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新课 第17课 李杜诗五首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第18课 齐桓晋文之事 人教版
峨眉山月歌和上受降城闻笛公开课课件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恰切比喻,“沙 似雪”、“月如 霜”,写出边塞 环境的险恶和荒 寒。 “不知何处”,写出 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 迷惘心情,映衬出夜 景的空寥寂寞。
诗中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
一个“尽”字,写了 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 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托物传情 明月、大雁、芦笛、杨柳、
莼羹鲈脍
因梦寄情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故
最常见的思乡的意象可谓明月, 说说你所知道 的有关明月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一读:读准字音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注意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乡愁 席慕容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乡愁 席慕容
笛声
明月
思乡怀人类诗歌
• 在封建社会里,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 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 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 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 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 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而家中 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 游子和戍守边疆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 们把表达这种情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高中语文 17李杜诗五首(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17 李杜诗五首从容说课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以清新飘逸著称。
但这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吟别诗,所以显得相对哀怨。
但两首诗歌还是有所不同:《峨眉山月歌》显得深沉,前三联宜读得轻而稍缓,读出画面中美好的意境;最后一联宜读得更缓些,顿挫更分明一些,语速要减缓,把作者离开故地时的伤感深沉之情表现出来。
前两联为二二二一式,后两联为二二一二式。
《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相比前一首哀婉凄清,感情倾向比较明显。
朗读时整体应相对平缓些;最后一联应适当放低拖长声调,顿挫更分明。
杜甫的律诗章法极其严格,都是以两联为一层,诵读时应根据诗的内容在两层之间作适当的停顿。
凡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显豁。
在杜甫这三首诗中,只有第一首《客至》是轻松愉悦的,其余都是沉郁苍凉的。
而这沉郁苍凉的四首中,《旅夜书怀》《登某某楼》两首都是直接抒发忧国伤时之感及身世凄凉之情的,特别是末首,把这种沉重的感情表达到了极致。
吟诵诗歌,既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又要注意一定的吟诵技巧,正确处理抑扬与顿挫。
吟诵鉴赏。
通过吟诵进行鉴赏,体会杜诗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与诗人同喜同悲,同乐同忧。
《旅夜书怀》写在战乱初平之时,诗人深受战乱之苦,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诗中所绘景象渲染出凄冷氛围,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后两句用一个极为神似的比喻点明了自身的境况,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全诗节拍前两联为二二一式,后两句为二一二式。
《登某某楼》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感和凄凉身世之情表达到了极致,尤其显得沉郁苍凉。
每句五字,要读得字字顿挫,句句苍凉,声调明朗,感情沉痛。
每句前两字后停顿都要明显些,再缓缓读出后面的三个字。
末句“凭轩涕泗流〞要读出深深的沉痛感来,使人久久低回。
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把握主旨,在学习这五首诗时还要教会学生“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其实就是联系作者的身世,联系诗歌的写作时代、当时作者的境遇,这样才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
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屈原列传(节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6......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编写说明:虽然《高中记背手册》受到足够的关注,虽然众多编者在为此书的进一步完善可谓殚精竭虑,付出了几多汗水和心血,但疏漏之处恐在所难免,尚祈广大读者多予指正。
谢谢!第一册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中国当代诗三首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5…..荷塘月色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人教版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传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反语。 声名不因政治 抱负而显著 ,反 因文章而显著 , 这本非诗人的本 意;诗人辞去官 职也并非因老而 多病。由此可见 诗人心情之悲愤。
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又暗 写写出了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可谓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我们说“月”是此诗的关 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峨眉山月半轮秋,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
“思”。 “月” 贯串整
映入平羌江水流。 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
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高三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必修

高三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2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感受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特有的诗歌风格。
教学难点:对李白、杜甫不同诗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每首为一个学习单元.按照“学会诵读——理解内容——美读鉴赏”的程序学习。
对于诗歌的鉴赏采用在教师点拨下学生感悟的方法。
以诵读为途径,积累为基础,以领悟为目标。
第一课时鉴赏《峨眉山月歌》与《春夜洛成闻笛》一、导语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课前积累:1、古诗中“月”的意象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写不同凡响。
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
开篇诗歌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
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
月色朦胧,醉意朦胧,一轮昏黄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泪眼,又像月会随水流去。
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诗人感情的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惊喜埋下伏笔。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陶醉。
一曲琵琶声息之后,人们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里,声已息而意未尽,甚至连水面都无波痕,皎洁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静,表达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
《峨眉山月歌》及《春夜洛城闻笛》教学实录(高三必修)

《峨眉山月歌》及《春夜洛城闻笛》教学实录(高三必修)第一篇:《峨眉山月歌》及《春夜洛城闻笛》教学实录(高三必修) 作为诗仙李白的出山之作,这里有的是年轻人似成熟而未成熟的憧憬,李白将跨入独立生活的征途时,对人生的一种淡淡的忧伤,江山、风月给李白的是一种夹着忧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讲解峨眉山月时,小刘心驰神往,似触摸到了青春的诗仙的灵魂。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问大家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你芳龄几何(生笑)生(部分):芳龄十八,师:十八岁正是少年空灵的感伤向满坏壮志建功立业的过渡,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及时努力,莫负年华,立业建功,此其时也。
所谓前不见古人——第二篇:《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课件出示李白图像。
1、猜猜:他是谁?2、李白简介。
3、回忆:同学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二、揭示课题,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
(板题,读题)1、背景: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744)。
这年,李白受招入官已经三年了。
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
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
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
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
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
天宝三年,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
此次洛阳之行,思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
2、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证音: 3.老师点名学生读师:读古诗啊,除了注意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音读的轻重和速度的快慢,表达出诗的情感,这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暗暗地意思。
李杜诗五首 PPT课件 9 人教版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雄浑阔大的意境。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
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见“有关资 料”)而蜚声诗坛,但杜甫后来居上,此诗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句又高出一筹。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 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 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吞几云梦”是一 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 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 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 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 出来的。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 胸次豁达。”这话有理。请说明有理在何处。
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 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 “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试想,广袤数千里 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 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 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原来他太寂寞了, 深盼有人来此, 可是不见人来, 但见群鸥,也就 只好日日与鸥鸟 为伍了。
诗中情致理趣鉴赏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峨眉山月歌知识点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峨眉山月歌知识点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以下是整理的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峨眉山月歌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原文
峨眉山月歌⑴
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1。
【高中语文】李白诗二首·峨嵋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ppt

“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笛声本来是 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于是 在诗人的想像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 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本来是 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 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塞了整个洛阳城,洛城 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全诗二十八字,连用五个地名,统一了广阔的空间和 较长的时间,渐次展开诗境,流畅飘逸,处处给读者以启 发、联想。
《峨嵋山月歌》的构思
本诗是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上颇受限制, 一般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本诗所表现的时空跨 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 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 的,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 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 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 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 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 加于景,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 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 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 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 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 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 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 “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伴随 着行船向下游流去。我正 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 江,直向三峡驶去,再也 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 着你啊,渝州就要在眼前 了。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三语文《李杜诗五首》课件(人教版)

李杜诗五首之四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本诗作于永泰元年(765),时年 杜甫已53岁,本来他偕家人在成都草堂 生活安定,但给他提供帮助的成都尹严 武去世,使杜甫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不 得已杜甫只能离开成都。年事已高,再 加上身集重疫,杜甫心情十分沉重,不 知一生漂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反映 了他的这种心情。
解说
• 小诗优美流畅,写尽诗人对山月 (友人。山月是友谊的象征)的眷 恋之情。看——
•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 诗人乘着小船,从青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 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青溪到 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 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春夜洛城闻笛 李杜诗五首之二
李杜诗五首
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客至》《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高适
王
岑参
王昌龄
《琵琶行》 《长恨歌》
李商隐 杜牧
峨眉山月歌 李杜诗五首之一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青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唐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 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 一家人的日子趋于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第二年春天,诗人写了 此诗,抒发了这种情怀。
客 至
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 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过,拜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教学反思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写古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以初夏的天气炎热作为引子,自然贴切,引入对春天的回忆,跟随李白去洛阳城走一走。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等,自然转入对李白的介绍,ppt呈现李白的简介。
明确李白是个好喝酒,爱交朋友的人。
活动一:跟随李白,走入洛城学生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让学生读后简单描述诗文内容,师总结后明确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即题解(时间、地点、事件)。
学生齐读诗文,读出节奏。
第一遍后请同学点评,师明确诗文的节奏和重读,停顿等,然后小组组织自读,再全班齐读。
师提问:洛阳城的笛声到底怎样让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聆听笛声学生:玉笛。
师:玉笛是什么样的笛子?生:精美的笛子。
师:暗飞声呢?生:笛声听得不明确,隐隐约约婉转悠扬。
师:笛声既然听得不真切,那为何能满洛城?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夜晚安静的洛阳城春风带着笛声一路飘散,作者的心里全是这样的笛声。
师: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声?生:因为这是折柳曲。
师:折柳曲代表着什么?生:离别,哀怨。
师呈现ppt,三句点出《折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明确折柳曲与送别有关。
师小结:原来在春夜的洛阳城,李白听见了代表离别的折柳曲,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李白的这一首思乡之作。
活动三:离开洛城老师配乐,全班同学在古典的音乐中尽情读出李白的思乡之情。
师呈现仿句,离愁是洛城的折柳曲,飘不回太白遥远的家乡;离愁是泪湿的双袖,擦不干岑参东望的故园。
《峨眉山月歌》语文教学PPT课件(2篇)

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细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 山月 半轮秋, 影入 平羌 江水流。 夜发 清溪 向三峡, 思君 不见 下渝州。
想一想
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来吗?
月半轮秋,
影入
水流。
夜发 向 ,
思君不见下 。
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影 流——流动 夜发——夜晚出发 向—驶向 下—— 君——作者的友人
了解诗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峨眉山月歌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诗
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
。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成
“小李杜”。
峨眉山月
美丽的峨眉山
初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李杜诗五首》ppt课件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 你认为怎样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 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杜甫优于其他诗人之处: 之所以“好论”,是因为他胸中时时以“天下事” 为念,这首诗写诗人在生活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 楼观景,心中所想的仍是国运的艰难,甚至为之流 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旅夜抒怀艺术鉴赏
2.直抒胸臆
关键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 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 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 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 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 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 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 诗人没有说出 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 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总之,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 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杜诗五首
教学内容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客至 旅夜抒怀 登岳阳楼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一个秋高气爽、 月色明朗的夜里,诗 人乘着小船,从清溪 驿顺流而下.月影映 在江水之中,像一个 好朋友一样,陪伴着 诗人.但在从清溪到 渝州的旅途中,月亮 总被两岸的高山挡 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登岳阳楼艺术鉴赏
雄浑阔大的意境. 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
李白诗二首_峨眉山月歌_春夜洛城闻笛_课件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 土难离的民族,这 种民族精神不断滋 养、强化着我们民 族的向心力、凝聚 力。热爱故乡是一 种崇高的感情,对 生于斯、长于斯的 故乡的眷恋又会升 华为对祖国的深情, 恋乡之情与爱国主 义是相通的。
谢 谢
•终南捷径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 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 临终南山远眺。他向玉真公主 献了诗,希望引荐,愿为朝廷 效劳。
•赐金放还 李杜相遇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 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 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 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 唐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 (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 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 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 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谁家玉笛暗飞声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 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 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 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 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东风满洛城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 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 再加上春风助力,于是在诗人的想像中, 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 人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本来是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 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 佛充塞了整个洛阳城,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生平
《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

标题:李杜诗五首《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诵读、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杜甫的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鉴赏。
【学习重难点】:诗意的理解。
【自学引导】诗歌赏析1.《峨眉山月歌》赏析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
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再看诗的最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李白从清溪驿上船,向三峡进发,这是两个实际的地名,虽然相距遥远,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连,所以,在感觉上并不觉得吃力。
而对“思君不见”的“君”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
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
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
我以为。
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
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2.《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