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近日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纸奶奶的生日》一文,听后颇有感触。面对学生读不准字音或读不出某种语调或情感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面对学生的回答,即使是对的,但和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不符时,教师总是生硬地引导学生走上自己预设的轨道,说出标准答案。

这样匆匆地赶场,机械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目标和轨道里行进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是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又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新视点。这些动态生成的视点有可能是学生的困惑不解,也有可能是学生精彩的发言与出色的朗读表演。面对生成的课堂资源,而对变化的课堂情境,教师要正确把握时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经潜在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

强调生成但并非不要预设,而是要更深入地研究学情,吃透学生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作必要的取舍、补充和选择,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鲜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片断一:

生:大人们买了这类报纸或书刊,读过后,就可以折叠起来,像吃千层饼似的吃掉。

(此生读得结结巴巴,把“zhé”读成了“shé”,把“shì”读成了“sì”,把“千层饼”读成了“千层饼”)。

师:“折”应读“zhé”,“似”应读“shì”。

(然后示意学生坐下,让其它学生接着读后面的内容。)

反思:这位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到了学生会读错的字音,实施过程中,也及时给予了纠正。但面对学生读得不流利,出现结结巴巴的课堂情境时,似乎自己课前没有预设到,也就没有给予这位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熟不知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学生“弱点”,正是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不足,此时此刻也正是学生期待教师给予帮助,给予他们纠正错误的良好契机。而这样的有利时机,却被教师忽视了。从而,也可以看出教师自己没有静下心来,也没有让学生潜下心来先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使得正确朗读课文的目标落了空,也使得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赶场会。

诊断后设计:

师:你可能有些紧张了,把“zhé”读成了“shé”,把“shì”读成了“sì”,把“千层饼”读成了“千层饼”。别紧张,你先跟老师来读。

(师带领学生反复读“折叠、似乎、千层饼”,直到读准为止。)师:好,老师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现在请你把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反思:在这里,教师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给予了学生无限的理解与真诚的帮助,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在这里,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一遍遍读字正音,给予学生一次次纠正错误的机会,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距离,生成了充满信任,充满鼓励、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境。

片断二:

师:谁来说说防锈纸的特点?

生1:让金属不生锈。

师:大家再想想,谁再来说?

生2:使金属不生锈。

师:大家再想想?

生3:防止金属生锈。

师:你们再想想?

生4:保护金属、不生锈。

师:对,第四位同学回答得真好。

(然后教师板书:保护金属,不生锈)

反思:在教师眼里,他预设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只要学生的回答和标准答案有一字之差,哪怕是对的,它也不会满意,他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左启右发,反复引导学生说出他心中的标准答案。其实这是在浪费课堂上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是一种新的少、废、差、慢现象。对于教师心中那一种标准答案本身,学生很可能早就会淡忘。但是,由此导致的对于自由精神的禁锢,对于独特个性的压抑,

对于创新思维的摧残,却会影响人的一生。

诊断后设计:

师:谁来说说防锈纸的特点?

生1:让金属不生锈。

师:不错,还能怎么说呢?

生2:使金属不生锈。

师:也不错,把“让”换成了“使”,但意思是一样的,也说出了防锈纸的特点,大家再想想“使”和“让”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

生3:可以换成“防止”,可以说“防止金属生锈。”

生4:可以换成“保护”,可以说“保护金属不生锈”

师: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汉语无穷的魅力。

反思:在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引导学生他们通过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在这里,学生变换了的只是一个个词语,而领会和建构在心中的却是多元的语言表达,自由的个性展示,和创新的思维培育。

片断三:

师:谁来把防锈纸大声喊的情景,给大家读一读。

(众生举手,教师指名一男生。)

男生:生起立后,茫然的站着,似乎没有准备好。

师:这位男生先请坐,请那位女生来读。

女生:起立后读完相关段落,但仍然没有突出大声喊的特点。

师:好,我们请这位同学接着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反思:在这里,教师关注的是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没有再让别的同学读出防锈纸大声喊的情景,自己也没有将防锈纸大声喊的情景通过范读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带着失望与迷茫,在老师匆匆地催促下赶忙回答下一个问题了,特别是那位站起来又坐下了的男生,可能永远也学不会通过读展示防锈纸或其它人、物大声喊的情景。此时,留在学生心底的不仅仅是一份失落,孤独与无望;更是一种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与价值取向。它必将抹灭孩子的学习热情,扭曲学生的美好心灵。

诊断后设计:

师:谁来把防锈纸大声喊的情景给大家读一读。

男生:起立后,茫然的站着,似乎没有准备好。

师:你可能还没有准备好,不要紧,你放松放松,先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读的?请这位女生为读读。

女生:起立后读完相关段落,但仍然没有突出大声喊的特点。

师:怎么读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一读。

(师饱含感情地读)

师:请大家学着老师的神情和语气来读一读。

众生:积极投入地练读。

反思: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面对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始料未及的体验(男生站起来不敢读,女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