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乘旦教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乘旦教授《西方那一块土》读书报告
钱乘旦教授向来认为“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其最基础的理解就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即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地等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学艺术活动”。

而“西方文化通论”中所指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以及精神导向,这即是对文化的第三种理解。

读过钱乘旦教授的书后,我明白他并不想像教科书一样重复别人的说法,授予我们僵硬的知识,而是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的体系,一个奇特而具有缜密逻辑思维的体系,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第一讲人的出现,农业的出现
这一讲主要讲述的问题是:人是从哪里来的?农业是怎么出现的?
首先,钱乘旦教授先讲述了文明的扩散,文明波及的陆地范围非常小,差不多只是欧亚大陆南部加上非洲北部沿地中海一带这一条连续不断的地块,除此之外就只是一些星星点点的地区了,发达的文明都集中在欧亚南部和非洲北部。

那么文明为什么没有扩散到全世界呢?文明之所以没有扩散到全世界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地理的障碍隔绝了农业,使农业不能进入更广泛的地区,因此抑制了人在更广范围内的生存,使得文明不能生成发育。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人是哪来的”主题,钱乘旦教授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拿现在推断过去,这样就把历史看做成一个预先设定的过程了,而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

最后,书中归纳出了一个结论,几百万年之前有一些比较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使地球上某个地方出现了重大的环境变迁,促进了部分动物解放了前肢并学会劳动,向“人”的方向转变。

接下来再谈农业是如何出现的,总的来说,钱乘旦教授认为农业也是一些突发突发事件引发的结果,人类为了生存,放弃了采集渔猎的生活方式。

然后农业直接引发了文明,把人类带进了文明阶段。

由此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具有缜密的科学性。

通过钱乘旦教授的讲述,我们应该明白历史绝不是必然的,或是固定的,我们不应该以现在产生的结果来推断历
史,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讲西亚、北非和文明的出现
从上一章我们可以得知农业的产生过程,这一章讲述了国家和文明产生的过程。

有了农业,食物就有了保障,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产量也不断增长。

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在西亚地区,最早的农业出现在不易受水患侵扰的丘陵山地,之后生存压力促进人们向河流下游平原地区迁徙。

迁徙后,便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领导者解决,这就是“领导者”诞生的原因。

接着一个庞大共同体中的各种机制以及职位便逐渐完善,这就是早期的国家。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文明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会变得复杂。

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就需要一种社会机制,而社会机制就是社会组织,国家便是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国家即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因此国家的出现就是文明诞生的信号,可以说国家的诞生对促进文明诞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钱乘旦教授则在这里解决了人们长久的疑惑,国家这一庞大的机制,文明这一抽象的概念,在这里便逐渐清晰了。

第三讲欧洲文明的起源
欧洲神话故事是我们从小就读的课外书,可我们却从来没有将神话故事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然而欧洲神话与其历史是有着很深的渊源的。

这一讲的重点在于解释欧洲文明的起源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古代欧洲人认为“东方”即是“中东”,而且西方人认为中东的早期历史属于他们的文明历史。

钱乘旦教授认为神话和人类的史前史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希腊有座奥林匹斯山,这座山的主人便是掌管一切事务的宙斯。

宙斯看上了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就把欧罗巴带到了一个地方,他们登陆的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欧洲。

希腊以南还有个地方叫米诺斯王国,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曾建造迷宫困住了一头怪牛。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人们发现其中许多传说有事实的依据,比如一个英国考古学家就曾挖掘出米诺斯王国。

我们从中可
以知道,神话故事有着一定的真实性,例如欧罗巴的故事里就隐藏着某些古代的事实。

钱乘旦教授告诉我们,神话故事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帮助我们发现历史事件的渊源。

第四讲古代希腊文化
这一讲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是希腊的“矮化战略”。

从西方的“和平演变”等策略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即“美化自己,丑化别人”。

西方常常宣扬自己是民主的,东方是专制的:自己是美好的、理想的,东方是黑暗的、罪恶的,还归结出一个词,即“东方专制主义”。

通过钱乘旦教授讲述的希腊战争史,我便明白了西方国家这种伎俩的渊源。

希腊人常常将自己的敌人妖魔化,开启这一先例的就是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的起因是领土的争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腊是如何丑化对手的。

在战争中,波斯处于强势地位,希腊要战胜波斯,就需要培养强大的内部凝聚力,于是,就出现了“希腊是自由的,波斯是奴役的;希腊的制度是美好的,波斯的制度是罪恶的”。

这样就一定程度上振奋了希腊的士气,为希腊的胜利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

这是西方国家“矮化政策”的渊源。

对此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当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矮化”时,我们不应该自己矮化自己,因为这只是他们丑恶的伎俩。

如果我们自己都看低自己,便会重复希波战争波斯的悲剧。

第五讲古罗马政治与社会
这一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钱乘旦教授对于罗马文化的介绍。

罗马可以说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继承了希腊的神话、艺术、雕塑等,但罗马自身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从高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雅典民主制度,罗马法律体系,可见他们对人类历史影响之悠久。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是政治制度的试验场。

其次是罗马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完善的过程。

在哲学方面,罗马人一边继承了希腊的传统,一边吸收了很多东方神秘主义的宗教观,体现出罗马哲学悠久而神秘的特点。

总体
而言,罗马文化是乐观的、爱美的、世俗的、现世的,继承着希腊先贤的智慧与本身实践得出的经验,是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第六讲基督教的产生
读过第六讲,我明白了西方文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头,这个源头便是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源头还是在东方。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种之一,却不知道基督教的源头与犹太人有着很大的关系,犹太人最初叫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原本居住在乌尔,之后迁徙到迦南,后自称为“以色列”。

以色列人在新王朝时期遭到了埃及忍的迫害,就在摩西的领导下撤出埃及,进行了“胜利大逃亡”。

他们在西奈山下游荡的时候,摩西一个人走上了山,在山上停留好几天,回来后说他一直在和上帝对话,并且得到了很多启示。

作为以色列人的代表,他和上帝约定以色列人从此只信奉一个神,就是上帝耶和华。

他们把这件事叫做“以色列和上帝立约”,刻在石头上的字叫《约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产生与以色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色列人与上帝立约之后,世界宗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民族将控制世界的神看成只有一个,这样就出现了“一神教”,使宗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七讲中世纪社会文化
“中世纪”这个概念其实我们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就经常见,欧洲“中世纪”的修饰语往往是“黑暗的”、“腐朽的”、“专制的”,而钱乘旦教授却在这里为我们讲述了不一样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教会还是有一定功绩的,它最主要的功绩就是保留了文化。

首先,中世纪的大多书籍是修道院的修士们一字一句地抄下来的。

其次,中世纪的绘画、包括教堂墙壁上的壁画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出发点。

此外,教堂中留下的音乐也成为近代西方音乐的前身,像巴赫、莫扎特这些大师都是从中世纪的教堂音乐中汲取灵感进行伟大创作的。

再次,修士把每年发生的事逐日逐月加以记载就形成一种新的历史写作文体,称之为“编年史”。

最后,教会还发展出了一些非
常漂亮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艺术,“哥特式”和“穹顶”便是典型的代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会虽然黑暗腐朽,但也不是乏善可陈,它们还是有些许的功绩的。

第八讲中世纪盛期到文艺复兴
从11到13世纪,这段时间通常被称为中世纪盛期,中世纪盛期出现的新情况,为西方历史和文化向近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盛期出现了很多新事件。

首先是十字军东征,真正意义上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于1096年,乌尔班二世将西欧很多骑士聚集在一起,号召他们夺回“圣地”耶路撒冷。

到1099年,他们攻下了耶路撒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字军东征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经济的动机,即对财富的向往,另一个是宗教的动机,即古代基督徒对耶稣个人的敬仰和崇拜。

再谈十字军东征造成的影响,第一个影响就是使欧洲人大开眼界,明白了什么是富裕、繁荣、文化,第二个影响就是西方人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内心产生了一种一定要到东方去的愿望。

中世纪盛期的另一个新事件就是城市和商业的兴起。

引发商业兴起的原因就是有些东西是领主庄园不能制造的,比如武器、衣服、酒。

城市和商业的兴起促进了新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产生,最终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这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道理。

最后一个新事件就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到16世纪之间,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西北欧,也就是商贸集中的地区。

文艺复兴的主题是人和人性涉及到文学、艺术等众多方面,通过传统希腊古典文化的再生来宣扬人性,或是通过宗教性质的画来表达人性。

这一切都象征着在黑暗宗教统治中人性的觉醒,是刺破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等封建思想的曙光。

第九讲欧洲向近代过渡
欧洲向近代过渡的表现有很多种,首先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影响的领域不仅是文学艺术,还涉及到政治、科学、医学等众多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以及理性主义的思想,象征着一种社会的进步。

此外,过渡的表现还有农奴制解体。


奴制解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黑死病,二是农民的反抗。

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消失,劳动力紧缺,一定程度上让贵族提高了对农奴的待遇,解放了农奴。

而农民起义则更加直接地促进了统治者解放农奴的进程。

最后,民族国家的产生也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一个重要表现。

从15世纪开始,向上收权的趋势出现了,就是将权力收回到国王的手里,用强权打造一个民族共同体。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封建专制统治,权力高度集中,但它确实符合时代的要求,利于结束混乱动荡的局面,给予国民相对稳定的生活。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一种政治制度的好坏应该看它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这才是历史的客观态度。

第十讲近代早期发展
从第九讲我们已经知道,西欧向近代过渡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新的国家形态的出现,二是新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形态的出现。

下面我们来讲新经济理论和形态,其中关键性的事件就是地理大发现。

专制王权把西欧从分裂的状态中拉出来,凝聚成一个整体,使自身与其他分裂的国家相比力量更加强大。

经济方面,专制国家都执行重商主义,也就是重视金银等财富的积累。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西方人勇于向海外开拓,去东方寻宝,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开拓了远洋贸易。

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隔绝的状态,使全球联系在一起,利于经济、科技、文明的交流。

以上说的都是地理大发现的正面影响,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地理大发现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资本主义骨子里带着扩张的血液,当西欧人通过地理大发现获取利润后野心就变得更大,想要更多的利润。

于是他们便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这就带来了疯狂的侵略抢劫、杀人越货、海岛盛行、瓜分世界以及贩卖黑奴,这些贪婪之恶就会慢慢地显示出来。

这一章让我们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进步的一面就有黑暗的一面,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压榨与剥削中进行下去的。

第十一讲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
我对这一讲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中国大一统皇权与西方中世纪结束后出现的强大王权的区别。

西方国家的王权是走向近代国家的第一步,而中国的皇权大一统却是一个古代的产物,因此它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首先,西方国家的王权等同于国家,君主和国家一样高,君主行使着国家的权力,是国家的化身。

此外,西欧国家的王权受到一定的节制,拿英国都铎王朝来说,议会便是制约国王的工具,国王不经过议会是不能进行统治的,因此即使都铎王朝进行“专制统治”,也是“有限君主专制”。

我们再来看中国,中国的皇权是一种独断的权力,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甚至高于国家,国家只是皇帝手中的物品。

此外,中国统治者讲究“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只是君主的私人财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专制王权与中国大一统皇权相比,更富有民主色彩,更加进步一些。

第十二讲科学、理性、工业
这一讲的内容很抽象,却解决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困惑,“理性主义”和“科学”便是这一讲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经常提到理性主义,却并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东西。

钱乘旦教授告诉我们,理性主义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

由这个逻辑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如科学理论、客观规律等,就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理性主义提倡理智,反对冲动,提倡有凭有据,反对臆想和猜测。

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为科学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没有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会有科学。

同样,我们对科学地概念至今存有困惑,什么是科学呢?钱乘旦教授通过反复的探索,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科学如文学、哲学一样,是人类的探索性活动。

在科学地概念清晰后,钱乘旦教授又阐述了科学地两面性,科学可以造福人类,同样也可以毁掉人类的福祉,有毒蔬菜和环境污染便是典型的例子,这说明唯科学论即科学主义是要不得的。

第十三讲西方的扩张
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扩张从葡西开始,世界霸主的宝座所属便不停更换,葡西之后便是荷兰,荷兰之后便是英国。

但无论是什么国家,有一点可以可以肯定的就是,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殖民扩张不仅使殖民地人口和金钱大量外流,阻碍了殖民地国家的发展,还在世界上传播疾病,给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西方占领殖民地除了使用武力以外,还寻找思想借口,竭力将他们的扩张说成是一种正义的行动。

早期西方扩张打的旗号是“宣传基督教”,将对外扩张看成是上帝的旨意,之后这个借口维持不下去了,又趁着“理性主义”传播之际高举着“文明传播论”,把西方的扩张说成是传播文明。

西方人从来都将他们的文明看作是最先进的文明,将改造其他的地方作为他们神圣的使命。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西方人今天在世界上仍有一种优越感的心理了,都是他们传统的思维定势造成的。

第十四讲美国的崛起
美国和英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一个殖民地今天竟然发展成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节主要讲美国崛起的过程以及和英国的联系。

首先,来自英国的移民对北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促进英国移民的因素首先是欧洲的战乱,17世纪的英国十分混乱,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宗教冲突,到处都在打仗,英国人在此时便想去一个没有战争的宁静的土地,美洲便自然成了他们理想的去处。

其次,宗教因素促进了北美移民。

在17世纪欧洲的宗教冲突中,有一批英国清教徒因不能忍受斯图亚特王朝的打击远渡重洋来到了北美洲。

此外,一些天主教徒也去美洲寻找他们的宗教自由。

向美洲移民的第三个因素便是政治理想,是“自由”、“平等”等空洞的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建立的殖民地社会都是由英国人组成的,北美殖民地事实上继承着英国的许多传统,其实是以英国历史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英国社会”。

其次,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直接促进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独立战争就
此爆发,经过七年的战争,英国人才同意美国的独立。

换句话说,北美殖民地是和母国一起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步一步走来,走到美国独立。

美国建立的国家制度也是英国制度的再造,美国的政治构造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股与英国的联系到此为止,下面我们讲美国自身奋斗的因素。

首先是西进运动使美国又收纳了大量移民,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以促进经济发展。

还有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终于以代表工业的北方胜利而告终,之后就促进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使其经济飞速发展,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物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当今世界霸主美国,从美国的民主制度建设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很多。

第十五讲19-20世纪:国家、战争和社会
人类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使我们走进了现代文明。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代文明要把人类带向何处?
19到20世纪期间欧洲发生了许多事情,民族国家的发展便是这一期间发生的事。

在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下,欧洲各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民族主义中也有极端的例子,就是纳粹的种族主义,它奉行着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再推论后就得出:凡是不能生存或是被消灭的人群都是落后的人群,再演变就成了应该主动消灭这些人,让更优秀的人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纳粹奉行着种族主义在二战时大肆屠杀犹太人,那惨烈的画面至今使我们不寒而栗,告诉我们想事情不要太过极端,不然害人害己,最终留下千古骂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