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形势所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下发,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大邑县教育局提出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步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改革思路,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
节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细小的细胞,是师生每天都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这种“貌不惊人”和“见多不怪”,常使得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
掘。然而,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不真正触动课堂,这种改革就不会是彻底的,就不会真正
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教师教学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方
式,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促进着课堂教学新文化的重建。以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
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
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教育教学之中。因而,重新反思课堂的观念与认识,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为课堂提供新的定向,是课堂重构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
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
长期以来,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公众,总是习惯于从应然的角度,向教师提出对教学规范
的期待,以引领或鼓励教师迈向理想中的教学,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教师是如何理解教学的,
教师对教学有着怎样的期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水平
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深刻的变革,大多数教师很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
解的困惑。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校本教研”的
提出和推进,不仅顺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正好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
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加,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
推进策略。”
2、现实所迫
目前,在我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心”、教法单一、学生的主
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关
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没有变成教师自觉行动的精神追求。仅有少部分名优骨干
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具备了诸如“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灵活、开放、愉快、民主、和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多元化的新课堂”等新课程的教学
新理念。但还需要在不断的做课、磨课中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去成长,从而为更好的
实施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去努力。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
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如何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参考者和顾问?这些都必须进行思考和研究。“课
例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具体研究方式,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它让教学研究回归本原,
其目的,是让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不断改善、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长期墨守成规,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而形成倦怠心理,满足自身发展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进而培养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因此,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究,不仅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为了构建以学定教背景下的成功课堂,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升,经研究,我们将“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确定为
我校未来三年的科研重点课题。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
关于课堂教学,有如下经典解释:
1.是指在规定的场所,“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4.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次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教育理解和教育观念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成功的课堂教学,能引发学生成功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的课堂教学,能成就教师成功的欲望,让教师创造成功的经验、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于课例研究:
教学课例就是课堂教学的案例。它指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的“问题解决”的示例,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轨迹的真实体
现。
课例研究指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某一节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研究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具体研究方式,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是指以课堂为现场,以师
生发展为主线,围绕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究,让新课程理念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
互助式研究、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研究人员的指导、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
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而走进课堂,实现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对接与
融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成功的研究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新课程理论
开展“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要让
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走进课堂,为教师所应用,因此,新课程理论理应是课例研究的指导思想
和理论基础。只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课题研究在低水平上的重复。新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科《课程标准》、新课程的教学理论、新课程的
校本研修理论和以学定教的相关精神等。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的主要研究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等。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