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艺术的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艺术的现状分析
艺术门类:
蜀锦蜀绣、川剧、皮影剧、木偶剧、四川曲艺、当代艺术、诗歌、茶艺
简要介绍、历史、现状分析(影响力、认知度、广泛参与度;剖析,得出结论。)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产于成都、绵阳等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充分发挥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蜀绣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清朝
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
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但是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如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与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受到世人青睐。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充斥市场。随处可见人们身上、包上都有电脑刺绣的图案,既经济又美观。加之蜀绣老艺人眼睛都已经不好使唤了,年青姑娘又不愿意学,也没那耐心坐得住。而且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境况不佳,正面临改制的问题,本来人数就少的绣工,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上,难有“新鲜血液”注入。有行家称,美轮美奂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甚远。四川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正面临着失传、绝迹的境地,急需得到社会有关各方的保护,将这一民间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
蜀锦
蜀锦是指四川成都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以年代久远,工艺独特而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蜀锦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蜀丞相诸葛亮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并远销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锦院,元明以来品种更多,应用更广。明末全国性大动乱对蜀锦生产摧残严重,清代蜀锦得到恢复,并受到江南织锦很大影响。
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到了清代又恢复了生产,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
牡丹、葡萄、石榴等。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语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坐落于美丽的浣花溪畔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其前身是拥有半个多世纪的成都蜀锦厂,已经于2009年12月对外开放,致力于丝绸、织锦的研究,古蜀锦纹样的复制,现代蜀锦装饰和实用功能的开发,以及历代蜀锦精典纹样的限量织造,传承、保护着两千多年的蜀锦传统织造技艺,是目前国内最大蜀锦蜀绣展示、保护、研究中心,也是蜀锦、蜀绣文化的宣传窗口。
但是蜀锦现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数码锦对手工蜀锦的冲击。数码锦是由电脑数码印刷合成,成本低、价格低,而蜀锦则是手工织造,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因此成本高、价格也高,能够购买的人数也少。同样的图案数码锦便宜,蜀锦却贵,其实数码锦的艺术价值远远比不上真正的蜀锦。
川剧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中东部、重庆以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除灯调外,其余四种都是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的。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全国各地移民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移民们带来了家乡的各种戏剧,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以四川灯戏为基础,融合了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等声腔,并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川剧正式形式。民国时期“三庆会”的成立,促使川剧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发展,川剧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位迅速提升,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分生、旦、净、末、丑、杂六类行当,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是在近三十年日渐衰微态势下的地方戏曲中少有的亮点,它有拭、揉、抹、吹、画、戴、憋、扯这几种方法,王道正先生在四川号称川剧变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