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 新 课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共53张)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共53张)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99f7ad195f312b3069a505.png)
问题2:“上升、下降”是一种日常语言, 用日常语言描述“单调增”“单调减” 这样的数学性质是不够准确的.那么,能 不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这种特 点呢?如果能的话,又该如何来描述?
核心:用图形动态的形象描述过渡到用 静态的数学符号描述的过程
用文字语言表示
上升:函数 f ( x )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验证 修正,概括……
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刺激阶段 分化阶段 类化阶段 抽象阶段 验证阶段 概括阶段 形式化阶段
概念判断:
1.对于二次函数 f (x) x2,因为 1,2(, ,) 当1 2 时,f(1)f(2)。所以函数 f (x) x2在 区间 (,) 上是增函数。 2.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0, ) ,若对于 任意的 x 2 0 ,都有f (x2) f (0),则函数y f (x) 在区间 [0, ) 上是减函数。 3.函数 y 1 是否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是 什么? x
1.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15分钟 2. 教师安排核心教学内容的15分钟
默契吻合
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两种教学思维方式: 1. 归纳式 2. 演绎式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 ——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案例:“函数单调性 ”的教学目标叙 写 1.了解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掌握判断 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图象中发现函数的单调性, 并用数学语言加以刻画的能力; 3.在直观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中体 验数学的理性精神。
下降:函数 f ( x )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上升: x 下降: x
用图形符号表示 逐
yf(x)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结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原子结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784bc767ec102de3bd8913.png)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三段五步〞课题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备课教师本节课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 2?原子的结构?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先对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进行介绍,接着介绍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离子作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⑴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掌握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⑵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⑶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原子最外层电子运动的特点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资源选择、媒体使用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分析一、引〔一〕白板呈现复习旧知【复习旧知】上节课我吗学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现在通过科普文章?电子的独白?来复习一下原子的内部结构,课件展示。
〔找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变思考〕。
〔二〕借助资源,情景导入提出问题:从文章中你能得到电子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播放视频】那么,电子究竟在核外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一起观看科普小视频来寻找答案。
〔播放视频:核外电子的运动〕边听边思考设计哪白板展示?电子些知识点,并找出关的独白?科普文章,键字让学生创设情境,让对电子在核外的运学生思维回归到微动做出思考观世界,复习旧知,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在提出“电子是如何出自己的猜测运动的?〞。
利用白板的资源库,导出视频。
学生先对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做出猜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通过观看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视频,完成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变。
二、探〔一〕多重交互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并结合课本 54 页内容,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1. 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2. 核外电子最少可以排几层?做多可以排几层?电子层与原子核远近的关系。
》教案设计(精选)ppt
![》教案设计(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0542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2.png)
实验手段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线协作等功能,提高教学
效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 量。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自适应学 习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 学习支持。
知识目标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能力目标二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
能力目标三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二: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 作能力。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总结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
具体描述
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课堂氛围是否 和谐等,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
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论文写作等,培养其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手段的运用
01
02
03
04
传统教学手段
利用黑板、投影仪等工具进行 知识呈现,方便教师讲解和学
生笔记。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 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
教学效率。
网络教学手段
初中数学课堂设计(专题) PPT课件 图文
![初中数学课堂设计(专题)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2629c5f121dd36a32d8278.png)
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重点、训练点和延 伸点。
在设计教学时,可考虑到下列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的 必须,应删减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已 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 充分需要补充?
(2)在校内外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 切的课程资源?
要 求: 教学目标不能太模糊,要具体、 明确。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 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 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 出来。
明确地指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 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评。
比如”举例”“说出”“指出”“不是教师有没 有完成某项工作。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的教学设计是 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 综合设计。 所谓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对一个 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或一个教 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 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 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 进要求;
▪ (1)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一心想让学生动起
来”,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好课。
▪ (2)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单纯的理解为教学形 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的变化上。
▪ (3)缺乏教学思想的指导。新课程极力倡导探 究性学习,然而不少教师把探究仅仅看成是一种 教学活动,而不能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理念、 一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 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准确, 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 (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 决的教学?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 情感态度?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达到学生 的数学体验性学习?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全)课件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58c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7.png)
3
考试测试
组织定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教学时长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课程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通常在数周 至数月之间。
实际案例
技能培训车间
学生参加技能培训车间,通过实 际操作和指导,提升他们的职业 技能。
团队合作项目
学生参与团队合作项目,锻炼他 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线学习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包括课 程资料、学习资源和交流工 具,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和互动。
行业合作
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 系,提供实践机会、实地考 察和职业导师的支持。
学生评估
1
课堂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专注度。
2
项目作业
通过学生的项目作业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活动
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培养他 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兴趣
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学习 目标,激发学生对职业教 育的兴趣,促进积极主动 的学习。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情境,加 强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案例研究
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全)课件
本课件旨在分享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知识。以丰富的内容和引人入 胜的布局为特点,使课件易于理解和参考。
课程目标
1 精确明确
确定和概述职业教育课程 的目标,使学生清楚了解 课程所致力于培养的技能 和知识。
2 切合实际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6eb6b4ad02de80d5d8400d.png)
完整版ppt
21
[教学反馈]
课后反思及拓展
1、如何理解新陈代谢的有序性? 2、科学家发现,pH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请 根据课内所学的单因子对照实验原则,设计 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预测实验结果并做 出合理的分析. 3、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
完整版ppt
22
反馈巩固
1、总结 2、习题检测并巩固知识
[演示实验2]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过氧化氢 的分解 (实物展示)
完整版ppt
18
[演示实验3]新鲜的和高温处理的肝脏研磨液催化 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物展示)
设计实验: 比较低温、常温下过氧化 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
(设计步骤、预测现象、操作实验、得出结果)
完整版ppt
19
v/mmol.s-1
完整版ppt
23
完整版ppt
24
发现问题: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完整版ppt
16
根据施旺、萨姆纳、切赫和奥特曼的科研成果, 说明酶是一种什么物质?
问3: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呈现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完整版ppt
17
问4:酶的作用及特性
[演示实验1]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过氧化氢 和蒸馏水的催化比较)(实物展示)
1、能说出新陈代谢及酶的概念 2、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并理解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
完整版ppt
6
[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酶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
2、运用观察、讨论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提升 分析推理能力,尝试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2414fd0029bd64793e2c50.png)
1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
骨架结构,它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体现。 教学设计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运用系统方
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当成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设计、 实施与评价,使之成为最优功能的系统。
1.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分析学习者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即教材、 学习过程和方法),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
2.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 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 等),形成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并在实施中取 得最好的效果。
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 的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统一,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 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控制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即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定向、
执行、规定结果的作用。 第二,激励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够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
极性、主动性。 第三,评价功能,即教学目标具有检查、评价教学成效的尺
度和标准。 第四,控制功能,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应起到控制作用,从
教学过程的起始直至结束,无一不受其调控和引导。 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12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
习惯。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 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 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ppt课件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87d72058f5f61fb6366651.png)
案例描画与评析
目的:〔甲教师〕 1、读、讲、背、默全诗。 2、培育爱自然、爱美和爱祖国言语文字的情
感。 目的:乙教师 熟读了解全诗,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
课本剧等手段反映 独特的感悟。
目的:丙教师
1、运用形声字的知识学会生字“鹂〞、鹭“, 读准多音字〞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诵全诗并背诵。懂得诗意并说说本人的感悟。 2、运用曾经学过的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协 作交流、拓展学习杜甫另一首<绝句>〔迟日江 山丽〕,提高阅读古诗的才干。 3、能领会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增进热爱学习古诗的情感。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义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 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 假象的问题出发
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 固有认识与新景象、新现实的矛盾,在于引导 学生本人发现或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这一矛 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干 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苏霍姆林斯基
2、向读写开放
读:只需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特点的材 料,都可以作为补充教材
写:与读结合,内容上或课文借用,或 课外引进,方法上,或内容发掘,或想 象补充
3、向其他学科开放
语文和音乐的整合 利用音乐背景,烘托渲染主题 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音乐调理课堂气氛 借助音乐,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构造
活用教材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无非 是例子,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 于教材、发明性地运用教材,努力实 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运用建议
(一)教学目的表达整合性 总目的:相互浸透、融为一体、整体提高 从实际上要抓住关键的一条:从学生的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
情景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六部分模型:
问题/疑问/项目/分歧 相关实例(或个案) 信息资源/认知工具 会话/协作工具 社会背景支持
建构主义 支架式 的教学方法: 抛锚式
认知学徒 随机通达
多学科专题学习 合作调查学习 基于资源的独立学习 情景化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与任务或问题挂钩。 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 让学习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 为学习者提供有支援学习环境。 鼓励学习者体验多种情境和验证不同的观点 鼓励各种合作学习。
容量:
遗忘
先验知识
执
反映
感觉
课程内容 教学步调
行 控
发生器
记录器 小于1秒
摒除
编码要求 熟悉程度
制
反应器
感受器
环境
信息流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输入变量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记忆 结构操作 过程变量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出变量
认知教学理论的模型
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用直观的形式显示学科内容结构 材料的呈示应适合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先整体后 部分, 按先简后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以求理解才能有助于知识的持久和可迁移; 向学生提供认知反馈, 确认正确知识和纠正错误 学生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动因素; 学习材料既以归纳序列提供,又要以演译序列提供 学习材料体现辩证冲突,引发学生高水平思维
学习同伴
学生
主动性 责任心 学习能力
信息资源
目标、方法
学生
教师
指导、管理
学习媒体 学习工具
教材
教师 环境、资源设计 指导、管理方法
教学目标
教 师
教学活动
媒体 反馈
学 生
学习反应
传播理论总结
传播者 (谁) 教师
信息 (说什么) 教学内容
媒介、信道
(通过什么 途径)
教学媒体
受传者 (对谁说) 学生
传播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 实现教学目标。 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实现广泛的迁移。
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确立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导向目标(我们怎样到那里去?) 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分析
确立目标
学习结果分类 教学任务分析 学习者分析
教育传播理论模型
教学设计的主要参照模型
授导型
教育 者
探索型
教育 者
传通型
媒体
信息 媒体
信息 教育 者
学习 者
教育 者
媒体 信息
学习 者
学习 者 媒体
信息
教育 者
学习 者
媒体
学习 者
信息
工具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师
经验
才干
教师
讲授、答疑 学生
发问
教学过程 教学进度
学习材料
(产生何 效果)
教学效果
传播(教学)信息反馈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反馈
译码 信宿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S-R)
• 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 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反应 + 强化 反应无强化 反应+惩罚
经典的教学设计模型
教学内 容分析
学习需 要分析
学习目 标编写
教学策 略设计
教学媒 体选择
教学媒 体设计
教学评价
(形成性 评价)
教学对 象分析
迪克-凯利教学开发模型
总结性 评价
当代提倡的教学设计理念
优质参赛课件
主讲:****
课堂教学设计、模拟上课 及反思
14省赛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及评价标准
提交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8份 提交课程教学设计的纸质汇编本8份:题目、教学目
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 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 符合教学大纲、内容充实、反映学科前沿2分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2分 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5分 教学进程组织合理,方法手段运用恰当有效。4分 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阐述清楚。2分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所遇到 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收、加工、使用的过程 • 促进学习有两个条件: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
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强化作用
命题
预 期
检索 长时记忆 永久存储
编码与提取
细化 组建
产生式 心象 图式
定 向
短时
活性扩散
记忆 15--30秒
对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原理系统性的总结
初期练习 教学过程 三个阶段 中期练习
终期练习
支持教学过程的六种“工具”(tools):
提示量,
学习单元长度,
这些工具实际上是学
刺激与反应模式, 习系统的调控变量,
练习任务种类,
适当改变这些变量就
内容类型
能设计出满足许多不
练习频度。
同要求的教学程序。
(二)认知学习理论 (S-AT-R)activation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
知识的过程。
同化:
建构知识意义的 具体机制
将新经验整合到已有经 验的结构中,使之一体化。
顺应:
对原知识结构作变化、 调整、重建
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 不断循环,以丰富、提高和发展。
增强反应 减弱反应 压抑反应
• 控制强化物, 即控制行为
操作学习:
斯金纳箱
Behavior can be conditioned by us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Simple rewarding and small acts can condition complex behaviors.
评估目标 形成性评价
练习设计 活动设计
导向目标 学与教的过程 目标与策略适配
分类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学习过程
外部学习过程
外显行为
外部学习结果
内部学习过程
内在加工
内部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
学习理论(核心) – 行为主义 – 认知主义 – 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策略) 系统理论(整合)
学习理论总结及启示
学习是有层次的--------设计目标应该有针对性 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设计似真实的情境 学习是主动的-----设计学生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社会化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学习是反思的------提供反馈,自我思考,他人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形成迁移能力---拓展/练习设计 学习者是有差异的---关注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