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延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于行动的灵魂
——论哈姆雷特的延宕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And by opposing end them?)这句著名的话出现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雷特在剧中身怀复仇的使命,却很少得做出复仇的行动,心中充满仇恨,却没有在最好的时机报仇,最后戏剧化得通过杀害父亲的叔父策划的一次比剑阴谋中意外地复仇,意外得死亡。这一切,为《哈姆雷特》这部剧本留下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
关于哈姆雷特的延宕,古往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了一下,大概从“剧情需要”,“自身性格”,“主观思想”,“生存环境”四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阐释。
从“剧情需要”这个角度来解释的有汉莫持有的尊重哈姆雷特原剧本的故事核所做出的作者主观的延宕,和锡孙提出的整剧在故事上环环相扣,没有延宕的说法。
从“自身性格”这个角度解释的有歌德在著述《威廉万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提出的气质秉性说,认为一个伟大的任务发生在一个没有办法承受它的人身上所造成的行为延宕。有1847年罗艾在著述《莎士比亚关于疯狂的描写》中提出的精神失常说,认为哈姆雷特真的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击得精神失常,造成的行为的延宕。有19世纪末屠格涅夫提出的自私怀疑说,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艺术家,命运使他成为一个背负复仇使命的王子。佛洛依德提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说,认为叔父实现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占有母亲的欲望,复仇是为了杀死另外一个“本我”,因此产生延宕。
从“主观思想”角度的说法有,维尔德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暴露罪恶说,认为要让叔父暴露出最本质的一面所造成的延宕。苏联沙学家阿尼克斯特提出人文主义说,认为是那时的作者找不到解放压迫的办法,加上他自身的弱点,造成这种延宕。有罗文敏提出的思维对接说,认为哈姆雷特接受了两种新旧思想,这种思想的矛盾使他延宕。还有英国诗人格尔律治在1818年提出的思想复杂说。
从“生存环境”角度的说法有,1960年,杰滋提出的“囚笼压迫”说,认为环境压迫着哈姆雷特。
我个人的观点倾向于歌德的“气质秉性”说和格尔律治的“思想复杂说”。
首先,哈姆雷特在父亲去世的这件事情发生后,接二连三得受到了打击。开始哈姆雷特拥有父爱,并且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美满,哈姆雷特深深敬重自己的母亲,把父母之间这种建立在情感上的恋爱当作自己恋爱的准则,在这种恋爱准则下,哈姆雷特追逐着自己心爱的女子奥菲利亚,按照今天的说法,哈姆雷特就是一个生活在官二代五好家庭内的有理想有抱负追求文化的良好青年。这一切组成了哈姆雷特最初的世界观,单纯,关注心灵。而后来,父亲被叔父暗杀,家庭
的支柱失去了;母亲因为性和叔父结合,通过“软弱,你的名字叫作女人”,“葬礼的鞋子还没有穿旧,就穿到婚礼上来了”的一系列台词表现出哈姆雷特精神世界的改变,原先唯一的支撑就是纯洁的爱情,他找到奥菲利亚,向她诉说衷肠,而母亲的改变让他改变了对女人的看法,于是,在哈姆雷特的台词中,有着对奥菲利亚的爱,夹杂着一种遗憾,一种怀疑,而哈姆雷特在意外刺死波罗涅斯,杀死雷欧缇斯后,奥菲利亚投湖自杀,哈姆雷特的世界轰然倒塌。这就是哈姆雷特的转变,一个从优越生活转到心灵的贫瘠,在他的世界里,他绝望了,因为从出生以来所建立的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观,就在父王的死后不复存在了,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接受的,就好像楚门在发现原先的世界都是安排好的时候,自己背离光明,走进了外面的黑暗一样。楚门的世界是美好的,经过设计的,而我们何尝不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放弃现有的生活,就是黑暗的寓意同样运用在哈姆雷特身上,他发现,新的环境已经没有自己逃脱的余地。哈姆雷特在高度思索过人生的意义后,发觉,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自己知道的越多,自己就越痛苦。因此,哈姆雷特的遭遇,把他逼到了命运的死胡同。
若哈姆雷特是一个坚强的人,一切又会不同,可翩翩哈姆雷特没有那么坚强,在全剧的开头“只望血肉之躯能瞬间化为甘露,天条亦无能禁戒人类的自伐,人间的万物我已是乏味,枯燥,平淡,也令我心灰意懒”这段是在他父亲去世时候的感慨,他不知道复仇的任务,不知道而后的变故,他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勇气,这样一个人怎么来承受这样的变故呢?这就是我认为哈姆雷特因为性格的软弱加之惊人的变故导致行为的延宕的原因。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在经历了变故之后,他对整个的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哈姆雷特在见到叔父派来的两个朋友时说下这样一段话“人类是个多么每秒的杰作,它拥有着最崇高的理智,也有着无线的能力与优美可钦的外表,其举止犹如天使,灵性可媲神仙。它是天之骄子,也是万物之灵。但是,对我来讲,它岂不是朽如粪土,人们已经无法令我欢心——就连女人。”原来的快乐王子,由于一下子面临那么多的问题,整天不断的思考,而终于变成了忧郁王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哈姆雷特变得敏感起来,任何微小的不常的东西,都能让他产生很深的思索,产生很多的精神上的压力。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又没有人可以帮助他,连霍拉旭也是无能为力。因为哈姆雷特面临的问题是特别的,以前没有人经历过。他只得自己独自地思考:思考活在世间的人,思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思考人的生存死亡,思考社与人生,思考爱与恨……他只剩下思考!思考使他失去了行动的勇气,难怪乎有人说,“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思考的结果是增加了他的矛盾的内心,许多的矛盾都无法解决,优柔寡断也就随之而来,这就造成他行动的延宕。有人说,哈姆雷特误杀波罗涅斯时,不就展现出复仇的渴望并且付诸实施吗?我想说,哈姆雷特不光是一个智慧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人类,一个有情绪化的人类。当他在愤怒的时候,在极度痛苦的时候,情绪会威逼他做出意料之外的事,而误杀波罗涅斯,正是其中之一,这表现的是他勇敢的一面。如某个人说的:“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的敏感而犹豫不决,因为思索而拖宕,经历全花费在做决定上,而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另外,莎士比亚在创作的时候开始对社会,对人类的智慧产生了怀疑。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构置了一个矛盾的结局。夏洛特是守法的,他坚持,因为安东尼奥没有按约交付借来的钱,安东尼奥需要割下一磅肉。而最后的结局是,夏洛特输了,因为割下一磅肉,不能带一滴血。这个结局在一场喜剧中看上去是比较合适的,坏人受到了惩罚,大快人心,而这样的结局,在平时看起来是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