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或应试教育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制度过度强 调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和个性,学生们也承受了多年压 力……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历史回眸:
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报道的张铁生“白卷事件”
青年时期的张铁生(左前一)
张铁生 近照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 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为 自己成绩低劣辩护的信。他被江青等人树为 “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反潮流 英雄” 。
【注释】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做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 ‘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听到就去 做’。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 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 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 退一步想想。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 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什 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啊。”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而:表转折;罔,欺骗、 蒙蔽。殆,危险。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 上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人会 陷入危险。
学思结合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
【注释】回,指颜回。“说”,通“悦”。
【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啊,对我 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
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
【注释】 而,却,表转折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 谄媚(别人),富贵却不骄傲 自大,怎么样?”孔子答道: “可以啊。(但是)不如贫穷 却乐于道,富贵却喜好礼啊。”
•【译文】 •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 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 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 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 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 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 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 “不知道,哪来仁?”
因材施教
选文4
•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 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 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 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 一般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
【译文】孔子说:“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 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下 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因材施教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张铁生的这 封信,后来张铁生被破格录取。
自1970年起,中小学开始全面、大批地招收 新生,新生入学的首要条件是政治表现,一 切文化考核均被取消。
招收的新生以政治表现、出身为首要标准, 文化标准一开始就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 这就使得招生工作中依靠权力和关系的“走 后门”之风在一开始便明目张胆,愈演愈烈。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 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 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 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 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 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注重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尝,曾经;以,来,表修饰
《论语》选读
有教无类
“无类”指什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
【译文】 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举一反三)
【译文】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
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
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
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孔子说:
“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
《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
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法孔 子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则 因材施教 第三则 因材施教
的 教 育
第五则 注重启发,举一反三 第六则 学思结合
思 想 及
第七则 学思结合 第八则 不言听计从,敢于质疑
方 第九则 举一反三
文本探讨:
文本表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结合文本和教育现状谈谈你对高考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 加强反问语气。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 吗?”孔子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 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 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评析】
•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 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 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 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 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以,根据;反,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