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资本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资本积累
一、概念题
1. 内含扩大再生产: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对应的概念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它是以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人们通常称其为“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1)可以广泛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3)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叫做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主要有:
(1)生产的规模变化不同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2)生产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用途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以资本积累为前提的。

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资产阶级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投入生产。

(3)两者的意义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工人是资本的附属物。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虽然是对很多资本主义制度所做的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与管理也是适用的,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再生产: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

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别生产单位或企业,在社会分工的总体系中相互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换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它们的存在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

个别再生产正是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为有机的总体。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总和,构成为社会再生产。

4. 资本积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用作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大小。

如果在一定量剩余价值中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大,积累量就小;反之,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
例小,积累量就大。

5. 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在价值形态方面的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c:v。

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

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

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

6.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和在一起的概念。

7. 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来考察。

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也有一定比例。

一般说来,这个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

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多;相反,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少。

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资本在价值形态方面的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一般用c:v表示。

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

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

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

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

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价值构成来表示的。

但是,这里的价值构成是必须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不是由于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就不属于有机构成的范畴。

8. 资本集中: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

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许多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的迅速增大。

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10. 资本原始积累:指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

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

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11.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二是联合;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

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在资本主义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战胜许多中小资本,从而兼并这些中小资本,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大的资本;或者两个实力相同的资本出于更高层次竞争的需要而联合成一个规模更大的资本。

同时,由于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大资本能得到巨额贷款,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信用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可以广泛地形成和发展,这样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作为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资本积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

因为随着资本积聚的进行,大资本的力量增长得更快,在竞争中就越容易击败中小资本;同时,随着资本积聚的进行,个别资本的增大,可用于借贷的资本数量就增加,信用也就更加发展,这也能促进资本集中。

同样,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积聚。

因为资本集中可以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这有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以增加积累。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又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不以积累为必要的前提。

其次,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和联合的途径,则较少受社会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制。

再次,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或联合的途径,则一般不能直接增大社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最后,通过资本积聚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则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二、简答题
1.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或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可以做具体的分析。

(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率来决定。

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用作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大小。

如果在一定量剩余价值中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大,积累量就小;反之,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比例量小,积累量就大。

(2)在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剥削程度越高,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越多,资本积累数量也就越多。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主要手段是:第一,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

资本家往往把工资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从而把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家的积累基金。

第二,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大积累。

同时,由于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而获得追加劳动,没有不变资本部分的相应增加,更有利于积累的扩大。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剩余价值会相应增加,资本积累会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第一,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积累。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体现一定量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品量也会增大,这样,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只要其下降的程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剩余产品量仍会增加,因而在剩余产品分割为收入和追加资本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的消费可以增
加,但积累并不减少。

如果资本家的消费水平不变或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则积累可以增加。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积累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等,不断地被效率更高,功能更大和价格更小的新的机器、工具、器具所替换。

从而,随着技术进步可以使得旧的不变资本,也会以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产出来,这就会使产品量和剩余价值量不断增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的素质也在提高,这也会促进剩余价值量的增加。

同样,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提高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其用途,降低其费用,从而有利于扩大生产和增加积累。

废料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同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积累。

第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部门来说,可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就企业来说,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有利于资本积累。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增大。

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本。

如象建筑物、机器、各种设备等劳动资料,它们的价值总量和物质总量,都将随资本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劳动资料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是以其整体参加生产发挥职能,但是它们却是逐渐磨损的,因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其价值,并把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上去的。

这就使这些劳动资料所使用的价值与所耗费的价值之间发生差额,所使用的是全部资本价值,而所耗费的只是磨损和转移的小部分资本价值。

因此,所用资本总是大于所费资本。

而且,随着资本的增大,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也相应增大。

这样,劳动资料的价值虽然逐渐地转移走了,转移走的价值继续发挥资本的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价值并不会同比例地丧失掉。

它们依旧在生产中发挥着原有的作用,就像自然力一样,无代价地为资本家提供服务。

④积累量的大小,还取决于预付资本的大小。

因为在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是取决于被剥削工人的人数,而工人的人数则是与预付资本量相适应的。

因此,预付资本量越多,生产规模也就越扩大,因而越能增加资本的积累。

2.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1)资本积累的含义
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

外在的竞争压力是资本积累的动力。

从量的方面看,一定时期内利润量的大小和积累率的高低影响着积累的量。

由于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是利润,所以任何影响利润量的因素都能影响积累量。

其中基本的影响因素有:利润率、预付资本的大小、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概括地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

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

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

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像其他一切规律一样,这个规律在实现中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

”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①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②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也越多。

③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

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资本积累规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绝对的规律,这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然存在这个规律。

第三,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会有所变化。

3. 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答:(1)资本有机构成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凡是简单地说资本构成的地方,一般应当理解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构成的变化,一般是以单个资本总额增大为前提的,而单个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实现的。

(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或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影响工人的就业。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

与此相应,可变资本就会日益相对减少,造成相对人口过剩。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资本构成的提高是同步的。

资本积累的增加是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互相促进,资本积累的增加,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累的增长的更快一些,成为推动积累发展的最有力的杠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反映在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上,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的更快一些。

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是资本价值的不变部分较之可变部分增长更快一些。

资本的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相对减少。

而另一方面,劳动人口也是不断增加的,即工人的供给数量是增加的,在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会带来劳动者失业的增加。

随着资本积累,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是“多余”的人。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

(3)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固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但并不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

在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增加和劳动力增加很慢或不增长的情况下,工人的就业率可能会提高,即工人失业的人数可能会减少。

这种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的就业是有利的。

5. 试说明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

答: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也有一定比例。

一般说来,这个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

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多;相反,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少。

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式看,资本分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了,资本的价值构成也就随着发生变化,而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通常又可以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有机构成。

第二,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反映的角度不同。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从物质方面反映资本的构成,不涉及物质的价格问题;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从价值方面反映基本构成,还反映了
价格。

所以当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时,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但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发生变化。

三、论述题
1. 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答:(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需要分析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可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分析。

①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总资本中不变资本部分便逐渐扩大,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减少,也就是说,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地减少,尽管所需雇佣的工人绝对量可能会减少,也可能会增加。

②再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某些因素会导致雇佣工人的总数增加。

例如,随着各种先进机器的广泛使用,减轻了体力劳动的繁重程度,简化了操作,便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及非技术熟练工人;竞争和两极分化会使大批农民和小商品生产者、甚至一些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队伍;总人口的增加、退休后再就业及某些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也会加大劳动力的实际供给。

可见,随着资本主义积累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会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劳动力的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必然造成大量的劳动者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但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社会上绝对多余的人口,不是社会财富和生产能力已经容纳不了的“过剩人口”,而仅仅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的需要的过剩人口。

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同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构和条件。

这是因为:
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是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等阶段组成的周期性的波动过程,资本增殖对于劳动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②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⑶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结构性”失业,即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人口。

因此,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