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宋明理学及朱熹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在前两者基础上,论证了“理一分殊”的原则。 “理一分殊”的原则是二程提出的,“理一”就是说不 同的具体事物都具有一个理,分殊就是说这一个理在不同时 空中表现为多种多样,但分殊并非将“理”分割成支离破碎, 而是每一具体事物都受公理的总摄,又都是理的载体。万物 世界虽分殊而理一,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秉受,又自 各具一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乃撒在江湖,则随处可 见。也就是说,道理只有一个,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 父子有父子之理。
1.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上看:
首先,宋明理学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 一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二是冶炼、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实践中, 在认识和掌握自然的过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这就为理学家 进行哲学概括提供了客观基础。 其次,理学的兴起是农民起义和对隋唐佛道批判的结果。 内忧外患的存在,促使封建士大夫一扫魏晋以来的浮华学风, 而以天下为己任,重掌学术思想。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条件 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出现一种与先秦儒学和汉代经学都 不同的形态,这便是宋明理学。理学亦称道学,是宋元明儒家思 想学说的总称,这时候的儒家学者皆反对汉儒治经重训诂的学风, 他们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所以称为理学,或义理之学。 因兴于宋明时期,所以叫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的兴起,既与一定社会经济、 政治结构有关,又与学术思想本身的发展有关。它既是一定时期 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需要和 学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首先必须回到它那个时代中去 考察它。
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以纪 念朱熹。 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朱子 语类》等。
钱穆说:“他不仅是南渡一大儒,宋以下的学术思想史, 他有莫可与京的地位,后人称之为‘致广大,尽精微进京, 综罗百代’,他实当之无愧。”
(一)朱熹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概念是理与气,他认为在物质世 界存在以前就有理,理是万物的根源,没有理就没有万物,气 是万物生成的材料。在当时理与气的争论中,朱熹的观点: 一是没有精神的理,就没有物质的气,理是第一性的,气 是理的衍生。“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 先气在后相似。” 二是气能凝聚,有能力造作东西,理借助气派生了万物。 “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 三是理是看不见的本体,“理在气中”,理属于形而上之 道,气是事物构成的具体材料,属于有形可循的形而下的器。 上述朱熹对理与气的关系的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宇 宙间先验地存在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理。
二、朱熹的政治思想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 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 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兼 侍讲。庆元六年(1200年)卒。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 治绩显赫。 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 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 公。
第二个时期是理学的发展期,重新奠定了儒学在封建统治中 的正统地位,从二程到朱熹哲学体系的形成,即洛学。在二程 的哲学逻辑中,理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结和概括,理存 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一草一木皆有理"。还认为理是"天理", 乃人类社会永恒的最高准则,并以此阐释封建伦理道德,把三 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 透于其中,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 范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二程洛学是保守的和唯心的,但 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他们提出"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 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其为学本于诚, 以四书为标指,而达于六经为学方法以穷理为主,论证天理、 人性与修养。
第二、理学继承了中国哲学史上理的概念,以理为宇宙的 最高本体和产生万物的本源。理学家以理代替了以往政治哲学中 的天的地位,把自然、社会、人生以至人类历史上,凡是真的、 善的、美的、正大光明的都称之为合乎天理,凡是假的、恶的、 丑的、阴险黑暗的都称为与天理相对的人欲,应该除灭。理学家 所论证的人性与天理的关系,即宇宙本体与人生及人的道德修养 的关系,是关于哲学的问题。理学家籍此把儒家传统的内圣外王 之道,进一步朝着关于宇宙本体与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的方向发 展。理学家尊崇《中庸》,其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 道之谓教”是理学家探讨宇宙本题的依据。后来二程和朱熹又重 视《大学》,把二者结合起来,以发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伦理思想,从而把性与天道的问题扩展到政治、教 育、道德、历史、宗教等方面。
第一,朱熹以“理”解释宇宙,认为理不仅是宇宙万物 创生的本源和社会的最高法则,也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伦 理规范的体现。 在他看来,本体的理自身是独一无二的,是绝对的。自 然界的一切都是派生出来,必然有一种东西比自然更巨大、 更有力,这种东西就是理。在“理”派生出万物后,他又通 过“格物穷理”的认识方法,使本体的理自己与自己结合起 来,从而又反归到理,很轻松地把封建秩序解释为理。 “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 子者 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 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 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而无纤介之疑。 善则从之,恶则去之,而无毫发之累。”
第三,理学是儒家哲学发展到封建社会中后期形成的完 整的理论形态,是理论思维深化的表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 一次飞跃。先秦儒学以社会政治人伦为基本论题,董的理论 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道教理论是道生万物, 佛教哲学虽具有较高的思辩性,但归根到底还是承认彼岸神 灵的存在。而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把儒佛道关心的心 与性的学说融为一炉,不仅大大加强了关于宇宙本体的议论, 而且将宇宙本体论、心性修养论、为学方法论连成一体,形 成了完整的理论形态,所以,从先秦的百家之学、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的兴起,在中国哲学史上是 一次飞跃,由神学的僧侣主义演变为理学的本体论,由僵死 烦琐的经学演变为简明易懂的义理之学。理学有其独特的范 畴、命题和所探讨的问题,其对这些问题探讨的精深已经达 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所以称之为新儒学。
朱熹继承了二程之学,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他是理学的 集大成者和最后完成者,他的思想全面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成 果。朱熹对于理学的贡献不在于创造,而在于总结和综合,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周敦颐、张载、二程之说, 对于其余各家也进行研究,同时,对于宋以前的儒家传统也 加以整理和总结。从而使儒家学说臻于完善和系统化,形成 了完整的新儒学的理论格局。 第三个时期是理学的演化期,起始于陆九渊心学的形成, 结束于王阳明心学的鼎盛。 第四个时期是由于王的心学衰落导致了理学的分划与瓦 解,以黄宗曦为代表的实学派,对心学提出了批判,成为当 时学术思潮的主流,理学由此而结束。
2.从中国古代思想自身内在逻辑的发展来看:
首先,儒学本身有极大的局限性,儒学尤其是经学的先天 不足——哲学思辩性的贫乏,阻止了它自身的发展。 针对汉唐经学训诂的反动,宋道思想家开始创造明体达用 之学,一改汉儒因循章句的治经方法,而求明经义,归义理, 这就为理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其次,儒道交融和佛教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儒道杂糅的 思想成为理学天理人欲的根据。 后来何宴、王弼的援道入儒成了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佛 教的影响也是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朝阳
第十章
宋明理学及朱熹的政治思想
内容
一、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学科发展 四、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五、历史分期
一、理学的形成及概述
宋明“理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我 国封建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 它被统治阶级捧为官方哲学,而长达六、七百年 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探 讨理学产生的条件、称谓、性质、特点及其范畴 演变,是有益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科学化和掌握 思维发展规律的。
Fra Baidu bibliotek
(二)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明显区别。一是先秦 的儒学,属于当时新兴的平民学,它的矛头所向在上,是当时的 贵族阶级、世袭国君、卿大夫之流,而宋明理学,则是因袭南北 朝、隋、唐社会佛学的余波,其矛头所向在外,实际上是在儒学 中加进了佛学。二是先秦儒家都以社会改革者自居,所以他们的 政治主张偏向上层政治,在注重修身、齐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 如何治国、平天下。而宋明理学的儒家的意识中多带有宗教色彩, 其政治主张偏向下层教育,虽然也讲治国平天下,但以修身齐家 为主。
第三,社会的发展,政治形式的需要,以及在学术上儒 道佛合流的趋势和佛教思想的刺激,促使一批有识之士的儒 家学者,面对社会现实,开始重新发觉传统儒学的理论价值, 重整儒家的伦理纲常。 所谓重整,就是除法定条文外,给伦理纲常以哲学的论 证,既能使其神圣不可侵犯,又能使人易于接受,深入人心。 这样,在挽救危机的前提下,儒士们把伦理与哲学结合起来, 形成了新儒学,即理学。理学重整伦理的实质就是把佛道的 养身、修身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学通过修身要达到 圣人治世的此岸现实世界。把佛道的出世引入儒家的治国平 天下的入世。理学家们继承了孔孟的儒学传统,吸收道佛思 想中有用的部分以补充传统儒学在理论上的不足。他们对以 往儒学给予了重新评价,抬高了《中庸》、《大学》、《论 语》、《孟子》等经典的地位,使其与六经并列,甚至高于 六经。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 理学的发展阶段与派别划分是相互交织的,也就是说,它是 同一历史过程中不同侧面的表现。从纵向的时间顺序来看,大致 可分为四时期,与这四个时期相对应的是濂学(周敦颐)、洛学 (二程)、关学(张载)、新学(王安石)、象数学(卲雍)等 派别。
第一个时期是理学的奠基时期,代表人物是濂学派代表周敦 颐。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创者,《太极图说》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 基础,主旨讲宇宙论,认为宇宙是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以此为根底,讲道德论、政治论及修养的方法,讲宇宙与万物的 形成,把道德律与自然律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周敦 颐以儒道结合的宇宙论,把道家的自然观与儒家的修齐治平观结 合起来,为后来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统治者现实政治和重整伦理 的需要。 统一中央集权的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隋唐五代以 来长期割据分裂、连年混战的局面,社会的分裂和混乱, 造成了伦理的破坏和道德的败坏,这不仅削弱了统治阶级 的思想统治,也削弱了作为维系民族完整和团结的准则。 所以,宋王朝迫切需要重整伦常,需要一种更精致、更具 有权威的意识形态,即使儒学哲学化,在这种情况下,欧 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二程等都极力提倡重整伦理纲常、 道德名教,极力使儒学哲学化。这就为时代一种即能强化 伦理纲常,又能为其作理论论证的哲学——理学。
第二,朱熹以理解释太极。认为太极是理的大全,是理 的最高表现形态,一切封建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太极的化身。 他认为太极是无体不动的一,又按照一分为二的公式, 逐次分化出具体的万物,也就是说,宇宙和人类社会是按照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规律生成的,太极 (理)——两仪(阴阳)——四象(春夏秋冬)——八卦 (天地山泽风雷水火),于是便产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从这样的逻辑结构,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这种太极是至高 无 上 的 理 , 还 能 化 为 二 气 ( 阴 阳 ) —— 五 行 ( 金 木 水 火 土)——万物。能化为一切封建伦理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