酶体、反 应性活性氧/氮、水解酶浓度显著增高。
有抗体参与:ADCC作用
4.加工提呈抗原: MΦ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提呈 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5.免疫调节:活化的MΦ分泌细胞因子(IL-1,TNF-, IL-6,IL-10,IL-12/18),参与免疫调节。
模式识别受体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主要识别病原体 (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介导吞噬和胞吞。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主要识别 病原体(G+菌磷壁酸、G-菌脂多糖) 丧失唾液酸的陈旧红细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来源:骨髓
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 未成熟DC:高表达FcR、C3bR、甘露糖受体和TLR,可 摄取、加工抗原;低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如朗格汉斯 细胞(上皮组织中),间质树突状细胞(各器官结缔组织 中) 成熟DC:未成熟DC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发育为成熟 DC,高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和 ICAM),低表达上述条理性受体和模式识别受体,可提 呈抗原、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
②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吞噬细胞产生 吞噬溶酶体内糖酵解生成乳酸,酸性PH值,可杀菌; 溶菌酶破坏G+菌细胞壁; 防御素(defensin):在细菌胞脂质双层中形成离子通道。
③ 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消化和清除: 在吞噬溶酶体内水解酶(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等)对病 原进一步消化降解 降解产物大部分通过胞吐作用排出胞外; 加工处理后的小分子肽段与MHC分子结合,被MΦ细胞提 呈。
淋巴细胞
适应性免疫
免疫系统的细胞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 DC细胞)
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 抗原递呈
吞噬、抗菌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 抗寄生虫免疫
淋巴样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粘膜表面保护作用?
髓样干细胞
肥大细胞
粘膜表面保护作用
一、吞噬细胞 (phagocyte)
分类:
单核吞噬细胞: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占白细胞总数的3~8%, 体积较淋巴细胞大,富含多种酶类物质,血液中停留1224小时,进入表皮棘层可分化为郎格汉斯细胞;或进入结 缔组织或器官分化为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体积较单核细胞大, 分游走(来自单核细胞,存活数月)和定居(广泛分布于 全身各处)两类。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 产生速率高,存活期短(2-3天),胞浆颗粒两种, (1)大,初级颗粒,含溶菌酶、 酸性磷酸酶、髓过氧 化物酶;(2)小,次级颗粒,含溶菌酶、 碱性磷酸酶、 防御素等;具有IgGFc和C3b受体
3.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性受体: MCP-1R: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 MIP-1R: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受体 活化性受体 IFN-γ R:干扰素受体 M-SCF 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M-SCF R: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
(二)MΦ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杀伤、清除病原体
两种特殊DC: 1.滤泡树突状细胞(外周免疫器官):
不表达MHCⅡ类分子,高表达FcR,与抗原 /抗体复合物结合;高表达C3dR /C3bR,与抗原C3d/C3b复合物结合,但不发生内吞,滞留抗原 于细胞表面供B细胞识别,诱导体液免疫和免疫 记忆。
功能:1.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激活初始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2.免疫调节,成熟DC根据来源不同分类
1. 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 来自髓样干细胞 表达TLR2/4/5 分泌IL-12和IL-2 ,诱导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
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 来自淋巴样干细胞 表达TLR7/8/9 分泌IFN- ,诱导抗病毒作用 在IL-3和CD40L联合刺激下,分泌IL-4和IL-5 ,诱导Th0 细胞分化为Th2细胞。
凋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人有11种 其中TLR2识别G+菌肽聚糖、细菌和支原体的脂蛋白,酵 母多糖;TLR4识别G+菌磷壁酸和热休克蛋白(HSP), 在CD14协同作用下, TLR4识别 LPS-LBP复合物。
2.MΦ对病原体等的间接识别:调理性受体 IgGFc受体(FcR)介导的调理作用。 补体受体(C3bR/C4bR)介导的调理作用。
2. 参与促进炎症反应 (1) 单核/巨噬细胞的募集、活化
局部组织表达细胞因子(MCP-1、GM-CSF、MCSF、IFN-),吸引单核/巨噬细胞达到局部并活 化。 (2) 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分泌MIP-1、MCP-1和IL-8等趋化因子,募集其他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分 泌 促 炎 细 胞 因 子 (IL-1/6 、 TNF-α) 、 炎 性 介 质 (如前列腺素)、补体成分,参与和促进炎症反 应。
来源:
大部分来自骨髓粒-单核细胞。
(一)MΦ表面受体
1. MΦ对病原体的直接识别:
通过 MΦ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①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 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 呼吸爆wk.baidu.com,激活胞膜上还原型辅酶Ⅰ/Ⅱ,使分子 氧活化,生成活性氧,产生杀菌作用。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氧化氢与卤化物、髓 过氧化物酶(MPO)组成MPO杀菌系统。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 MΦ活化后,产生一氧 化氮合酶(iNOS)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反应, 生成胍氨酸和NO, NO杀伤细菌和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