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概念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概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5678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d.png)
八年级物理概念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概念和描述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一定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称为运动。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来描述。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二、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来源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都属于力的范畴。
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按照叠加原理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向量图解法求得。
四、力的测量和公式1. 力的测量:力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或者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力的公式:力的大小可以用F=ma来描述,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物体的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其大小可以通过P=F/A来计算,其中F为力的大小,A为面积。
2. 浮力:浮力是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重力,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在介质中的排水量有关。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能够使力矩增大或减小的简单机械,杠杆的力矩平衡可以用M1=M2来描述,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端力矩的大小。
2.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并且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大小而增大移动距离。
七、动能和功的概念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可以用K=1/2mv^2来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功: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称为功,功的大小可以用W=Fs来计算,其中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八、功率和机械效率1.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叫做功率,功率的大小可以用P=W/t来计算,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9c6ff6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1.png)
一、参照物1.定义:观察物体运动的标准或参照依据。
2.分类:(1)绝对参照物:地球。
(2)相对参照物:其他物体。
3.特点: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运动状态的描述会有差异。
二、速度1.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分类:(1)瞬时速度:物体其中一时刻的速度。
(2)平均速度:物体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4.单位:m/s。
三、力1.定义: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能够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2.特点:(1)有大小和方向。
(2)使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
3.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4.单位:牛顿(N)。
5.类型:(1)推力:使物体朝前运动的力。
(2)拉力:使物体朝后运动的力。
(3)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静止:-力的合力为零。
-受力平衡。
(2)运动:-力的合力不为零。
-受力不平衡。
2.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物体加速度不为零:力的合力不为零。
(2)物体加速度为零:力的合力为零,即受力平衡。
五、质量和重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
(2) 单位:千克(kg)。
2.重量(1)定义: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g)。
(3)单位:牛顿(N)。
(4)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²。
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是它们的矢量和。
2.力的分解: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个力,且两个分力合成为该力的方向。
七、力的形式1.弹力:物体受到弹性物质的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2.摩擦力:物体在相对运动和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支持物的作用力。
4.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5.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八、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成正比。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8873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2.png)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而公式则是物理学中用来表示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和公式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 = ma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力乘以时间,也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乘以时间。
FΔt = Δ(mv)二、力的作用和机械能1. 力的作用: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的能量变化。
工 = 力 ×距离× cosθ3.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功率。
P = 功/时间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n1sinθ1 = n2sinθ2 (n为介质的折射率)2. 光的折射:光经过两种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n1sinθ1 = n2sinθ23. 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在经过介质界面时折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的分解。
4. 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四、电学1.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I = Q/t2. 电阻: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R = V/I3.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率。
P = VI4. 串联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R总 = R1 + R2 + ...并联电阻:1/R总 = 1/R1 + 1/R2 + ...五、热学1.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 热传导: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Q = kAΔT/Δx3. 热量:物体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热能的传递。
Q = mcΔT其中,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通过对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初二 物理 知识点总结
![初二 物理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52cb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运动等。
2.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有方向和大小之分。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力的平衡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这时物体的速度不变,可以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能量1.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物理量,能够做功。
常见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
2. 功的定义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位移的距离。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势能有关。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在物体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受到的力称为压强。
压强的大小取决于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的大小。
2. 浮力的特点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小。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船只的浮力支撑、气球的浮力原理等。
第四章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连而构成的粒子,常见的分子包括水分子、氧气分子等。
3. 分子热运动分子在物体内不断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正是由分子热运动的快慢决定的。
第五章热学1. 热的传导热的传导是由物体内热量相互传递的过程,其传导速率与传热体的材料和距离有关。
2. 物体的热膨胀当物体受到热作用时,其温度升高,体积也会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
3.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传热。
第六章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不会自行弯曲传播。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10bd3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f.png)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0a043779563c1ec5da71ea.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目的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受到惯性”“惯性大于某个力”等,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注:如何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把它想成是与生俱来、天生的。
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等改变改变的性质。
就像老虎的本性咬人一样,把它运到北京、运到美国它也咬人。
在物理概念中“电阻”是导线固有的性质,不会随电流,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和惯性很相像。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保持车距。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紧固锤头,小球离开手后继续飞行。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如何判断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有两种情况: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a0eae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b.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二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高级物理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初二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通常用箭头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
2. 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改变的快慢就是加速度,其计算公式为:a = (v - u) / 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4.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将其合成为一个力,也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功与机械能:力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做功,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运动的距离,公式为:W = F * d。
2. 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P = W / t。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或通过摩擦损失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常见的能量转化有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5. 机械功、热功和电功:功不仅可以通过力的方式做,还可以通过热和电的方式做。
三、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直线传播或者反射传播。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 = r。
3. 镜子和光的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能够根据不同的形状将光反射成不同的方向。
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偏折,形成彩虹的现象。
四、电与磁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fb5e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2.png)
运动和力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物体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详解总结。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可以沿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也可以做旋转运动。
2.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公式v=Δx/Δt表示,其中v 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时间,用公式v平均=Δx/Δt表示。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来得到。
4.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用公式a=Δv/Δt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或负的(减速运动)。
5.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处于没有任何阻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由重力决定的。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大约是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s = 1/2gt²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6.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也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用公式F = ma 表示,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8.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它表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9.原动力和动量守恒原动力是指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原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d58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1.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八年级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afcd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a.png)
八年级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弹簧的胡克定律弹簧胡克定律是描述几乎所有弹性体力学的基础。
其中最常用的形式是:F=kx,其中F代表弹簧力,x代表弹簧压缩或伸长的位移,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刚度越大。
重力的万有引力我们都知道,重力是受力物体质量和引力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的大小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F=G (m1m2)/r²,其中,F是引力大小,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动量变化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Δt=Δmv,其中Δm是动量变化量,v是物体速度,F是物体施加到物体上的力,Δt是力作用的时间。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简而言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能量不可能被创造或摧毁,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是:ΔU=Q-W,其中ΔU是系统内能量的变化,W是系统所做的功,Q是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个组成部分。
动能指的是物体在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K=1/2 mv²,其中,K是动能,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
势能指的是由物体所处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Ep=mgh,其中,Ep是势能,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相对于基准高度。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的描述方式是: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个定律是我们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以上就是八年级力与运动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概念和公式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大家可以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知识点
![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feb7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6.png)
初二物理运动和能量知识点1.运动和力【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3e65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7.png)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力和运动作为物理的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F表示。
力是一个矢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来间接测量。
二、力的分类1.重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g=mg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弹力: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受到弹性变形后产生的力。
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受到外力后发生的变形,当外力消失时,物体恢复原状,同时还会产生反向的弹力。
3.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力。
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所产生的粗糙度和不规则性,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程度和接触力都有关系。
三、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并继续保持该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直线上做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3.圆周运动:指物体在圆周上做运动,通常会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
五、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一种可以通过力臂比较大与相对力比较小的物理工具。
2.轮轴:轮轴是一种可以通过运动比力小来产生力臂比力大的物理工具。
3.滑轮:滑轮是一种可以通过滑动摩擦力的减小来增大力的工具。
六、总结力和运动是八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内容,通过本文的讲解,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力的三种类型和牛顿三定律。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da1b19453610661fd9f42a.png)
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1bf5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b.png)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法则来求合力。
4.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
2. 弹簧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簧力,弹簧力与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关系。
4.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虹。
5.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吸收,而遇到透明物体时,会透射。
四、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音量和音色三个基本特性,音调与声波频率有关,音量与声波振幅有关,音色与声波波形有关。
4.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声音的强度与入射声音的强度和障碍物表面的性质有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3069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9.png)
一、运动与力学1.运动的概念:位置的改变称为运动,速度和方向都要确定。
2.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4.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或者改变物体内部结构的作用。
5.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6.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合成一个力等效代替。
二、力的效果1.物体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没有力作用或者力平衡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力和运动1.力的单位:牛顿(N)。
2.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
3.动量的概念: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4.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5.冲量的概念:作用力作用时间的乘积。
6.冲量-力关系:冲量等于力对时间的积分。
7.动量定理:冲量等于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
四、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物体的其中一种状态或运动所具有的能力。
2.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的影响。
3.功的计算: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4.功的单位:焦耳(J)。
5.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功。
6.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能量可以完全转化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则反之。
五、场和电磁学1.电荷的概念:带电物体上带有电量。
2.电流的概念: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的现象。
3.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4.电阻的概念:从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和两端电压之比。
5.电功率:电流和电压之积。
6.电阻定律:电阻和电流成正比,和导线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
7.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8.磁场的概念:物质能够发生磁作用的区域。
9.磁感线: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
10.磁感应强度:单位磁力线通过的面积所带的磁通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13d9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d.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单位为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F=ma,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该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都会产生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6.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表面类型有关。
7. 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空气阻碍物体运动产生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过程,可以通过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表示。
5.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多少,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压力、浮力和密度1.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F为压力作用的力,A为作用面积。
2. 浮力: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4.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可以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四、声音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进而传播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形成机械波,从声源向四周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共鸣。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0d7c8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9.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二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物理知识,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精华,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初二物理知识。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保持变化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分解。
3. 对力的描述:力的大小常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
4. 力的合成: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力,叫做合力。
5.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惯性。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表示为F=ma。
7. 牛顿第三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力都成对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1. 功的概念:物体受到作用力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力所做的功可以使物体具有能力或改变能力。
2. 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 功与能量的关系:功和能量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力,功和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4.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可以表示为P = W/t。
5. 机械能的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工的条件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是保持不变的。
三、光与影像1. 光的传播:光可以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反射可以形成像。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透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4. 球面镜与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色散:光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会产生色散现象,即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四、电学知识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物质带有的某种性质,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电荷,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叫做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6e48a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5.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1. 力学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包括静止与运动、平衡与平衡力、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等。
2. 牛顿的三个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力的分类:力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动力、阻力等。
二、热学基础1. 热学基本概念:热学是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现象的科学。
包括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
2.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3. 内能与热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4. 热传递与热平衡: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体,其温度相同。
三、电磁学基础1. 电磁学基本概念: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包括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
2. 电荷与库仑定律: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C)。
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场与电场线: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场线是用来表示电场中电场方向和大小的直线。
4. 磁场与磁感线: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中磁感方向和大小的曲线。
5.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电磁感应是因磁通量变化而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光学基础1. 光学基本概念: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规律的科学。
包括光速、光的折射率等概念。
2. 光速与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用n表示,n=C/v,v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f93610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c.png)
序号
知识点
内容
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力的单源自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3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
4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力的示意图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指向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18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9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0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3
惯性的概念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14
平衡状态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16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17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6
弹力的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7
弹力的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8
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9
重力的施力物体
地球
10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