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
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兴起于70年代的欧美各国,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德育学家弗雷德·纽曼,其代表作是《公民行动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要求》、《公民行动教育技巧》等。
一、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概念
纽曼开发的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整合了道德认知、情感和行动等多个方面,并且将它们同公民投身社会变革联系起来。
核心概念:“环境能力”,即影响环境的能力,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行动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
二、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的理论和观点
纽曼认为,当代出现的各种德育理论都偏重于价值澄清,分析寻找价值原则,发展道德认知力,改变学校德育环境,或致力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道德知识,这其实都只是注意了增加知识和改变认知结构方面,而缺乏实施行动的训练和技能,是目前各种研究存在的共同的重大缺陷。
他指出,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主要表现于四个方面:
1、使学生获得有关历史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2、有关政府法令、公民教育和法律等课程;
3、注重对战争、犯罪、贫困等问题的反思;
4、强调学习逻辑推理能力的智力过程训练。
纽曼认为德育不应该强调教育活动本身,而应注重培养学生作用和改变环境的能力。
纽曼认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应当具备三种改变环境的能力:
1、作用事物的能力(物质的)
A.审美能力(绘制图画)
B.实用能力(造房、造机械)
2、影响他人的能力(人际的)
A.培养关系的能力
B.经济关系的能力(买卖事务)
3、影响公众事务的能力(公民的)
A.开展公共选择活动的能力
B.在利益相关集团内活动的能力
纽曼认为德育应注重于如何培养第三类能力:即公民社会行动的能力,他为此创建了社会行动德育模式。
为了论证学校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改变环境能力作为重点,纽曼及其同事对此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理论假设。
(一)道德定义与道德推动者
纽曼把道德推动者定义为:在自己利益与别人利益之间或有矛盾的同伴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的情况下,慎重考虑他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二)个体心理发展
纽曼认为,要成为道德推动者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影响环境的能力,二是个体获得相应高的发展。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三)被管理者的同意
纽曼指出:“社会行动”并不是那些激进的行为,而主要是表明行为的公众化和社会化意识的性质。
(四)公民社会行动的过程
根据上述设想,他提出实现公民社会过程的三个要素:
1、制定政策目标。
倡导科尔伯格的人生价值高于其他价值的观点,在道德研讨中使伦理水平达到正当的目标。在社会政策研究方面应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行动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
2、争取公众的支持。
要使学生懂得整个社会行动实施程序,如何从议案变为法律,人力、财源和交易过程的团体和个人的作用。要让学生发展辩论的技能,从阐述观点的谋划过程到演讲技巧。
3、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纽曼认为,如何保持精神上的冷静明智非常重要。首先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其次是考虑人与事业关系以及习俗的问题,如何保持对工作对人际关系的热诚,在非原则问题上作出相应的让步;再次是处理好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纽曼发现始终参加社会行动的学生一般有四种动机:自我教育、完成任务、消遣、逃避。
三、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实践
纽曼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一所中学中实验了他的公民社会行动教育设想,开设了《社区问题方案》课程,并通过公民社会行动的课程结构与中学其他课程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他们公民教育序列。包括:
1、政治——法律活动课。
2、交际课程。
3、社区服务实习。
4、公民行动工作。
5、文学研习。
6、公共交流。
纽曼认为在上述课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七种能力,并在研究中提供了学生掌握这种能力的熟练程度和功效。
1、言语交际能力
2、收集资料能力、
3、表达思想能力、
4、论证能力、
5、合作能力、
6、研讨能力、
7、运用能力
纽曼认为,在公民行动教育中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种角色上:
1、一般资料提供者,提供社区内的人、地方、财力以及行动方法、步骤及策略方面的资料信息;
2、顾问,满足学生各种行动咨询要求,解决心智方面出现的问题;
3、经验智谋者,如在环境污染或种族自决权问题上的参谋作用;
4、活动分子,即积极参加公民行动活动,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教师。
四、道德教育社会行动模式的意义及局限性
应当说,社会行动德育模式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德育方法。
首先,它强调德育必须注重公民社会行动方面的教育,注重个体社会道德行为的培养,对推动当代学校德育科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其次,它提供了一套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系统科学原理于一体的新公民培养体系,对探索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力与传授道德知识以及与培
养公民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鲜经验;再次,它在实践上发展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实施方法和程序,并且在使德育与其他学科和课程有机渗透乃至使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尤其把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培养演变为课堂教育过程,意义重大。
五、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构想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在构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一元化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
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要人家上楼而不给人家梯子。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
(二)注重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的方法,将国家、社会提倡的主导性道德规范、原则体系传授给适龄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等各种途径,精心组织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产生认同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接受道德教育不只是社会的要求和为了他人,而且也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进而形成各种自律性品质。
(三)新模式构建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
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构建新模式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标。其中,尤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懂得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