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八大功能区详解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适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c4e1e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4.png)
不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适用范围包括:
1. 游泳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海域水质优良、沙滩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2. 渔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水域广阔、海洋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区域。
3. 港口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港口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陆地交通便捷的地方。
4.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
5. 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需要保护和恢复的区域。
请注意,对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适用范围,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法规和规定,以及近岸海域的具体环境条件和要求。
海南省情况介绍
![海南省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658088da0116c175f0e4887.png)
海南省情况介绍提纲一、海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最南端,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诸国,地处南海国际海运要道。
(二)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省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
●包括海南岛本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
全省设8市10县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
(三)具体情况介绍●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2-25℃,年均降雨量1000-2400毫米。
●2008年末常住人口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万。
海南是中国三大侨乡之一,3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森林覆盖率为58.9%,素有“天然氧吧”、“生态大花园”、“长寿岛”美誉,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是人们公认的最佳居住地之一。
二、经济现状(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1580亿元同比增长10.2 %。
●2009年预计各项经济指标图表●全省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人均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现状:2009年预计三次产业比例为:●2009年预计海南省产业结构图●2003年~2009年产业结构比例图(三)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1.工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一期、东方电厂一期、叉河一期100万吨水泥、国投三期200万吨水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在建项目:金海160万吨造纸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海南航天发射场、中海油80万吨甲醇和精细化工、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继开工;60万吨PX、200万吨PTA、昌江核电等重大项目基本具备明年上半年开工的条件。
(以海南省地图形式标识出来项目的地点)2.旅游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8.1%●2003~2009年旅游收入图示3.农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省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口市十一五海洋功能区划
![海口市十一五海洋功能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d0a7188ecc22bcd126ff0c4b.png)
海口市“十一五”海洋功能区规划 2010-8-21 12:56:00一、总则(一)区划的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及其依托陆域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状况,并考虑到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科学、合理地将辖区范围内的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
其目的是为海域使用综合管理、制定海洋国土开发和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海口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具体目的主要有4项:(1)实现对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用以协调各涉海产业用海矛盾,保障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为海口市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基础依据;(3)促进海口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4)为海口市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编制海洋行业规划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
(二)区划目标海口市的城市定位是:全省新型工业基地、全省都市型农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国家海岛生物产业基地以及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化服务中心。
在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海口市将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
在《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海口市的定位是北部综合海洋产业带,为海南省一级海洋经济中心。
海口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重点是开发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和临海产业资源,促进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水产业和临海产业上新台阶,使海洋经济成为海口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实现“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为此,海口市海洋功能区划的目标是:至2010年,重点确保海洋交通运输用海和滨海旅游开发用海;与此同时,满足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养殖和临海产业发展的用海需求;根据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选划海洋功能区,优化海洋资源的使用组合,提高海洋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并对不同类型的海域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并举,实现海口市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d14d11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f.png)
二、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
我国制定并贯彻了五大海洋功能区划原则: 1.以自然属性为主、以社会属性为辅的原则 2.海洋经济、社会、资源、生态效益统一原则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 4.兼容性与备择性原则 5.可行性与超前性结合的原则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性质
前置性
复杂性
性质
层次性
时效性
↓
利用此功能海洋功能区划将海域划分为开发利用、整
我国最美九江港口航运区
五、海洋判别法 2.综合分析法 3.叠加比较法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治利用、海洋保护、特殊利用和保留五大类功能区
四、海洋功能区划的分类
海洋功能区可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两种。一级类分别 是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矿产 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 区、保留区。(二级类详略)
。 福建罗源湾农渔业区
福建最美渔村
港口航运区
我国最大上海港口航运区
区域海洋经济与理论
海洋功能区划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特征 二、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性质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按 照海洋的自然属性,又兼顾海洋的社会属性,按照一定 的海洋功能标准,对海域进行划分的海域单元。 2. 特征:它既不同于海洋自然区划,又不同于海洋经济 区划,是介于海洋自然区划和海洋经济区划之间的一种 区划方式。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583ed3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1.png)
海洋生态功能分区海洋生态功能分区是指将海洋根据生态功能的差异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
它主要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生物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进行划分。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主要有生物区系分区、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和生态敏感性分区等。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生物区系分区生物区系是指其中一特定区域内由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生物区系分区主要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区。
根据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区系的分布情况,可以将海洋生物区分为浅海、中深海和深海三个主要区域。
1.浅海区:浅海区包括陆架区、岛礁区和近岸海域。
陆架区是从海岸线向外延伸的平缓斜坡,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高度物种多样性。
岛礁区则是由海洋提升、潮汐作用或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和珊瑚礁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近岸海域是距离海岸线较近的海域,通常有较高的生物密度和生产力。
2.中深海区:中深海区是指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大洋区域,深度介于200-1000米之间。
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些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如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和深海珊瑚群落等。
3.深海区:深海区是指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大洋区域,深度超过1000米。
由于光线和营养物质的不足,深海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贫瘠,但却存在着许多神秘的生物和生态过程,如深海鱼类、巨大珊瑚等。
二、生态系统功能分区生态系统功能分区是根据海洋生态过程的差异,将海洋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可以将海洋分为食物链基础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和海洋环境保护控制区。
2.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是为了维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设立的区域。
该区域通常是鱼类繁殖和生长的场所,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充足和稳定。
3.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区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过程而设立的区域。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https://img.taocdn.com/s3/m/746d6f7b27d3240c8447ef32.png)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39cdc3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1.png)
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更加美丽的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园2013年12月目录序言 (1)第一篇规划背景 (2)第一章自然概况 (3)第二章综合评价 (4)第三章存在问题 (6)第四章面临挑战 (7)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8)第五章指导思想..................................8.第六章功能区类别. (9)第七章战略目标 (12)第八章战略格局 (14)第三篇主体功能区 (17)第九章主体功能区划分.........................-17第十章重点开发区域 (18)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9)第二节发展重点 (21)第十一章农产品主产区 (22)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3)第二节发展重点 (24)第十二章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 (25)第一节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 (26)第二节开发管制原则 (27)第三节发展方向 (28)第十三章禁止开发区域 (30)第一节功能定位 (30)第二节管制原则 (32)第三节近期任务 (35)第四篇保障措施 (36)第十四章区域政策 (36)第一节财政政策 (36)第二节投资政策 (37)第三节产业政策 (38)第四节土地政策 (39)第五节农业政策 (40)第六节人口政策 (41)第七节民族政策 (42)第八节环境政策 (43)第九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44)第十五章绩效考核评价 (45)第一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 (46)第二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47)第五篇规划实施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48)第一节省直有关部门的职责 (48)第二节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50)第三节监测评估 (51)附件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海南岛和南海是我国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好经济特区,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担负起争创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战略使命,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园的海南梦,必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c320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5.png)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一、前言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为实现水环境分类管理、分期实施水环境目标,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庇护的须要性与可行性,并体现重点水环境庇护政策而举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域的划分。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实施环境庇护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行各项环境庇护管理,强化水环境庇护的监督管理、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对水质采取分类管理等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为我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乐观庇护和科学管理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分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控制水污染的强制性措施,并根据水环境的客观功能,建立海南岛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常秩序,以充分发挥各类水体的环境主导功能作用和整体效益;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促使各产业进展按水体类别和产业进展特点,实行相应的污染综合防止措施,对水质举行控制,确保我省各类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落实;通过制订和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确保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及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总之,实施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使我省水资源环境庇护做到管理有依据、控制有目标,对防止水环境污染,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让海南人民喝上整洁的水,确保海南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全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进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南省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海南岛。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海南岛地表水。
二、海南岛地表水环境概况(一)地表水环境特征海南岛中高周低的地形地势构成发射状的海岛水系。
全岛独流入海的大小河流154条。
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有39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km2的河流115条,其集雨面积占全岛面积的15.6%。
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流域面积分离超过7000、5000、3000km2,三大江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
流域面积1000~2000 km2的有陵水河、宁远河,流域面积500~1000 km2的有珠碧江、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太阳河、藤桥河、春江及文教河。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c5f2506ea45177232f60a2e4.png)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五年六月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环办函[2003]408号),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结合海南的实际,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2005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目录一、概况 (1)(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二)社会经济概况 (6)二、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7)(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三、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三)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四)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五)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六)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七)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三)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四)、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五)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六)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六、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二)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3)(三)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 (40)(四)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7)(五)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9)七、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3)(一)严格保护生态区 (54)(二)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5)(三)资源开发利用区 (55)八、重要生态功能区 (58)(一)各类功能区的数量、面积与分布 (58)(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59)九、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61)(一)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61)(二)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2)(三)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4)(四)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5)附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附图: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一、概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1. 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约3.42×104km2,地处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之间,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44e4cb77bb68a98271fefa93.png)
附件1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7 —
注:1.各功能区在空间上重叠部分按最高级别仅计算一次面积。
2.野生稻、野生兰保护区为点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3.近岸海域排污口禁设区为线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4.部分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待规划完善后自动划入Ⅱ类
红线区。
—8 —
附件2
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9 —
—10 —
附件3
市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解表
—11 —
—12 —
—13 —
附件4
附图
注:查询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具体坐标和范围请登录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14 —。
海洋功能区划释义
![海洋功能区划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87cc4a23050876323012126d.png)
海洋功能区划释义《海域法》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释义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第十条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本条是关于全国和沿海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组织主体及两者相互关系的规定一、编制、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目的在于揭示各个具体海域的客观自然属性及社会功能价值,适合的开发利用方向,为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海域及其资源与环境,创造可靠的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含义,概括而言即是:根据海域的地理区位、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属性,并适当兼顾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划定、划分的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有利于海域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并能充分发挥海域最佳效能的工作不论简单海域,还是复杂海域,就其自然面貌,它们与陆地相比都大为不同一层厚度不一的海水,使得水体之中、之下的海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完全隐蔽起来除了一望无际、起伏不平的海面外,其他我们很难再看到别的什么在任何一个海域之中、之下,其环境特性、资源状况和社会功能价值,我们无法直观了解并进行判断具体到海域使用管理,也将无法开展管理活动通过反复调研,最终选择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管理海域使用的科学基础和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的性质使之能够为海洋开发与保护正确选定海域,提供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二、20世纪XX年代初期,海洋功能区划被纳入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后,国务院便将此工作交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承担XX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肯定了这项分工在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时,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重要基础工作,确定了其法律地位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无论其涵盖的地理区域属于何种范围,其编制工作必须遵守两个“会同”的原则:一是“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二是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之所以强调编制的会同制度,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工作是充分搜集、整理以往的海域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科研和开发利用现状资料与成果,以及海域其他区划、规划和毗邻陆域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生产布局等资料只有背景资料全面、翔实,才有可能通过分析研究建立起科学的海洋功能区类型和指标体系,进而合理地划分出海洋功能区我国虽然建设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汇集了全国各类的海洋信息但鉴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仍然有大量的海洋资源、环境资料分散在各有关海洋部门、单位和沿海各级地方机构里,尤其是海洋行业的专题区划、规划和沿海地方的实际海洋开发利用的信息,更是难以集中只有采取共同组织和合作,这一困难才能得以解决其二,编制海洋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宏观指导海域的开发活动海域内的空间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都是由涉海有关行业、部门和地区组织实施的,比如海洋矿产的开发,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港口资源开发由交通部门负责: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等设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参加,不仅无法编制出切合实际的海洋功能区划,而且也无法保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效实施其三,海域的功能单元及其社会价值,虽然是有其客观的决定性,是严格依据其自然属性第一为原则划定的,有其科学的、优先选择的唯一性,但是人的认识并不是万能的,不论基础条件多么好,总是还存在没有掌握到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海洋这一复杂的自然地理体,与陆地相比,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要实现正确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率、最具优势的开发利用方向和内容的主导功能”,仅靠已拥有的局部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不够的可行的做法应为:由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共同工作,深入地,从不同方面讨论、协商,充分统一认识后得出的海域功能定位,才能弥补认识的某些局限性,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才能协调大家的行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在第10条第1款作了上述规定三、本条第2款规定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编制沿海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的级别只有县级以上的沿海地方人民*才有编制的职责亦即沿海省、地级市和县三个层次县以下的乡镇不必编制海洋功能区划作此规定的根据是: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已能满足乡镇用海管理的需要,无需单独再行编制;乡镇毗邻海域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狭小,难以展开区划工作,存在客观的局限性第二,编制沿海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的依据沿海地方三级*在编制本级海洋功能区划时,必须与上一级人民*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保持一致,不能在方向上发生违背,只能因地制宜的予以细化第三,编制沿海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的程序和组织办法,亦如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不再赘述第十一条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本条是关于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的规定一、自然的或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原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抽象概括原则一旦被科学地抽象出来,它就能反过来指导、约束、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保证人的活动适合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从而达到人们的目的本条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保证海洋功能区划的客观性、社会性和可实施性二、自然属性原则海域特定区域自然属性的特殊性和不同区域自然属性的差异性是划定各种功能区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自然属性才是海洋功能区划分的主要标准海洋自然属性的内涵是丰富的,主要包括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1、区位,即地理区位或某一海域在空间的地理位置海洋作为一个地理综合体,既有经向和纬向的区域分带,也有垂直的分带以我国东部海域为例,其纬向海域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海域;其经向海域,可分为海岸带、中近海和中远海等;其垂直分带,则可分为极浅海、浅海、深海、海沟和大洋等不论那种方向的分带现象,都会导致不同海域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相关规律凡处于同一个地域单元的,其环境和资源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分处在不同的海域者,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异和区别,这便形成不同区位的海域不同的区位,决定了它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所以,它是划分海洋功能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自然资源,海洋功能区的核心在于它有什么用途,这种用途是由它包含的资源的类型和丰度所决定的所以,海洋功能区划中自然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海洋功能区划时,必须全面分析、认识该海域的一切资源,既包括生命资源的渔业资源、生物资源等,也包括非生命资源的矿产资源、港口资源、动力资源、化学资源、旅游资源等海洋功能区单元,绝大部分是由这些资源对象划定的,比如港口区、航运区、油气区、固体矿产区、盐田区、海洋能区、地下卤水区、旅游区、海水养殖区、海洋捕捞区等在自然资源运用到海洋功能区划中时,一定要掌握各类资源类别、分布、储藏量、时空变化、可利用条件等,如果仅了解资源类别,其他条件不清楚时,开发利用的功能也无法选择3、自然环境,海洋自然环境是由海洋水文气象、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貌、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等条件所组成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两者有显著的差别海洋环境具有组成要素复杂性,自然变化过程相对更为迅速、局部区域有时会十分激烈等特点由此也造成了人们对海洋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和认识,其难度大大增加海洋自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方向,所以,在海洋功能区划时,必须充分重视海洋自然环境要素二、社会属性原则按国标《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对海洋功能区的规定,社会属性在划定海洋功能区时,要“考虑到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条件,而是必要条件,只有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何种功能才能使划分的功能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原则,除其作为普遍性原则外,在运用到海洋功能区划上,主要针对下面3种情况:一是当一个具体海域单元的主导功能出现2个或2个以上时,仅就自然属性难以决断其取舍的排序,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与社会需要的紧迫程度和国家优先政策来加以确定例如我国在编制小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时,各地都遇到,近海的一些海域,既有港口与航运功能,也有增养殖功能,而且两者对该海域都有优势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确立了交通、能源先行的政策,据此就把该海域划定为港口航运区;二是相邻海域功能单元,如果有一海域已投入开发利用并已形成产业规模,而且有一定的开发历史,那么,尚待确定的功能区海域就要考虑其协调性问题,在若干功能方向中,合理选定能够与已有产业匹配的优势功能;三是依据沿海地区的经济区划及社会发展目标和海区的开发利用的生产布局和局部海域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需要,必将对海域新的开发利用内容有某些范围的要求,海域优势功能的选择范围就会有所缩小,以使海洋经济的发展适应海区生产布局方向和沿海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国定向如此等等,说明海洋功能区划的社会属性原则,也是很重要的三、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该项原则实际包含两个侧面,即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只是其达到的目标之一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所谓生态环境系指:任何区域的生物,其全部生态因素和其分布区的生存环境条件的统一总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区域的动、植物的生存、演化都紧密地依赖于周围的环境,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环境由许多要素构成,直接作用于动、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素称之生态因素,如空气、热、水、土壤、生物条件和人类影响等,它们都是生态环境的基本内容在早期,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生态环境内部各要素间基本是平衡的后来随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生态系统内部、生态环境诸要素之间彼此的平衡被打破了,从而使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危害动物、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至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基本障碍所以在近30多年来,联合国及其有关国际组织一直坚持不懈地警告全球生境的危机及提倡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如XX年5月《人类环境宣言》原则之六:“为了保护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质或其他物质所及散热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能力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XX年6月《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七又强调:“世界各国都要”“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海洋功能区划是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一项基础性和科学性的工作2、海洋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20世纪XX年代后期提出,XX年代被联合国正式确立的人类继续发展的思想,现在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付诸实施其基本含义是“既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今天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发展应实行的原则和方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遵守准则,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无疑也不能例外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交通运输,承担着各大州之间的贸易货物运量的88%以上在此种形势下,畅通和安全的海上交通运输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条件所以,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时,就应该充分注意港口和锚地建设的需要及安全航运的需要五、保障国防安全用海原则沿海国家毗邻海域,其领海外界之内海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2、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我国领海宽度确定为12海里,我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底土由国际法和国内法给领海的法律地位可见,领海外界向陆一侧的海域是沿海国家的国土的组成部分领海之外的国家管辖海域其自然资源的主权利用亦属于沿海国家只要有国家主权权益的地方,就存在*、军事安全的保障设施和力量的条件,确保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利益不受损害尤其是当国家在此区域存在诸多不定因素和国家*、经济和国际关系总体战略,必须通过该海洋区域实现时,这一海洋区域的战略价值就会异乎寻常地凸显出来这些因素必然反映在海域的使用安排上和海洋功能区划上对于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有关国家安全和其军事利用区的划定,就不能不在统筹兼顾之中,予以优先的考虑虽然在本法的海洋功能区划适用原则中是最后一款规定,但其事物本质的规定性,又客观决定了该原则的优先性第十二条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本条是对海洋功能区划分级审批的规定一、海洋功能区划的*审批规定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内容我国对各类区划,如农业区划、渔业区划、行政区划、经济区划、自然保护区划、地理区划等,在其审批问题上,除少数经各级*审批外,大都没有履行批准手续所以,区划的贯彻执行情况普遍较差,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海洋功能区划之所以需要*审批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海洋功能区划是立足于海域自然属性决定的客观功能的基础上,而不是立足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海域客观自然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一般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只要没有海域自然条件的新发现,其功能是不可能改变的若是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划定的功能,情形则完全不同因为社会需要是随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致使对海洋的要求不可能具有稳定性所以,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单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不像其他区划涉及部门较少,仅以编制部门为主就可以实施了海洋功能区划不仅涉及行业部门多,如国家环境部门、渔业部门、石油和天然气部门、交通部门、旅游部门、矿产部门、军事部门、科研及教育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约有20多个,还包括他们的沿海地方的系统而且与其他区划不同,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与管理部门-国家海洋局,却不是用海洋单位,本身没有海洋开发利用产业这种状况,一方面有利于海洋功能区划的公正编制,贯彻了用海者和管海者分开的管理体制要求,另一方面也给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带来某些困难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为了保证海洋功能区划的执行,为使海洋功能区划在适用范围内发挥普遍作用,规定其*审批程序,确立其*批准制度,使海洋功能区划在实施中具有一定拘束力是非常重要的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本级*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批准程序需要作些说明的有二点:1、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之下的海洋功能区划,应为三个级别或层次:一是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其区划的地理范围是毗邻的领海和内水二是沿海地级市海洋功能区划,其区划的地理范围是该市毗邻的内水和领海区域,或者按每次海洋功能区划的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划方案或技术规程执行三是县及县级市的海洋功能区划,其地理范围,如果毗邻海域的海岸线较长、海域比较宽阔或者属于海岛县,原则上可按地级市亦含盖内水和领海,如果属大陆沿海县,其岸线较短、海域面积较小,没有足够的海域展开区划工作,亦可由上一级*统一组织,不必再由县级*单独去做直辖市的区划范围:我国沿海共有两个直辖市,即天津和上海,由于其邻接海岸线和海域都比较小,根据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原则,在以往的小比例尺和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中,是采取统一组织编制,不再分级的办法从实践结果看还是可行的,有效的2、设定市、县海洋功能区划均由省级*审批,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及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由国务院审批的制度,并非仅是其重要性的一种表现,也是进一步协调不同区域和不同级别海洋功能区划之间的衔接和海区开发利用的布局是否合理的客观需要全球海洋因其海底地貌的统一性和海水的连通性,从而造成海洋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自然综合体,虽然人类能够据其地理位置和某些自然特征,划出一些区域界限,但并非是绝对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对于各边缘海区也同样如此海洋的运转性质也必然反映在功能区的范围界限上沿海毗邻的县、市、省之间按行政管理划出的分界限,和由海区自然属性划出功能界限,一般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多数情况下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是背离的,比如相邻的县、一侧的海域划定为港口功能区,而另一侧的县却划为养殖区,他们双方都可能有比较充分的理由支持这种划法不过,在整体上考虑,却是不科学的因为养殖区除地貌、沉积条件外,还需要很好的水质条件,按《海水水质标准》规定,养殖区应为一类海水,以保证养殖对象的食用需要可是另一侧却规定为港口开发区,一旦港口建成运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油污染或其他污物的污染,使周围的区域受到危害,邻接的养殖区就要受威胁这种相互矛盾可通过编制海洋功能区划过程中通气协调加以解决另外,局部海区还有开发生产布局的问题,需要在审批中予以关注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相对于全国而言都是局部,他们所编的区划都是全国的一部分在海洋开发生产力布局上既有局部的主导方向,也有不同范围的整体主导方向,但必须遵从一条原则,即彼此相协调的原则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审批中,规定提高审批级别也有利于这一目的实现三、海洋功能区划呈报的审批材料应包括:1、呈报审批的*报告该报告要说明本地区的海洋功能区划组织编制情况: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的执行结果和需上级解决的遗留问题等2、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它是主体材料,其内容是:区划海域自然资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功能区划的原则、方法、依据和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划分功能区的指标体系,主导功能与功能顺序如何确定;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和管理等3、海洋功能区划图功能区划图是区划要素直观科学表述,是报件的基本组成材料海洋功能区划图报件,要对《技术导则》中编图技术规定中不包含的内容,做出必要的说明4、海洋功能区登记表登记表是对区划中的全部功能区的面积、类别、划区依据和功能指标等具体内容的登记它是审批中了解功能单元具体情况的不可缺少的材料5、专家评审结论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海洋功能区划图和海洋功能区划报告编制完成后,要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评审,会后按照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后,将评审结论随同送审材料一起上送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本条是对海洋功能区划修改程序的规定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作阶段的修订,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更符合海洋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需要,所以海洋功能区划的管理必须采取动态原则本条具体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修改的各项制度一、海洋功能区划进行阶段性修改的必要性。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f6a1161eefdc8d376ee32a6.png)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cb18bb09b6648d7c0c74633.png)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内容摘要海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9月目录一、目标愿景二、总体布局三、生态保护格局四、开发布局五、新型城镇化六、产业发展七、基础设施(五网)八、公共事业十、政策措施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 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 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二级生态功能区。
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态海域”的生态空间结构。
关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思考
![关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495f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3.png)
关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思考
李洁琼;叶波;王道儒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
【年(卷),期】2009(26)5
【摘要】海洋功能区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四项制度的基础和依据.随着海洋综合利用开发层次不断提高和海洋产业的调整和优化,海南海洋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阶段客观要求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有阶段性的更新.笔者首先对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利用现状做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省海洋功能区修编的具体意义,并结合现状调查提出了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的重要举措.【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李洁琼;叶波;王道儒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570228;海南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570125;海南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57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
2.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若干问题和思考 [J], 陈海亮;李鹏
3.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中的认识和体会 [J], 吴月英;彭立功;谢文辉
4.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若干思考 [J], 丰爱平;刘洋
5.浅谈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以山东省为例 [J], 刘晓东; 周连成; 田艳; 王磊; 牟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
![简述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a813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1.png)
简述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
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是指为了优化海洋空间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具体来说,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保护区制度:我国制定了《海洋保护区规划 (2016-2030 年)》,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2. 海洋保护区建设: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建立了海洋保护区,其中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等。
3. 海洋功能区划分:我国根据海洋功能定位、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等因素,将全国海洋划分为管控区、保护区、利用区三大类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 海洋资源管理:我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包括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5. 海洋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渤海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和损害。
6. 海洋经济发展:我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打造海洋经济强省、强市,提高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起来,我国海洋功能区制度是我国海洋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划分海洋功能区、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等措施,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八大功能区详解
2012年11月14日06:43 南海网
本报讯(记者侯小健通讯员邓韶勇)我省哪些海域适宜发展渔业,哪些海域适宜发展工业,哪些海域能开发旅游,所有这些,在国务院日前批复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里均一一明确划定,我省浩瀚海域按照用途不同划分为8个一级类海洋功能区,188个基本功能区。
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表示,各海洋功能区的划定,将有效引领我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及海洋环境保护。
我省海洋旅游休闲娱乐业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哪里发展渔业,哪里发展工业,哪里开发旅游,《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里一一划定
一、
农渔业区
农渔业区是指适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可供农业围垦,渔港和育苗场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的海域。
共划分农渔业区49个,功能区总面积3228571.02公顷(未统计海洋捕捞区面积),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34个,近海基本功能区15个。
海岸农渔业区34个,总面积64111.95公顷,占用岸线长度274.49千米。
包括东营港、新英港、峨蔓、后水湾、马袅湾和东水港等。
近海农渔业区15个,总面积3164459.07公顷(未含捕捞区面积)。
包括冯家湾、潭门、神州半岛—石梅湾、陵水湾—海棠湾、三亚湾、南山—红塘湾、海南岛近海、西沙岛礁、西沙群岛、海南岛外海、南海北部、南海中部、南海南部、中沙岛礁、南沙岛礁农渔业区。
二、
港口航运区
港口航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港口航道资源,可供港口、航道、锚地建设的海域,包括港口区、航道区和锚地区。
共划分港口航运区16个,功能区总面积110255.62公顷,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15个,近海基本功能区1个。
海岸港口航运区15个,总面积109908.79公顷,占用岸线长度136.14千米。
包括新海港、秀英港、海甸港、
铺前港、木兰港、清澜港、龙湾港、乌场港、三亚港、红
塘港、南山港、八所港、洋浦港、金牌港、马村港港
口航运区。
近海港口航运区1个,总面积346.83公顷。
包括清澜港口航运区。
三、
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是指适于发展临海工业与滨海城镇建设的海域,包括工业用海区和城镇用海区。
共划分工业与城镇用海区4个,功能区总面积13547.20公顷,均为海岸基本功能区。
海岸工业与城镇用海区4个,总面积13547.20公顷,占用岸线长度36.07千米。
包括莺歌海、东方工业开发区、海尾-海头、洋浦港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四、
矿产与能源区
矿产与能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海上
能源,可供油气和固体矿产等勘探、开采作业,以及盐田和可再生能源等开发利用的海域。
共划分矿产与能源区13个,功能区总面积31013991.67公顷,其中油气区面积为31005700.25公顷,均为近海基本功能区。
近海矿产与能源区13个,总面积31013991.67公顷,包括港北、保定海、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中建南盆地、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南薇盆地、南华盆地、礼乐盆地矿产与能源区。
五、
旅游休闲娱乐区
旅游休闲娱乐区是指适于开发利用滨海和海上
旅游资源,可供旅游景区开发和海上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建设的海域。
共划分旅游休闲娱乐区46个,功能区总面积140421.11公顷,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45个,近海基本功能区1个。
海岸旅游休闲娱乐区45个,总面积140025.97公顷,占用岸线长度650.22千米。
包括海口市西海岸、海口湾、海口市东海岸、塔市、东寨港、七星岭—新埠海、木兰头、木兰湾、月亮湾、东郊椰林、八门湾、高隆湾、冯家湾、青葛、龙湾、潭门、博鳌、山钦湾、感恩角、棋子湾、南华港—白马井、新英湾、兵马角、马袅湾、盈滨半岛等。
六、
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护区是指专供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海域,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
共划分海洋保护区24个,功能区总面积15322841.15公顷,占全省管辖海域的7.66%,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786601.06公顷,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的14.52%。
海岸海洋保护区17个,面积90143.52公顷,占用岸线长度528.46千米。
包括东寨港红树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文昌麒麟菜、铜鼓岭、琼海麒麟菜、大花角、黎安海草、新村海草、铁炉港红树林、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等。
近海海洋保护区7个,总面积15232697.63公顷。
包括美兰海底村庄、七洲列岛、大洲岛、西沙群岛、西沙东岛白鲣鸟、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海洋保护区。
七、
特殊利用区
特殊利用区是指供特殊用途排他使用的海域,包括用于海底管线铺设、路桥建设、污水达标排放、倾倒等的特殊利用区。
共划分特殊利用区15个,功能区总面积35588.57公顷,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13个,近海基本功能区2个。
海岸特殊利用区13个,总面积34103.91公顷,占用岸线长度96.73千米。
包括新海-秀英港、秀英港、东寨港、清澜港、博鳌、山根、赤岭、铁炉港—榆林港、南山港、新英湾、新盈、玉包角—灯楼角、沙湾特殊利用区。
近海特殊利用区2个,为东瑁洲、双扉石特殊利用区,面积1484.66公顷。
八、
保留区
保留区是指为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
专门划定的在区划期限内限制开发利用的海域。
共划分保留区21个,功能区面积596720.20公顷,均位于海南岛周边近岸海域,占海南省近岸海域面积的11.01%。
保留区将严禁随意开发,严格控制明显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建设用海。
《区划》明确规定,全省近岸海域内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
海岸保留区15个,总面积73003.19公顷,占用岸线长度149.75千米。
包括桂林洋、木兰湾、抱虎角—铜鼓岭、山根、英豪半岛、土福湾、崖州湾、莺歌海、通天、昌化江口、棋子湾、海尾—海头、观音角—南华港、玉包保留区。
近海保留区6个,总面积523717.01公顷。
包括海南岛东北部、海南岛东南部、红塘湾、海南岛西南部、大铲礁和海南岛西北部保留区。
(原标题: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八大功能区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